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埋怨父母。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他们给了你最深的爱。让自己深深懂得: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趁着我们的亲情都还完整时,应常回家看看,在自以为忙碌的生活中回应父母的爱。告诉自己:不能为了追求未来而忽视了现在,不能为了所谓的名利而忽视了生命中最贵重的亲情与爱。
和婆婆愉快相处
进入婚姻,就说明一段美好爱情终于修成正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凭借着一张“红纸”而稳操胜券。理论上,婚姻的过程应当是漫长的,此间仍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不断地给爱之河流蓄水,一直品尝幸福的甘甜。聪明的女人都会懂得,自己嫁给男人的同时,也嫁给了他生长了二三十年的家庭;聪明的女人更懂得,不要让婆婆感到自己“霸占”了她从小抚养到大的儿子。所以,聪明的女人会和婆婆一起去爱这个对她们来讲都非常重要的男人。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响起欢快的笑声,才能弥漫幸福的气息。
结婚后,王芳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早晨最爱做的饭是下面条打荷包蛋,每人一碗面条一个荷包蛋,荷包蛋放在面条顶上,让人一见就充满了食欲。
一天,王芳加早班,婆婆还没把饭全盛好,她就坐下吃起来,她端过老公位置上的那碗面,刚要吃,婆婆发现了,赶忙喊道:“你的在这儿哪!”王芳以为婆婆怕她吃不了那一大碗,就放下了。又有一回,王芳和老公同时坐下吃,刚吃完那个荷包蛋她的手机响了,就去接电话。几分钟过去了,她回来老公还在吃荷包蛋,王芳有些怀疑,但当着婆婆的面没说什么。晚上睡觉前,她突然想起此事,就对老公“严刑逼供”,老公招认每天早晨婆婆都给他盛两个荷包蛋,一个埋在面条里,一个放在面条顶上。
王芳一下子不舒服起来,荷包蛋是啥好东西呢,至于偷偷摸摸的?王芳想这不是一个荷包蛋的问题,而是一个拿不拿她当自己人的问题,她要为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而“战”了。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第二天早饭,无论婆婆说啥她都要吃老公那一碗。当她吃出两个荷包蛋时婆婆很是不自在,她装作不知情,说:“妈,你看,面条里面还埋着一个荷包蛋,你今天多打了鸡蛋,我可吃不了那么多。”说着她又把它夹给了老公,老公拿白眼直瞪她,她假装没看见。
从此后,老公的两个荷包蛋就都摆到了“幕前”。这就等于把王芳和婆婆对老公的两种不同的爱摆在了明眼处。婆婆媳妇结成了爱的统一联盟,消除了一个产生婆媳矛盾的隐患!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找一个什么样的丈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婆婆!假如你很不幸碰到一个“恶”婆婆,八九不离十你就会有“受不完的罪”了。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碰上一个“恶”婆婆,你也不必气馁,采取避而不见、大吵大闹甚至与老公闹离婚的做法都不是好方法,而勇敢面对,以“智”取胜才是上上之策。
作为一个儿媳妇,要想在婆婆的眼皮子底下活得舒服又不背负“不孝”的骂名,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首当其冲的。对于诸如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琐事,你可以少做点,大不了挨挨骂,听听数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但是当遇到关乎婆婆切身利益的大事的时候,就需要要挺身而出了。这样就会用你的真情打动婆婆,而婆婆恐怕只有被你感动的份了。如此一来,她还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你斤斤计较吗?
