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23406500000005

第5章 在圣彼得堡的生活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

——诺贝尔

(一)

伊曼纽尔为孩子们聘请的第一位家庭教师是瑞典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B·拉鲁斯·桑德逊,教授三个孩子瑞典语、俄语以及瑞典历史等。老师每天除了给他们讲授语言、历史外,还教给孩子们各种科学知识。这对于培养诺贝尔兄弟们的广泛兴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后来,伊曼纽尔又为孩子们聘请了一位俄国教授,就是后来向他们父子介绍硝化甘油爆炸性能的尼古拉·齐宁教授。

当时,齐宁教授是一位俄国着名的化学家,也是俄国有机化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兄弟三人日后能够成为那么出类拔萃的人才,与齐宁教授给他们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分不开的。这段学习经历,对于阿尔弗雷德在化学启蒙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显然也是不能低估的。

兄弟三人都非常聪明,尤其是阿尔弗雷德。虽然他的年龄比较小,而且身体羸弱,但学习劲头却一点都不亚于两个哥哥。开始老师还为他能否跟得上学习的进程而担心,可是他学习起来一点都不落后,尤其在俄语学习上,甚至比哥哥们进步还快。

“阿尔弗雷德,你很有语言天才,很快就能把俄语学得很好了。”

有一天,老师称赞道。

“学俄语很有趣啊!我很喜欢。”

“很好,等你俄语学会后,我会再教你学习英语、德语。”

“一定的!老师您可一定要教我!”一听要学习其他语言,阿尔弗雷德十分高兴。

就这样,除了学习俄语外,阿尔弗雷德还学习其他几种外国语言。

在学习外语时,阿尔弗雷德尤其勤奋、认真、刻苦。比如在学习法语的时候,为了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他就先将德国名着翻译成瑞典文,再转译为法文,然后再认真核对两次翻译的手稿,反复进行比较、查对,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直到完全熟练掌握为止。

阿尔弗雷德还把这种学习方法推广到其他语种的学习当中,结果他通晓了俄、法、德、英等多种语言。借助这些语言工具,阿尔弗雷德也熟练地阅读了很多科学着作和文学名着。

阿尔弗雷德还十分热爱化学和文学。有一次,他发现家庭教师带来了一本装帧精美的书,便趁老师不在好奇地拿起来翻看。不看则已,这一看,阿尔弗雷德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这是一本英国诗人雪莱的诗集。看到书中这些吟咏云雀的美丽句子,阿尔弗雷德仿佛听见了天空中正响彻着云雀欢乐的啼鸣,仿佛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清新的音乐海洋,在其中任意游弋。

在随后的阅读当中,阿尔弗雷德还发现,对大自然的热烈情感、精致细腻的内心活动,都只是这位伟大诗人的一个方面。更让阿尔弗雷德感到热血沸腾的,是雪莱对于光辉未来和人类进步的乐观而热切的信念,还有雪莱与生俱来的反叛精神和桀骜不驯的个性。这一切都成为终生鼓舞阿尔弗雷德的信念和力量。

不过,父亲伊曼纽尔却不赞成阿尔弗雷德阅读雪莱的诗歌,他认为一个男子汉不应该喜欢这种女子拿来消遣的东西。对此,阿尔弗雷德十分不解。在他看来,雪莱的诗歌和精神是无比高贵的。为此,父子间也产生了一些隔阂。

幸好母亲卡罗琳娜对阿尔弗雷德的这一爱好十分支持,并且鼓励他说:

“诗歌是写给心灵高尚、有教养的人欣赏的,我很高兴你能喜欢。”

在母亲的支持下,阿尔弗雷德不仅大方地朗读、背诵雪莱的诗歌,心血来潮时,还尝试着自己创作诗歌。此后,读诗、写诗也成为他终身保持的一个爱好。在那段时间里,尽管阿尔弗雷德还不能确定自己长大后应该做什么工作,但很显然,他对化学和文学都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二)

在诺贝尔一家人到圣彼得堡的第二年,即1843年,家中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员——阿尔弗雷德的弟弟埃米尔出生了。

埃米尔是个结实的孩子,性格也很稳重,后来和阿尔弗雷德的关心很亲密。一家人也都很喜欢小埃米尔。可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悲惨的命运此刻已经在等待着他了。

当时,父亲伊曼纽尔的工厂与他们的住所之间隔着一条很宽的河,阿尔弗雷德和两个哥哥对河对岸父亲的工厂和那里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三个人每天做完功课后,就要跑到工厂里去玩耍。

在父亲的工厂里,阿尔弗雷德总是被那些快速转动的机器所吸引,但最令他觉得有趣的,还是那些装入地雷或水雷中的火药。

只要一有空,伊曼纽尔就会带着三个儿子在工厂中到处转悠,并把各种机械构造的原理讲给他们听,有时还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一下。从这些方面来说,伊曼纽尔不仅仅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还是他们的好老师。

