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
克利斯托弗·哥伦布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因为他曾带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了美洲航路,成为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因此,他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哥伦布(1451~1506年)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年轻的哥伦布热衷于航海和冒险,这些条件为其日后的远航打下了基础。
成年后,哥伦布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水手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马可·波罗游记》,这使他对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财富。
当时到东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历经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有过十字军东征,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结果伤亡惨重。
但是,时间已经到了15世纪末,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纷纷崛起,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的古希腊人关于大地是一个球形的学说,在当时也已被不少人所接受,再加上此时中国的指南针业已传入欧洲,而欧洲的造船业也达到相当的水平。这时年富力强的哥伦布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决定进行一次远航。
第一次航行并不顺利,首要的问题是找不到赞助支持者。1486年,哥伦布就向西班牙王室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直到1492年才获批准。
1492年8月3日清晨,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码头上停泊着三艘帆船,船身披红挂绿,色彩鲜艳,岸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哥伦布站在其中最大的“圣玛丽亚号”帆船上。
“起锚!”
随着哥伦布的一声令下,三艘船扬起风帆驶离了码头。站在甲板上的哥伦布两眼注视前方,心里暗暗祈祷:“但愿一帆风顺,寻找到黄金之地。”
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的每一群海岛、每一片水草都仔细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幸而一路上都是顺风,航行得很顺利。但是一天天一周周地就这样在企盼和等待中过去了,所见到的仍是烟波浩渺的汪洋,连陆地的影子都看不到。
船员中怨声四起,为了安慰疲惫不堪的大家,哥伦布向他们谎报了航行的距离。其实连哥伦布自己也发愁了,因为按照他的原计划早已应到达日本了。10月9日他向众人宣布,如果3天之内仍看不到陆地,就转回去。
10月12日凌晨,就在船员们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船头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声惊叫:“啊!陆地!”原来他在月光下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方有一块陆地。天亮时,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哥伦布立即上岸,面对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其实这个岛屿就是现在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这时哥伦布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已经到了印度,就没有再向西,而是转道向南,沿着海岸线,陆续到达了今天的古巴和海地。他称这一带的土著民族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只是有许多他们从来没有见到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哥伦布以殖民者的身份在那里建立了据点,用廉价的欧洲商品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而印第安人把这些远来的白人当做宾客来热情地款待,万万没有提防他们的野心。而正是这些人宣布了他们灾难的到来,因为哥伦布把欧洲的先进武器——大炮和火枪带到了岛上,开始了对岛上人民的疯狂的血腥统治。
哥伦布为了炫耀他的成功,带着掠夺来的财富和10个印第安人返回,于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罗士港,向欧洲人宣布他已经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这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哥伦布得到了国王的礼遇,成为西班牙的贵族。
西班牙君主热心支持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又拿出大量资金,帮助他继续进行远征。
第二次航行,哥伦布到达海地和多米尼加等地区。之后哥伦布又两次航行美洲,但最终也未能给西班牙王室带回可观的黄金,终于受到冷落。1506年的5月20日,哥伦布在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城郁郁而终。
哥伦布一直到逝世前,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今天的西印度群岛的名称即来源于此。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加的意大利冒险家于1499年也率船到达美洲。他穿过了中美洲大陆,看到了浩瀚无际的太平洋,从而证实了哥伦布发现的并不是印度,而是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个新大陆。后来,人们就把那里称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哥伦布虽然生前没有认识到这是一块新大陆,但客观结果却超出了他的主观认识。他的冒险活动仍称得上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是世界交通史上的大事。他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一人。其结果是使东西方的文化进一步得到交流和碰撞,同时也使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殖民活动更加猖獗起来。
瓦斯科·达·伽马
