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宫秘史
23480800000019

第19章 风云官场见忠奸——王侯将相篇(1)

他们不靠命运、不待时势、不惧困难、不畏艰险,坚信人定胜天。他们宅心仁厚,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他们惠泽万民,以建立太平盛世为目标。他们气宇轩昂,妖魔鬼怪见之退避;他们胆量超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英雄豪杰的慷慨悲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千古传奇。正是因为他们想凡人不敢想之事,做凡人不敢做之事,所以必然留下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奇闻谜案。

耶律楚材为何支持成吉思汗召见丘处机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在耶律楚材的劝说下召见长春真人丘处机,耶律楚材起草了诏书。对于长春真人丘处机谒见成吉思汗之事,耶律楚材表现了极大的赞同和支持。要知道耶律楚材自称佛、儒二教的门徒,自古以来道、佛、儒各自成体系,相互间存有不少矛盾和冲突,耶律楚材为什么会让道教的领袖人物去接近影响成吉思汗,而将其信奉的儒、佛主教置之不顾呢?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金国尚书左丞耶律履于花甲之年生的儿子。耶律楚材长到3岁,其父亲耶律履去世,由母亲杨夫人抚养成人。耶律楚材自幼聪颖好学,长到17岁已博览群书。耶律楚材精通经史,于天文、地理、医卜、律历、释老、术数之类也均有相当造诣。公元1206年,年仅17岁耶律楚材“中科甲”;24岁任开州同知;25岁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因见金章宗无能南逃,又目睹连年战乱,于是皈依佛教,拜万松老人为师,自称湛然居士,法号从源。焚膏继晷,几近3年。耶律楚材虽然身在佛门,“以佛治心”,却心系朝野,希望“以儒治国”,大展雄图。公元1215年,26岁的耶律楚材随大批金国官吏投降成吉思汗铁木真,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年轻的耶律楚材认为自己终于英雄有用武之地,希望以自己的佛儒治国思想能帮助成吉思汗成就大业。于是耶律楚材竭尽全力向成吉思汗宣传儒、佛之道。但是耶律楚材同样犯了所有哲学家所犯的错误。他没想到成吉思汗自创业至今始终以武力打拼天下,因而崇尚武力,根本听不进他那些“以仁治天下”的儒家治国之道。而且一下子也很难使从未受过汉化的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此要使成吉思汗及其蒙古贵族们明白治国平天下的深奥理论,必须要让他们了解儒、佛、道三教为何物,恰好丘处机的西游为此提供了一条再好不过的途径。

耶律楚材在诏书中请丘处机拜见成吉思汗的原因时写道:“谨邀先生暂屈仙步,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于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耶律楚材如此写诏书的目的是让丘处机用“长生之术”吸引成吉思汗,再用道德之心匡时救世的思想感化成吉思汗,使其明白何为圣人之教,为日后自己向成吉思汗灌输儒、佛思想开辟一条道路。因此耶律楚材才会积极支持丘处机来见成吉思汗,并希望他“不限岁月,期必致之”。

长春真人丘处机用道教的道德之心去打动成吉思汗,用道教的世界观去影响成吉思汗,终于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成吉思汗并未信道却受到了丘处机的深刻影响,屠杀之风在蒙军中稍减。

另外道教的先入为主,使道教思想确实在成吉思汗甚至以后的二三代蒙古可汗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耶律楚材在成为窝阔台汗的国相重臣之后,积极开展尊儒崇佛之事。他办学校,修孔庙,举佛事,重用儒生,一时间“四海钦风”,同读圣贤之书。公元1234年,在蒙古汗廷正式设立了国子学,耶律楚材让王公子孙学习儒学,使之信仰“圣人之道”,为将来推行汉化政策储备人才、力量,这是非常精明的策略。大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便是一个较深汉化了的蒙古人,提倡佛教,并以儒家思想治天下,从而完成了蒙古政权的封建化统治。忽必烈的汉化思想便是耶律楚材努力的结果。长春真人丘处机对成吉思汗及其蒙古贵族的道德启蒙,无疑是耶律楚材实现其儒教治国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当初耶律楚材积极支持丘处机西游时拜见成吉思汗是多么深谋远虑!

