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是指为目、舌、口、鼻、耳。五官分别与人的五脏相对应:目对应肝,舌对应心,口对应胃,鼻对应肺,耳对应肾。 肾开窍于耳。 五官之耳的形状与肾的形状大体相同,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耳朵就是它在体外的“根据地”。五官之舌不仅在经脉上与心关联,而且在功能上依于心,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正常。五官之鼻为肺之窍,是人体内外空气交换的关口,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必经之路。 由此可见,五官是整个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一、五官之耳:耳为肾之窍
传统中医学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为心与肾之“窍”,耳朵又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 别看耳朵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仅占人体总面积的1%,但不起眼的耳朵却有着维护全身健康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中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宗就是“全部”、的意思,人体全部经脉、络脉都要聚集到耳朵上。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都与耳朵密切相连。 可见,耳朵的作用不仅仅是听觉了。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肾开窍于耳”。 从性装上看,耳朵形状与肾的形状大体相同,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耳朵就是它在体外的“根据地”。耳朵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有异样,耳朵上就是有所反应。 耳朵上的穴位按上去会特别疼,正是这种疼痛,能通过这些密集的经脉传导到身体的病变部位,激发人体的抗病和自愈能力。 可见,耳朵在众多器官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可由于偏见而忽视耳朵的重要性。传统中医学把耳朵分成五大区域,即头面区、肢体区、中心区、三角区、边缘区。耳朵的形状,就像一个倒转的婴儿,“头朝下、脚朝上”,耳穴的排列顺序也是与之接近的,这个规律是取准耳穴的一把总钥匙。 我们常用的是耳朵上的130多个耳穴,一般以它们直接对应的人体部位命名。 每个穴位都是它对应的疾病的治疗点。耳朵上的穴位太多了,使人眼花缭乱,但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我们从耳朵的五大区域来分析:
1. 头面区
耳部的头面区包括耳垂、对耳屏一带。耳垂对应人体的面部,其上面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眼点、拔牙麻醉点、上腭点、下腭点、上颌点、下颌点、内耳点、扁桃体点、面颊区、神经衰弱点等。 耳屏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腮腺点、平喘点、脑点、枕点、额点、太阳点、头顶点、皮质下点、兴奋点、脑干点、喉牙点、牙痛点。 头面区是治头部和脸部各种疾病的治疗穴位点的集中区域,主要治疗和调理腮腺炎、扁桃体炎、气喘、各种头痛、牙痛、咽炎、失眠等病。 平时,我们有什么异样或者不适,不妨利用这些穴位点正确的按摩一番,会有极好的效果。例如在我们晚上失眠的时候,皮质下区域会有明显的压痛,这就是调理失眠的治疗穴位,一般来说,只要揉一揉头面区,掐一掐皮质下穴位,3~5分钟后,心会静下来,我们很快就会睡着。 一些职场白领工作时累了的时候,或是思绪疲惫而混乱的时候,很容易从脸上看出来,因为这时脸上的肌肉僵硬、极不自然,长此以往,脸上皮肤就会变得焦黄,皱纹也会越来越多。其实,我们可以经常揉耳垂,就可以提神醒脑,活跃面部的气血,使人聪明,防止衰老。
2. 肢体区
耳部的肢体区对应于人的四肢和躯体,主要包括耳舟和对耳轮。 耳舟对应人体上肢,只要治疗穴位点分别是:手指、腕、肘、肩、肩关节、甲状腺、锁骨。肢体区还有3个特例,就是荨麻疹点和两个阑尾点。 对耳轮对应个体的躯干和下肢,其耳穴从下到上分别有:颈椎、颈、胸椎、乳腺、胸、腰椎、腹、腹外、腰痛点、骶椎、热穴、膝、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脚跟。把所有穴位点连在一起,就使人联想到一个倒立的人体,下肢在上面,躯干在下面。 肢体区聚集着调理和治疗肢体上各种疾病的穴位,对颈椎病、腰椎病、胸腹疼痛、腰痛、肩周炎、关节疼痛等都有明显的治疗和调理效果。 肢体区在耳朵上占的面积比例比较大,对应人的躯干和四肢。 身体强壮的人,耳朵的这一区域会呈现出红润、柔和的健康色泽。当体力劳动造成身体疲劳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揉揉耳舟和对耳轮这两个区域,我们身体内的疲劳感会有明显地改善。
3. 中心区
耳朵上的中心区就是耳朵最中间的部位,包括耳甲腔、耳甲艇、耳轮脚、外耳道口,这个治疗区域对应于内脏。 这个区域是治内科疾病的重要穴位分布部位,而且穴位特别多非常密集。耳朵的这个区域的治疗穴位点分别是:咽喉点、食道点、内鼻点、气管点、三焦点、内分泌点、皮质下点、腮腺点、支气管点、支气管扩张点、肺点、心点、结核点、脾点、胃点、贲门点、肝区、胰腺点、小肠点、腹水点、阑尾点、大肠点、肾点、膀胱点、输尿管点、前列腺点,这个区域的治疗穴位点分布极有规律。另外,耳轮上还分布有尿道、肛门、直肠下段、膈点这些治疗穴位。 中心区这一区域非同小可,五脏六腑对应的治疗穴位点都在此处,只要我们的五脏六腑稍有不适,在这块位置一定能找到相对应的治疗穴位点。由于这个区域范围小,治疗点密集,所以我们一般不去一个点一个点地定位,只需要把耳窝整个儿掏一掏、按一按就可以了,这就是在为五脏六腑防病治病。
