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技探秘
23445800000010

第10章 解密人体科学(2)

6~8点钟:此时,大脑开始进入第一次最佳记忆期。机体休息完毕并进入兴奋状态,肝脏已将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净,头脑清醒,大脑记忆力强。

8~9点钟:神经兴奋性提高,心脏开始全面工作,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精力旺盛,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此时,可以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或学习内容。

10~11点钟: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身心积极,热情将持续到中午午饭。此时,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为旺盛,任何工作都能胜任。

12点钟:此时,因为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被调动起来,需要进餐。人对酒精很敏感,午餐喝酒的话,会影响下午的精神状态。

13~14点钟: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精力消退,进入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午饭后,精神困倦,此时,大脑反应比较迟缓,感到疲劳,最好午睡半小时。

15~16点钟: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记忆。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以持续数小时。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尤其敏感,精神抖擞。

17~18点钟:试验显示,此时是完成比较消耗脑力作业和复杂计算的好时期。工作效率更高,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的最高峰时期。

19~20点钟:体内能量消耗,情绪不稳,应该适当休息。

20~21点:大脑又开始活跃,反应迅速,记忆力尤其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最高效的记忆时期。

22~24点:睡意降临,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大家可以据此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时间表。但“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个人生物钟是一样的”,最佳学习和工作时间也因人而异。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睡眠时为何会做梦

人为什么会做梦?梦有什么意义?梦对人有什么影响?……千百年来,占梦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神经生物学家,都一直为此苦苦求索,然而真正系统而比较准确的研究还是近现代的事。

对梦的探究

人类从17世纪对做梦这件事开始进行较为严谨的科学研究。1886年,梦学专家罗伯特经过研究认为:在一天的活动当中人所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无数信息,必须经过做梦释放一部分,这就是着名的“做梦是为了忘记”的理论。这个理论在100年后的20世纪80年代又开始重新流行。

在罗伯特以后不久,弗洛伊德又提出了心理学解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他在多种多样的愿望中,更为重视性的欲望。认为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本能是一种需要,需要是要求满足的,梦就是满足的形式之一。弗洛伊德还认为,作为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梦是一种清醒的精神活动的延续。通过梦我们可以洞察到人们心灵的秘密。梦是无意识活动的表现,意识活动在人睡眠时减弱,对无意识的压抑也随之减弱,于是无意识乘机表现为梦境的种种活动。

而弗洛伊德的学生阿德勒则认为,做梦有目的性,梦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从对梦的期待中,人们可以看出梦的目的。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做梦时,每个人都好像有个在等待他去完成的工作,好像他必须在梦中努力追求优越感一样。因此,梦必定也是生活样式的产品,也一定有助于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人在睡眠时和清醒时是同一个人,结合白天和夜里两个方面表现才能认识他完整的人格。

弗洛伊德的另一名学生荣格认为,梦是集体潜意识的表现。理解和分析梦的前提是重视潜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梦具有某种暗示性,梦所暗示的,属于当下的事物。问题与冲突的根源所在,通常是诸如婚姻或社会地位。梦暗示着某种可能的解释。甚至有时梦还能指点迷津。

可以说,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对梦的心理机制、梦的成因以及梦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弗洛伊德的理论从20世纪初一直流行到60年代,后来世界上对梦的研究慢慢地离开心理学领域,进入生物学实验室,做梦从此也被视为是一种生物现象。

生物学对梦的解释

作为法国里昂梦学实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米歇尔·儒韦是梦学研究的国际知名专家,他于1959年把有梦定义为“反常睡眠”。儒韦通过脑电图测试,发现人每隔90分钟就有5~20分钟的有梦睡眠,仪器屏幕上反映的不同信号,也显示了人在睡眠中大脑活动的变化。如果在脑电图的电波上显示无梦睡眠时把接受测试的人唤醒,他会说没有任何梦境;如果在显示有梦睡眠时唤醒他,他会记得刚刚做的梦。

他把老鼠有梦睡眠中发出的信号码进行比较,发现做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相同亲缘系统的老鼠有近似的信号码。后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员布尔加的一项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对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后,布尔加发现出生后被不同地方的两个不同家庭分别抚养大的双胞胎,做梦经验竟然很是相似。由此也可以证明,人的梦境表现是遗传记忆。

此外,通过X线断层摄像仪测试,研究人员还发现人的大脑在有梦睡眠阶段的图像接近于清醒时的图像。有趣的是,研究人员用仪器进行测试还发现,做梦并非人类的专利,鸟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也都会做梦。

