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讲给妈妈的故事
23523500000035

第35章 墓碑

在堪萨斯州的希雅瓦达,一座名为霍普山的墓园中竖立着几个奇特的墓碑。那是一位白手起家、名叫戴维斯的农夫竖起来的。起初他是一个收入低微的工人,但凭着过人的意志力和勤俭的习惯,终于积聚起一笔可观的财富。然而在这过程中,农夫并没有结交太多朋友;他跟妻子的家人也不亲近,因为他们原本就认为他配不上她。他被激怒了,遂决定不给亲戚们留任何钱。

戴维斯的妻子逝世后,他为她竖起一块精致的墓碑。他雇请一位雕刻家设计,其上有他们夫妻俩的情侣坐像。他对雕刻家的作品大为满意,于是吩咐再造一个,这次是他自己跪在妻子坟前,放下花圈的样子。由于第二个雕像更令他喜欢,他决定再订制第三个,这次是他妻子跪着把花圈放在他未来墓地上的姿势。他要求雕刻家在妻子背上加上一对小翅膀,那是因为她已去世,所以要使她看起来像个天使。雕像一个接一个,为了雕塑自己和妻子的墓碑,农夫最终花了不下50万美元。

城里每次有人建议他参与一些社区计划(例如建造医院、公园、儿童游泳池、市政大楼),这位年老的守财奴都会满不高兴地皱起眉头,咬牙切齿地嚷嚷:“这个城市为我做过什么?我什么也没有欠它!”

在把财富全数耗尽在石碑和自私的消遣之后,约翰·戴维斯活到92岁,带着一副冷酷的面容在养老院中逝世。他的雕像……说来奇怪,每一座都渐渐陷到堪萨斯州的泥土中,成为时间的牺牲品。这些带着怨恨的纪念碑,代表着自我中心和冷漠的人生。天理循环,全部石碑最终必在若干年后消失。

只有很少的人参加戴维斯先生的葬礼,据说只有一个人对他的死表示难过,那人名叫荷瑞斯·英格兰——就是那个卖墓碑的推销员。

如果家中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很轻易就得到父母、祖父母全部的爱,过分的娇宠使孩子处于一种核心地位,习惯于对家庭成员发号施令,习惯于得到一切都理所当然的感觉,恐怕走出家门后会难以适应社会。

几乎每一个父母在看到孩子的抢夺和囤积行为后会感到担忧和害怕:“我的孩子会不会一直这样?”如果不止一个孩子,家里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资源的竞争,如财产、“领土”的关注,家长又会忧心忡忡:“如果我的孩子们不能关心别人,将来他们怎么会有对公众利益的责任感?”

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具体表现在,只要有人碰他们的玩具,他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别动,这是我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进入了幼儿园,孩子便开始表现出分享、轮流甚至偶尔的大方。

要灌输给孩子们一种仁爱思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应当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无论是捐助无家可归者,还是照顾生孩子的邻居,都应竭力让孩子见证人类给予的天性。如果有条件,努力让孩子将仁爱付诸行动,比如,带他们去做义工,并让孩子们参与讨论捐款给哪一个慈善机构,等等。

向孩子们灌输的这种价值观,实质上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利他行为。不必苛求或强制,而要通过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自豪感来感染孩子,即使孩子们抱怨也要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