书城期刊杂志原创经典作品:像花儿一样开放
23396000000040

第40章 杨竹刀

岳治国

明朝洪武三年,一批向朝廷进贡的皇杠在途经怀庆府辖地时,被强盗抢劫一空。刚当上皇帝没多久的朱元璋怀疑是当地百姓与元朝残部勾结所为,遂密派大将常遇春率兵血洗怀庆。一时,官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无论老幼皆难幸免。

当时,有杨家庄一族数十人,趁着夜幕掩护,躲过到处屠杀的官兵,悄悄潜入不远处的太行山中,找了处隐蔽洞穴藏身下来。

为免遭杀身之祸,他们不敢烧火烤食,而生啖随身所带粮食。

转眼,数日过去,所带粮食尽被吃光,就连洞外的一些野枣也被采摘干净。饥饿难耐的他们对外面的世事一无所知,又不敢贸然下山。最后,商定由两名年轻人下山,了解山下的情况,并设法搞些粮食。

摸下山去的两个年轻人并未见到官兵,看到的只是遍野的腐尸。他们在一户已被灭门的人家找了些粮食,便赶忙向山上赶。经过一个路口时,他们看到地上有一锭硕大的金元宝,喜不自禁揣入了怀中。

他们回去后不久,在洞外放风的族人惊恐地发现一队官兵正向山上搜寻而来,赶忙向洞内禀报,洞内人一下全惊慌起来。

“镇定!”这时,年老的族长站起来制止了洞内的骚乱,开始盘问下山的两个年轻人,“你们可曾遇上官兵?”

两个年轻人摇了摇头。

族长又接着问:“除了粮食,你们可曾动过别的东西?”

两个年轻人对望了一眼,从怀中掏出金灿灿的元宝放到地上,述说了下捡元宝的经过。

族长摇了摇头:“坏就坏在这锭元宝上了。想想看,普通庄户人家怎会有如此大锭元宝,必是官兵特意放在路口作诱饵,只要元宝不见,则定为活人所拿,官兵岂有不搜之理?”

两个年轻人自知闯下大祸,止不住捶头不已。

族长叹息了下,说:“当今或许只剩一个办法能活命了!”

闻听有办法能救性命,族人全围了上来。族长扫视了下众人,说:“只要有人去设法引开搜山的官兵,或许众人才能躲过此劫!”

听了族长的话,所有人才明白这是以一人之身去换全族人的命,全都沉默不语了,一会儿又纷纷望向捡元宝的两个年轻人。在众人的目光中,两个年轻人的头慢慢地垂了下去。

这时,洞内角落里一个人站起来说:“我去!”

众人寻声扭过头,见站起来的人是杨三。杨三是个孤儿,自小父母双亡,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

杨三挤上前来,说:“承蒙各位长辈照顾,我杨三才能活到今天,何况我孤身一人了无牵挂,还是我去合适。”说着,捡起地上的元宝便向洞外走去。

杨三远远地出了山洞,藏在了一块大石后。

待搜山的官兵走到近前,杨三猛地从石后跃起,将马上的军尉掀到地上,爬上马,摇摇晃晃地策马向山上奔去。搜山的官兵全追着马跑了过去,不时有弓箭手在身后放着冷箭。跑上了一个山头,马儿忽然扬起前蹄嘶叫着站住了,前面是陡峭的悬崖,已无路可走。

杨三跳下马,将身上的衣衫脱下蒙住马眼,在马屁股上狠劲一拍,马一惊,抬起前蹄滚落下了山涧。这时,杨三才发觉自己站不住了,腿上已经中了箭。他从怀中掏出元宝放到崖边,一瘸一瘸地钻入了旁边茂密的草丛。

不一会儿,追兵赶到,站在悬崖上朝山涧下望了一眼,拾起崖边的元宝返了回去。

直至夜幕降临,杨三才从荆草丛中钻出,拖着中箭的腿返回山洞。

数月后,为填补渺无人烟的怀庆,朝廷自山西洪洞大肆移民。这时,山洞里的族人才装扮成逃荒者,分几拨到了山下,混杂于其中,找了处竹林环抱的地方扎了下来。而杨三的腿由于在山洞缺医少药,竟成了瘸子。

扎下根后,在族长的主持下,族人们很快便定了“三戒”:不得与其他迁移来的人说起身世;不得与娶来的媳妇、与家中的女子说起身世;不得对继任族长之外的男子说起身世。

对于恩人杨三的生活照顾,族人们商议了好多日,觉得纵使给再多的金银也恐有花完的那一日,最终决定派人到铁匠铺里打铸一把硕大的竹刀,刀身上镌刻一个“杨”字,凭这把竹刀杨三可以随意地进入族中无论哪家的林中,砍伐竹子来换取生活所需。

此后,便很少有人再叫杨三的名字,而叫其“杨竹刀”。

渐渐的,杨三上了年纪,而族中知晓此事的人也一日日少了。每逢杨三提着那把硕大的竹刀从竹林里出来,越来越多不晓事的人便止不住抽着嘴角说:“您老别瞅着一家的林子砍哪!”

杨三脸上的皮肤便一抽一抽地颤动,他清楚自己并没瞅着一处的竹子砍。

一个冬日,天气格外的冷,杨三起床后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蘸着水一下一下在磨刀石上磨着那把硕大的竹刀,待磨好后,杨三举起刀迎着惨白的阳光望望,再用手指在刀锋上摸了摸,然后将一根拐杖夹到腋下,一摇一顿地走在了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

杨三到了族中的祠堂,将刀放在院中一棵老槐树下的条石上,转身出门去了。

杨三走后,族中的老人赶忙差人去寻。打寻回来的人说,有人见到杨竹刀出了村子后一路讨饭东去了。循着杨三去的方向,始终没能找到。

族中的老人们痛惜不已,只得将杨三留下的那把硕大竹刀供奉在祠堂里,而杨三终究再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