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宫秘史
23480800000006

第6章 百年风雨任摇曳——大元汗帝篇(6)

总而言之,忽必烈只有野心而没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战前的动员准备及制定因地制宜的战术,这就是导致他两次出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的最大原因。

元世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始末

成吉思汗的亲孙子忽必烈,经过一系列的内争外斗,终于在公元1260年,得到了蒙古大汗的位置。7年以后,忽必烈迁都“大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又过了4年,他将他的国家改名为“大元”。

忽必烈已是成吉思汗创业以来的第三代,因为有祖先开创的局面,忽必烈的早年生活,想必和成吉思汗当年赤手空拳打世界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因为蒙古人的传统,免不了还要驰马疆场,但是也有了条件接受一些较好的教育,和起于草莽的成吉思汗迥异。1251年,忽必烈的亲哥哥蒙哥做了大汗,忽必烈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要改变一国的国号,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件事情在好几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筹划。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叫得响的名字,谁愿意轻易地改变一个国家的国号呢?直到忽必烈得到了一个好名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用“大元”取代了“蒙古”,“大元”的国号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这当然不是出于皇帝自己的主意,虽然忽必烈从小就喜欢汉人的文化和历史,也有条件受到较好的教育,可是即便是这样,他的汉文化的程度,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大元”这个国号的提出,的确来自中原知识分子的建议。

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忽必烈早在漠北做藩王的时候就“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在他的身边开始聚集一些有学问的人才。忽必烈对汉族的文化很有兴趣,非常的神往,所以,当时的忽必烈就已经延聘了不少的汉人到王府来做幕僚,向他们学习汉人的文化和制度,这些汉族的幕僚中间,有一个叫做“子聪”的和尚。他就是后来主持营建北京城、改国号、制定朝仪的刘秉忠。

刘秉忠何许人也,居然能够和忽必烈攀扯到一块去,并在历史上大大书写下如此一笔?刘秉忠生于1216年,比忽必烈仅小1岁。其父亲和爷爷都曾经是金国的官吏。因家庭的原因,他17岁时做过小官吏,然而,刘秉忠这个人生来不是凡种,因为不甘心于做个小官,或者是另有其他原因导致他放弃仕途出家为僧,修行于武安山一寺庙,取法号“子聪”。1247年,已出家的刘秉忠游历化缘到山西大同一带,可以说忽必烈和刘秉忠是有缘之人,他们曾经在一起讨论过“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等高深的政治理论问题。忽必烈平时就非常喜欢让这些有学问的汉臣给他讲历史掌故,最喜欢听的是讲唐太宗等帝王的治国故事。这一次“子聪”的一番高谈阔论深深吸引了忽必烈,他立马被忽必烈招进了幕府,从此深得忽必烈的器重。

至元七年(1271年)的旧历十一月,由刘秉忠领衔,几位大臣给忽必烈上了呈文,呈文说:“元正、朝会、圣节、诏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礼。”就是说按照忽必烈认可的方案,改国号行朝仪的一系列策划工作已经完成了,忽必烈非常高兴,批准了他们的方案,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为此,朝廷下了一道诏书,公告天下。

从“大元”这样的国号可以看得出,忽必烈志向的远大,他一心怀天下,是以天下为己任。又过了8年,大元的军队打败宋军,宋亡,忽必烈终于得到了南宋数千里的锦绣江山,大元至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富庶、最难以想象的大帝国。

曾有偏激的人认为元朝是蒙古人的国家,是蒙古人挟西亚人、阿拉伯人、俄罗斯人、色目人等来侵犯我中国的,是中国的黑暗时代。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毕竟那段历史是发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它的首都是今天中国的北京,它的人民绝大部分是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因此对这一段历史我们还需要给以更多的了解和研究。