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老鼠进行实验,一位科学家发现有梦睡眠还与大脑的记忆有关,与被剥夺有梦睡眠的老鼠相比,做梦的老鼠更能记住经验。但是,这一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人类,因为在对精神沮丧病人进行治疗时,医生会用一种叫做单一氨氧化酶的抑制剂。这种药会完全取消人的有梦睡眠,但却不会引起人脑的记忆紊乱。

另外,从生理机制方面,世界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解释了人为什么做梦。他认为,梦是睡眠时的脑的一种兴奋活动,睡眠是一种负诱导现象。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引起了它的对立面——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中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并抑制了皮层下中枢,人便进入了睡眠状态。人的大脑皮层进入睡眠后,就会出现弥漫性抑制,也就是抑制过程像水波一样扩展。人在熟睡时,弥漫性抑制占据大脑皮层的整个区域以及皮层更深部分后,这时是不会做梦的,强大的抑制过程所淹没了心理活动。当浅睡时,我们大脑皮层的抑制程度较弱且不均衡,这便为做梦提供了条件。

还可以帮助科学家可以利用发达的现代科学来分析梦的奥秘。有的科学家认为:梦是快速眼球运动“意像”集合,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N)中会产生梦境,此时脑电波振幅低、频率快,呼吸和心跳不规则,周身肌肉张力下降。当这时候叫醒睡眠者,他会说正在做梦中。如果做梦者被不断地打断梦境,就会变得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甚至暴躁和性急。

当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对梦的解释和研究有些解释还欠妥和过于简单,也并非完全正确。但可以相信,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会使当代和未来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家们对梦做出更准确、更完善的解释。

噩梦是疾病的预兆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梦可以用来诊断疾病。他曾断言,人可以通过梦得到患病的信号,甚至还可以治好它。现在的研究已经从多方面证实了这个假设。

在梦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后,有关科学家就指出:由于白天人处于醒觉状态,疾病的微弱刺激被外界的刺激掩盖了。而到了晚上,由于外界进入人体的信息减少,脑中有关部位就可以不断收到来自病变部位的微弱信号与微弱信息,导致噩梦缠绵。因此,经常性重复出现的噩梦往往是疾病的信号,它们预示我们身体可能存在某些疾病。

我国古代医书《灵枢·淫邪发梦篇》曾详细论述过梦境与脏腑虚实的关系。国外医学家也会通过对分析梦来预报某些人体疾病及其发生部位。据说疾病导致人体组织内生化的改变,会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疾病初起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都能反映出来。因此,同一个情景反复出现的梦,称为“预兆梦”。

比如,患有高热病,可能会经常梦见自己腾云驾雾;患有心血管疾病,会经常梦见自己从高处跌下来,但始终落不到地面上;经常梦见自己被关进黑色的笼子或箱子内,气喘不来,表明可能患有呼吸道疾病;冠心病及心脏病患者,往往梦到被追逐,心中恐惧却无法喊叫出声,结果会突然惊醒;经常梦见自己在行走时,背后突然被人刺了一刀或踢了一脚,可能是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尤其是患泌尿系统结石;常梦见自己身负千斤重担登山,表明可能是胸腔积液,或患上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经常梦见自己进食腐鱼烂虾,通常是胃肠疾患的征兆;经常梦见自己与人发生口角,甚至梦呓中出现骂声或呼叫声,表示可能患有寄生虫病;经常梦见自己头部被人用利器戳击或被闷棍打击,可能已患有脑部肿瘤;经常梦见蜘蛛、毒蛇等缠身,可能是皮肤将起疱疹;妇女常梦见小孩将她的乳房咬得疼痛无比,表示有可能患了乳房疾病;梦见肚子被蛇咬,可能患了溃疡病;等等。如果发生了此类情况,最好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有病治病,无病预防。

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噩梦也可预示疾病的转化。如果疾病正逐渐加重,患者就常在梦中被人追杀,虽竭尽全力搏斗拼杀,终免不了被杀被逮或跌落深渊。也有的在梦中为了躲避追杀东躲西藏,远走高飞,但最终仍被发现或逮住,以至患者总是从梦中惊醒,心跳加剧;如患者在梦中总是英勇无比,最终大获全胜,则疾病好转趋向痊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噩梦的确有预示疾病的可能。不过这种预示作用的确不足,它缺乏统一规范的应用象征物,准确性也不好,而且在数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大。而且,至今还没人能够完全根据梦境来诊断疾病。因此,噩梦对疾病的预示只能称得上是一种提示,并为医生提供一些参考,而不能作为判断疾病的准确证据。

相关链接——睡觉时为何会流口水?

