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生意要会算计
2360100000033

第33章 争分夺秒挣效率——不要让时间毁了金钱(2)

1943年,王永庆眼看自己勤勉操办的米、砖生意渐不如意,便转向木材业。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建筑业逐渐景气,王永庆的木材生意也跟着蒸蒸日上。50年代初期,王永庆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他并不满足。1954年,他看到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的氯气弃而不用,为之可惜,便打算废物利用。于是就筹集50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塑胶这一新兴行业对王永庆来说确实是陌生的,当时有一个化学家甚至讥笑他要破产。王永庆认准了则绝不回头,发誓要把塑胶事业办成功。1957年,王永庆将公司易名为台湾塑胶工业公司,自任董事长。从此,王永庆走上了他事业的起飞点。然而,万事开头难,当时日本生产的塑胶粉充斥台湾市场,质优价廉,台塑产品难以抗衡,产品大量积压,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一些股东看到台塑的前景不妙,大有崩塌的危险,于是个个心灰意冷,纷纷提出退股。然而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王永庆,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决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以常人所想不到的胆识,在股东纷纷要求退股的情况下,毅然变卖自己大部分的产业,以低价买断了台塑公司的所有产权,独自经营。王永庆分析台塑公司不景气的原因除日本产品竞争外,还由于台湾地区的需要量有限,而台塑产量则明显供过于求。他认为:台湾的市场狭小,除非开拓外销市场,否则是死路一条。但是要拓展外销市场,以当时每月100吨产量的规模,是根本没有竞争力的。因此,王永庆果断决定扩厂,增加生产。他认为大量增产可压低成本及售价以便吸引更多的岛内外客户。他认为即使暂时赔本也是值得的,关键是要闯出自己的路子来。在增加产量的基础上,王永庆筹资70万美元更新设备,改造生产技术。他事必躬亲、艰辛备至,终于如愿以偿,达到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售价的目的,逐渐打开了岛内外市场。试想,明知产品过剩还坚持增加产量,承担这种风险需要何等胆识和气魄!

台塑企业成名后,王永庆已是人人称羡的大企业家了。他的创业之道和财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台湾塑胶大王”的名声不胫而走,一般人满以为他该坐享清福了。其实不然,在发展了塑胶工业基础上,他又先后创建了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台旭纤维工业公司、台湾化学染料公司等。大企业集团成型后他更加劳累,因为他将开始着手一件最艰苦、最棘手的工作——使企业生意管理合理化。

台塑公司之所以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综合性企业,根本原因在于其首脑王永庆奋斗不懈、一步也不放松、一点也不偷懒。他说:“管理合理化的过程是艰难的、缓慢的,但效果却是根本的、无限的。要懂得这些道理并不难,问题是人的情况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其追求舒服的、易行的生意方式;又由于惰性使然,在因循苟且之间存在天真的幻想,耽于表面的功夫,这种心智的障阻比科技的落后更可怕、更无可救药。”他看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人多事杂,单靠人力来管理控制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依靠制度的力量来管理。王永庆特别强调:“企业的生意人应摒除一切的惰性与杂念,从本身开始,痛下一番心理建设的功夫,踏实地从艰难的、根本的、比较乏味的管理问题着手,逐步引导其企业走向合理化经营的坦途,舍此而外别无他路。”为了使台塑企业合理化经营,王永庆于1966年在集团内组成“生意决策委员会”,探讨如何改进各公司生意管理以及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实行分层次负责制的问题。尔后又成立“生意发展中心”,并且还采用午餐会等形式以发掘问题、分析生意管理资料、作出决策性的研讨与修正工作。正是这位台湾的生意之神,在点点滴滴追求合理化的同时,不断针对变化了的环境而逐步改进和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实力不断增强,才有台塑集团辉煌的今天。

许多人都对王永庆在成为台湾大富豪以后,仍然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艰苦节俭表示不理解。但是王永庆对此却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1975年元月9日,王永庆在接受美国圣若望大学赠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所说的一段话就很发人深省。王永庆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的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穷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的困苦,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可见,刻苦耐劳不但是王永庆的座右铭,而且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动力。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要付出许许多多的艰辛的。王永庆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坚韧不拔的努力。而在无数次的困难面前,逐渐形成了王永庆坚强的毅力,这一点从王永庆每天的晨跑就可以看出来。从1978年8月起,王永庆坚持每天清晨4点钟起床晨跑,不论再冷的天或者刮风下雨,都从来没有间断过,即使他身在国外,甚至生病也不例外。王永庆自己也说跑步很苦也很枯燥,但是,为了锻炼强健的体魄,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久而久之,就会感觉像是日常的工作之一,而不觉得辛苦了。他认为人生也像跑步一样,要每天不断地练习。对于跑在你前面的人,不是去羡慕他,更不是去嫉妒他,而是应尊敬他,因为他比你更努力,我们所要做的是,向他学习,坚持下去,与他比耐力,比意志,争取最终能赶上并超过他。正是凭借这惊人的毅力,王永庆超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获得了成功。