当时,沙俄皇帝尼古拉出于对俄国的未来考虑,想要拥有威力强大的武器,所以对伊曼纽尔研究的地雷很感兴趣,并且为此向伊曼纽尔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阿尔弗雷德在父亲的工厂里,还亲眼目睹了地雷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即将结束时,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顿时飞沙走石,烟雾弥漫。地雷爆炸实验成功了。

然而,孩子们都十分担心,因为地雷实验经常伴有爆炸产生的种种危险。但父亲伊曼纽尔却很有胆量,并不那么惧怕,他告诉孩子们说:

“如果做到沉着、谨慎、认真地进行实验,就决不会出现危险。”

阿尔弗雷德在同这位精力充沛、大胆无畏的父亲的接触过程中,也深深地受到了父亲发明创造精神的感染。在他幼小的心灵当中,也不知不觉地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

“我长大以后,也要当个像父亲这样的发明家。”

这个时期,阿尔弗雷德与父亲的接触十分密切,在工厂里也会给父亲当当助手,做一些杂事。由于对知识的不断渴求,他在学习方面也更加勤奋,只要是他看到或听到的重要知识,就会统统被吸收进去。生活本身变成了他的大学,父亲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也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阿尔弗雷德曾经说过:

“尽管生活无疑是很艰难与忧虑的,但我把它看成是一份珍奇的礼物,是大自然这位母亲亲手赋予我的一颗宝石,让我自己来磨炼它,直到这颗宝石用它的光泽来奖赏我的辛勤劳动。”

父亲伊曼纽尔也说:

“我的好学而勤奋的阿尔弗雷德……受到父母的器重和兄弟们的高度尊敬,这是因为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学识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

(三)

诺贝尔家庭学校从1843年起,一直办到1850年。到1850年,诺贝尔三兄弟结束了学业。

在这几年当中,父亲伊曼纽尔的事业蒸蒸日上,工厂里的业务忙得他团团转,他迫切需要找几个聪明能干的好帮手来协助自己发展事业。

伊曼纽尔想来想去,觉得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个个年轻力壮,而且又聪明能干。如果重点培养一下,一定可以在各方面独当一面。

于是,伊曼纽尔就安排罗伯特和路德维希到工厂里实习。罗伯特脑子聪明,善于沟通,喜欢与人打交道,很有经商的天赋,因此父亲就让他负责工厂里有关业务方面的工作;路德维希在机械技术方面很有才华,父亲便安排他在工厂里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

而对于阿尔弗雷德,父亲伊曼纽尔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对火药的兴趣和表现,虽然他不是最聪颖和最有天赋的一个,但却是最勤奋的一个。伊曼纽尔希望阿尔弗雷德长大后可以在研制诺贝尔工厂的新产品方面发挥作用。

当时,伊曼纽尔有一位在美国的朋友,名叫约翰·埃里克森。他是一名瑞典海军工程师,曾经发明过热式发动机,还曾改进了螺桨推进器等。

后来,埃里克森还设计了“莫尼塔号”新型船舰。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这种船舰使北军取得了胜利,埃里克森也因此而声名远扬。

由于埃里克森的兴趣和发明多数都与机械化战争及蒸汽和热力技术有关,而这些技术又正是伊曼纽尔在圣彼得堡的机器工厂所应用的,因此,伊曼纽尔便决定让阿尔弗雷德出国,到美国去学习,一方面让他去接受工程师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顺便去考察一下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机械及化工方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等。

尽管母亲卡罗琳娜对这个自小体弱多病的孩子很不放心,但为了让阿尔弗雷德出众的才华得以发挥出来,也为了日后能够帮助父亲打理工厂,伊曼纽尔和卡罗琳娜还是决定让他独自出国。

于是,在1850年,刚刚17岁的阿尔弗雷德便离开父母和两个哥哥,在父亲的安排下独自出国,开始了他的欧美之旅,去接触其他国家的先进设备和研究成果。

在那个时代,阿尔弗雷德的这种旅行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和冒险性的。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踏出家门,独自一人面对外面陌生的世界。不过,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因此而心怀恐惧和不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内心里有一个无比广阔的海洋。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期,由于身体多病,阿尔弗雷德不得不整日卧床;而现在,他终于盼来了一个可以展翅高飞的机会,这怎么能不让他兴奋呢?通过他日后的诗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当时的心境:

在我年轻的时候,

曾漂洋过海赴他乡,

一种怪念油然而生:

漫漫大洋,无限锦绣,

却不能使我留念回首,

因为我心目中的海洋,

更加浩瀚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