当然,婆媳关系不是分庭抗礼,东风压倒西风;更不是敌我矛盾,也并非洪水猛兽,而只是一种因同一个男人而形成的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很多婆媳之间的许多矛盾可能是由爱而生的,因为她们共同爱着的那个男人,很多时候她们只需给这种爱找到一个恰当的出口,就有可能得到一个美好的结果。因此,作为儿戏,只要能够理解婆婆的需要、体谅她的行为,并依靠自己的智慧加以化解,或许你就会看到,你们的矛盾在慢慢缓解之时,彼此也都获得了一种轻松和快乐。
智慧心语
生活中,不排除一些婆婆对媳妇会有“改造”的欲望。作为媳妇,就要从婆婆的内心去体谅她而不是抵触。因为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足的生活,并期望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治家之道传授给媳妇。作为媳妇应该充分理解,这种观念其实是因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所形成的。当然,你也可以不接受,但是不要因为抵触而将婆婆全盘否决,要用心去衡量,有益的方面要从善如流,无益的方面一律“删除”。无关原则性的问题,退一步以争取更大的空间才是比较明智的。
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再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逐渐向独立的过程。现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实,为了孩子的未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成长起来,才是父母的首要任务,也是孩子真正成为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一个山村里住着一个铁匠,他有一个独生子。铁匠的妻子对独生子过分溺爱,因此,当儿子20多岁时,还整日在村里游荡,什么活儿也不会干。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铁匠老了,铁锤已不再听他的使唤,老人预感到死神即将来临。
有一天,铁匠将儿子叫到跟前,对他说:“我离开人世的日子已经不远。在我死之前,如果你不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挣回一个卢布,那我将立下遗嘱,取消你对财产的继承权。”
“得了,挣几个卢布有什么了不起。”儿子撇了撇嘴,摇晃着身子,出去了。
他在村里走了一天,没人请他干活。当他回家时,铁匠的妻子偷偷塞给儿子一个卢布,要儿子去骗骗铁匠。铁匠拿到儿子给他的卢布,不屑一顾,朝炉子里一扔,并生气地对儿子说:“你不要骗我,我知道这钱不是你挣的。”
第二天,儿子离家前,铁匠的妻子又塞给他两个卢布,并对儿子说,你回家时应该汗流满面,这样老头子才会相信你的钱是干活挣来的。
到了该回家的时候,儿子拼命地在田里奔跑,跑得浑身衣服湿透。然后走进父亲的房间,把钱交给铁匠。铁匠把钱捏在手里,看了看气喘的儿子,又像上次一样把卢布扔进了炉子,并对儿子说:“你又在欺骗我,这卢布不是你挣的,哪怕你跑得断了气,也骗不了我。”
儿子想,真奇怪,怎么两次谎话都被老头子戳穿。于是他下决心,带了行李,到小镇上去打工。他给人家般运东西,当建筑工人的下手……一周的劳动,使他懂得挣卢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个星期过后,儿子洋洋得意地将用汗水换来的十几个卢布交给铁匠。铁匠一声不响,将卢布朝炉子里一扔。儿子可急得不得了。他顾不上炉火正烧得旺,用手拼命去捞烧着了的卢布。这时,铁匠对儿子说:“孩子,我知道这次的卢布是你自己挣来的,因为只有用劳动挣来的钱,才懂得爱惜。”
从此,儿子变了,变成了一个像他父亲一样爱劳动而又珍惜钱财的人。铁匠也就高高兴兴地将全部遗产传给了儿子。
再后来,儿子的生意蒸蒸日上,把父亲的铁匠铺变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
现在的家长常常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疼爱备至,常常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于是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件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自己什么事也不会做,什么事也不愿做。长久如此的话,孩子就会习惯让父母帮他做所有的事情。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当家长一厢情愿地包办代替时,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什么事情都应该是家长做,不需要自己动手做。让孩子学会做“人”,必须从学会做一个独自“站立”的人开始,从而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去做些事情,不仅能够证明他们的成长,也能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美国一位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曾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毫无疑问,今天的幼儿长大后将面对急剧的社会变化,迅猛的科技发展,如果缺乏独的立性,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无疑,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进而产生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责任感,并进一步感悟生命的意义。另外,在教养过程中应积极发现、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这样在将来他们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父母,当孩子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父母不给予帮助,那就只能说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孩子已经具备独自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父母的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它。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他要如何生存呢?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他就生活得一塌糊涂,如此这般,他又怎样去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呢?
