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内到外说健康之道
23426100000005

第5章 头部(4)

脂肪是健脑的首要物质, 大脑成分中脂肪占60%。 具有发挥大脑的复杂、精巧功能的重要作用。 代表性食物有坚果、芝麻、自然状态下饲养的动物肉等。猪油并不是最佳的补脑食品。猪油属于饱和脂肪,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素和大脑细胞产生的废物代谢不良,使大脑的灵活程度衰退。最佳的补脑食品应该是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主要有:植物油,包括蓖麻籽油、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棕榈油、苦茶油、油菜子油、玉米油等;鱼油,主要有DHA,EPA;坚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卵磷脂、无机盐和维生素。红枣、核桃、芝麻、鸡蛋、海产品及新鲜水果等也都是补脑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后,即成为大脑的重要能源。代表食物有杂粮、小米等。其中,小米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钙、铁等营养成分,有“健脑主食”之称,还可用来防治神经衰弱。

3.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包括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预防精神障碍、烦躁、思想不集中,是智力活动的助手。 含B族维生素的代表性食物有香菇、野菜等。 香菇有消除疲劳、提神、安神、防止贫血和癌症等功效。 黄花菜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有助于大脑代谢,因此有“健脑菜”之称。

4. 维生素C

充足的维生素C可以使大脑灵活、敏锐,并提高智商。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水果、蔬菜和豆类等。 比如,柚子属于典型的碱性食物,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常吃能使人精力充沛,醒脑促记忆,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 此外,橘子、柠檬等也有类似功效。

5. 含铅食物

铅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食物中含铅量过高会损伤大脑,引起智力低下。 铅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如爆米花在制作过程中,机罐受高压加热后,罐盖内层软铅垫表面的一部分铅会变成气态铅;皮蛋的制作原料中含有氧化铅和铅盐,所以过量吃皮蛋也会影响智力。

6. 含铝食物

人体每天摄铝量不应超过60毫克,否则易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要是一天吃50~100克油条便会超过这个允许摄入量。所以,早餐不宜以油条为主食,也不宜经常使用铝锅炒菜,用铝壶烧开水。过咸食物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是: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吃含盐量过多的食物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血液供应,使大脑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过早老化。

7. 含过氧脂质的食物

长期从饮食中摄入过氧化脂并在体内积聚,可使人体内某些代谢酶系统遭受损伤,使大脑早衰。 含有较多过氧脂质的食品主要有煎炸类食品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物,如熏鱼、烧鸭、烧鹅等。 另外,炸过鱼、虾的油会很快氧化并产生过氧脂质。腌肉、鱼干、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空气中也都会发生变化,产生过氧脂质。含糖精、味精较多的食物糖精、味精用量大会损害脑、肝等细胞组织,甚至会诱发膀胱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得超过4克,孕妇及周岁以内的婴儿禁食。妊娠后期的孕妇多吃味精,会引起胎儿缺锌,影响孩子出生后的体格和精神发育,不利于智力发展。

红枣金菇汤

用料:水发金针菇100克,红枣100克;料酒、精盐、味精、姜片、生油各适量。做法:将水发金针菇去根蒂,洗净备用;将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备用;将金针菇浸泡水倒入炒锅内,然后放入金针菇、红枣、料酒、精盐、味精、姜片和少许花生油,加盖后置中火上炖1小时即成。 功效:此汤既可益智健脑,又可作为各种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者的进补食品,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人体防病抗病能力。

杞精炖鹌鹑

用料:鹌鹑1只,枸杞子、黄精各25克,精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后,洗净:将枸杞、黄精装入鹌鹑腹内,然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酥,加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吃鹌鹑肉,喝汤。功效:鹌鹑是良好的益智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脑力劳动者常吃可消除眩晕、健忘等症,提高智力,健脑养神;而枸杞子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黄精能补脾润肺、养阴生津、益智强身,几味同用更可增加其滋补和益智作用。

