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23663000000022

第22章 成语、俗语(10)

古巴比伦占星术是否科学还有待研究,那遥远的星空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是未知,但它对西方的占星史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曾经传入埃及、希腊、近东地区和印度,甚至进入伊斯兰文化,因此才形成今天庞大的占星体系。

占星门派

现代占星学有两大门派,一派是以恒星时为代表的中国大系统,另一派是以回归时为代表的西方中系统。

大系统是按战国时代的二十八星宿来推断的,中国古人将星空区分为四大块,即所谓的黄道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每象分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有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玄武七宿指斗、牛、女、虚、危、室、壁。

中系统是西方将传统占星术根据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关系来决定十二宫,依着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黄道上以三十度一分分为十二份、十二星座,即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平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这两大系统只是分法的不同、意义不同,其实都指明了星星的位置。

占星学十大流派

西洋现代占星学,是目前台湾占星界的主流,该派根据心理学知识,强调星座、行星对人的影响力。

西洋传统占星学,西洋现代占星学的前身,注重行星的力量,常用于占卜术。

西洋古代占星学,特色是以各国早期的占星术为基础。

汉堡占星学,习惯根据行星的组合来论断人类活动。

泛音占星学,根据占星点的倍数,绘出新的命盘加以判断。

七政四余,运用中国天干地支知识做推断,根据主论的不同又分为主度派和主宫派。

印度占星学,特色是使用行星格局、分盘做推测。

阿拉伯占星学,根据古阿拉伯占星点,强调旺星。

宿曜派,根据二十八星宿占卜,在中国和日本有不同的支派。

杂派,对传统占星术的引申应用,如对塔罗牌、灵数学的重视。

中国占星术

西方占星起源于古巴比伦人的占星术,中国对星相的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紫微星、周易八卦都是代表。

周易是中国古人对世界观和社会观一部综合著作,其中的阴阳易理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星相观。太乙、大六壬、奇门遁甲是中国数术中的绝学。“七政四馀”、“果老星宗”曾在春秋战国时盛极一时,汉末至唐,中国占星术受到印度及波斯的影响更加蓬勃发展。到了明清两朝因政治阻挠,占星术日趋没落。

“白虹贯日”

根据字典解释,“虹”实际上是“晕”,“贯”指穿,“白虹贯日”意为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出现白虹贯日的现象。

白虹贯日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古人将此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荆轲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燕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

“华盖”是星座名,今属仙后座。古人认为人命中犯华盖星,一生运气就不好。鲁迅曾在《自嘲》里写到:“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文曲星

文曲星是星宿名之一,属癸水,是北斗星,主科甲功名,古人认为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白蛇传》许仕林即文曲星转世而高中状元。

文曲星属吉星,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一般认为民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有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仕林。

十二星座特色

白羊座属火相星座,意为活动性、好战性,倾向新经验。

金牛座属地相星座,意为温厚、占有欲,倾向五官美好。

双子座属风相星座,意为轻快、知性,倾向于语言化。

巨蟹座属水相星座,意为母性本能、容易亲近,有保护、养育的倾向。

狮子座属火相星座,意为自尊心、生命力、创造性,倾向自我表现。

处女座属地相星座,意为批判性、分析性,倾向于服务的。

天秤座属风相星座,意为社交性、调和性,倾向于平衡的。

天蝎座属水相星座,意为探求、执着、深度,倾向置身于深情中。

射手座属火相星座,意为自由、遥远的憧憬,倾向于理想。

摩羯座属地相星座,意为自我管理、责任感、保守性,欲完成事物的倾向。

水瓶座属风相星座,意为固有性,倾向于独立、自由。

双鱼座属水相星座,意为同情心、情绪化,倾向于置身某种情境之中。

埃及人占星术

占星术在埃及的发展可以分为二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占星术混合着埃及早期的宗教传统,只有少数人掌握占星知识,通过对天狼星的观察来预测尼罗河的泛滥日期。

第二个时期是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时,希腊占星知识传进来,希腊人的推理逻辑和埃及神秘的宗教相结合产生了影响至今的星相理论。

埃及人对于占星术的贡献是:将黄道十二宫的每一宫分为三个十度,并且赋予每个十度一个行星支配,此外,埃及占星术还将赤道、黄道与春秋分产生对应关系。

印度吠陀占星术

印度吠陀占星术起源于三千前中西文化交接时,根据月亮的行度配合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找出本人的所属的宫位,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从而有利改善生活。

“吠陀”本意是神的启示或神秘知识,分为科学、音韵、授记、语释、祭礼、周谛示六个部分。其中的“周谛示”代表着时间的科学,内容包括天文学和占星学两种。占星学代表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观察。

印度占星学虽然有悠长的历史,而且比中国和西方占星学保存的更完整。印度人认为吠陀占星术代表着高深的知识,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印度以43万美元的高价研究吠陀占星术,占星学家也一向拥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

星相与生活

其实所有星相占卜活动最先都是唯物的,都是从天体得到灵感而进行推则未知世界。有人甚至说,真正的科学家都是物理学家,真正顶尖的物理学家都是天文学家,而最高境界的天文学家则是星象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确实是星相学家。

有些以算命为生的占卜师,如吉普赛人,中国古代看相先生,他们只不过根据前人的星相理论,智慧地加上自己的阅历,丰富的人生经验为人出谋划策,不完全是迷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宇宙万象

