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肾开窍于耳”。从性装上看,耳朵形状与肾的形状大体相同,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耳朵就是它在体外的“根据地”。耳朵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有异样,耳朵上就是有所反应。耳朵上的穴位按上去会特别疼,正是这种疼痛,能通过这些密集的经脉传导到身体的病变部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抗病和自愈能力。可见,耳朵在众多器官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可由于偏见而忽视耳朵的重要性。
传统中医学把耳朵分成5大区域,即头面区、肢体区、中心区、三角区、边缘区。耳朵的形状,就像一个倒转的婴儿,“头朝下、脚朝上”,耳穴的排列顺序也是与之接近的,这个规律是取准耳穴的一把总钥匙。我们常用的是耳朵上的130多个耳穴,一般以它们直接对应的人体部位命名。每个穴位都是它对应的疾病的治疗点。耳朵上的穴位太多了,使人眼花缭乱,但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我们从耳朵的五大区域来分析:
1.头面区
耳部的头面区包括耳垂、对耳屏—带。耳垂对应人体的面部,其上面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眼点、拔牙麻醉点、上颚点、下颚点、上颌点、下颌点、内耳点、扁桃体点、面颊区、神经衰弱点等。耳屏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腮腺点、平喘点、脑点、枕点、额点、太阳点、头顶点、皮质下点、兴奋点、脑干点、喉牙点、牙痛点。头面区是治头部和脸部各种疾病的治疗穴位点的集中区域,主要治疗和调理腮腺炎、扁桃体炎、气喘、各种头痛、牙痛、咽炎、失眠等病。平时,我们有什么异样或者不适,不妨利用这些穴位点正确的按摩一番,会有极好的效果。例如在我们晚上失眠的时候,皮质下区域会有明显的压痛,这就是调理失眠的治疗穴位,一般来说,只要揉一揉头面区,掐一掐皮质下穴位,3~5分钟后,心会静下来,我们很快就会睡着。一些职场白领工作时累了的时候,或是思绪疲惫而混乱的时候,很容易从脸上看出来,因为这时脸上的肌肉僵硬、极不自然,长此以往,脸上皮肤就会变得焦黄,皱纹也会越来越多。其实,我们可以经常耳垂,就可以提神醒脑,活跃面部的气血,使人聪明,防止衰老。
2.肢体区
耳部的肢体区对应于人的四肢和躯体,主要包括耳舟和对耳轮。耳舟对应人体上肢,只要治疗穴位点分别是:手指、腕、肘、肩、肩关节、甲状腺、锁骨。肢体区还有3个特例,就是荨麻疹点和两个阑尾点。对耳轮对应个体的躯干和下肢,其耳穴从下到上分别有:颈椎、颈、胸椎、乳腺、胸、腰椎、腹、腹外、腰痛点、骶椎、热穴、膝、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脚跟。把所有穴位点连在一起,就使人联想到一个倒立的人体,下肢在上面,躯干在下面。肢体区聚集着调理和治疗肢体上各种疾病的穴位,对颈椎病、腰椎病、胸腹疼痛、腰痛、肩周炎、关节疼痛等都有明显的治疗和调理效果。肢体区在耳朵上占的面积比例比较大,对应人的躯干和四肢。身体强壮的人,耳朵的这一区域会呈现出红润、柔和的健康色泽。当体力劳动造成身体疲劳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揉揉耳舟和对耳轮这两个区域,我们身体内的疲劳感会有明显地改善。
3.中心区
耳朵上的中心区就是耳朵最中间的部位,包括耳甲腔、耳甲艇、耳轮脚、外耳道口,这个治疗区域对应于内脏。这个区域是治内科疾病的重要穴位分布部位,而且穴位特别多非常密集。耳朵的这个区域的治疗穴位点分别是:咽喉点、食道点、内鼻点、气管点、三焦点、内分泌点、皮质下点、腮腺点、支气管点、支气管扩张点、肺点、心点、结核点、脾点、胃点、贲门点、肝区、胰腺点、小肠点、腹水点、阑尾点、大肠点、肾点、膀胱点、输尿管点、前列腺点,这个区域的治疗穴位点分布极有规律。另外,耳轮上还分布有尿道、肛门、直肠下段、膈点这些治疗穴位。中心区这一区域非同小可,五脏六腑对应的治疗穴位点都在此处,只要我们的五脏六腑稍有不适,在这块位置一定能找到相对应的治疗穴位点。由于这个区域范围小,治疗点密集,所以我们一般不去一个点一个点地定位,只需要把耳窝整个儿掏一掏、按一按就可以了,这就是在为五脏六腑防病治病。
4.三角区
耳部的三角区就是三角窝、对耳轮下脚和耳轮与三角窝相邻的部分,这个治疗区域对应于人体的生殖系统。三角窝内分布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子宫点、神门点、盆腔点、便秘点、尿道点、降压点、喘点、肝炎点等等,对耳轮下脚对应于人体的臀部,其间分布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臀点、交感点、坐骨神经点;耳轮与三角窝相邻的部分从上到下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痔核点、外生殖器点、尿道点、肛门点、直肠下段点。凡是与这些部位相关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耳朵上的穴位点来治疗。比如,我们经常揉三角窝,能滋阴壮阳,补肾生精,效果比吃补肾药都好。
5.边缘区
