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连声答应,接着开始动手搬下车上的羊毛。铁木真的身子骨经过这一番的活动后从先前的紧张状态缓过神来了,他开始仔细端详起合答安来。这一细看竟把铁木真看呆了,涌起了怜香惜玉之心,一把攥住合答安的手说:“承蒙姐姐如此帮忙,教我日后如何才能报答呢?”
合答安微红了双颊:“现在不是道谢的时候,快搬羊毛藏身才是正事。”这句话将铁木真拉回到现实中来,他赶紧搬下半车羊毛,恋恋不舍地跳到车上。
正如锁儿失罕剌所料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一早一队人马来到锁儿失罕剌家中进行搜查,锁儿失罕剌家中立刻被翻了个底朝天,犄角旮旯儿仔仔细细地被搜了个遍。最后来到羊毛车旁,一个人叫道:“看看是不是在羊毛车上!”合答安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血液也几乎凝固了。这时只听锁儿失罕剌说:“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天这么热,咱们在外面光着膀子还冒汗呢,躲在这里头,不闷死才怪呢!也好,为解除各位的怀疑,我来搬,你们亲眼验看。”边说着边佯装开始搬羊毛。众人平日都知道锁儿失罕剌忠厚老实,又看到他毫不犹豫地要搬羊毛,疑惑顿消,一齐哈哈大笑道:“你说得对,不要搬了,大伙谁还能信不过你!”这伙人乱哄哄地又到别人家搜索去了。
就这样,铁木真在锁儿失罕剌一家人鼎力帮助下,终于死里逃生。最后,又和合答安依依不舍地挥手洒泪而别,逃回自己的部落。铁木真的这次死里逃生无疑要感谢锁儿失罕剌和他的儿女们,说到底整个蒙古国的人都要感谢锁儿失罕剌和他的儿女们。关于铁木真与锁儿失罕剌的女儿合答安是否能成就一段姻缘不得而知,但后人可以充分地遐想,也说不准可以把这段历史编排成一部影视剧,主题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与合答安的爱情故事。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死因
在蒙古军最后一次远征西夏的途中,成吉思汗病倒了。当时他的众多爱妃中,只有也遂随军在身旁,侍汤奉药,日夜不离,殷勤照看。无奈天意难回,虽然名医精心诊治,也遂加意照料,但他的病却丝毫不见起色。成吉思汗知道,自己年迈病危,日子已经不多了。他想起身后的国事,不禁忧心忡忡。这时,也遂进前说道:“天下的大汗,您高山似的金身如果倒了下来,那您身后的国家将由谁来统治?请大汗留下圣言。”也遂的这句话说到了成吉思汗的心里。长期以来,他无时不在为这件事忧虑。他共有4个儿子,他死后,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应该由长子术赤继承汗位。但他平日了解到,术赤与弟弟们不和,弟弟们是不会服从他的,若立他为汗就会引起宫廷内乱。而次子察合台性情又过于暴躁,难以让人们为他忠心效劳。四子拖雷虽然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但因为他年龄最小,也难以服众。只有三子窝阔台性情敦厚宽容,处事谨慎细心,可以继承大位。
公元1227年7月12日早晨,成吉思汗自觉身体不适,忙传大将木华黎,让他速速叫回4个儿子。木华黎说现在只有拖雷留守和林,二子察合台奉命前去攻打金国,三子窝阔台又远在西域……成吉思汗反问道:“西域不是术赤在管理着吗?窝阔台去干什么?”木华黎见成吉思汗问起术赤,不得已,只好说出术赤已死的实情。
从成吉思汗那双在40多年的刀光剑影生涯中从没有流过泪的眼睛里,滚落下来两行混浊的老泪。但他再也没有精力询问术赤被害的原因了,只是有气无力地说道:“那就速叫拖雷前来,暂时监国,同时速速派人叫窝阔台回来继位……”停了一会儿,他又说:“现正在征讨西夏,我死之后先不要发丧,以免给西夏以可乘之机。”说完了这句话,成吉思汗恋恋不舍地抓住正在嘤嘤而泣的爱妃也遂的双手,慢慢地合上了双眼,停止了呼吸。在马背上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厮杀了40多年的一代天骄就这样结束了生命,享年66岁。后被追谥庙号为元太祖。
上述关于铁木真死亡的叙述主要来自蒙古正史的记载。而在民间野史及外域人撰写的关于成吉思汗铁木真死亡的原因,除了上述记叙之外还有另外多种说法:
蒙古人编撰的《元朝秘史》里交待了一个史实:成吉思汗于1226年秋天,带着也遂去征讨西夏国。冬季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骑的一匹红沙马,却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就发起了高烧。
当时,也遂和随从的将领商议这事,有人建议回去养伤,等好了再来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强,心想如果这样回去会让西夏人笑话。成吉思汗派员去西夏国探听情况时,正好西夏一个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讥笑道,有本事你就来过招。成吉思汗听说后,表示宁死不退兵,遂挺进贺兰山,将阿沙敢不灭了。但此后,成吉思汗的伤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病死。
“雷击说”: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所着文章中写道,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当时到达蒙古国时,发现夏天的雷电伤人事故频发,“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因为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电。所以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作为葡萄牙人,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回去后向教皇提交了题为《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的出使报告。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就在他的书里记载着成吉思汗是遭雷击而亡的。