与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在不断地向南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多年以来,葡萄牙人不断派遣探险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摸索到东方去的航路。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非洲西北角的休达,建立了最早的海外殖民据点。此后,葡萄牙人以休达为基地继续向南航行。15世纪70年代初,葡萄牙人到达几内亚湾,并穿越赤道进入刚果和安哥拉地区。
1487年,巴托罗缪·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遇到大风时,他的船失去控制,随风向南飘去,一连13天不见陆地。当风力缓和下来时,迪亚士让他的船向东方航行,但是不久他发现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越过了非洲南端而进入印度洋了,由于船员已经筋疲力尽,乃掉船回去。在归途中他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迪亚士回国后,葡萄牙王命名该海角为“好望角”。这就为开辟通往印度的海上航路奠定了基础。
之后,瓦斯科·达·伽马继承了迪亚士的事业。
瓦斯科·达·伽马年出生于1460年葡萄牙南方的海港希尼斯,是葡萄牙的著名航海家,他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497年夏天,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整齐的队伍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内向码头走去,僧侣们手持点燃的蜡烛为他们祈祷。170名船员登上4艘船,达·伽马乘坐旗舰“圣卡布列尔号”,重200吨;由达·伽马的弟弟保罗任船长的是同样大小的“圣拉斐尔号”;第三艘“巴利欧号”约100吨重,还有一艘是运粮船。“圣卡布列尔号”和“圣拉斐尔号”是由发现好望角的迪亚斯监造的。他们将依靠这些装备去寻找一条到达印度的航路。
船队由到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迪亚士领航,经过整整四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好望角。在好望角,船队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雨,经过三天三夜的拼搏,达·伽马带着船队绕过好望角,进入阿尔戈阿海湾。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一股由北而来的激流又让船队寸步难行。祸不单行,就在此危急时刻,不堪忍受恶劣处境的部分船员又发生哗变,他们吵吵闹闹要达·伽马带船返航。达·伽马当机立断,下令将带头的船员抓了起来。船队又向前继续行进。
第二年春天,伽马到达东非的马林狄,在这里,他们得到了一位有经验的阿拉伯领航员。在他率领下,达·伽马一行得以安全地横越印度洋,于5月20日抵达印度西洋岸重镇科泽科德。
达·伽马他们一上岸,便被这里的繁荣富庶与异国风光给惊呆了。当居民们得知船队来自葡萄牙时,感到极其惊讶,他们问道:“你们为什么要远离故乡到这里来呢?”一句简单、集中地表达了葡萄牙人80年来努力争取的目标的答复是:“我们来找宝石、香料。”
达·伽马用国内带来的物品和金钱与印度人交换当地的土产、宝石、香料等,价格的便宜,让达·伽马他们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达·伽马的到来,激起了阿拉伯人的反感,也使王公极不满意。长期垄断这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把他们视作自己的竞争对手,并逼迫他们在8月底离开。
达·伽马费了很大劲收集了一船胡椒和肉桂,离港回国,在归国途中,达·伽马一行未能顺利归航,他们又经历了许多风险:风向不顺致使航期延长,有30名船员死于坏血病;因缺少人手,他们不得不把船员集中在两条船上,毁掉了“圣拉斐尔号”。达·伽马于1499年9月初返回葡萄牙,全程共花26个月的时间。船队出发时是170人,现在归来时只剩下55人,失掉的100多人中还有他的弟弟。
达·伽马首航印度的成功,使葡萄牙举国为之欢腾,国王也极为高兴,下令授予达·伽马贵族称号,并赐给他许多的钱财和地产。此外,从海外带回的各种财物,也卖了许多钱,使船队中每个活着回来的人都发了大财。
达·伽马的这次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这次航行的成功,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疯狂热情,从此开始了一个殖民掠夺扩张的新时代。
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是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他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青年时曾就职于葡萄牙宫廷,在国王若奥二世的宫廷充任侍从。
这个来自北部山区的青年和南方海滨出生的前辈达·伽马一样对大海无比钟情。1505年,他跟随阿尔梅达来到印度,后来为阿布奎克效力,曾经准备远航香料群岛,可惜计划落空。
后来,他收到朋友希兰从摩鹿加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摩鹿加群岛确实是一块无价之宝,它拥有全世界的人永远也用不完的香料。你应该来此地探险,这可是一个人平生最大的幸运。”其实,去香料群岛探险的念头早就一直记挂在麦哲伦的心头。
麦哲伦从实地了解到在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猜测,大海以东就是美洲,并坚信地球是圆的。于是,他便有了环球航行的打算。“我一定能够做到。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伽马找到了印度,我要做环球航行!”麦哲伦立下了誓言。
麦哲伦33岁时,他向葡萄牙国王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然而国王却不理睬他,因为国王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必要再去开辟新的航道了。
1517年,绝望的麦哲伦离开了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并向那里的司令提出环球航行的请求。塞维利亚的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勇气,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次年三月,西班牙国王查理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请求,并献给国王一个自制的地球仪。西班牙国王很痛快地答应了。不久,麦哲伦组织了一支船队准备出航。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条大船、265名水手组成的远航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外港出发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洋漂泊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船队沿海岸向南继续航行,在第二年一月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大海湾。
“海峡找到了!”