元成宗铁穆耳是怎样继位的

元世祖忽必烈之前的蒙古国大汗们没有明确立皇太子的做法,他们只是在临终之时才会留下遗训确定汗位继承人。虽如此,对遗训中明确的新汗位继承者还需通过蒙古国传统的“忽里勒台”,经贵族们的推举后,方能真正成为新的大汗。这种不明确立皇储的做法是造成蒙古贵族之间争斗和分裂的主要原因。作为开创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有鉴于此,效尤汉法在即位之初就明确了设立皇储的意向。至元十年(1274年)正式册封真金为皇太子。然而皇太子真金却短命,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早逝。

元成宗铁穆耳

皇太子真金的去世,对忽必烈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此时的忽必烈已经年过70岁,但他却迟迟没有再册封皇太子。这其中自然有他的为难之处。当时有资格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的主要有4个人:一是忽必烈的幼子那木罕,二是真金的长子甘麻剌,三是真金二子答麻剌八剌,四是真金三子铁穆耳。

那木罕被叛王昔里吉俘虏关押了几年,威信已丢,故不能被册封为皇太子。根据汉法的皇太子继承制,“有子立子,无子方能立弟”。故而朝中汉法派大臣都倾向于从真金太子的几个儿子中选择皇位继承人。忽必烈对这3个皇孙都很喜欢,一时不能决定由谁来继位,这可能也是忽必烈迟迟不再立皇位继承人的重要原因。真金的这3个儿子,除了二子答剌麻八剌早死外,甘麻剌和铁穆耳能力都很强。甘麻剌先后被封为梁王和晋王,率兵镇守北边,在蒙古诸王贵族中很有影响。铁穆耳曾经随从忽必烈讨伐东北叛王乃颜,作战勇敢,立有战功。

据《元史》记载,早在忽必烈去世前,朝廷几个重臣玉昔帖木儿、伯颜、完泽、不忽木、阿鲁浑萨理、赛典赤伯颜等已经明确表示支持铁穆耳继位,并且得到真金太子妃阔阔真和忽必烈的支持。其中的完泽,还是同受遗诏的托孤之臣。

在《阿鲁浑萨理传》记载,太子妃阔阔真倾向于立铁穆耳为帝,因此立即派遣伯颜(此处指赛典赤伯颜)去追铁穆耳合汗,通知他关于祖父的情况并让他返回,以便让他登临帝位。

在返回大都途中的这段时间里皇太妃阔阔真哈敦主持了一切重要国事,并在铁穆耳已返回大都后立马组织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进行了12天也没有结果,主要原因是真金二子甘麻剌在帝位继承上存在异议。

聪明皇太妃阔阔真哈敦想到一个能够说服甘麻剌的办法:忽必烈合汗曾经吩咐,让那精通成吉思汗必里克(训言)的人登位,现在就让他们每人来讲他的必里克,让在场的达官贵人们看看谁更为精通必里克。因为阔阔真知道铁穆耳合汗口才好,能够很好地讲述必里克,而甘麻剌则由于口吃,无力与他争辩。全体一致宣称:“铁穆耳合汗精通必里克,他应取得皇冠和宝座。”于是铁穆耳顺利地被扶上合汗之位。皇太妃阔阔真哈敦的这一妙计最终说服甘麻剌自动让位,从而避免了一场亲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局面。

在这次皇位之争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诸位汉法派大臣和太子妃阔阔真,他们选择铁穆耳继位主要不是考虑他是幼子,而是考虑他“仁孝恭俭”。从总体看,铁穆耳的政治才能优于甘麻剌,而从军事才能看,甘麻剌似乎略胜一筹。蒙古诸王之所以有不少人持有异议,大概主要是从这一角度考虑的。而从守成的角度考虑,当时元朝更需要一位倾向于实施儒家政治的国君,这应该是诸位汉法派大臣选择铁穆耳的主要原因。

在整个元朝,册封皇太子立王储制一直没有真正确立,由此而导致了元朝后期的多次宫廷政变和军事冲突,成为元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以及元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守成主铁穆耳之死