十三、睡眠是天然的良药

一天,黄帝问:“老年人往往夜间不易熟睡,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壮年人在白天往往不想睡,这又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的?”岐伯告诉皇帝:“青壮年人阳气旺,阴血盛,阴阳平和,而营卫之气各自运行于正常的运动通道上,也就是阴气运行于脉管之中,卫气运行于脉管之外,阴阳相随,而使机体皮肤肌肉受到阴阳之气的润养而平和,所以白天就会精神饱满,夜里就会睡得香;而老年人因为阳气衰,阴血少,阴阳之气不平和,机体不能得到阴阳之气的滋养而使皮肤肌肉枯萎,运行气血的经脉不通,五脏气不协调,而晚间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这段话意思是说:人的睡眠与觉醒,与机体自身的阴阳之气的平和与否,密切相关。 阴阳之气平和,睡眠与觉醒自然就会正常,反之就会失常。

阴阳平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能力补给与消耗的平衡。 动生阳,动消耗了能量;静生阴,静是为了补充能量。 只有补足了,身体才有能量进行第二天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会,白天劳累一整天,晚上睡一觉后,第二又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了。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睡眠是对身体消耗后最佳的补充,它是一味有益于身心的良药。 睡眠是人的生命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处理好这个三分之一,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当三分之一的睡眠变得成熟了,健康也就有了。睡眠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如何改善自己的睡眠习惯呢?

1. 睡眠的时钟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变化,如春华秋实,公鸡打鸣等,都像一架定时的钟一样周而复始,人们把大自然的这种现象叫“生物钟”现象。 其实人体本身也像是一架生物钟,睡眠就是生物钟现象之一。要想提高睡眠质量,除了早睡早起外,还要调节好睡眠的生物钟的变化,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由于太阳光是影响人体生物钟的重要因素,所以,调节生物钟应设法从改变光线的亮度入手。 我们每天应尽量在户外度过黄昏时光,在太阳还未下山时就去户外散步、栽花弄草等,使身体能感受到阳光而推迟困倦的感觉;而清晨则应避免光线的刺激,清晨外出散步最好戴上太阳镜,因为光线主要是靠眼睛来感受的。尽量使人的生物钟与自然周期同步,使睡眠与夜晚同行。

2. 睡眠的方位

到过北京故宫的人,不难发现帝后床铺摆放的方位都是东西方向。其实,这其中蕴涵着阴阳变化的道理。睡眠方位为何以“东西向为好”呢?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可以看出,头为“诸阳之会”、“诸阳之巅”,是人体的最上方。它的朝向,在坐位时不存在方向问题,而睡卧时则有东西南北之分。中医同时也以“阴阳八卦”的哲学理论得出:春夏属阳,是东方主生发之气,所以春夏季节宜向东而卧;而秋冬属阴,西方有收敛、闭藏之气,此时则宜向西而卧。 早在唐代,孙思邈曾在《千金要方》提出:“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寝》也说:“首勿北卧,谓避阴气”。 这也指出了人在睡眠时,床位的摆放,对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睡眠的姿势

古代有“卧如弓”之说,主张右侧卧位为佳。 这种姿势能恰到好处地减少地心引力对人体的作用力。这种睡姿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松弛,消除疲劳,同时不会使心脏受到压迫,还可以帮助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进。当然,人在睡眠时不可能总保持一种姿势,应当以睡得自然舒适为目的。总之,健康生命的延续离不开睡眠,科学的睡眠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正如民谣所言“睡眠是天然的补药”。

对于睡眠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睡眠多少时间最好呢?一般来说,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平均8小时左右,老年人和儿童可以适当增多。 平时工作和学习紧张的人,要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此外,人的睡眠时间也要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变化,春季应早起晚睡,夏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当早卧早起,冬季当早卧晚起。

十四、睡眠是最好的静养

对于睡眠而言,清代医家李渔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俗话说,睡得好胜吃药。 良好的睡眠对于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使疲劳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可以修补机体损耗,补充流失的能量,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人类活动简略地可以分为睡眠与言谈行走等日常活动两部分, 前者属阴,后者属阳。 人进入睡眠时阳气渐衰,阴气渐盛,脏腑功能减弱,血液归于肝、阳气内伏,神气内守,阴气得以长养。 人由睡眠醒来,则阴气渐衰,阳气渐盛,脏腑功能加强,气血运行加快,阳气外达,神气浮现,表现出种种生命机能,完成各种活动。

