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在古代,脏写作“藏”,含有储藏之意。 五脏主藏,即五脏能储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如气、血、精、津等。具体来说,“心藏脉”、“肺藏气”、“脾藏营”、“肝藏血”、“肾藏精” 等。五脏之间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平衡的。
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五脏之心: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 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我们在此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五脏,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其实,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 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五脏之首”的心。《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与神志、舌、脉、面部是一家,心是主宰。心主血脉:心通过自身的搏动和血管构成的闭合回路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处,为全身器官提供活动时所需的养分,并带走其活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也就是说,心的功能旺盛则全身组织器官得到的营养就充足,反之,全身组织器官就会因营养不足而导致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心的正常搏动,主要靠心气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心气旺盛,血液便能流注并营养全身,面色也会变得红润有光泽;如果一个人的心气不足,则血行不畅或血脉空虚,就会出现心悸气短等现象。
传统中医理论指出“雷气通于心”。 经常听到相关报道,说某某人由于打雷或听到鞭炮声眼睛视力恢复、多年的哑巴开了口、植物人苏醒了;现代医院在抢救病危之人时, 也会采取电击方法来唤醒心脏。 除心气外还有心阳、心阴、心血三方面。如果人的心阳虚会导致心动迟缓,血脉拘急,血行瘀滞。心阳虚的人在夏季应避免多出汗。 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时,可用西洋参3~5克泡水饮用。 心阴虚的人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大枣粥等。 心血虚的人多见面色苍白、嘴唇无华等征象。
另外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灵枢·邪客篇》中说:“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神志,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同时,心所营运的血液,又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可见,心主神志的功能与它营运血液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心所营运的血脉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旺盛。心是“神”住的地方。 心主神志的功能必须在心主阳气、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时,才能相互为用,互相促进。心脏具有充沛的阳气,才能营运血脉;有足够的血脉,才能蕴蓄阳气,安神定志;只有具备宁静的神志,才能较好地支配阳气和血脉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为五脏之首,平时我们在养心时首先就要安心神,只有把心养好了,其他内脏也会有所受益。 心为君主之官,“君主”调理好了,其他“大臣”也会“秩序井然”。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几个养心的方法,具体如下:
1. 夏季养心
夏季养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起居方面,我们要做到晚睡早起,晚睡以适应夏热的气候,早起以顺应昼长的规律;午时是气血流注心心经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休息一下,一般来说休息30分钟就可以了。
(2)在穿衣方面,夏天出汗较多,我们一定要选择轻薄的衣服,平时也要勤洗勤换。
(3)在饮食方面,我们要适当多补充一些酸味、甜味的食物,少吃热性的食物。平时适当吃一些酸梅汤、凉粉、糖拌西红柿、绿豆粥等食物,可以清热消暑,增加体内水分,以补充出汗的消耗。
2. 养心必先静心
养身必先养心,养心必先静心。对于心气不足的人平时要减少过量运动,少出汗。 平时要多静坐。 静则安神。 可在树阴下或屋内静坐30分钟;也可以采取听轻音乐、看优美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方式来入静。此外,还要保持情绪愉快、轻松。
3. 闭目吞津养心法
闭目吞津是一个不错的养心功法。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端坐,两臂保持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口微闭,静坐片刻,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 将上下牙叩动,叩齿15次。 此功法具有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功效。
4. 心脏按摩法
我们在平时可以多按摩心脏,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心脏的功能。闲暇时,我们可以平坐于地板上,保持头正身直,全身放松,思想集中,将左手掌放于右手背上,使两手相叠,轻轻按于心脏位置,先向左下旋转12圈,再向右下旋转12圈,意念在心脏,使气随手转,而血随气涌。 心脏从人出生那一时刻起,到生命结束前一秒钟,始终分秒不停地工作着,从不休息。 它是人类最完美、最优秀、最可靠的朋友。
5. 健舌养心法
传统中医学提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所以心脏如果有病,会在舌头上有所表征。 当心脏保持阴阳平衡时,我们的口齿流利,思维敏捷;当我们的心脏阴阳失衡时,我们的言语就难以表达清楚,甚至出现口吃。当心脏有病时,舌头就会焦躁,就会卷起变短,不尝五味。因此,如果舌不灵、舌麻、不能辨五味时,一定要及时检查心脏。 要爱护心脏,平时就要多做舌保健操,这对心脏有一定的好处。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10分钟后,开始伸缩舌,舌左右摆动及舌在口腔内做顺逆时针划圆各10次。搅拌舌下廉泉穴的津液慢慢咽下,然后收功。通过舌对心的良性刺激,可以保证心的功能保持良好状态。
我们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心脏的健康保养,这是人体养生学的重点!
