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以后,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一是迷恋于必罕姐妹的美色,一是有言在先,不便反悔,就果真将朝政悉由皇后处置。那皇后遂专权擅政,简直就是不临朝的女皇帝。那必罕姐妹二人日夜承欢宫中,六宫宠爱集于姐妹二人身上,也是心满意足。真乃一事成而四人皆大欢喜。
贤后弘吉剌·察必
在蒙元时代因“贤淑”而名留史册的皇后中,忽必烈的正宫皇后弘吉剌·察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德皇后。
弘吉剌·察必的父亲按陈,是成吉思汗的皇后孛儿帖的弟弟。窝阔台时期,按陈被封为忠武王,统领弘吉剌部,并立下约定,以后生女则纳为后,生男则尚公主,世世不绝,所以元朝历代皇帝的后妃多出自弘吉剌氏。
弘吉剌·察必天性聪敏,通晓事理,对忽必烈登上汗位、建立元王朝、匡正朝中弊端作出过贡献,对忽必烈做军国大事的决断很有影响。
忽必烈灭掉宋朝以后,大摆酒宴犒劳群臣以示庆贺。宴席间,众大臣纷纷执酒为贺,歌功颂德。忽必烈好不得意,但独有察必皇后面无喜色,默默不语。忽必烈好生奇怪,问道:“朕南征北战有年,终至平定江南,从此以后可以不用甲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人们安居乐业,众人都高兴至极,皇后为何闷闷不乐?”皇后闻言,离座到忽必烈面前跪奏道:“从古以来,没有千岁不败的国家,但愿我们的子孙不要到这个地步,方是可贺之事。”忽必烈听罢,顿起惕惕之情。
一次,有个大臣上书奏请圈燕京城外近地为牧马场。忽必烈没有多想,当即准奏。察必皇后闻知此事后,知道此事不可行。但她并没有直接劝谏忽必烈,而是在忽必烈面前责怪当时的重臣刘秉忠。说他身为太保,是汉人中的聪明者,又是皇上亲近之人,言则帝听,为什么不向皇上进谏,她是间接提醒皇上变燕京近地为牧马场实为不妥。她还说若是刚开始定都燕京之时,把那地方做为牧马场还可以。但现在军民各业已经分清,若将耕地再变为牧地,岂不是强取豪夺人们的产业,如此怎能安民。忽必烈听后,知道这是对自己说的,觉得很正确,于是就把这件事停了下来。
弘吉剌·察必还亲自率领宫女做针线活,并把旧弓弦集中起来,重新煮过,织成布,其韧密的程度可比得上绫绮。她在做针线活时,还有小小的发明。原来蒙古人戴的帽子前边没有帽檐,不能遮挡阳光。戴这样的帽子在烈日下射猎,阳光直刺双眼难睁,很不方便。察必就在帽子前边加上一个帽檐。忽必烈一试,全无烈日刺目之苦,非常高兴,以后就令以这个帽子为标准样式制作。察必还发明了一种服装叫比甲,就是现在的马甲。因为以前蒙古的服装不便于骑马射猎,察必经过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精心设计,制出一种上衣,没有衣领和衣袖,前面没有长襟,后面比前面长出一倍,穿上它骑马射箭非常灵便,深得忽必烈喜爱。察必又看到宣徽院堆着不少小块的羊皮,弃置无用,觉得弃而可惜,就令人取来,与宫女们将其缝合起来,做成地毯。
忽必烈为显示战绩,把从南宋宫中劫掠来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珍宝陈列在殿庭,派宦官去请察必皇后前来观看。察必皇后来了以后,只用双眼向那堆珍宝扫了一下,表情庄重,一句话也没说,随即退下。忽必烈令宦官去问皇后想要什么物件,皇后说:“这些珍宝都是宋朝人多年积蓄起来的,原想要传给他们的子孙,没想到子孙不能保守基业,这才归属我朝。我念及此,怎么忍心取他一物呢?”
正因为弘吉剌·察必皇后贤德明理,对忽必烈征战和治国的缺失多有影响和补正,所以忽必烈对她非常敬重。然而,弘吉剌·察必皇后年纪轻轻,竟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二月一病不起,死后被元成宗追谥为“昭睿顺圣皇后”。
为什么乃马真氏能够摄政
长达5年
《元史·后妃传》中记载:“岁辛丑十一月,太宗崩,后称制摄国者5年。”这里说的“后”就是脱列哥那乃马真六皇后。太宗窝阔台驾崩后汗位虚悬,本应立即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推举新的大汗。但为什么脱列哥那乃马真六皇后能够摄政,而且摄政专权长达5年之久呢?
