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护士在《校园生活》里提到,她如何透过“悲惨的化妆”,在病人身上看见神。
艾伦是她最初照顾的病人之一,而且是一位完全无助的人。按照医生的判断,脑出血已使艾伦完全失去知觉,不能感觉,也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事。医院的职员得每小时替她翻身一次,以防止长褥疮;每天两次喂她“看似胃管流出来的软块”食物。照顾她是一份不讨好的工作。
“情况不好的时候,”一位年长的护士告诉年轻护士们,“你必须放下自己的感觉……”结果,艾伦愈来愈像一个东西、一株植物被照顾着。
但这个年轻的护士决定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待她。她对艾伦说话、唱歌加鼓励,甚至带些小礼物给她。有一天,情况特别不好,年轻的护士本可把挫折感发泄在病人身上,但她却对艾伦特别温柔。那天是感恩节,护士对病人说:“艾伦,我今早心情不好,因为本来今天是我的假期。但我来了,我很高兴这样做,我不想在感恩节看不到你。你知道今天是感恩节吗?”
这时候电话响起来,护士转身接听,又回头看病人一眼。她说:“艾伦看着我哭,大颗的眼泪沾湿了枕头,她全身颤抖。”
那是艾伦唯一曾经表现过的人类反应,但已足够改变全医院职员对她的态度。不久以后,艾伦便与世长辞。年轻的护士在故事结束时说:“我常想到她……我欠她许多。若不是艾伦,我可能永远学不会爱那些不能回报的人。”
爱心和尊重能让一个瘫痪的病人恢复知觉。身边活蹦乱跳的孩子,如果能用爱与尊重对待,也会出现奇迹。
有很多父母,在潜意识中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不听话”、“不争气”之类的话常常挂在他们嘴边,还自以为理所当然。可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为什么非要什么都听你的呢?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用来满足虚荣心,用来炫耀的工具,为什么非要达到你的标准才算“争气”呢?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当一个医生,孩子却偏偏对艺术有极高的天分,如果将来他成为一个画家,是否就是个失败的人呢?
爱心和尊重,换来的是理解、自信和成功的孩子,蛮横的干涉只会培养出倔强的“刺猬”或是软弱的“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