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23664000000008

第8章 古语精言(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出自唐代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全部遮护。寒士:受冻的人。见:同“现”,出现。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成千上万间高大的房子,能够遮蔽着天下所有贫寒的人,使他们都笑逐颜开地住在那里,无论刮风下雨,都安然不动、稳如泰山呢?如果真能有那么一天,就算只让我一个人的房子破陋,受冻致死,我也心满意足了。几句诗充分表现了作者舍己为民的高尚情操。

【忧民之溺,由己之溺;忧民之饥,由己之饥】出自宋代邓牧《见尧赋》。溺:落水,比喻陷入困境。忧:同“犹”,犹如。意思是:为人民的忧困担忧,就如同为自己的忧困担忧;为人民的饥饿忧伤,就如同为自己的饥饿忧伤。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出自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野老:田野间的老人,这里指普通百姓。流民:四处流浪的人民。意思是:我现在也成了普通的百姓,已经没有什么责任了,然而,一见到路上有四处流浪的人民,我的心就忍不住荡起波澜。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处眇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于一廛之地】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冻馁:受冻挨饿。眇躯:短小的身躯。廛: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意思是:与其耗费千金来博取一时的快乐,哪比得上将这些钱分散给挨饿受冻的人让他们活命呢?与其用宽敞高大的房子来安顿自己短小的身躯,哪比得上将贫苦之人都庇护起来,给他们每人一小户地方呢?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许多人的眼睛都盯着你,许多人的手指都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厉呀!说明人的言行会受到公众严厉的监督。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出自清代王豫《蕉窗日记》。假:给予。意思是:不可以轻易对人讲一个字,不可以轻易对人许诺一句话,不可以轻易对人施与一个笑容。说明待人接物应慎之又慎。

【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出自明代文皇后《内训》。扃:门户,门栓。注:倾泻。意思是:一个人的嘴巴如果像门一样能够关得紧,那么他说的话就能经得起考验,就真实可信;如果一个人说话像流水一样滔滔不绝,那么他的话就是无所凭据的,就不可信。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人一定是先自取侮辱了,然后别人才会来侮辱他。

【小善不足以蔽身,勿以小善而自怠;小恶不足以灭身,勿以小恶而自暇】出自宋代黄晞《聱隅子·道德篇》。蔽身:遮护自身。意思是:小的善行虽然不足以庇护自身,但不要因为是小善就懒得去做;小的恶行虽然不足以毁掉自身,但也不要因为是小恶就轻易而为之。说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驷马:四匹马拉的车。意思是:一句话说错了,就算用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如果是自然所造成的灾害,还可以避免;但如果是自己种下的罪孽,则是不能逃避的。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出自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中篇》。快:快乐。意思是:不要趁着高兴就多说话,不要趁着快乐就轻率地做事。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马走坡,虽不鞭策,而足亦不能制】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鞭策:用鞭子抽打。意思是:做善事就好比是身背着重物登山,尽管志向已经明确,但还是担心力量不够;做坏事就好比是骑着马走下坡路,尽管不用抽打,但马还是收不住脚步。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出自《礼记·曲礼上》。竟:同“境”,疆界。禁:法律习惯所不容许的事情。国:国都。意思是:到了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该国法令所不容许的事情,进入一个都城,就要先弄清那里的风俗习惯,到了某一家,就要先问清其家中是否有什么忌讳的事情。

【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之事,不如其已】出自宋代晁说之《晁氏客语》。已:停止。意思是:说些没有意义的话,做些没有必要的事,还不如不说不做。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出自宋代苏洵《心术》。支:支撑、抵御。制:克制。意思是:忍耐一下可以抵得住种种急噪和鲁莽,沉着冷静可以克制种种冲动。本句原指战争中该忍就忍,该静就静,不能凭一夫之勇来行事,后常用来说明遇事要冷静沉着。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出自《淮南子·主述训》。员:同“圆”。这里指灵活,圆滑。意思是:考虑问题要谨慎,但志向一定要远大,思想智慧要灵活,但行为一定要方正,才华能力要多方面,但做事不要大小都管。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出自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意思是:能够节制食欲,就不会生病,谨慎自己的言语,就不会招致灾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君子行》。纳履:提鞋。意思是;经过别人的瓜田,不要弯腰提鞋;经过别人的李树,不要举手端正自己的帽子。用来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尽量避免嫌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志·先生传》。意思是:不要因为一件坏事很小,就放任自己去做;不要因为一件善事很小,就轻易不做。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则蹶;行险途者畏而惧,故徐步则不跌】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蹶:跌倒。意思是:走平坦道路的人,容易放纵自己的脚步,因为疏忽而走的快,所以容易跌倒;而走艰险道路的人,则因为畏惧而走的很慢,因此不容易跌倒。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极言》。治身:修身。平:同“评”,评论。意思是: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尽美固可扬,片善不可遏】出自唐代孟郊诗《投所知》。遏:拒绝。意思是;尽善尽美固然是值得称颂的,但对于微笑的长处也不应该阻止或拒绝。