札木合的70口锅究竟

煮的啥东西

公元1179年铁木真与健壮美丽的少女孛儿帖喜结良缘。就在两人的新婚之夜,一场厄运正悄悄地来到他们的身边。那天早晨,天还没有大亮,篾儿乞人的一队300人找到铁木真一家报仇来了,因为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抢过来的媳妇诃额伦本是篾儿乞人首领脱黑脱阿的弟弟也客赤列都的妻子,他们这次来袭击铁木真家就是要报这一抢妻之仇。铁木真家遭到这次突如其来的袭击使得铁木真家人措手不及而仓皇逃跑。但是因人多马匹少,全家人都逃走了只剩下新婚媳妇孛儿帖没有马匹而未能及时逃脱,结果被篾儿乞人抢走,并许配给也客赤列都的弟弟赤勒格儿为妻。孛儿帖无力反抗,只好听天由命,等待铁木真前来搭救。

怎样才能从篾儿乞人手中夺回被抢走的新婚妻子孛儿帖,成了铁木真伤脑筋的问题,铁木真知道三姓篾儿乞人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要从他们手中抢回孛儿帖,不能只凭少数人的力量,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何组织起这样的一支军队呢?这也成为铁木真从患难中崛起的契机。铁木真无法靠本氏族成员来组建军队,因为他的同族成员已抛弃了他。铁木真这时想到了他的义父王罕和安答札木合。铁木真想办法说服王罕和札木合联合起来攻打三姓篾儿乞人夺回自己的妻子。札木合还帮助铁木真将也速该的百姓收集了1万人,铁木真从此有了自己的百姓和军队。王罕、札木合和铁木真聚集了4万人的军队,以压倒性的优势向篾儿乞人发起了进攻,篾儿乞人大败而逃。铁木真夺回了失去9个月之久的孛儿帖,并尽诛围困他的300个篾儿乞人。

铁木真离开札木合后单独设营,大批的部落首领纷纷来投靠铁木真。因为铁木真的威望和他卓越的才能以及优待部属的博大胸怀,加上其他各酋长和人民对本部首领的压迫不满,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奔而来,在铁木真身旁逐渐聚集了大批的百姓。由于铁木真待他们极好,被蒙古乞颜氏的贵族们共推为汗,铁木真也由一个受尽苦难的孤儿变成了蒙古部落的可汗。

随着铁木真的势力一天天壮大,以及铁木真被蒙古族人拥立为汗,作为曾经全心全意帮助过铁木真的安答札木合这时却有点小心眼了,开始妒嫉起铁木真来。也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使铁木真和札木合这两个曾经的安答最终决裂反目成仇。

札木合的弟弟绐察儿抢走了铁木真部下拙赤答儿马剌的马群。拙赤答儿马剌不甘被欺负,一人骑马追去,一箭射中了绐察儿,并砍断了他的腰身,夺回了自己的马群。因为此事,札木合与成吉思汗结了怨。

