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23663000000064

第64章 节令民俗(3)

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还有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

“雪顿节”是在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很多人还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

“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

藏族的“沐浴节”

藏族的“沐浴节”是在七月初的一天。当天空中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时,所有的藏族人民,不论男女大小,都会跳到附近的河里洗澡。关于“沐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他为许多人都治好了病,人们都很感激他。他去逝后不久,当地就闹起了瘟疫,很多人和牲畜都死了。农历七月一天,病得很厉害的人梦见名医告诉他,在明星高照时下河沐浴,病就会好了。他醒来后,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人。果然,他们去河里洗过澡后,病全好了。后来,藏族人民就在七月初的明星高照时,都跳到河里洗澡,认为这样可以让身体健康。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沐浴节”。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不仅彝族过火把节,同属彝语支民族的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都要过火把节。

每逢节日,彝族人家家门前要竖一个火把,村口竖一个高四、五丈的大火把。通常选一松树,拿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巨大的宝塔,上面插花挂果。白天,人们都穿上新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跳起欢乐的舞蹈,还举行摔跤、斗牛、赛马、打秋千、选美活动。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欢呼声此起彼落。老人们举杯畅饮。年轻人围着火把,还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人们挥动着火把绕山串田,意为烧死田里的害虫,迎来光明迎来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与黑暗势力做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传统节日,于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

在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一年的污尘,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泼水时可以互相追逐,劈头盖脸地泼。但对长者则要舀一勺水,把衣领拉开,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要高兴地接受祝福。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热闹的欢呼声、喝彩声。划龙舟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

“泼水节来历”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苗族的“四月八”

“四月八”是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苗族人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英雄“亚努”,所以又叫“亚努“节。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有官兵来霸占此地,苗族首领亚努率领众多苗族同胞抗击,反抗压迫剥削,在强大的统治官兵进剿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但是最终寡不敌众,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后来,每逢他的遇难日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穿着节日盛装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直到民国时期各地才先后中断。到了一九八一年国家民委批示,同意在京的苗族过“四月八”而才得到恢复。

每年参加节日的人在20万人以上。人们在一起吹笙、跳舞、唱山歌、荡秋千、上刀梯、玩龙灯、耍狮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壮族歌节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他们劳动时唱,走路时唱,在田间山唱,在房前屋后唱。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关于歌节的来历,跟刘三姐有关。

刘三姐不仅爱唱山歌,而且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鱼峰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来,有人看见刘三姐成了歌仙,唱着歌飞到天空中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节就此形成。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节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歌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现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有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土家族的“过赶年”

土家人最为隆重的节日是过赶年,即按农历比汉人提前一天过年,月大的腊月二十九晚上过年,月小在腊月二十八晚上过年。

据说过赶年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处的土家族人民为了纪念出征抗倭的传统节日。明代嘉靖年间,土家族人民正准备过年,朝廷突然下了圣旨,由于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调湖广士兵前往江浙抗倭。为了使马上就要赴抗倭战场的这批土家官兵过了年再走,就提前一天过年。前线的战将们,首战告捷,屡立勋功。为了纪念出征的日子,每年都提前一天过春节,代代相传,形成了土家族今天的“过赶年”。

·现在,土家族人过赶年时,远离家乡的亲人也要回家。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同桌吃“团年饭”。团年饭用甑子蒸,并将坨子肉、粉丝、白菜、萝卜等煮在一起吃,“煮合菜”。据说当年土家官兵一起过年,人数众多,只有架甑子蒸饭。肉也没有时间切细,只好砍成坨子。至于其他的白菜、萝卜更没时间切细、分炒了,只好放在锅里煮成合菜,后来称为“贺菜”。吃团年饭时,要关着门,不让外人进来。半夜子时以后开始吃,吃到天亮,预示来年越来越兴旺。

世界环保节日

目前国际上共有11个有关环保的纪念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目的是保护湿地禽类的生息和迁徙,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此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目的是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该节日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关注香烟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会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人类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敲警钟。

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惊醒人们关注地球人口增长问题。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10月4日为“世界动物日”,是为了保护动物,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

10月6日是世界粮食日,目的是倡导人类爱护节约粮食,满足飞速增长人口的吃饭问题。

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为了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