宇宙的起源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个思想最早是伽莫夫在1950年前后提出的,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高得无法想象,那时物质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这种不稳定最终使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按有关物理知识,高能的光子转变为各种正反粒子对,高能粒子与它们的反粒子湮灭转化为光子,余下的仅约占10亿分之一的极少部分粒子,在能量降低之后结合成轻的原子核,再进而结合形成原子。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物质分裂成团块,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行星等。这个大爆炸的过程大约经历了30万年。大爆炸宇宙论被称为宇宙学的标准理论。

宇宙中的物质

宇宙是一个无边无际、没有中心、没有形状的物质世界,它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包括空气、海洋、地球、行星、月球、恒星和空间。

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系还有另外的八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太阳系中已发现的卫星有近50颗,在太阳系中,还有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太阳系仅仅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在银河系中有无数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很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人们称之为“河外星系”。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人们的视野已达到1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人们把这些统称为“总星系”。但是总星系之外,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了解。

星座的命名

天空中的星星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天文工作者为了研究的方便,将星空划分为许多区域,这些区域叫做星座。

在很早以前,古人们就对星座进行了研究,但是各国划分的角度和位置是不同的。由于各国划分星座的系统不统一,星座数也不一样,界线也不规范,妨碍国际间的科学交流。于是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根据天体上的赤经圈和赤纬圈,将星空划分了88个星座。在这88个星座中,有29个在天球赤道以北,46个在天球赤道以南,跨在天球赤道南北的有13个。

天空88个星座的名字,大约一半是以动物为名的,如大熊座、狮子座、天蝎座、天鹅座等。四分之一是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字命名的,如仙后座、仙女座、英仙座等。其余四分之一是以用具命名的,如显微镜座、望远镜座、时钟座、绘架座等。虽然古人划分星座的办法不科学,但很多星座的名称仍沿用到今天。我国古代划分的星座系统虽已不再使用,但一些古老的恒星名称,仍然保留着,如织女星、牛郎星等。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上,像一个大勺子。但是北斗七星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宇宙中,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绝对的运动,所有静止都是相对的,因此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北斗七星也不例外,这七颗星都在各自运动着,而且它们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各不相同。天文学家们指出北斗七星在10万年前和10万年后所组成的图形,和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都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10万年以后的人类再看到的北斗七星极有可能不再是今天的勺状。

黑洞

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科学家们认为,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形成的,它有很高的密度和引力,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包括速度最快的光都逃不出它的吸引。

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显得很特殊。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这时候,光虽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这种弯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空间的这种变形非常大。这样,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所以,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

行星

行星是环绕着恒星的,自身不发光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形状大多是圆球状。但是在科学界至今没有对行星做出一个科学上的定义。行星大概可以这样定义:行星是不能进行内核熔融的球状星体,形成并运行于另一个有时发生内核熔融的星体轨道上。当然这只是一个很模糊的定义。

历史上,行星的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行走一般。太阳系内的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后来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外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现在已有近百颗太阳系外的行星被确定。

最明亮的恒星

在恒星的世界中,看上去最亮的星星是天狼星。它位于大犬星座之中。春季,它在西南方的天空中熠熠发光。天狼星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1718年,哈雷把自己测定的恒星的位置与托勒密的观测做比较,发现天狼星等4颗恒星的位置稍有变化,从而发现了恒星并不是纹丝不动的。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3倍,半径是太阳的1。8倍;它的光度是太阳的24倍。天狼星不但本身比较亮,而且离我们比较近,只有8。56光年,因此,看起来它特别亮。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类成员,它们比大行星的卫星还小得多,一般分布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小行星带。它们的特点是体积小、质量小,最大的小行星直径还未超过800千米。它们和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1801年1月1日夜,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一颗行星,取名为“谷神星”。虽然这颗星具有行星的一切特征,但是由于这颗星小得出奇,比月亮还要小,天文学家只能对它另眼相看,称其为“小行星”。1802年3月28日,又发现了第二颗小行星——“智神星”,它的个头更小,直径只有490千米。至19世纪末,天文学家总共发现了4000多颗小行星。

有人认为之所以会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出现这么小的行星,是因为这里原来有一颗大行星,后来受到其他外来天体的毁灭性撞击,破裂以后才形成这么多小碎块的。

火星上的大尘暴

火星上的气候十分干燥,空气中飘浮着大量的尘粒。当太阳照射的时候,由于尘粒的吸热作用,使得这部分气流的温度升高,上升加剧,并将更多的尘粒携带至空中。于是,火星上的风越刮越大,直至尘粒漫天飞舞,形成尘暴。

规模较小的尘暴是火星上的“常客”,时时都会发生。差不多每年火星的春末夏初之时都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尘暴。因为当火星的南半球到了夏季,天气特别炎热时,空气流动加剧,尘暴也尤其猛烈,如果地面上再起了风,那就更加一发而不可收了,从南半球一直蔓延到北半球,形成席卷火星全球的“大尘暴”。当尘暴分布到火星全球范围时,温差开始减小,风也渐渐平息下来,漫天的尘粒也从空中慢慢地落回地面,一场“大尘暴”就算平息了。

最早的日食记录

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察,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本编年史终究记载了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从公元3世纪开始对于日食的记录,更是一直延续到近代,长达一千六七百年之久。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我国河南省安阳的天空上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产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来。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后,又开始复原了。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水星上并没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