另一方面札木合看到铁木真的势力一天天壮大,担心将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便想趁着铁木真还没有完全壮大把他消灭掉以除后患。札木合联合其他部族军组成十三翼部队约3万人,越过阿剌兀惕土儿合兀的岭攻打铁木真,两军大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这就是历史上的“十三翼”之战。这次战役当然是以铁木真的失败而结束,毕竟此时的铁木真势力仍无法与札木合相比。成吉思汗不太可能战胜札木合。札木合势力强大,在草原上享誉已久,而铁木真当汗不久,根脚不稳,仓促间集合起来的军队也无法与札木合精心挑选的3万精锐骑兵相抗衡。而且札木合是当时草原上除成吉思汗外的第一人才,并不是一个脓包,所以成吉思汗战胜札木合的胜算实在很小。铁木真无奈率领自己的残兵败将躲进深山里。札木合部队这次大获全胜,并俘虏了70多个原本属于札木合臣民而后背叛投靠铁木真麾下的酋长和族人。札木合一方面为了庆祝这一战役的胜利,另一方面也是惩罚那些叛变他的人,同时也是为了“杀鸡给猴看”,警告其他的族人或酋长,札木合下令在营地支起70口大锅把这些俘虏来的酋长和族人扒光衣服放在大锅内蒸煮。然而札木合的这一做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本来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族人和酋长看到札木合如此的残忍,就纷纷带着家人逃进山里投靠铁木真去了。于是这次“十三翼”之战,虽然铁木真在战场上失败,但却反而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虽败犹胜。

关于这次战争,众史书记载各不相同,且相互矛盾。对于此役谁胜谁负、札木合煮了人还是狼等问题的叙述也大不相同。《圣武亲征录》中记载此战说:“军成,大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札木合败走。彼军初越二山,半途为72灶,烹狼为食。”而《爱史集》中却说,成吉思汗大胜札木合后,“下令在火上架起70个锅,在锅里将被他抓住的作乱的敌人煮了”。

再说这70口锅,到底蒸煮是啥东西的问题。首先解析《蒙古秘史》之“具釜七十,以煮赤那思之王子每”。“赤那思”蒙语意为“狼”,“赤那思之王子”也即“狼子”,大概是写史书的人没了解清楚而直译过来的吧。到底札木合煮了谁呢?《蒙古秘史》认为,“赤那思”即“努古思”,是泰赤乌部的一个氏族,因背叛札木合投靠了成吉思汗,遭到札木合的嫉恨。所以当成吉思汗被札木合打败后,被俘的努古思王子们才受到了如此残酷的惩罚。因为《秘史》中还记载有札木合“斫断捏兀歹察合安(努古思的首领)的头,绑在马尾上拖着走了。”

由以上种种辨析可以看出,《蒙古秘史》的记述应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打了胜仗的札木合用70口锅煮了背叛他的努古思部的贵族首领们。

八思巴是忽必烈的帝师吗

八思巴·洛哲坚赞,生于公元1235年,是桑查索南坚赞和更噶吉的长子,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师祖,元世宗忽必烈时期的帝师。

八思巴聪明颖悟,幼年时就博览群书,博学无厌。在八思巴·洛哲坚赞7岁时,就能诵读经书数10万言,能约通其大义,藏人都称他为圣童。大约在9岁左右就开始学习“五明”学。八思巴11岁时,随伯父萨班智达,接受元太宗窝阔台汗王子阔端的邀请赴凉州(即今甘肃武威)。在他16岁以前,主要是从他伯父萨班学习萨迦法王的教法。

公元1251年夏,元世宗忽必烈驻扎六盘山时,听说了八思巴·洛哲坚赞的才学,于是就派人去凉州迎请八思巴与之会面。这是八思巴·洛哲坚赞与忽必烈的第一次相见。两人经过一番深谈,忽必烈知道了八思巴·洛哲坚赞的才能名副其实,甚至高于八思巴·洛哲坚赞的伯父。随即忽必烈与八思巴结为施主与福田,尊封八思巴·洛哲坚赞为自己的上师。八思巴·洛哲坚赞的伯父萨班病重,八思巴即返凉州。其伯父萨班临终前,将衣钵及法螺等物传给八思巴,八思巴·洛哲坚赞就成为萨迦派的第五代主持。

公元1253年,八思巴·洛哲坚赞在忒剌第二次见到忽必烈,忽必烈对八思巴·洛哲坚赞的渊博学识、谦虚美德非常崇敬,经过这次长谈,八思巴·洛哲坚赞对忽必烈亦忠心不二。在这次会面期间,八思巴·洛哲坚赞给忽必烈和他的妻子察必皇后及亲属子女授经说法,并授了金刚乘密法大灌顶,忽必烈感激不尽,也看出了八思巴·洛哲坚赞对自己的忠诚,于是册封八思巴·洛哲坚赞为国师。

