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23531200000002

第2章 塑造完美品格,好品格来自细节教育(2)

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当教授时,曾与一对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美国夫妇的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高桥敷先生的家门上,打碎了一块花色玻璃。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敷先生按照东方人的思维,认为那对美国夫妇会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

第二天早上,那个孩子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是我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我给您买了一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请您相信我,今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高桥敷先生当然原谅了这个小男孩,还款待他吃了早饭,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高桥敷原以为事情画上了“句号”,没想到美国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敷先生,并解释道:“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是不应该得到奖励的。”

这就是美国家长对孩子犯错的态度,他们不会代孩子向人家道歉,不会为孩子承担责任。在他们看来,孩子应该从小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小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赔偿玻璃,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尽管如此,父母也没有给他一分钱的“财政补贴”。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必须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孩子才会获得宝贵的人生教训。

孩子不能没有责任感,因为责任感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孩子将来自立于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作为父母应该抓住每个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对家庭负责任、对集体负责任。

在我们身边,也有孩子犯错的现象,但是父母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却不同于美国家长。孩子做了错事,父母替孩子认错、向别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爱孩子。然而,这种“疼爱”合情却不合理,从客观角度上看,那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获得应有的教训,也不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中国有句古话:“一人做事一人当。”孩子由于过失,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向人家赔礼道歉,这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慎言行,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和义务,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是有益的。

让孩子经常自我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出自于曾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孩子极具借鉴意义。时常自省,就像对着镜子整衣,可以发现自己着装的不足。常作自省可以窥见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差错,这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必要方式。父母可以让孩子经常自我反省,让孩子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

姨妈送给玲玉两条美丽的小金鱼,玲玉十分喜欢。有一天,玲玉有了新奇的想法,她想试一试金鱼离开水会怎么样,就把金鱼从玻璃缸中捞出来,丢在地板上。看到金鱼在地板上不停地甩动尾巴,玲玉觉得很好玩。

“玲玉,你怎么这么残忍!鱼儿离开了水会干死的,赶快把它们放回玻璃缸中。”妈妈大声呵斥她,玲玉却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这时,爸爸走过来说:“玲玉,如果你口渴时不让你喝水,你会怎样呢?”

“我会很难受呀。”玲玉有过口渴难耐的经历,便不假思索地说。

“是啊,口渴了没水喝很难受,可是你把小金鱼从水里抓出来丢到地上,不让它们喝水,它们是不是也非常难受呢?而且,鱼是水生动物,比人类更需要水,一旦离开水,会很快死掉的。它们拼命甩动尾巴,就表明它们真的很难受。”爸爸开导玲玉。

玲玉沉思了片刻,就把金鱼放回了鱼缸,并向爸爸保证以后再不把金鱼丢到地上玩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父母除了及时教育孩子,还应该给孩子自我反省的机会,让孩子适时检查自己的行为。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发现缺点,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品质和修养。

有人说:“会做人的人就是通过彻底反省来打败自己内心的敌人,打扫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让孩子经常自我反省,就是让孩子抽点时间,静静思考发生的事情,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避免在大事上酿成大错。

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自省呢?家长不妨借鉴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直接指责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一味斥责。斥责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父母采用冷静的态度,从侧面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认识错误。上例中的玲玉在爸爸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最终认识到了错误。

第二,引导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

孩子做错了事,许多父母喜欢替孩子承担后果,这就使孩子觉得做错了也没关系,继而容易丧失责任心,不利于培养其自我反省的能力。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犯错的后果,让孩子明白,犯了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第三,让孩子重视负面道德情感的教育作用。

时常给孩子灌输正直、善良、勇敢、爱心等正面道德情感,可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而让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也会使其受益匪浅。内疚、羞愧等负面道德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更能让孩子产生深刻的认识,促使他不断自我反省,区分是非、对错、好坏和美丑,改正错误。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应让他懂得内疚和羞愧。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应平静地指出错误所在,然后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思考,促使孩子自我反省,激发起他的羞愧感和内疚感,以后不再犯此类错误。

让孩子养一只小动物

在小动物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懂得该如何尊重生命,如何付出爱心与关怀,知道怎样去回馈和感恩,会有更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所以,让孩子养小动物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一剂良方。

吴振一直想养一只宠物狗,这一愿望终于在他10岁生日那天实现了。看着小狗那黑黑的眼睛,圆圆的鼻子,一身雪白的长毛,还吐出一截红红的舌头喘着气,吴振爱不释手,给它听取名叫“茸茸”。放了学,吴振就带着它玩耍。

可是渐渐地,问题来了。由于茸茸只有两个月大,还不能控制自己,经常随地大小便。这可害苦了妈妈。妈妈经常忙着打扫卫生,在辛苦之余,她经常抱怨:“真是没事找事,给我添麻烦!”另外,买狗粮,给狗洗澡修指甲,有时候还要看医生,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于是,妈妈和爸爸商量着要把茸茸送人,为了不失去茸茸,也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吴振决定教会茸茸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从此,吴振除了和茸茸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训练它在准备好的地方大小便。

茸茸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讨人喜欢,更重要的是自从有了茸茸,吴振也变得懂事多了。他开始理解妈妈的辛苦,主动帮妈妈做一些家务。还主动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给茸茸买东西,不再乱花钱了。

