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清华名家学做事
23503700000026

第26章 自强不息、做事严格(4)

著名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学家、教育家,字亚栋,号仁杰,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1922年5月毕业于清华学校,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和吴士脱大学,1924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学士学位,1925年任吴士脱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师,1927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西屋电机制造公司任工程师一年。1928年回国,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1937年6月接任厦门大学校长,在其主持下厦门大学一跃而为东南著名学府,被李约瑟称为“加尔各答以东最佳学府”,荣获三等景星勋章。1944年赴美讲学,任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校访问教授,1945年回国途中又讲学英国牛津大学。1945年9月回国,应聘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47年8月,被推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月病逝于美国旧金山。著有《普通物理学》、《普通物理学实验》、《交流电路》、《交流电机原理》等书。

吴晗(1909—1969)

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杰出历史学家,坚强民主战士,优秀共产党员。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34年毕业留校任教。1937年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精于明史。他热爱祖国,痛恨国民党独裁统治。在西南联大执教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运动中,与闻一多等并肩战斗,深得进步青年的爱戴。1946年随清华大学回到北平,一边执教,一边在教师中做宣伟组织工作,多次起草教授们的宣言和声明,揭露国民党的独裁与反人民。1948年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离校奔赴解放区。

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等。主要著作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读史札记》、《灯下集》、《海瑞罢官》等。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十年动乱中,遭“四人帮”残酷迫害,1969年10月11日含冤逝世。

熊庆来(1893—1959)

字迪之,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云南弥勒人。早年就读于云南方言学堂(后改称云南高等堂)及英法文专修科。1913年赴欧留学,进入比利时包芒学院(InstitrtePaumant)预科,1915年后相继就读于法国格洛诺布(Granoble)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Montpellies)大学、马赛大学等校,获理科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初为云南工业学校及路政学校教员;同年秋任南京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并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大学教授。

1926年秋,应聘到清华,担任数学系教授。1928年起担任系主任,直到1937年夏。他是清华大学数学系主要创建者之一,载誉海内外“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的故事,就发生在他担任清华数学系主任任期内。1931年作为中国第一次出席国际数学会。1931年至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

1937年秋,出任昆明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夏,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会议,遂留巴黎做数学研究工作,不断有论文发表。195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员、研究所常务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等职。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关于亚纯函数及代数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等。

钱三强(1913—1992)

原名秉穹,浙江吴兴人,杰出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助理员。1937年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伊莱纳·居里教授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菲来德里克·约里奥教授领导下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直到1941年。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到法国里昂大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43—1948年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研究室进行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1944年起,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1946年曾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钱三强对原子能科学技术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核反应三裂变。194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时任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1950—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副局长。1952年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局长、中国科学院秘书处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致力于原子物理研究,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

这些,只是这一群体中的少数几个,近一个世纪以来,清华就是秉承着严格教学的精神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人材。

以民族发展为己任

自强不息,以民族发展为己任,又是清华人的一个任务,从清华的前身开始,民族精神就始终贯穿着清华学习的赤诚之心。梁启超、王国维、闻一多……从清结的历史变适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爱国精神。

清华学子的血是热的。他们身在高等学府,心与人民大众紧紧相连,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蹂躏东北、虎视华北、妄图亡我中华、侵占全中国的危急关头,清华的先觉者喊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震撼人心的吼声,鼓舞着大批受国青年积极投身于“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许多热血青年走上了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最前线。杨学诚、黄诚、纪毓秀、凌则之等革命者为了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姚依林、宋平、蒋南翔、荣高棠、李昌、张承先、康世恩等则在爱国民主运动中锻炼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和骨干。

清华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同呼吸共患难,这是孩子对母亲的感情,每个清华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辗转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再迁至云南昆明,定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之时,三校风云际会,和衷共济,艰苦办学,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栋梁之材,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永志难忘的一章,三校之间也结也了很深的友谊。

西南联大继承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优良校风和爱国进步的光荣传统,和全国人民一起广泛、深入地开展反内战、争民主运动,被誉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艰苦抗战胜利后,面对两种前途、两种命运,联大师生深感内战威胁,加入了反内战、争民主的斗争行列。1945年11月26日,联大宣布罢课,12月1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联大学生潘琰(女)、李鲁连和南菁中学教员于再、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四烈士为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席卷全国。“一二·一”运动教育了人民,促进了各阶层人士的觉醒。闻一多教授本来是一位“痛饮酒,熟读离骚”的学者,在事实的教育下“折案而起”,成为民主的斗士。1946年7月11日,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西南联大教授李公朴教授(七君子之一)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闻一多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最后一次演讲。他说:“我们要准备像李公朴先生一样,前足跨出了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会后,在回家的路上,倒在特务的枪下。闻一多宁肯倒下,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99页)。他的道路,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荣道路。

闻一多的精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清华人说:我们都不能丢掉这种精神。因为他是民族的火炬,会永远照耀我们前进。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联大正式宣靠结束。联大期间,三校师生精诚团结合作,共赴国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和衷共济,献身教育事业,开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出我的联合办学之先河,深为教育界、科学技术界人士所赞誉。联大建校后,曾作校歌一首,以鼓舞全校师生在艰难的岁月里同仇敌忾,为国分忧,为民族复兴的千秋大业造就栋梁之材,其歌词极其悲壮;寄调满江红也大有深意;联大结束之时,为纪念教育史上这一空前的壮举,三校共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回顾了三校南下联合办学的艰难历程,阐明了联大办学的宗旨、精神、作风和成功的经验。其碑铭则在痛定思痛的痛史既逝之后,对未竟的事业充满希望。现将联大校歌歌词及联大纪念碑碑铭录之如下,以飨读者:

西南联大校歌歌词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洲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铭

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

更长征,经臬,望中原,遍洒血;

抵绝徼,继讲说,诗书丧,犹有舌;

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

见仇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

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

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弟兄列;

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

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竭;

从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办学方针、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学作风与战前基本上一脉相承,保持了清华的治学精神和文化特征。复员之初,校方曾力图重整旗鼓,恢复战前清华的繁荣,然而南京政府意在“剿共”,将教育置于脑后。由于当局悍然发动全面内战,闹得兵荒马乱、物价暴涨、民不聊生,教育经费短缺,师生员工的生计难以维持,复兴清华往日的优势难以实现。

由于南京政府倒行逆施,局势日趋恶化,全国经济崩溃,人民大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清华师生顺乎历史的必然趋势,投入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行列,爱国进步力量日益壮大。名重我国文坛的学术大师朱自清教授,虽然贫病交加,但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于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其高风亮节,表现了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慨,谱写了清华学者的“正气歌”。

今天,清华学子在国内外依旧风采如初。中共现职领导人中,有不少是清华学子,朱容基、胡锦涛、吴邦国、彭佩云、黄菊、朱森林、吴官正、肖身分、王汉斌、傅锡寿、陈士能、田成平、伍绍祖、曾建徽等都是清华大学的民族精神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之中,一天天被发扬光大并为清华的发展凭添了一份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