智慧心语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作为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快乐。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让孩子养成自己跌倒也要自己爬起来的习惯。例如:平时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动手搬放小椅子等,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让孩子初步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伯乐”
每个孩子都具备成才的潜质,每个孩子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出孩子这些潜在的能力。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很大意义上就在于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潜力和优势,然后把它放大开来。这样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伯乐”。
林亮是个调皮的男孩子,头脑很机灵学习成绩却不太好。林亮爸爸因为工作关系长期出差在外地,所以林亮一直由妈妈带。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要和林亮妈妈谈很长时间,说林亮这孩子很聪明,可就是学习不努力。平时在班级是“孩子王”,经常号召一些同学一起调皮捣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很让老师们头疼。
林亮妈妈管理孩子很严格,写检查罚站是家常便饭,可林亮的情况一点也不见好转。渐渐地,妈妈开始有些对他心灰意懒。有一次林亮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林亮组织了班级所有的男生要和四年级的一个班打架,幸亏老师发现得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让家长问问是怎么回事。林亮妈妈气得浑身直发抖,打了林亮两巴掌,流着眼泪对他说:“你说,这是怎么回事!你刚10岁,就学社会上的流氓地痞打架斗殴?还纠集了那么多人,你说,如果哪个孩子出了事,你能负起责任吗?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不让妈妈省心啊!”林亮看见妈妈哭了,心里很难受,他说:“对不起,妈妈。四年级的那些大孩子欺负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还侮辱我们班级。我也是一时气愤才做错了事。妈妈您别伤心了,以后我不会了。”
第二天,林亮爸爸从外地回来了。了解了这件事以后,他对林亮妈妈说:“男孩子淘气一点倒是挺正常的,而且林亮这孩子很会号召同学,也很有正义感,据说在班级人缘也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方面着眼去激励他取得进步呢?”林亮妈妈听了一愣,说:“咱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的确不一样,我从没注意到咱孩子还有这个潜质。”
爸爸和林亮详细地谈了一次话,他发现林亮的情绪有些沮丧,甚至有点自卑,以前妈妈和老师经常批评他,使得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林亮爸爸说:“儿子,爸爸认为你有很多优点,比如你的组织能力,你的正义感,这些都是你的潜力。还有你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吗?这说明你很聪明,这就是你的优势。你要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路遥知马力,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你很有可能因此而取得成就。虽然现在有些毛病,但我认为你完全可以改正,你说呢?”林亮虽然流了眼泪,却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现在林亮已经上了初中,不仅成绩上突飞猛进,而且还做了班长。他以后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刑警队长。
奥地利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人人身上都蕴藏着无限大的潜能,有意识用在工作、学习的能量不到总能量的5%。有95%的能量没有被发挥出来,它深深埋藏在我们体内。”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笨蛋”。作为家长,帮助孩子激活其智慧和潜在的能力,远比让孩子机械地背几百首唐诗宋词、会弹琴会画画要有用得多。有的家长眼睛只是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潜质,如此的“鼠目寸光”只能压抑孩子,阻止孩子的进步。
案例中的林亮爸爸是位出色的家长,他认识到了孩子潜在的能力,并成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打开了孩子心里的“锁”。这把“锁”在很多孩子的心里都存在,而它往往是由施教者——家长或是老师锁在孩子心里的。许多家长都不会转换自己看孩子的角度,眼光总是盯在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孩子逆反、消极、悲观,甚至心灰意冷不思进取。而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和优势,可能孩子自己都无法意识到,也可能家长也没有发现。
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是帮助发现孩子的潜能和优势,并正确地帮助孩子发掘出来,激励孩子朝着自己潜在的优势方向前进和进步,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这就是打开孩子心里那把“锁”的“钥匙”。
智慧心语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千里马”的潜能,关键是是否会有“伯乐”出现来给孩子以机会。毫无疑问,你就是孩子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