让孩子养一只小动物,是一个让孩子收获快乐的过程。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小动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孩子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它们说话,甚至会读懂小动物的身体语言。这让孩子觉得快乐、安全。小动物会成为孩子心灵的伙伴。

一位妈妈说:“自从饲养了荷兰鼠后,吉吉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盯着电视机,他把很多精力放在小动物身上,常常和它们玩。”有时候妈妈想知道吉吉和荷兰鼠玩什么,吉吉则坚持道:“这是我和它们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你!”妈妈意识到小动物俨然成了吉吉的心灵伙伴。

另外,养小动物还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好机会,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要担心孩子喂养小动物缺乏“技术”,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探讨经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养一只小动物,也能让孩子有机会直面动物的死亡。6岁的涓涓养的小动物不幸死去了,她伤心难过,久久不能平静。爸爸第一次看到她因为一个小生命的逝去而悲伤。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当孩子直面死亡,体会悲伤时,父母要做好正确的引导。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平静而豁达地看待这种现象,需要勇气和智慧。

花草有生命,教育孩子爱护它们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细节值得父母教给孩子,那就是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应爱护。父母不要认为孩子踩了几次草坪、摘了几朵花儿没什么,认为那不值一提。殊不知,这些细节体现了一个孩子的教养和品质。

刘萍带儿子到公园里玩。儿子看到飞舞的蝴蝶,非常高兴,就在后面追着玩。蝴蝶从路边飞到了草坪上,儿子也毫不犹豫的追过去。

刘萍立即制止了儿子,儿子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能进去?”

刘萍说:“你仔细看看这个花坛里的小草、小花长得多好呀,你忍心去踩吗?要知道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呀。”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放弃了捕蝶行为。

不久后,一次散步回家的时候,刘萍看到草地上有一条近路。这条路也不知道人们什么时候踩出来的。她便也很自然地想从那穿过去。儿子立即大叫起来:“妈妈,不能踩草地,小草是有生命的呀!”

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父母要从孩子小时候抓起,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在春暖花开季节,带孩子去公园或郊外春游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各种花草树木都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美化了环境,清新了空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所以要像对待好朋友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年幼的孩子可能不明白,会缠着你问:“为什么要爱护小草?”父母要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试着列举花草树木的好处。例如,花草树木使我们城市更美丽;它能吸进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树木手拉手,小草根连根,它们连成绿色的墙,可防止风沙和泥土流失。

儿子很小的时候,非常淘气,一次把院子里的花折断了,爸爸就告诉他:“花不能摘,树不能折,草坪不能踏。”

“为什么?”儿子紧跟着问道。

爸爸想了想说:“它们会很疼的。”

“为什么?”儿子还是充满疑问。

“它们和你一样,是个有生命的东西。”

“它们也会流血吗?”

“当然了,不过它们流的血是绿色的。”

“噢,我明白了。”儿子点点头。

美丽的花草对孩子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在这之后,每当看到诱人的鲜花时,儿子就会说:“爸爸,它们真漂亮,我不摘。”

为了美化环境,很多公园和小区都栽种或者摆放了很多花花草草,这些花草需要大家共同来爱护。经常看到有的小孩摘花朵、踩绿草玩,有时父母就在一旁,既不制止孩子,也不教育孩子,这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破坏花草树木的坏习惯。

其实教育孩子爱护花草,爱护自然界的小生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就要给孩子灌输这方面的理念,教给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的方法,例如不踩草坪,不摘花朵,不在树枝上挂重物,不在树干上刻画字……

总之,品质体现于细微之处,一个不爱护花草的孩子和一个爱护花草的孩子相比,很显然后者更受人欢迎。

每天抵制一个诱惑,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是全新的。孩子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但也可能被不好的事物迷惑而不能自拔。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比如让孩子每天抵制一个小小的诱惑,孩子就会逐渐学会约束自己了。

在杰克10岁那年,有一次,父母带着他在一家商场里购物。在卖鞋的柜台前,他看到一双漂亮的皮鞋,那精美的外观让他心动,于是他缠着父母一定要买那双皮鞋。母亲同意了,但父亲却摇了摇头,他觉得那双皮鞋并不适合孩子穿。杰克非常生气,他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最后父亲只好妥协,答应了杰克的要求,但要他保证,买了就一定要穿。

杰克终于拥有了这双皮鞋,但穿上后才发现并不舒服,而且走起路来发出很大的响声。杰克时常在没人的地方念叨:“原来这双鞋真的不适合我啊!”

父亲看出杰克已经后悔了,于是就引导他通过这件事要学会约束自己的欲望。杰克把那双鞋挂在自己房间的墙上,只要看到它,就会想起自己犯的错,时时提醒自己要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言行。

花花绿绿的世界,有那么多好东西,对孩子的诱惑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有些东西对孩子没有用处,有些东西对孩子甚至是有害的。父母如果不教育孩子学会抵制诱惑,学会控制欲望,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甚至会轻易被蒙骗,走上犯罪道路。

在生活中,可以说处处充满了诱惑,比如各种各样的玩具、款式动人的衣服、丰盛的食物、各种娱乐场所、贵重的奢侈品、金钱……总之,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想要却无力得到的东西。面对诱惑,很多成人尚且会迷失自我,更何况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呢?所以,父母应该及早培养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让孩子增强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