4. 三角区
耳部的三角区就是三角窝、 对耳轮下脚和耳轮与三角窝相邻的部分,这个治疗区域对应于人体的生殖系统。 三角窝内分布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子宫点、神门点、盆腔点、便秘点、尿道点、降压点、喘点、股关点、肝炎点等等,对耳轮下脚对应于人体的臀部,其间分布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臀点、交感点、坐骨神经点;耳轮与三角窝相邻的部分从上到下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痔核点、外生殖器点、尿道点、肛门点、直肠下段点。 凡是与这些部位相关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耳朵上的穴位点来治疗。 比如,我们经常揉三角窝,能滋阴壮阳,补肾生精,效果比吃补肾药都好。
5. 边缘区
耳部的边缘区只是耳朵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主要是耳轮、耳屏以及耳朵后面。 耳屏治疗区域对应于人体的鼻咽部位,这个区域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内鼻点、咽喉点、外鼻点、鼻眼净点、肾上腺点、屏尖点、饥点、渴点、高血压点。在耳屏的上方还有一个心脏点。耳轮上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扁桃体1~3点、肝阳1~2点、轮1~6点、枕小神经点。耳背对应于人体的背部,上面的治疗穴位点要有:上背点、中背点、下背点、降压沟点、脊髓1点、脊髓2点。
二、耳部养生保健操
关于耳朵的养生捷径有很多,其中揉耳朵就是一例。 比如乾隆皇帝养生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早上起来搓耳朵。其实,我们也可以向古人学习,平时养成勤揉耳朵的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大有好处!但是,面对耳朵上的那么的穴位,到底有没有一种适合现代人的简单方法呢? 当然有。
1. 要健脑揉耳垂
耳垂一带,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耳朵的头面区,集中在这一区域的耳穴与人的头脑、面颊关系密切,经常按揉耳垂,可以美容养颜、醒神健脑。具体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后面,3个指头尽量将头面区全部捏住,进行揉动。 食指和中指不动,拇指做搓揉动作,先顺时针揉50次,再逆时针揉50次。揉完以后,再把耳垂往下拉一拉。只有我们亲身体验一下,才会了解其中的奥妙之处。
2. 调五脏掏耳窝
耳窝就是耳朵的中心区,五脏六腑对应的耳穴都在耳窝里,要调和五脏,就得对耳窝里的各个点进行刺激。耳窝不容易搓揉,所以要用手指掏。具体方法是:把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剪掉,放进耳窝里,用力来回掏,争取让手指触及耳窝的每一处,每天一共掏100次。
3. 健四肢揉外缘
耳郭外缘的穴位主要对应于人的四肢。 其实,平时我们如果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肢体健壮而敏捷的人,耳郭外缘比较宽大;肢体瘦小的人,耳郭外缘就相对窄小。 长期揉耳郭外缘,可以使四肢强健。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的全部和食指的大部分夹住耳朵外缘,来回搓揉,每天100次。
4. 滋阴补肾捏三角
捏三角就是捏耳朵上的三角区,这一区域集中了泌尿生殖系统的许多穴位,还有交感、神门这两大要穴。捏这个区域,可以滋阴补肾,还能调整体内植物神经,调节排泄机能。 具体操作方法:食指和中指托住三角区的背面,拇指按在三角区上,捏紧,食指和中指不动,拇指做搓揉动作,先顺时针搓揉50次,再逆时针搓揉50次。
5. 畅气血按摩耳背
耳背上有一条沟叫做降压沟,它对应人体的脊背。 按摩耳背的作用相当于捏脊,可以调畅全身的气血。捏脊毕竟还要他人代为操作,而按摩耳背自己操作就行。 具体方法是:食指和中指塞进耳窝,从反面托住降压沟,拇指指腹沿着降压沟从上往下摩擦,每天摩擦100次。
6. 通全身搓全耳
在对耳朵的各个区域进行了一遍按摩之后,还要搓一次全耳。 这样可以使在先前按摩中获益的部位气机更加顺畅,通达全身。具体做法:每天用手掌搓耳朵,前后搓50次,再上下搓50次。
这套耳部养生保健操一共包括6个步骤,比较简单适合,对于每一个人都能轻松掌握。 如果,坚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做完以后,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确定一个重点动作,再做一遍。 比如,如果您经常失眠、头脑昏沉、学习或工作效率不高,就要把重点放在耳垂一带;如果您四肢瘦弱无力,就要把重点放在耳朵的边缘;如果您肾亏阴虚,就要把重点放在捏三角上;如果您有胸闷、烦躁的症状,或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就要把按摩耳背作为重点。 这套动作做完之后,您会觉得耳朵发烫,浑身充满暖意,手上也微微出汗。 这说明效果已经达到了,全身的气血、经络和脏腑都得到了一次锻炼和清洗,您的身体正在排出一切不利于健康的潜在病因。
据调查发现,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中,80%的人耳朵都很大, 而且耳垂很长,有些甚至大于18毫米。耳朵大意味着肾气旺,先天禀赋好,耳垂长意味着头脑健康;当然,这并不是说耳朵小的人就一定不健康、不聪明。 有的朋友由于遗传因素,耳垂很小,但他们也同样很聪明。 但不管怎么说,揉耳朵绝对有利于耳朵上气血的循环,能够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是养生健身的捷径。
三、耳通天气,保养不可少