耳部的边缘区只是耳朵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主要是耳轮、耳屏以及耳朵后面。耳屏治疗区域对应于人体的鼻咽部位,这个区域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内鼻点、咽喉点、外鼻点、鼻眼净点、肾上腺点、屏尖点、饥点、渴点、高血压点。在耳屏的上方还有一个心脏点。耳轮上的治疗穴位点主要有:扁桃体1~3点、肝阳1~2点、轮1~6点、枕小神经点。耳背对应于人体的背部,上面的治疗穴位点要有:上背点、中背点、下背点、降压沟点、脊髓1点、脊髓2点。
因为耳朵是人体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所以很多按摩保健养生法都要按摩耳朵。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要多保养耳朵,也可以多从耳朵上寻找养生的小窍门。
6.勤揉耳朵对健康有好处
关于耳朵的养生捷径有很多,其中揉耳朵就是一例。比如乾隆皇帝养生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早上起来搓耳朵。其实,我们也可以向古人学习,平时养成勤揉耳朵的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大有好处!但是,面对耳朵上的那么的穴位,到底有没有一种适合现代人的简单方法呢?当然有。
1.要健脑揉耳垂
耳垂一带,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耳朵的头面区,集中在这一区域的耳穴与人的头脑、面颊关系密切,经常按揉耳垂,可以美容养颜、醒神健脑。具体方法是: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后面,3个指头尽量将头面区全部捏住,进行揉动。食指和中指不动,拇指做搓揉动作,先顺时针揉50次,再逆时针揉50次。揉完以后,再把耳垂往下拉一拉。只有我们亲身体验一下,才会了解其中的奥妙之处。
2.调五脏掏耳窝
耳窝就是耳朵的中心区,五脏六腑对应的耳穴都在耳窝里,要调和五脏,就得对耳窝里的各个点进行刺激。耳窝不容易搓揉,所以要用手指掏。具体方法是:把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剪掉,放进耳窝里,用力来回掏,争取让手指触及耳窝的每一处,每天一共掏100次。
3.健四肢揉外缘
耳郭外缘的穴位主要对应于人的四肢。其实,平时我们如果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肢体健壮而敏捷的人,耳廓外缘比较宽大;肢体瘦小的人,耳郭外缘就相对窄小。长期揉耳郭外缘,可以使四肢强健。具体方法是:用拇指的全部和食指的大部分夹住耳朵外缘,来回搓揉,每天100次。
4.滋阴补肾捏三角
捏三角就是捏耳朵上的三角区,这一区域集中了泌尿生殖系统的许多穴位,还有交感、神门这两大要穴。捏这个区域,可以滋阴补肾,还能调整体内植物神经,调节排泄机能。具体操作方法:食指和中指托住三角区的背面,拇指按在三角区上,捏紧,食指和中指不动,拇指做搓揉动作,先顺时针搓揉50次,再逆时针搓揉50次。
5.畅气血按摩耳背
耳背上有一条沟叫做降压沟,它对应人体的脊背。按摩耳背的作用相当于捏脊,可以调畅全身的气血。捏脊毕竟还要他人代为操作,而按摩耳背自己操作就行。具体方法是:食指和中指塞进耳窝,从反面托住降压沟,拇指指腹沿着降压沟从上往下摩擦,每天摩擦100次。
6.通全身搓全耳
在对耳朵的各个区域进行了一遍按摩之后,还要搓一次全耳。这样可以使在先前按摩中获益的部位气机更加顺畅,通达全身。具体做法:每天用手掌搓耳朵,前后搓50次,再上下搓50次。
这套耳部养生保健操一共包括6个步骤,比较简单适合,对于每一个人都能轻松掌握。如果,坚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做完以后,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确定一个重点动作,再做一遍。比如,如果您经常失眠、头脑昏沉、学习或工作效率不高,就要把重点放在耳垂一带;如果您四肢瘦弱无力,就要把重点放在耳朵的边缘;如果您肾亏阴虚,就要把重点放在捏三角上;如果您有胸闷、烦躁的症状,或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就要把按摩耳背作为重点。这套动作做完之后,您会觉得耳朵发烫,浑身充满暖意,手上也微微出汗。这说明效果已经达到了,全身的气血、经络和脏腑都得到了一次锻炼和清洗,您的身体正在排出一切不利于健康的潜在病因。
据调查发现,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中,80%的人耳朵都很大,而且耳垂很长,有些甚至大于18毫米。耳朵大意味着肾气旺,先天禀赋好,耳垂长意味着头脑健康;当然,这并不是说耳朵小的人就一定不健康、不聪明。有的朋友由于遗传因素,耳垂很小,但他们也同样很聪明。但不管怎么说,揉耳朵绝对有利于耳朵上气血的循环,能够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是养生健身的捷径。
7.手少阴心经来养生法
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新的压力,精神压力很大,体力上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更是“积劳成疾”。有时我们会出现浑身无力,头脑不清,心悸气短,失眠健忘,上火便秘,食欲不振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其实,我们应该借助手少阴心经来养生。
