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心声,您要听
23519800000014

第14章 “学习学习,我该如何对待你”——关于学习,我有很多不解和困惑!(3)

孩子这样,与父母也有一定关系,因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这样是“聪明”的表现。正是有了父母的纵容,孩子才逐渐形成了“临时抱佛脚”的习惯。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只能用来应付考试,不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且“临时抱佛脚”虽然可能会一时起效果,帮助学生取得个还算说得过去的成绩,但这种歪招不是万试万灵的,随着知识的累积,终有“佛脚”抱不动的时候,到那时就只能瞪着眼睛干着急了。

除了父母的一定纵容,青少年出现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缺少责任心。在这些青少年的眼里,学习并不是在给自己学,而只是在例行公事。在他们心里,学习就是为了给父母、老师一个交代,而这种交代最终归结在期末考试的那一张卷纸上面。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把期末考试考好了就可以了,平时的学习是无所谓的,只要能在家长、老师面前糊弄过去就可以了。

此外,这种现象的出现还与一些青少年养成的散漫的习惯有关。一些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有时候一些环节遇到了障碍,由于懒惰或是害怕面对困难突破障碍,就不去理会。这样一来,日复一日,知识上的缺漏就会越积攒越多。当时间一天天过去,到考试临近,孩子才会发现自己不会的太多,开始着急、大搞突击,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家长要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中就明白,学习不是靠考前的努力就能学好的,而是需要日常的积累。学习只有平时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这个道理,家长要晓之于理、动之以情,通过孩子自己身上的例子,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决不能空洞地说教。只有让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才能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

2.家长要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家长要培养孩子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对改变孩子“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有很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让孩子明白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仅仅关系到考试成绩,还关系到同学、家长、老师对他的看法。同时,要让孩子守时守信、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训练他对自己负责。

3.让孩子做到当日事当日毕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当日事当日毕”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孩子“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家长必须有计划、持之以恒地监督,给孩子订立条约:要求孩子必须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家长在最初的阶段要时刻关注孩子有哪些问题不懂,哪些作业没有及时完成并督促其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违反规定时,要注意让他记住如果临时抱佛脚,当天的事不完成就要受到惩罚,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孩子因为是不是该继续“临时抱佛脚”产生了疑惑,其实,我也要负一份责任!就是因为我平常对他的这种行为不干涉,所以才让他总是这样。以后,我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让他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这样,他的这种毛病和困惑自然会烟消云散!

§§§第六节我考砸了,我是个“废物”

马涛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常受到父母及周围的人的赞扬。在众人的称赞声中,马涛顺利度过了小学阶段。可就在上初中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一瞬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初中的课程结构与设计同小学阶段的课程完全不同,马涛对中学课程的适应能力似乎较差,开学初的小测验就考砸了,让他觉得很失面子,而且这样的感觉在以前从未体验过,从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心理压力。随后的学习中他也积极努力过,可还是收效甚微。中学的许多课程难度较大,他还沿用以前的学习方式,这是他不能适应学习的主要原因。

每次考完试,马涛都担心会考砸,可就是很怪,越是担心发生的事情越是频频发生。而最让他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同是在一起学习,别的同学能够轻松获得好成绩,自己却举步维艰。经过几次尝试后,他不再能如小学时那样风光,三好学生不再有他,学习课代表没有他,单科竞赛得奖也没有他,他感到处处不如人,也从父母和老师的眼神中看到了失望。他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丢掉了自信,每次考完试他都会祈祷自己有个好运气,可大多数时候都是考得不理想,这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学习热情也因此提不起来。

好几次,妈妈找他谈话,问:“马涛,你最近这是怎么了啊?为什么情绪这么差?”

马涛吞吞吐吐地说:“妈妈,我这几次考试总是考砸,我是不是个废物啊?”

几次考试的失误后,马涛的心理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我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现在就再也不行了。论智商,我绝对不比其他同学差;论刻苦,我也敢保证自己绝对是个勤奋的孩子。可是为什么成绩总是提不上去?我记得以前,不仅老师还是同学,都把我称坐‘小诸葛’,可是现在,再没有人这么称呼我了。我很痛苦,我是不是成了废物了?”

因为成绩的不甚理想,让马涛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波动。不仅是马涛,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知心姐姐》杂志曾做过一次有关中小学生苦恼的调查,共收到问卷5782份。结果发现,在造成中小学生苦恼的6大因素中,学习和考试约占了72.26%。由此可见,成绩的高低,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但事实上,孩子却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实际上马涛也有过人的地方,他的英语口语就很棒,绘画也不错,语文的写作能力也很强,曾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还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但是由于几门成绩的落后,使他陷入了迷茫之中,无法看到自己的优势,而是把眼睛盯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成绩上,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添他的心理负担,反而影响了他水平的发挥。这样一来,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成绩。

马涛认为自己是“废物”的想法,其实并非是由于智商等方面的原因,而是缺乏学习能力与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对自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因此影响了努力学习的劲头,阻碍了他向前发展的动力。

具体来说,像马涛这样的孩子,各种原因不尽相同,但主要是由以下这些造成的:

第一,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的失败,这种反复失败的经历可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失败的圈子了。大多数孩子一开始的时候,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了自信,对自己定下很高的目标。但是,孩子一次又一次没有达到目标,他就可能体验到挫折,会感到对生活环境和学业都无能为力,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滋生出无助感,并放弃努力。

第二,青少年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得出了错误结论,形成了认识上的偏差,也会导致“失败综合征”的形成。有“失败综合征”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有一个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失败有一种“宿命”的观点,感到成功与失败不是自己能够决定和改变的,而是由外部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决定的。

第三,家长、老师对青少年的不良评价也会导致他们的“失败综合征”。家长诸如这样的语言都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影响——“连这个都不会,你真笨。”“我看你是无可救药了。”“你这种成绩,真把老子的脸都丢尽了。”“你看隔壁家的朱力,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一样?”