传统中医学认为,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的听觉能力能够反映出心、肾、脑等脏腑的功能。 因为“耳通天气”,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外界环境因素对耳的影响很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的原因越来越多,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和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听力。 先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中毒性耳聋、外伤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较常见。因此,耳的养生应以预防为主。 以下是耳部保健养生的两个要点:
1. 耳勿极听
所谓极听,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前者是指长时间专心致志运用听力去分辨那些微弱、断续不清的声响;后者为震耳欲聋的声响超过了耳膜的负荷能力。 极听损伤人的精、气、神,从而影响耳的功能。 特别是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会产生缓慢性、进行性损伤,久而久之,可发生听力下降或耳聋。因此,在有噪声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控制噪声源,做好个人防护等。
2. 按摩健耳
具体的按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耳屏:双手示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拉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这种按摩方法可以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扫外耳: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 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这种按摩方法可以强肾。
(3)拔双耳:两示指伸直,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往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鸣响。 一般拔3~6次。 这种按摩方法可以促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4)鸣天鼓: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处,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这种按摩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的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5)推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指、示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这种按摩方法可以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也可以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等疾病。
(6)按摩全耳: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耳朵的正面,再向前反复按摩耳朵的背面,反复按摩5~6次。这种按摩方法可以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四、耳部不适的防治
耳部的各种不适包括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1. 耳痛
耳痛主要是发炎引起,包括外耳道上长疖肿。有的人习惯用指甲、发夹等在耳朵内掏挖,容易把外耳道皮肤戳破,引起耳道感染发炎。只要没得到及时的控制,耳朵会因肿胀、化脓、堵塞耳道引起疼痛。 最好的方法是在刚发生疖肿或皮肤有一点破时,及时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耳内疼痛的部位,一天内擦拭几次后很快就不会再疼痛了。 如果已疼了一、两天,就用2%的碘酒棉球在疼痛的部位擦一擦,一天内擦几次也能消炎、消肿很快就能控制病症。有的人患有中耳内的炎症,多数是病人身体内的虚、寒造成。我们可以用艾叶水煮开后泡脚,连泡两天后,耳朵的疼痛都会减轻或消失。这时再吃上鳝鱼、牛肉,注意营养或吃上固元膏一天1~2次,一次一勺,几天后因中耳炎引起的耳痛、耳朵发蒙都会很快消失。
2. 耳鸣和听力下降
耳鸣和听力下降则是肾阳不足的表现。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耳朵的功能自然下降。 只要发生耳鸣,听力下降的人,用食疗补足血液是治病的关键,同时不吃寒凉的食物。 这样肾脏在充足血液的供应下,在没有寒凉伤肾的情况下,肾阳会慢慢的提升,耳朵的功能又会慢慢恢复了。 但这种变化,不是你认真吃上几顿饭马上就能缓解的,它是在你血液充足,抵抗力全面提高后才会慢慢出现。 所以常年坚持补血、祛寒湿,就能让你到老了仍然眼不花、耳不聋、精力充沛。
五、耳部的食补与养生
假如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所以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耳朵的养生保健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保护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