乃马真氏作为蒙古帝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制摄政的皇后,在皇族政治斗争中施展了非凡的才干。她不仅在窝阔台去世后成功地控制了朝政,而且还按着她的意愿,顺利地将贵由扶上汗位。乃马真氏的称制,首开了蒙元时代皇后干政的先例,从此以后,皇后直接影响皇帝的入选甚至指立皇帝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也是少见的。
按照蒙古族的习俗,在大汗死后直至他的后继者经过忽里勒台大会推举就任之前,在这段王位虚悬时间内,则由前王的未亡人来摄政。太宗窝阔台汗生前立有6个哈敦(皇后),分守4个斡耳朵(宫帐)。他死后,按照传统惯例,应由大皇后木哥哈敦继守大斡耳朵,召集百官,发号施令。不料,太宗死后次年,即1242年春,木哥哈敦也相继死去,于是六皇后脱列哥那继守大斡耳朵,称制摄政。
太宗六皇后,名脱列哥那乃马真,原本是篾儿乞部长的妻子,成吉思汗消灭此部后,将她赐给窝阔台为妻。乃马真氏在太宗在世时并不受宠,她之所以能在木哥哈敦死后取而代之,主要在于她善用巧妙手段争取人心,特别是赢得察合台的支持。察合台是成吉思汗诸子中惟一在世的嫡子,他的话具有公认的权威性。他认为,乃马真氏是“有权继承汗位的王子之母”,在召开忽里勒台选汗大会之前,“正是她应指导朝政”。在乃马真氏暂时摄政不久,察合台也病死了。乃马真氏称制后的首要任务是依照先汗的遗命,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选出新的汗位继承人。太宗生前已经下旨,将汗位传给他所钟爱的第三子阔出,未料阔出于1236年早死,于是,他只好决定以阔出之子、皇孙失烈门为汗位继承人。乃马真氏临朝,亟欲推翻窝阔台“以失烈门为嗣”的这一遗诏,准备改立自己的亲生儿子贵由。这样,汗位继承上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首先,她的这一做法,在宗室家族内部遭到反对。贵由是太宗的长子,他与拔都在征服钦察等部时,在一次宴席上曾经公开发生冲突,积怨甚深,所以拔都对改立贵由持反对态度。太宗第二子阔端,经略河西有功,也想要争取汗位,只是因为身体羸弱,难以如愿,暂取中立态度,也对立贵由不表支持。
而这时,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哥斡赤斤乘太宗死后,率领左翼大军前来报复旧怨,要求归还被太宗生前掠取走的左翼部落的人口。当左翼大军向和林进发时,朝廷一片骚动,有人提议西迁避敌。在这紧急关头,乃马真氏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耶律楚材说:“朝廷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将乱。”根据这一见解,乃马真氏派遣急使去询问斡赤斤这次带着军队、粮食和装备出动的用意,并转告他说:“我是你的侄媳,对你存有期望,一切问题都好说。”乃马真氏问明他的来意后,善加安抚,及时归还了被太宗掠夺的人口。斡赤斤的要求得到满足,他于是改口说他是为奔丧而来,随即引兵退去,使得一场风波遂告平息。
善于笼络人心的乃马真氏,在抓紧时机争取宗王、贵族对她支持的同时,也不放过对朝中大臣的拉拢。1243年,乃马真氏首先就储嗣问题征求耶律楚材的意见,精明的耶律楚材无意介入皇室之间的纠纷,并没有表态。当时,朝中外姓大臣为避免在汗位纷争中惹来杀身之祸,多采取观望态度,有的甚至自找门路,离开朝廷,寻找其他势力的庇护。如另一个先朝重臣镇海,这时便离开他担任的中书右丞相的职位,前去投靠在汗位争夺中持中立态度的阔端。朝中大臣的进退,反映了这场汗位争夺的激烈程度。
乃马真氏在争取到铁木哥斡赤斤等东部诸王和阔端的支持后,于1246年春,召集诸王百官大会,议立新汗。各路宗王大臣全都遵命带着部属和侍从们赶来赴会,连汉地、西域、中亚等地也派了达官贵人和使臣前来参加。只有拔都大王例外,他借口身体不好和腿病不肯前来赴会,仅派他的几个兄弟出席。这次大会推翻了太宗的遗诏,认为失烈门尚未成年,不是治理国家的合适人选。而贵由有参加西征的经历,又是太宗长子,继承汗位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乃马真氏之所以能够实现改立贵由的原因,在于当时客观形势对她十分有利。拔都虽然反对贵由继位,但他的封地远在帝国西陲,在乃马真氏控制汗廷的情况下,他也无法影响和改变眼前局势。托雷系在窝阔台统治时期虽曾多次与大汗发生利益冲突,但没有其他强大实力派的支持,也难以夺取窝阔台系的汗位。至于其他亲王,只要不危害他们的利益,无论由窝阔台的哪一个子孙继位,他们都会随声附和。这样,贵由终于在1246年8月24日即帝位。贵由为笼络人心,大赏众人,诸王的随从人员也意外地得到赏赐。贵由为了使自己的赏赐能超过他父亲当选大汗时的赏赐,特意购入7万巴里失的货物。凡是参加了忽里勒台的人,包括服务人员都得到赏赐。