毫无疑问,这些令人泄气的话对孩子的自信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往往孩子的思维是比较简单的、具体的,他们会很大程度地相信成人说的话。如果父母说他笨,孩子可能就会信以为真,认为自己不聪明。

因此,作为父母,就应该主动协助他,让他从这种状态中逐步走出。一般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孩子对失败要合理归因,对自己作正确的评价

不少国内外教育机构都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从中得出结论:人们的归因风格、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很大。积极的归因风格和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一个人的动力具有较好的激发作用。积极的归因就是将失败归因为缺乏努力等可改进因素,而不是归因为缺乏能力等不可改进因素;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不是归因为任务简单、运气等外部不可控因素。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自信,而是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怀有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学好的信念。

虽然归因风格和自我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这两者内部存在必然联系。有积极归因风格的同学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一般都是恰当和正确的,而有正确自我评价的同学一般都会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失败。所以在受到挫折时,如果不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而只是片面地归于自己的能力,那就会使自己产生一些消极反应,如失去了信心、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或丧失目标。所以学会全面分析,通盘考虑,不能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要考虑到环境因素,自己的基础知识、自身的身体状况、情绪状态、问题的困难程度等影响学习成败的因素。不能无理由地为自己开脱,也不能过度地抱怨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应该学会合理归因,维护自己的学习能力感。

2.帮助孩子处理可能的障碍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解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孩子自己解除不了的障碍。知识的学习是积累性的,如果孩子以前学习的知识不扎实,那么除了要学好现在的知识外,还要对以前的知识缺漏进行弥补。家长可以想想办法,帮助孩子补上缺漏。

3.学会自我强化,合理设定目标

为什么马涛会对自己感到失望?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家研究证明,学习能力的产生是与个人的成败体验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学生若总是失败,从未有过成功后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能力就会降低;相反,一个学习中经常取得好成绩,经常得到师长和同学称赞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会提高。

要想提高自信与学习能力,设定的目标与自身实际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父母需要提醒孩子注意的是切忌急功近利,设定的目标过高,实现的可能性过小,孩子经受的挫折就多了,不利于其学习能力感的增强。家长将孩子提高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假如孩子在班上的成绩是在中下水平,那么不妨为孩子认定提前两名至三名的半学期目标,依据这一目标再设定每一天的目标;当一天的学习目标顺利实现后,尽管这种微小的成功得不到师长和同学的称赞,但应当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庆功,学会自我强化,这毕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一个有力证明,父母应鼓励孩子积极地去体验这种能力感。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的心态就有可能逐步得到扭转。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将每一天的目标加以实现,实现半学期目标也就不困难了。这样,当孩子一步一步地将目标变成现实,他的学习能力也就自然随之提高了,从而一直带着胜利的喜悦去攻克最终的大目标。

4.鼓励孩子磨炼意志,善用学习策略

不少同学反映,马涛的成绩一直得不到显著提升,这和他的智商没有关系,而是学习策略出现了严重偏差。同时,在意志方面,马涛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考试一失误就变得有些极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

所以说,意志和学习策略是造就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的坚持性和策略性对学习的影响非常明显。三分钟的热度,没有策略地瞎撞,是学习的大敌。有了学习的坚持性,才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了学习的策略,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崎岖的山路,肯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5.强化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马涛的失败心理,与他的自信心大大磨损不无关系。可以说,一个人的学习是否可以取得成功,不仅与自身的能力有关,而且与信心有关。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总担心自己学不好,那么就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就不会有灵感产生。一时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等于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只能说明自己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孩子能静心而思,也会发现自己有许多过人之处。

6.帮孩子提高其最擅长科目的成绩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门他比较擅长的学科,集中精力学好这一门学科,以此为突破口,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相信自身的能力。

7.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很多青少年认为自己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表现,他们会认为只有成功的人、学习成绩好的人才是有价值的。而一旦自己的成绩始终不佳,自己就是一个无价值的人。对此家长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至关重要。

8.保持对孩子的高期望

很多父母会降低对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事实上,这种做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和成功期望。父母的低要求和低期望是不相信孩子能力的表现,相反,父母的高期望只要不是不可企及的,就能为孩子提供一种信任感,也能让孩子感到一种胜任感,从而使他今后更加努力。

如果我再不扭转孩子的这种心理,恐怕将来就要出大事情了。我要让他明白,学习绝非顺水行舟,而是充满艰难险阻。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孩子有足够的毅力,就能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也会日渐增强。

除此之外,我还要再培养他的自信心。有了自信的支持,孩子就不会再为眼下的成绩不佳而哀叹,再也不会消极退缩了。所以我相信,我的孩子绝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种废物!

§§§第七节学习,让我头疼让我忧

小明是某中学一名初一的学生,从小到大,小明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但是进入到中学以后,小明突然开始讨厌起学习来,学习成绩也随之直线下降。在学校里,小明的表现也大不如前,遇到好“欺负”的老师,小明就经常地不来上课,遇到比较严厉的老师,小明虽然不敢逃课,但是上课也不听讲,只是伏在桌子上睡觉。放学回家后,小明把书包扔在一边,既不复习功课,也不做家庭作业,而是躺在床上看电视,要不就是玩手机、发短信。每当父母一提到“学习”这两个字,小明就表现得特别烦躁,经常用两手捂住脑袋在床上打滚,并且说自己头痛、难受,不让父母再提“学习”这两个字。为此,小明的父母伤透了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