公元1254年忽必烈赐给八思巴一份“优礼僧人诏书”。这份诏书中写道:忽必烈接受了八思巴的灌项,册封八思巴为国师,让八思巴·洛哲坚赞统领元朝上下的所有僧众。所有僧人不可以违背国师的法旨,要谨慎修行。并注明无论军官、军人、达鲁花赤、金册使者等都要对乌斯藏各教派一律尊重,对僧人不准欺凌、摊派兵差赋税劳役等,寺庙的土地、水流、水磨等谁都不准夺占、强取。公元1255年,八思巴·洛哲坚赞在河州迎请札巴僧格等高僧前来,受了比丘戒。受戒后,八思巴·洛哲坚赞跟随忽必烈去上都。在此期间,八思巴·洛哲坚赞曾参加了西京的佛道两教之争的辩论会。会上,八思巴·洛哲坚赞以广博的学识,了无滞碍的辩才,引经据典,使以丘处机(长春真人)为首的众道家理屈辞穷,道方认输,焚其经卷,归还道教所占据的佛刹。这可能就是元初年间道教衰败的主要因素吧。

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大汗位,建立元朝,庙号元世祖,历史上又称“薛禅皇帝”。忽必烈立即封八思巴·洛哲坚赞为国师,掌天下释教。公元1264年,元朝设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八思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区政教事务。八思巴·洛哲坚赞于公元1265年返回西藏,临行之前,元世宗忽必烈重新封他为藏区政教之主,并赐以珠宝册印。第二年八思巴·洛哲坚赞到达萨迦,在扎西阁芒寺中,用金铜新塑造了喇嘛、皇帝等七尊金身,修建了多门吉祥金塔,用金汁写成了200多函《甘珠尔》经。

八思巴·洛哲坚赞于公元1267年重返北京。公元1269年他向元世祖忽必烈奉献了他创制的蒙古新字,忽必烈正式下诏颁行于全国,在诏书中规定以新字为国书,用它来释写一切文字,凡颁降玺书并用新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思巴文”。蒙古新字的创制,使蒙古族人民有了本民族的文字,丰富了民族文化,提高了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素质。

公元1270年,八思巴再次给元世祖忽必烈灌顶,元世祖忽必烈为酬答八思巴灌顶之恩和造字之功,将西藏三区赐予八思巴作为供礼,还将八思巴晋封为“大宝法王”,其封号从“国师”升为“帝师”。并再一次赐诏文:“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于《八思巴行状》中明确记载:“庚午,师年31岁,时至元七年,诏制大元国字,师独运摹画,作成称旨,即颁行朝省郡县遵用,这为一代典章,升号帝师,大宝法王,更赐玉印,统领诸国释教。”同时又授予八思巴统领西藏13万户之职权。

公元1276年,八思巴·洛哲坚赞在皇太子真金以及西平王奥鲁赤护送下返回后藏萨迦。到萨迦后,他自任萨迦法王,任命本钦释迦尚波统领西藏13万户,僧俗共用,军民混编,这是开萨迦派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先河。

八思巴文圣旨在八思巴·洛哲坚赞一生中,不但把西藏的建筑技巧、雕塑艺术和大量的梵藏经典传播到内地、蒙古地区,还把内地的印刷术、戏剧艺术传到西藏,促进了民族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在元朝政府机构里,设有专门翻译梵经的局所,八思巴·洛哲坚赞和他的弟子们亲自参加翻译。公元1280年时,有司奏上八思巴·洛哲坚赞等人新译出的戒本就有五百部之多。他的着作有多函传世,印版在四川德格印经院。其重要着作有《道果传承·礼供》、《密续修证·幼树》、《续部目录》、《帝王教授集·明饰》、《菩提道藏》、《萨迦五祖文集目录·幻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