“中箭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期间。马可·波罗与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在其游记中记叙有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围攻泰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利箭。梁生智翻译版的《马可·波罗游记》是这样记述的:“这个战胜者(指成吉思汗)在6年中相继征服了许多王国和城市,后来在围攻一个叫泰津的城堡时,膝部受了箭伤,并且因伤势过重而死去。”结果可想而知,箭伤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
下面这三种说法都与一个年轻漂亮的,名叫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的西夏王妃有关,只是致伤的版本不同:
“中毒说”: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下毒者是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成吉思汗的军队进攻西夏时,士兵俘虏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进献给成吉思汗。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际毒死成吉思汗,随后跳黄河自尽。
“被刺说”:这种说法是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害死成吉思汗的另一种版本。就在陪寑首夜,这位西夏王妃行刺了放松警惕性的成吉思汗。被刺一说,源于成书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蒙古源流》。此书很珍贵,100年后,即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作为礼物,将此书手抄本进献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钦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应该说,成吉思汗被刺一说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被咬掉生殖器说”:这种说法未见于正史,但在民间中间有流传。这一风流事件也是因为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凶手”当然就是这位美丽女人了。据说,这位王妃被献给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要她做自己的妃子,王妃表面同意了。但她不甘受辱,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王妃在陪寑当天夜里,借行房时成吉思汗正在兴头之际,将成吉思汗的阴茎给咬掉了,顿时血流如注。一个长年在外征战的66岁老人,哪遇到过这种事情,又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为这是一件发生在大汗身上、难以启齿的特大丑事,被瞒了下来,对外只称大汗是坠马受伤致病重。
此说荒诞不经,但细分析一下还是有道理的。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于西夏王妃之手,那么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备条件的,陪寑时乃裸体,何处藏带凶器和毒药?即使带有凶器和毒药,作为一个被俘之人也是要被搜身的。在这种情况下,两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为自然是“咬”了——咬男人的要害处。这个传说够得上是中国古代帝王风流故事中的极品了!真是这样,这也是一种报应——风流人物风流死。
成吉思汗陵壁画
成吉思汗征战的一生不知道夺去了多少人的性命,给多少家庭带来血光之灾,但他自己也没有逃脱掉。虽然他的死因是一道可能永远解不开的历史谜题,但不论是正史所说的坠马大出血致病,还是民间所传的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流血过多而亡,都沾满了“鲜血”,是不是与他降生时手捏血块有一种因果关系呢?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里
像蒙古族这样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他们要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根据牧草的生长规律迁徙不同的居住地点。在迁徙的过程中,有人死去,就会被就地掩埋在迁徙途中,部落族人还要继续走向下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为防止敌人或盗墓者打扰长眠地下的亡人,蒙古贵族们死后,其家人要用大量的马匹把埋葬亡人的地方踏平,不留任何可能被发现的痕迹。等到坟冢周围的黄土重新生长出茂盛的野草,人们就无法分辨出哪里是坟地,哪里是草地了,这种丧葬方式叫做“马踏青冢”。