睡卧与活动的关系属阴阳关系,应遵循阴阳矛盾运动的规律来安排这些活动。

第一,我们要注意睡眠与活动的平衡和协调。 活动过多,睡眠或休息过少,则阳气消耗过多,得不到保养,也使阴气失其根,由于阴阳失衡或阴阳俱虚,都可引起疾病,使人体机能衰退,寿命缩短;而睡眠过多,活动过少,就会使阴气过盛,阳不盛阴,脏腑功能衰弱,淤血、痰湿等各种代谢废物内生,阻碍气不运行或正不胜邪,外邪就会侵袭人体,也会引起疾病。所以适当掌握日常活动量和睡眠量,注意劳逸结合,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第二,睡眠要与自然界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相适应。自然界白天为阳、夜间为阴,所以各种活动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就应放弃各种活动,这样人与天地相应,有助于保持阴阳平衡,乃可尽其天年。 有些人贪图玩乐,或迫于工作压力而挑灯夜战,一方面耗伤阴血,另一方面违逆天时,感受自然界阴气而伤害自身阳气,都有损于身体健康、缩短寿命。因此古人非常重视睡眠的科学。 如半山翁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总之,养生的首要标准就是睡眠质量的好坏。 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睡眠,在每个清晨醒来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去面对一天的生活;只有拥有良好的睡眠,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种种因素常常会导致易惊醒、早醒、爱做梦等睡眠障碍。据研究专家发布的信息显示,全球约有38%的人有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是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况的首要表现。 我国至少有3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其中17%的人失眠症状相当严重, 老年人失眠者更是占到了70%。 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们的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生活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据有关方面数据显示, 长期失眠患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 而且浅睡眠对人体衰老、智力以及免疫力的危害与失眠几乎相当,这无疑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现代人造成失眠的第一条原因就是心肾不交。 如果人的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就形成了一个心肾分离的象,心肾分离就会造成人到晚上想睡睡不着,白天又特别疲倦,两腿发沉。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较难治疗。 过去,几剂酸枣仁汤,再或温胆汤就能治好,但现在还用这些药已经没有明显效果。 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复杂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与长期熬夜有关。 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养胆经的时间,而人老不在此时间睡觉,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 第二条是血不足。 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 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 人的血从何而来? 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 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供人体所需。 我们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所以乱吃很多所谓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第三条,胃不和则卧不安。 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 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 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时的人很少失眠。我们吃晚饭也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而且最好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运动锻炼,对增强夜里的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这里只是根据现代人的实际生活情况讲解一些最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个案还要区别分析。

总之,睡眠好,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我们一定重视自己的睡眠养生。

十五、睡眠要采用最佳姿势

正常的睡眠姿势应该是仰卧睡或向右侧睡。 一些血液循环差、防寒机能弱、睡觉时怕冷的人,把身体稍微弯曲向右侧睡也很适宜,这样可使全身肌肉得到松弛,又不致压迫心脏,使心、肝、肺、胃、肠处于自然位置,呼吸畅通,还可帮助胃中食物向十二指肠输送。 睡觉大都讲究怎么舒服怎么来,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睡姿不良会对身体器官带来损害呢。 如果经常向左侧睡,就比较不容易胃痛。而相反向右侧睡觉,容易导致胃酸往食管回冲,严重时还会导致喉咙酸痛、咳嗽、气喘、胸部紧压等问题。对于现代人而言,讲究一下睡眠姿势就很有必要。 根据平常我们睡眠的姿势,大体分为四种睡姿:

1. 仰卧位

仰睡的时候,身体充分接触床面,不易疲劳,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 但两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胸部上面,这样会压迫心脏和肺,影响其功能,压住心窝部,这也是梦魇的原因。 仰卧时,舌根部往后坠缩,容易引起呼吸不畅而发出鼾声。很多人仰睡的时候抱头枕肘,下肢交叉,这样肌肉也不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正常胎位的孕妇,也不宜仰睡,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胸闷、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

2. 俯卧位

俯睡的时候,胸腹部严重受压,整个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都压在胸部,以致不能自由呼吸,易引起噩梦。 口鼻也容易被枕头捂住,为了不造成呼吸困难,会不自觉地长时间把头转向一边,这样又极易导致颈肌扭伤。 而且会影响脸部皮肤血液的循环,易加速皮肤的老化。对于婴儿来说,面部骨骼发育还没有发育完,俯卧时间过长,会造成头面部和口腔骨骼变化,严重的还会导致畸形。

3. 右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