手少阴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经。开始于心中出来后联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手少阴心经其中的一条支脉,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沿着咽喉上行到眼睛,联系眼内和脑内的组织;另有一条直行的经脉,从心脏上行到肺,再向下通过腋窝,走到上臂,沿上臂内侧的后边,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后边,到达肘内,再沿着前臂内侧后边,到达掌后小拇指侧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侧后边,沿小拇指桡侧到达小指的前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假如一个人的心经发生病变,就会表现喉咙干燥、头痛、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手掌心热痛。手少阴心经穴位有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等。这些穴位对调节心理疾病有显著效果。传统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一个心情好坏自然与心经有直接的关系。经常按摩通里穴(仰掌,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l寸处)和通里穴(仰掌屈指,小指指尖所指的横纹上,第4、5掌骨之间,4、5掌指关节后方)具有清心宁神的作用,且有助于缓解神经性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等病。
心经与心脏病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只是年纪大或紧张引起的心律不齐,或轻微的心前区不适时,可立刻按压心经穴位,如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再加足三里穴,可改善这种不适的症状。另外,适量轻按极泉穴可以改善心脏不适症状。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将右手四指放在左侧胸大肌外侧,拇指置按胸大肌内侧,再用食、中指自然轻轻地点按在腋下极泉穴;边做捏拿胸大肌,边用食指、中指轻轻点揉极泉穴,反复操作10次;然后再换手同法操作。常按摩此穴有宁心安神、解郁止惊的功效。另外,常按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可缓解心痛,肘臂挛痛、目眩、头颈痛、腋胁痛等;常按青灵穴(当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可缓解胁痛、肩臂痛;常按少冲穴(小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可改善心悸、胸痛、中风昏迷等症。
那么,什么时候按摩心经穴位效果最好呢?在午时最好,因为此时是心经值班,阳气最盛,此时按摩心经,可以鼓舞心气,从而达到畅通气血的目的;按摩后再午睡片刻,效果会更好。
8.足厥阴肝经养生法
对于常坐办公室的职场白领而言,肥胖的确会给脊椎带来一定的负荷而引发腰痛。如果是突然性腰痛,我们该怎么办。这时,我们需要找肝经帮忙了。
足厥阴肝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肝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足厥阴肝经循行线路图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本经脉一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又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一共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肝经上两大穴位太冲穴、大敦穴的保健养生的功效。
1.按摩太冲穴,快速化怒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它是肝经的“原穴”,“原”有“发源、原动力”之意。内经有“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之说,所以太冲穴在养生领域有广泛的作用。太冲穴是女性常用穴位,经常按摩此穴可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化湿通经。可用于胁腹满痛,头痛目眩,疝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症。中医说“怒伤肝”,虽然我们知道生气会伤身体,毕竟“烦事千万件,生气总不断”,生气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女性而言,发怒不仅仅极易诱发乳腺增生、经血不调等妇科疾患,对容颜也是最大的威胁和损伤。人在暴怒时会脸红脖子粗,血管扩张使头颈部充血,中枢神经对血管的调节机能失调,影响颜面健康肤色。在连续不断的怒火刺激下,皮肤色泽会变暗,面部会失去弹性而加速松弛,出现皱纹,使细胞加快角化而衰老。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脾气暴躁、爱发怒的女人,容易出现皱纹,老得也更快。因此生气以后,我们一定要按摩一下太冲穴,这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