但因货物太多,依然没有赏完。贵由索性下令让众人自己来取,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乃马真氏自1242年春开始摄政,至1246年秋贵由即位,其间约有四年又四五个月之久。贵由即位后,“朝政犹出于六皇后”。她继续参予朝政。贵由大汗实际在位一年又九个月,其中又有一年又六个月以上的时间,她仍然在世。在乃马真氏前后称制、摄政的近六年里,为了争取人心,她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从事统治制度的改革和人事上的大调整。她继续任用太宗朝的一些老臣,如代表汉人利益的耶律楚材仍在朝廷主管汉文文书和汉地公务;西域人奥都剌合蛮,继续充任提领诸路课税所官;畏兀儿人镇海返回朝廷后,仍拜中书右丞相;一个自幼被蒙古军抚养的汉人刘敏,担任了主管汉地政事的燕京行尚书省长官。正像志费尼所说,因为“外姓和亲属、家人和军队,都倾向于她,顺从她和愉快地听她的吩咐和指令,而且接受她的统治”,所以,大臣们“如以往一样继续担任他们的职务,四方的长官也留在他们的位置上”。
乃马真氏称制之时,正值蒙古帝国的窝阔台和察合台于同年相继去世之后,当时蒙古帝国的四个主要部分中有两个部分突然失去了君主,从而使得成吉思汗的几乎所有继承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了皇族的政治斗争。在这种形势下,不管是什么人执政,都难以挽回帝国的离心倾向。而乃马真氏在摄政期间,为了争取宗亲大臣的支持,不断满足他们的利益和要求,甚至容忍他们的不法行为。这样就更难保证帝国事业沿着太宗时的轨道继续下去。所以,《元史》的作者评论说,自壬寅(1242年)乃马真氏摄政以来,“法度不一,内外离心,而太宗之政衰矣”,这个结论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若持封建男权观念把所有的原因归结到乃马真氏这个女人专政上,那就有失公允了。其实反而是贵由的种种不合时宜的政策激化了蒙古帝国的分裂,窝阔台系因而丧失了汗位。
泰定皇后为何二度成寡妇
弘吉剌·八不罕是按陈的曾孙女、元世祖察必皇后的侄孙女。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于公元1323年继位后立弘吉剌·八不罕为皇后。
致和元年(1328年)五月,泰定帝也孙铁木儿驾崩。弘吉剌·八不罕皇后第一次成为寡妇。这时本应由弘吉剌·八不罕皇后暂时摄政,扶皇太子阿速吉八登上皇位,但是丞相倒剌沙欺负孤儿寡母,意欲揽权,不肯立即拥立太子,而是借故拖延。泰定皇后看出了倒剌沙的用心,连忙派平章政事乌都伯剌为使臣,急速进京,以皇后之钦命在胡文收缴武百官印章,等待新皇帝临胡,并下谕安定百姓。
而这时的大都,也正酝酿着一场争夺皇位的阴谋。发难者便是留守京城的燕帖木儿。身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的燕帖木儿,曾经是元武宗海山镇守朔方时的亲信宿卫,深得海山宠信。燕帖木儿趁着泰定帝病危时要把帝位夺过来,让武宗的两个儿子周王和吐或怀王图帖睦尔做皇帝,并立刻决定由安西王出面,召集在京的文武百官齐集兴圣宫,共商拥立武宗之子继承汗位的事宜。燕帖木儿等率领数百名武士带刀闯入殿中,武力威胁大臣皇族们同意这一决定。大臣和皇族面对此景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只好俯首听命。
消息传到上都,丞相倒剌沙慌了手脚,立刻面奏弘吉剌·八不罕皇后,随即拥9岁的阿速吉八登位,称为天顺帝。然后,他派出军队兵分三路攻打京师,讨伐“叛逆”燕帖木儿,结果是上都军队大败而回。此时,怀王图帖睦尔一行已到达大都,在燕帖木儿的主持下登上了皇位,史称元文宗。
文宗图帖睦尔赐给燕帖木儿大量黄金和白银,封他为太平王、中书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接受封赏后,立即又率大军打败了各路前来讨伐的亲王军队,乘胜直逼上都而来,倒剌沙见大势已去,竟大开城门迎接燕帖木儿的军队,献上玉玺。进城后,燕帖木儿直奔行宫寻找天顺帝和泰定皇后的下落。只见弘吉剌·八不罕皇后玉容失色,瑟瑟发抖,天顺帝则不知去向。燕帖木儿见泰定皇后长得妩媚动人,不由起了淫心,打起了皇后的主意。他用好言好语劝慰一番,答应把上都行宫所有的侍卫都拨给皇后使唤,并决定亲自护送皇后去东安州。谁知次日清晨当他刚要出发时,忽然接到文宗诏令,要他马上回大都,他只好忍痛抛下皇后。临别,他再三叮嘱皇后道:“他日相见,决不辜负!”回到大都,才知道元文宗将四位宗室公主赐予他为妻,命他立即择吉日成婚。燕帖木儿念着皇后,不肯受诏,但文宗坚持把四位美女送进太平王府,燕帖木儿只得先做了新郎再说。洞房之夜,左拥右抱快活异常,也就暂时忘记了东安州的泰定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