吃尽了人间的甘苦而最终成功的王永庆,还十分强调“先苦后甜”的道理。他时常告诫他的后人,任何事都是要经过相当的辛苦才可以得到的,年轻人无论是就业或创业,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急功近利。成功绝非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有先苦后甜的体验,按部就班一步步来,才会有成就。而且只有吃到了苦头以后,才能够真正品味到辛苦的内涵。正是鉴于“先苦后甜”的道理,王永庆认为经营企业,不能只看眼前。一开始赚钱的企业是危险的,易养成老大自恃的习气,大概也因此而种下他日垮掉的因子。因此,王永庆提出了他的“卖冰淇淋应该在冬天开业”的理论。他认为冬天顾客少,则需要用全力去推销,而且要严格地控制成本、节省费用、加强服务,千方百计来争取顾客。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等夏天一到,发展的机会到了,力量便一下子壮大起来。而且,经历冬天的困境,夏天即使有竞争者也就不怕了。此时你会认为冬天的辛苦没有白费,获得的欣慰也更多些,这就像运动流汗后,会浑身舒畅;肚子饿了,食物的味道特别鲜美一样。享受也同样如此,享受是附生在工作之上的,疏忽工作而一味地追求享受,其结果是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的。

1984年,台塑公司每年生产塑胶粉达90万吨,加工塑胶粉30万吨,生产人造纤维近50万吨,年营业额已逾10亿美元,对于王永庆的辛勤劳动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但他认为这只是他宏图大志的一个起点,因为台湾的大企业不过相当于欧美的中小企业,要和世界性企业较量高低还须加倍努力。以后,王永庆又同美国惠普科技公司合作创建电脑软件公司,再向信息工业进军。对于以“勤”字逐鹿天下,王永庆是充满信心的。

大做“时间”文章——“时间产业”赚钱火

“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时间也是商品,越来越多的夜生活以及相应的配套的商品提供了商机,诸如快餐店,快速印制名片、快速扩印照片、快速刻制一次性用品等等,因为能让人省下时间,所以大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时间就是商品”正被超来越多的公司老板所认同,并且大做“时间”文章。

美国24岁的克力斯是一位电脑程序设计师,在旧金山的南部矽谷的一家创办的名叫未来工厂的国际网络软件公司工作。他常常早出晚归,因此,克力斯累了就在电脑桌下睡一会儿。一家公司老板看准了这个商机,做起超时服务生意,他周到地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折叠床,就放在电脑桌下,工作太累了就在那儿躺一会儿,醒了又继续干。饿了就到该公司开设的咖啡餐厅去买点东西吃。

据国际专家们说,网络技术人才必须废寝忘食,才能跟得上科技的飞速发展。而相应配套的超时服务便应市而生。

据美国3M公司的研究人员调查,一般经理每周至少半天时间花在会上汇报情况,他们认为多达半数的会议是浪费时间。由于会议频繁,其它方面的工作就积聚来。这样一来,工作日就要延长,很多员工已经感到他们受工作时间的束缚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紧。因此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有些公司看准这个会议商机,纷纷给企业提供网站,利用电子邮件或文件软件限制马拉松式的会议。

另外一些企业提供的技术更有助于缩短会议。如微软公司,会议前员工发出大量电子邮件和准备,这样开会的速度就可以加快。他们还利用Net-Meeting——它用摄像机向电脑屏幕播放图像——使整个工作区的员工离开办公桌就能开会。有些公司甚至预言:不久的将来,他们提供的“虚拟会议”技术取代在会议室中召开的会议。

“在别人玩乐或休息的时候工作,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这是日本深夜商店的成功秘诀。