二、生活中的养心四法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同时还指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所以,心的养生要以保证心脏的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在此我们介绍一下最为实用的养心五法。
1. 情志养心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 喜即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对人生充满悲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我们要善于调整情绪,让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心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2. 环境养心
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静与否,与心脏的养生保健关系最为密切。 噪声对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果突然听到强烈的声音,心跳就会加快,眺的力量也会加强,自觉心慌心眺。长期的噪声刺激不但会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更严重的是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如果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噪声的环境中,其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还会出现情绪激动、急躁的情况,所以生活和工作环境应选择在安静的地方。 如果所处的环境噪声较大,应积极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如生活环境周围的噪声较大,应请有关部门解决噪声源的问题,降低噪声的强度;或安装双层玻璃窗以减少噪声。 居室内的音响、电视等容易产生噪声,使用时要放低音量,以免影响自己和他人。平时也可以多到空旷安静的地方去活动或锻炼,避免噪声的干扰。
3. 养心保健操
(1)静神调息法:端坐,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前区,闭合双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 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然后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 此法有运行气血、滋养心脏的作用。
(2)运动养心法: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适量的运动可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强心脏的功能。
(3)护心保健操:第一,我们可以按内关穴来强健心脏,方法为:端坐,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臂内关穴30次。 第二,我们也可以按郄门穴: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臂郄门穴30次。第三,我们也可以揉心前区: 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 右手压于左手之上, 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 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4. 饮食调养法
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但能够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病率,还能预防肥胖和高脂血症。 饮食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 平时应戒烟酒,忌食膏粱厚味或暴饮暴食。
(1)山楂茶
山楂15克,用开水浸泡20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 有降脂强心、消食开胃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食欲不振者。 山楂为药食两用之品,有消食化积、活血化淤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楂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并有强心和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抗心律不齐和助消化,而且安全无毒。 所以,多饮用山楂茶或食用山楂制品(如山楂糕、山楂片、山楂糖等)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2)柏子仁茶
柏子仁10克,炒香捣碎,用开水浸泡5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心气不足、心悸失眠、大便秘结等。
(3)龙眼肉粥
龙眼肉15克,大枣7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 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目民健忘、贫血等。
(4)小麦粥
浮小麦30克,粳米100克,大枣10枚,同煮成粥。 有养心神、补脾胃、止虚汗等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
(5)桂圆莲子粥
桂圆肉15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 有益心宁神、养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大便溏泄等。
(6)酸枣仁粥
酸枣仁(打碎)1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 有养阴宁心、补肝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怔忡、体虚自汗等。
(7)蜂王浆
鲜王浆200毫克,用温水冲服,或加适量蜂蜜调味。 有养心健脾、滋补强壮的作用,适用于心脾虚损所致的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失目民健忘、躯体衰弱等。
三、五脏之肝: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中医典籍《素问·灵兰秘典》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如果把五脏之首的心比喻成一个国家的元首,那么肝无疑就是一位领军的大将军。 中医理论认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气机就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肝还有分泌胆汁和促进脾胃消化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功能还包括调畅情志的作用,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正常,心情舒畅;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则出现急躁易怒、心烦不寐、多梦、头痛头胀等肝气上亢的症状;肝气的疏泄功能不足,则出现胸胁胀闷疼痛、情绪低落、抑郁、多疑善虑等肝气郁结的症状。 二是“肝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摄血的作用,所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就是说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 肝血充足则各脏腑器官组织得以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的各种机能。肝血虚少,脏腑器官组织失养可出现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等。 所以,肝的养生保健方法应该以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充足为主要原则。
1. 肝阴虚养生
肝阴虚是肝的阴液亏虚、濡养功能减弱所致的病症,为肝的虚热症。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肝病、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液使濡养功能不足所致。眩晕耳鸣,目涩干痛,胁肋疼痛,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或手足蠕动后红少津,脉弦细数等,是肝阴虚的表现。 肝阴虚者在治疗上应以滋阴养肝为主。
肝应春气,在春三月时,要注意养肝阴、滋肝血,多吃枸杞泡茶、当归炖肉,或以鲜荷叶、鲜薄荷、麦冬代茶饮,以滋养阴液、调畅肝气。 作息上要少熬夜、少劳累可以保肝阴。 丑时即夜里1点到凌晨3点,是气血流注肝经的时间,此时最宜休息。 肝主藏血,人在睡眠时血可养肝。 如果我们在此时还不休息的话,血液无法归原养肝,这就好像银行的存款,如果你—直不存,天天支出去花费,早晚有一天会变成空头支票。
我们的肝脏就是人体血液的银行、血液的仓库,需要随时存入,如果你要天天透支,它就要接受一大堆的垃圾。因为所有的污染到了人体内,第一个要应付它的就是肝脏。这样我们的肝脏在超负荷下运转,难免会有闪失。我们经常会发现,周围一些人的面色青灰,情志倦怠且经常烦躁,这就与他们不良作息习惯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要养好肝,在丑时一定要睡觉,而且必须要“在这段时间内睡着才算”。
2. 肝阳虚养生
肝阳虚的人易疲倦、生机不振、情绪低落、怕冷乏力、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左关脉尤甚。这就需要温肝阳,要注意避寒就温,平时可多晒太阳。 此外,还要多喝鸡汤,鸡汤具有滋养肝脏的功效。 当然肝阳虚的患者还是少见的,多见的是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实证。
3. 情绪养肝法
日常生活中的肝养生保健方法: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等,情志的失常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肝脏养生保健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