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原创经典作品:饥饿的年代
23401100000002

第2章 精神病

杨汉光

胡教授是着名的精神病专家,从事精神病研究几十年,着作等身,名满天下。更难能可贵的是,胡教授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在第一线给病人治病。胡教授得到的荣誉数不胜数,他是医院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胡教授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医院都快装不下了。院长委婉地劝胡教授少收点病人,胡教授正色说:“那怎么行?救治病人是我们的天职,看见病人却不救治,那是犯罪啊!”

院长为难地说:“可咱们医院实在太拥挤了,你看,连车库都改成了病房,还不够用。”

“那就赶紧扩建病房呀,钱不够,我去找市长要。”

胡教授真的找市长要钱建病房,市长不但批了钱,还称赞胡教授工作认真,处处替病人着想。

新病房建成后,胡教授收治病人更加积极,常常主动出击,到四面八方去寻找病人来住院治疗。

胡教授收治的病人总是大喊大叫,说自己没有精神病。院长找那些病人谈话,也觉得那些人思路清晰,除了情绪有点激动外,没有什么大毛病。他忧心忡忡地问胡教授要不要再仔细检查一遍,千万不能把正常人当作精神病人来治疗啊。

胡教授说:“院长你放心,查一百遍,他们还是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也会给人好印象的,特别是第一次见面。相处久了,你才能看清他们的病态。”

过一段时间,院长再找那些病人谈话。果然,个个说话都颠三倒四了。院长高兴地说:“胡教授,我真是服你了,专家就是专家。”

两个月后,胡教授从地质队经过,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站在烈日下发呆,好生奇怪,就过去跟他搭话。说了几句话后,胡教授就断定,这是一个精神病人。小伙子叫刘正华,是地质队的员工。

胡教授马上找到地质队的领导和刘正华的父母,要求他们把刘正华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疗。刘正华的母亲说:“除了偶尔发发呆,我儿子没什么病啊!”

胡教授说:“发呆,正是精神病的症状之一。要趁早治疗,别耽误了孩子。等到病情严重就晚了,有些精神病是终生治不好的。”

刘正华的父母吓坏了,赶紧答应送儿子到医院治疗。

刘正华是被强行送到精神病院的,这个白面书生,看上去挺瘦弱,力气却大得出奇。一进医院的门,刘正华就扑向胡教授,双手紧紧掐住他的脖子,咬牙切齿地喊:“你这个害人精,魔鬼,我杀了你!”

胡教授怎么也挣脱不了,很快就两眼翻白。几个医生护士过来救援,居然掰不开刘正华的手指,最后只好将他打昏过去,才把胡教授救出来。

奇怪的是,入院后,刘正华就不吵闹了,他居然说要写论文,要求医院提供纸和笔。为了尽快治好刘正华的病,医院满足他的要求,给了他一沓稿纸和一支笔。

刘正华真的在病房里写起论文来,偶尔还背着手踱来踱去,做出一副思考问题的样子。可惜写了两天,稿纸上只有个标题——《论钨矿的新探法》。

半年后,刘正华终于写成了他的论文。他请护士帮他把论文寄给一家杂志,还特别叮嘱,不要让胡教授知道。护士表面答应,可一转身,就把刘正华的论文丢进了垃圾桶。

第二天,刘正华问护士帮他寄了论文没有。护士骗他说:“寄了。”

刘正华摇摇头:“不,你肯定没有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一转身就把我的论文扔进垃圾桶了。”

护士惊得目瞪口呆:“你……你怎么猜得这么准?”

刘正华真诚地说:“如果我是护士,也不会轻易帮一个精神病人寄论文的。没关系,我留有底稿,再抄一份给你。”

刘正华当即摊开稿纸,抄起论文来,一笔一画写得非常认真。这篇论文最少有一万字,抄一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护士说:“你不用抄了,把底稿给我吧。”

刘正华郑重地说:“不行,万一你把我的底稿也扔掉,那我的一番心血就白费了。我准备抄十遍,直到把你感动为止。”

护士动情地说:“刘大哥,我已经被你感动了,请你相信我吧,把底稿给我,我帮你打印十份。”

刘正华见护士真的动了感情,就把底稿给了她。护士当天就把刘正华的论文打印了十份,并把其中的一份寄了出去。一个多月后,这篇论文就登在了那家权威的刊物上。

刘正华的论文发表后,很快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这篇论文不但为钨矿的探测、开采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对其他矿产的探测、开采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刘正华一下子成了名人,地质队的人来到医院,给他戴上大红花,像迎接英雄一样把他接回去。回到地质队后,刘正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胡教授告上法庭。

经过法庭调查,发现精神病专家胡教授自己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他的病症之一,就是把正常人看成精神病人,特别是那些精英人物,因为言谈举止与众不同,在胡教授看来,就更像是患了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