很多人都以为睡觉流口水是因为梦见吃东西,其实不然。在正常情况下,人睡着后并不会流口水。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某些疾病使然。

睡觉时流口水,首先应该考虑睡姿是否恰当,因为有些姿势比较容易引起流口水的现象。如侧卧、趴睡等。但若长期如此,就可能是因某些身体疾病所致。一般来说,睡觉时流口水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口腔卫生不良。这种情况很容易使人在睡觉时不自觉地流口水。由于口腔里的温度以及湿度非常适合细菌繁殖,牙缝和牙面上食物残渣、糖类物质的积存,容易引发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这些炎症又会促进唾液的分泌。所以,如果口腔被细菌感染,引起疼痛,就容易流口水。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局部用药的方法来促进溃疡愈合。一旦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形就会自动消失。

二、前牙畸形。这是导致人睡觉时流口水的另一个原因。牙齿畸形者,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患者,门牙明显向前凸出,经常开唇露齿,睡觉时唇部也难以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这样也很容易流口水。治疗这类症状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矫正牙齿。

三、神经调节障碍。神经调节失常也会使人在睡觉时流口水。因为人体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的结果,“望梅止渴”就是指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所以,一些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者其他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的全身疾病的患者,睡觉时都可能出现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使大脑发出错误的信号,从而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

除了上面几种情况,药物因素也可能导致睡觉时流口水的现象。某些抗癫痫类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引发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所以我们在选择药物时也需要多个心眼儿,尽量不要选用可能产生副作用的药物。

人体辉光现象

我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描绘了众多神采各异的神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头上都有3圈奇妙的光环。无独有偶,在早期的西方,基督徒也将他们神圣的始祖——耶稣用美丽的光环来围绕。这种光环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古老宗教图画中也能看到。

这些圣人们的身体周围真的有一层光晕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到了近代,却屡屡有人发现“凡夫俗子”身上也会出现发光的现象!

令人惊讶的人体发光现象

早在1669年,丹麦着名医生巴尔宁就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惊人的消息:一名意大利妇女的皮肤竟然可以发出鲜艳的光芒!而在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里也记载了类似的趣闻,他发现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汗水会发光:在黑暗中,这个人身上被汗水浸透的衬衣如同被神奇的火焰笼罩着一样,发出熠熠光辉!

在100多年前的《英国技师》杂志上,也记述了一名美国妇女脚趾发光的事例。有一天,这位妇女在入睡前突然发现自己右脚四趾的上半截竟会发光,同时还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她甚至尝试用肥皂来洗脚,但都不能使脚趾发出的光和味道消失。

1934年5月,英国一名妇女在睡觉前发现自己的胸部发出肉眼可辨的淡蓝色光亮。

……

整个人体发光现象最早是在1911年被发现的,当时英国一名医生用双花青染料涂刷玻璃屏时,以外地发现了环绕在人体周围宽约15毫米的发光边缘。那天,医院的理疗暗室里一片漆黑,这名医生正透过双花青素染料刷过的玻璃屏观察病人的治疗情况。突然,一个奇异的现象发生了:被观察者——那个裸体病人的体表竟然发出了一圈15毫米厚的光晕,而且光晕的色彩鲜艳瑰丽,若隐若现,好像云雾飘渺,又似气体凝聚,非常神秘莫测。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使用高科技仪器对人体发光现象进行过研究,试图探究个中秘密。“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就曾采用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于检测微弱光的光电子倍增管和显像装置,成功实现了对人体发光显现的图像显示,并把这种辉光命名为“人体生物光”。

人体辉光试验

令人称奇的是,科学家在研究“人体辉光”的照片时发现,照片中人体的闪光处恰好与中国古代针灸图上的针灸穴位相吻合,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辉光样式。

另外,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还表明,辉光在人体产生疾病前,辉光图像会变得模糊,如同受到云雾干扰的“日冕”一样;而在人体癌细胞生长时,辉光则会变化成片云状。

苏联研究人员曾对酗酒者进行过“人体辉光”的追踪拍摄。他们发现,饮酒者在刚端起酒杯时,环绕在指尖的辉光清晰而明亮;但在饮酒数杯之后,光晕慢慢变成了苍白色,同时光圈也开始无力地闪烁着向内收缩,变得黯淡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