海员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以为已到达了美洲的南端,可以进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随着船队在海湾中的前进,发现海水变成了淡水,经过实地调查,那只不过是一个河口,这就是今天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处。
船队继续向南前进。这时,南半球寒冬步步临近,越往南行,白昼也就越短,加上沿海强大寒流的影响,天空变得阴沉可怕,狂风挟着巨浪,不断冲打着西班牙航船。
3月31日,麦哲伦发现了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他取名为“圣胡利安湾”,并在这里抛锚过冬。
船员们登上海岸后,发现情况似乎更糟。那里无比荒凉,人迹罕见,船员情绪不好,发生内部叛乱。三个船长联合反对麦哲伦,威胁麦哲伦和他们谈判。麦哲伦派人送去一封同意谈判的信,并趁机刺杀了叛乱的船长。
不久,麦哲伦在沙滩上发现一些非常宽大的脚印,船员们因此把此地叫做“巴塔哥尼亚”,意为“兽迹之地”,实际上这是身躯高大的土著用兽皮裹足走路时留下的。后来,他们遇见了巴塔哥尼亚“巨人”。麦哲伦称之为“大脚人”,并以欺骗的方法捉了两个居民,给他们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船舱里,作为献给西班牙国王的礼物。
1520年8月,正是早春,冰雪融化,船队继续南航。此前有一艘船为探路而被浮冰撞沉,所以现在只剩下4条船了。
他们沿大西洋海岸南行,准备寻找通往“南海”的海峡。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又发现了个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港汊交错,它再一次燃起了麦哲伦的希望。
麦哲伦乘坐的船只很快进人水道航行,他发现两岸的山峰覆盖着皑皑白雪,低谷中草木也未复苏,一派荒凉萧索景象。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条水道相当狭窄,而且异常曲折,布满岛礁、浅滩、航道和数不清的峡湾,河口犬牙交错,纠缠不清。
此外,这里总是雨雾弥漫,狂风巨浪没有片刻的停歇。船行其中,难以辨认哪是通道,时刻都有倾覆沉没的危险,麦哲伦派出船只先行探路,但走在前面的探路船上再次发生意外,有人囚禁了船长,驾船逃回西班牙去了。现在,只剩下3条船了。
最后,麦哲伦继续派船探路。最后,一条探路小船终于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他们已看到了海角与大海”,麦哲伦高兴得流下了泪水。这就是沟通大西洋和大南海的海峡,一条“十分隐秘的海峡”,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率领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峡道弯弯曲曲,两岸山峰耸立。因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喜欢燃起篝火,麦哲伦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岛。
这3条船走了28天,于11月28日驶出了海峡,进入美洲西面的大洋,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
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望不到岛屿,食品成了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只拿于面包充饥;最后连干面包也吃完了,只能吃生了虫子的面包碎屑。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混浊黄水。
1521年3月初,在水尽粮绝、人人疲乏虚弱之际,航队来到了富饶的马里亚那群岛,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岛。当麦哲伦原来从马六甲带走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语与当地土人对上话时,麦哲伦是多么激动啊!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他从西方向西航行终于到达了东方,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的的确确是圆形的。
麦哲伦首次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这为后人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