据史载,公元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在出征西夏的途中。成吉思汗死后被埋葬在由2500名工匠为他打造的陵墓中,墓建成之后,所有工匠被400名蒙古士兵集体杀死在一个秘密地点。随后,这400名士兵也全部被处死,并且每个人的耳朵都被割下来,以证明他们身首异处。成吉思汗陵由此成了永远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墓中埋葬着什么……几百年来,不少人声称找到了成吉思汗陵墓,但却热闹一阵后又偃旗息鼓了,留下的种种线索令成吉思汗陵更加扑朔迷离。
茫茫草原“马踏青冢”,成吉思汗陵疑似地点多达7处,但至今仍无确切地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三座镶嵌着彩色琉璃瓦蒙古包式的大殿掩映在松柏之中,殿内供奉着铁木真生前用过的衣物、马鞍、弓箭、刀等遗物。然而这里却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当初,人们把成吉思汗的遗体埋葬后,就把他穿过的衣服、佩带过的刀带在身边作纪念。随着不断迁徙、征战,这些东西被留在这里,被后人供奉起来,而真正的成陵在哪里,数百年来无人能够说得清楚。而成吉思汗陵墓内到底会埋藏些什么,后人也只能靠推断和猜测了。
南宋文人的笔记中关于成吉思汗陵墓有这样的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在西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秘葬。其遗体放置在一个独木棺里,下葬后用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之后,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而且与周围的青草无异,这样才会避免墓葬的地点被泄露。全套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陪伴这头小骆驼前来的母骆驼就会十分悲痛地号叫,并且记住这个地点。第二年来祭祀的时候,把这头母骆驼牵来,离得很远,母骆驼就会悲痛地飞奔过去,在小骆驼被杀的地方号叫,这样,前来祭祀的人就能找到墓葬的确切地点。
邵清隆介绍,有关史料记载,成吉思汗一生征战、一生游荡,生前的生活算不上奢华,尽管他有500多个妻妾。依照蒙古人的习俗,人死后随葬的物品都是生前常用之物,皇帝也不例外。成吉思汗陵中随葬的有他生前征战用的马鞍、金酒具和美女,但是具体数量不得而知。成吉思汗生前用兵无数,元帝国百战功成,所以他的陵墓中,应该有大量兵器随葬,如用过的刀剑、强弩、铠甲等物。邵清隆判断,成吉思汗墓葬距离地面至少有十几丈,其内部空间应该至少可以放进一个能容纳百多人的蒙古包,而且很有可能更大。至于成吉思汗使用的独木棺,据推测其材质应该不会像明代或者清代帝王那样使用金丝楠木,而是大兴安岭等地常见的松木等针叶木种。
从20世纪开始,我国以及蒙古、日本和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均曾试图寻找这些墓冢,甚至大规模使用了航空探测等高科技方法,但至今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发现了成陵等元代帝王陵墓。
然而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的考古界流行着成吉思汗尸首装载巨型石棺进行水葬的说法。吉尔吉斯斯坦国不少历史、考古学家坚信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高山明珠——伊塞克湖湖底。考古学家们在伊塞克湖底,已经发现一个古城堡遗迹,从湖底打捞出部分古代的生活用品及钱币,经鉴定是成吉思汗时代的物品。根据当地民间流传的说法:成吉思汗病逝后,其子孙将其遗体以及大量随葬品秘密地运到湖边,在这里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石棺,将遗体、财宝等装进棺材中后沉入湖底。
由日本国学院大学考古专家加藤教授与蒙古国专家共同组成的考古队经过3年多的实地考察,发现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有一座建于十三至十五世纪的遗址。在这座遗址旁,他们发现了一座“灵庙”,并认为这很可能是后人为祭奠成吉思汗建造的,而这座“灵庙”则可以看作是揭开成吉思汗陵墓之谜的一把“钥匙”。这与中国现存的史料中所记载的成吉思汗陵墓特征几乎一致。
一支由美国、蒙古国专家组成的探险队曾表示,他们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里、邻近俄罗斯边境的一片森林中,发现了一个由60个坟墓组成的大墓群。探险队在墓群附近发现了陶瓷碎片,年代可追溯到成吉思汗出生时,因此可判断该墓群建成时间应与成吉思汗生活年代相吻合。其中很可能包括成吉思汗的陵墓。成吉思汗生前有很多重要事件发生在墓群附近,成吉思汗陵极有可能在这一墓群之中。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等人对位干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鄂托克旗的千里山元代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这里的地貌、地名等特征,与《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儿史记》等文献中有关成吉思汗埋葬地点的描述极为吻合。并根据《元史》记载,“太祖二十二年围西夏,闰五月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葬于起辇谷”,而起辇谷就位于我国境内的千里山。
对于成吉思汗陵墓所在地,近年来还有蒙古国的肯特山、杭爱山以及我国的六盘山等说法。但不少专家认为,成吉思汗病逝于公元1227年的夏秋之季,遗体是无法运回到数千里外的肯特山、杭爱山埋葬而保证中途不腐坏的,因此,埋葬在这两个地点从实际情况看似乎不太可能。六盘山在当时的西夏境内,蒙古贵族也不太可能把他们的领袖埋葬在那里,并且,六盘山附近也没有发现有关成吉思汗陵墓的遗迹,因此,这种说法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