公元1294年元成宗铁穆耳继承汗位。他致力于整顿疆内局势解决内患,并没有像历朝先皇那样,为扩充疆土而东征西讨。成宗首先封次兄答剌麻八剌的嫡长子海山为怀宁王,并委派他带重兵镇守北疆。他曾下令海山和大将床兀儿等人配合,一举击败了由元太宗窝阔台之孙海都发动的长达40多年的叛乱。同时又派大将平定了南疆各地的反叛。在朝廷内部,元成宗铁穆耳整治朝纲,罢黜贪官,拨乱反正,制定法律政令,使得元朝在成宗统治时期,国泰民安、政局稳定,铁穆耳算得上是有元一代善于守成的皇帝。

“太平无事思淫欲”,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逃脱不掉的宿命。元成宗铁穆耳也不例外。他见国泰民安政局稳定,便将朝政大小事委托宠臣右丞相哈剌哈孙和皇后伯岳吾·卜鲁罕,使得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和闲暇的心情日夜与后宫的众妃饮酒狂欢。那些后宫怨妇见铁穆耳如此闲暇个个喜出望外,纷纷向成宗飞凤眼摆骚姿,使出浑身解数取悦争宠于铁穆耳。

这样一来,成宗眼花缭乱,魂牵梦绕,虽然一天一换,还不能都照顾到后宫众妃。温柔乡里,鸳鸯帐中,成宗铁穆耳见后恋后,遇妃迷妃,还有那些没有后妃名号的佳人丽质。

就这样,风流皇帝元成宗天天在后宫忙碌着千双玉臂万副娇容,却把正宫皇后伯岳吾·卜鲁罕给忘了。这伯岳吾·卜鲁罕虽然手握重权,白天懿旨天下事,但她夜里又能如何忍受得了这活守寡的日子。幸亏这时有成宗铁穆耳的同族兄弟、被封为安西王的阿难答常在身边侍候,殷勤周到,百般体贴。这叔嫂二人不知从何时开始眉来眼去亲昵春夜。而阿难答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可与成宗铁穆耳比,他也不恋权政,只一心侍候伯岳吾·卜鲁罕,倍加努力,大振雄风,曲意逢迎。伯岳吾·卜鲁罕一天也离他不得。从此,成宗皇帝自寻他的云雨乐,伯岳吾·卜鲁罕皇后也自有她的伴宿人。两人竟各取所需,互不相扰,相安无事。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使伯岳吾·卜鲁罕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打乱了她得意畅快的好日子,不由得考虑起后事来。原来伯岳吾·卜鲁罕一直没有生养,而成宗的二皇后失怜答里却生了一个大儿子,取名为德寿,这是成宗惟一的子嗣,大德九年(1305年)六月被成宗立为皇太子。这德寿一落地,就成了伯岳吾·卜鲁罕的眼中钉。这次被立为皇太子,更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以后若是德寿嗣了位,那天下岂不成了失怜答里母子的天下?到那时,伯岳吾·卜鲁罕皇后还怎么能掌握今后的大权。

心生妒嫉的伯岳吾·卜鲁罕决心除掉这个隐患,但苦无良策。和阿难答商议,阿难答更是想不出办法,他也懒得去想。正在皇后伯岳吾·卜鲁罕一筹莫展之际,天公作美,德寿只当了半年的皇太子,突然病死。众人虽然都怀疑是皇后动了手脚,但是没有抓到把柄。

皇太子德寿一死,去了伯岳吾·卜鲁罕的一块心病。但她又担心成宗因为没有子嗣,而立他的胞兄答剌麻八剌的儿子为皇太子,于是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横下一条心,把答剌麻巴剌的两个儿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全都赶出了京师,发往边疆驻守,让他们远离成宗铁穆耳,时间一长,再想办法让他们在成宗铁穆耳的面前消失掉。