早在1978年,一位叫高跷次郎的日本人在东京创办了日本第一家专门在夜间营业的便民饮食店,此后许多商店步其后尘。据高跷次郎介绍,在众多的“夜游”人中,以30左右薪金阶层居多,他们大多数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到自己喜欢的场合,约上三五个亲朋好友,或聚餐或聊天,这种深夜服务的商店从出现至今已20余年,其生意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已经成为东京这座现代都市的一大特色,靠深夜赚钱发财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日本的深夜商店除饮食业和各类百货商店、娱乐场合之外,还有相当数量音像、汽车出租、照相影印等服务公司。这类商店营业的高峰期都在夜晚,有时夜间的收入竟能够占全天收入的6~7成。由于这条财路越来越畅通,因而许多的商店已经24小时不关门。

“休息30分钟500日元”,这不是宾馆的行情,而是日本最近出现的一门新生意。做法是,租下一间旧公寓,在里面放置几个单人帐篷,让一些疲惫却无法休息的“上班族”小睡片刻,好让他们在一小时后生龙活虎地回到公司上去。消费者如果想要长期使用的话,可以买张卡,使用12次只要5000日元。

类似的小生意正在日本悄悄兴起。例如有瓮出租办公室,30分钟230日元,办公桌则是用长长的桌子隔成几个小空间。还有一家“办公便利店”,配置电脑及周边设备供人租用,365天24小时服务,按15分钟250日元收费。

除此之外,还有经营快速美容指甲,修剪眉毛、快速日光浴业务的专门小店,生意兴隆。据说,日光浴可以让人在15分钟之内就拥有巧克力般的动人肌肤。而快速美容指甲店就像中国医院的一个注射室,台上摆满指甲美容工具,后台坐着服务小姐。你走上台前,只要伸出十指,小姐小能在几分钟内帮你在指甲上涂上满意的颜色。

这些小生意大多低成本、低技术,然而都以“快”字为要诀,而这个“快”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在今天的这个飞速文化的朝代,谁都嫌时间不够用,不愿意轻易浪费时间,因此卖“时间”也可以赚钱。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手中钱不多,技术又不足的人倒也可以开办一个企业,一挥而就的业务种类,新的服务内容。比如日本的“小睡屋出租”、“办公设备出租”、“快速美容指甲”、美国的超时服务和理时服务等行当尽可“拿来”,为我所用,这样的小店开在商务区,生意应该不会太差。而做产品,只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即使东西很小,也一定会成功。同时提醒,在广告宣传上,产品诉求千万别忘了突出一个“快”字。

我国最近几年来的商家也打起了“时间”的主意,分时、抢时、定时……纷纷寻找“时间”市场和“时间”商机。

(1)“分时”有商场

“分时消费”,就是指商家在下午6点钟以后,对商家经销的食品包括面包、水果、肉类等进行打折销售。因为在大城市里,下午以前,消费者并不是很多,但是一过6点,所有商品都打折,此时的顾客便多了起来。有关专家指出,分时消费之所以流行,其原因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打折和普通的打折商品,消费者在特定时间,以比较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商品。对商家而言,出的是“时间”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买到称心如意的、物美价廉的食品。

(2)“抢时”觅早市

许多中小企业老板的和白领阶层,由于生意上和职业上的需要,晚上的工作或应酬较多,睡得晚,而早上又不用急着上班。如此一来,上午10点钟便成了一个市场空当。于是,早市午餐便应运而生了。久之,请人谈生意办事吃早午餐便成了一种时尚。在一些大中城市中,新闻早茶式餐厅十分火爆。清晨,顾客只要花费10来元钱,就可以在此享受自助早茶。一边吃,一边阅读餐厅提供的晨报。同时,餐厅还悬挂一台大屏幕彩电,滚动播放早间新闻节目和股市行情。

(3)“限时”赢顾客

现在,城市人越来越热衷于请钟点工,服务行业更是纷纷推出了钟点房等计时服务。在夏天,人们纷纷在宾馆租客房,享受空调的凉爽;家里来了个客人,也可以临时租用,冬天还可以泡个热水澡,休闲、娱乐,其乐融融。

“保鲜”一直是我们日常消费生活中十分关心的话题。要吃新鲜食品,不吃变质食品。如今鸡蛋竟也和牛奶、饼干一样的标上了“生产日期”。这种蛋一上市立刻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赚钱打时差,利用节假日做生意

一.赚春节钱

每年春节,本是在外打工人员返乡的时间,然而,鄄城县大埝乡农民陈金同却和同村的几个伙伴乘上了发往北京的客车,准备利用春节这段时间到北京打工。大埝乡在北京做馒头的人很多。春节期间,北京的馒头市场需求量增大,鄄城在北京做馒头的老板急需工人,为家乡人打工提供了机会。在鄄城县,像陈金同这样瞅准春节期间出现的就业机会,转变观念,为赚钱打起时间差的农民已有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