再说成宗铁穆耳无时无刻不在后宫和众后妃尽情畅饮宣淫,极尽人间之乐,丝毫不加节制。最后铁穆耳终于体力不支,被活活地累出病来。铁穆耳虽然有病在身,但他万事万物皆可不管不问,惟独那酒色二字,却是一日也少不得,仍然是整日沉迷其中乐不思蜀。尽管宫中御医成堆也有回春妙手,也挽不回来成宗铁穆耳的性命。终于,在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初,成宗铁穆耳崩逝于花海之中,成了一个风流鬼,死时42岁,计在位13年。

元成宗铁穆耳令征

“八百媳妇”国

元朝时期的“八百媳妇”国,位于今天的泰国清迈与缅甸掸邦一带地区,这一地区主要是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就在当地有一个自称为王的土霸,传说中他娶了大概有800多个老婆,而且这个土霸对这么多的老婆的管理很有一套,给每个老婆一个山寨的封地进行管理。所以在当地把这个土霸管辖的地方就称作“八百媳妇”国。

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后的几年里,朝廷上下相对国泰民安并无大事发生。大德四年(1301年)底,时任云南行省左丞的刘深好大喜功,对这个“八百媳妇”国的土皇帝很是羡慕,便想去探个究竟,顺便为自己俘虏几个媳妇。于是上奏书于元成宗铁穆耳道:“我们的世祖皇帝忽必烈曾经以神勇和武功而功盖万世。我当今皇帝继位以来,还不曾有过重大的事由来彰显天资,现如今西南蛮夷之地尚有八百媳妇国未归顺我大元王朝,下臣胆敢请战,请皇帝允许下臣代陛下带兵讨伐,让这个八百媳妇国也归附我朝江山。”

元成宗铁穆耳得到刘深的奏本,听起来觉得有些道理,于是便和众大臣商讨此事。御史中丞董士选等人认为刘深出兵争的那片荒芜的土地没有用处,不值得。可丞相完泽支持这一建议,元成宗铁穆耳本也想有所作为,弄出些大功留名青史,因此同意刘深出兵征讨“八百媳妇”国。于是,大德五年正月,元成宗铁穆耳拨发白银10万锭,作为军费支持用兵。

刘深获得批准,于是领命率元军自云南出发,取道贵州贵阳,一路翻山跨河穿过瘴气之地,还没有遇到那个土皇帝的一兵一卒,连“八百媳妇”都没见着一个,因疾疫和行军危险路途摔死及被瘴气毒死等原因死掉百分之七八十。后来,刘深又征用当地民夫负责军队粮草的运送,元军又重新出发辗转于西南热带丛林,又有无数人死亡,一时间中外大噪。不仅如此,刘深又威胁水西(今黔西)土司之妻蛇节出马匹三千、白银三千帮助元军。可是那个蛇节夫人惜钱如命,不愿资助元军。于是就与云南当地另外一个土司宋隆济联手,起兵反抗元朝。

这几拨土着联合一起后,熟门熟路,攻克元军据点杨黄寨,接着猛攻贵州,杀掉了知州,并把刘深所率元军包围于深山穷谷之间。幸亏元朝的宗王阔阔相救,刘深才没有被土着杀掉喂蚂蚁。

大乱之前,元军在大德四年征讨缅甸的远征军回归途中,被金齿部(今镇西)土着截杀,战死数千人。金齿地连八百媳妇国,各地土司互相效法,不再贡税赋,并且乱杀官吏,西南边境一片动荡。

志大才疏的刘深率数千残兵往后撤退,被宋隆济所率的土着军一路邀击,宋隆济一路上箭和陷阱并用,元军士卒死伤殆尽。这一战况的消息传至大都,南台御史中丞陈天祥上书,痛陈对“八百媳妇”国的用兵之失:八百媳妇国乃荒凉的小地方,征服它没有什么用处,不征服它也没有多大的害处。而刘深欺上瞒下,曾八次率兵征伐,但都不能成功,并且元军所到之处使得当地百姓不得安生反而被迫造反。结果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损失大军,抛弃国土千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