【违强凌弱,非勇也】出自《左传·定公四年》。违:躲避。意思是:见强硬的就躲避,见软弱的就欺负,不算是勇敢。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阴而不形】出自《荀子·劝学》。隐:藏而不显。意思是:声音再小,也不会不被人听到;行动再隐秘,也总会被人知道。说明人应当谨言慎行。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出自《易经·系辞上》。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意思是:言行,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言行一旦发出,就成了事情成败、人身荣辱的主宰。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毙:死亡。意思是:多做不道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出自《荀子·劝学》。游:交游。意思是: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乡邻,交游一定选择可靠的人,这样是为了防止自己走上邪路,为了接近中正之道。

【雨落不上天,水赋难再收】出自唐代李白诗《妾薄命》。意思是:雨水从天上滴落后,就再也无法回到天上去了,水被泼出去以后,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原来比喻汉武帝皇后阿娇失宠以后再也不能被宠幸了,后用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利一而害百,君子不趋其利;害一而利百,君子不辞其害】出自清代陈确《葬书·深葬说下》。趋:求取。意思是:对一个人有利,而使百人蒙受损害,君子不会求取这样的利益;对一个人有损害,但却对百人都有益处,君子不会推托。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出自唐代白居易《续座右铭》。戚戚:忧惧的样子。欣欣:喜悦的样子。意思是:听到别人诽谤的话,不要忧惧恐惑,听到别人赞扬的话,也不要欣喜若狂。要看看自己做的到底怎么样,这样,那些诽谤和称颂还有什么可值得理会呢?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出自《尚书·旅獒》。意思是:喜欢玩弄别人,会有损于自己的道德,只顾迷恋喜欢的器物,会让人丧失掉进去的心志。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出自元代无名氏《举案齐眉三》。说明人的一举一动莫不在别人的视线当中,所以应谨言慎行。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意思是:要想不让人知道,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做;要想不让人听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说。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对待众人要和气,对待下属要多宽容,对待别人要多谅解,这是君子的为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以美好的言辞,比布帛更能温暖别人;而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商的还要深。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后汉书·宋弘传》。糟糠之妻:指共患难的妻子。下堂:指被丈夫休退。意思是:贫困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掉;曾经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出自《韩非子·大体》。疵:小毛病。意思是:不去吹开兽皮上的毛以寻找细小的毛病,不洗掉污垢以查找难以知道的东西。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或缺点。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

【人之有底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战国策·魏策》。意思是:别人对我有恩德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与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老记着。说明人应知恩而知图报,施恩而无所求。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闻:探听。意思是:耳朵不要探听别人的错误,眼睛不要盯着别人的短处,嘴不要说道别人的过失。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出自汉代仲长统《昌言》。何必:不一定。意思是:与自己态度一致的,不一定就值得喜爱;与自己态度相悖的,不一定就要憎恨。说明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定亲疏。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别人给了我一个桃子,我一定要送给他一个李子作为回报。现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礼尚往来。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只食者死人之事】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分担。死:效命。意思是: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裳,就要忧虑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食,就要为人家的事情而效命。

【不苟訾,不苟笑】出自《礼记·曲礼》。訾:诋毁。苟:随便,轻易。笑:讥笑。意思是:不随随便便诋毁别人,也不随随便便讥笑别人。

【不以小故妨大美】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看待别人,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缺点,就否定其大的优点。

【好事须相让,坏事莫相推】出自唐代王梵志诗《好事须相让》。意思是:碰到好事要互相谦让,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互相推托。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不当着别人的面吹捧人家,以求得别人对自己的欢欣,也不毫无原则地随声附和。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意思是:不能拿着要求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别人。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出自《养正遗规》。厚:严格。意思是:对待自己要要求严格,而对待别人则要多加宽容。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在矮人的面前,不要说别人个子矮小之类的话。形容不要当面揭露别人的短处。

【凡取人,当舍其旧而图其新】出自《薛文清公要语》。意思是:看一个人如何,要看其现在的表现如何,而不应去计较他过去做了什么。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出自《格言联璧·接物》。意思是:对待自己,要从没有过失中发现过失;对待别人,即使其有所过错,也要从中找到其可取之处。说明人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流云】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像大海般包容万物、像春天般孕育一切。迎接事物,要像流水和流云般自如。

【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出自《资治通鉴·晋纪》。意思是:评论一个人,一定要先品评其长处,这样其短处即使不说也可以知道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还不了解别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省:反省,检查。传:老师讲授的知识。意思是:我每天都用三件事来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了吗?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出自清代申涵光《荆园小语》。意思是:别人有求于我的事,如果无法办到,就应当直接告诉人家原委,千万不要含糊,以免耽误了大事。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细谨:细节。让:指责。意思是:做大事情不要计较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说明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被一些细节所左右。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意思是:人要是没有缝隙可乘,妖就不会自己作祟。用来比喻做事考虑周全,坏人就没有可乘之机。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君子》。诸:之。意思是:人一定要先自爱,然后别人才会爱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他。

【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出自(五代·前蜀)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意思是: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掩饰错误,最大的过失莫过于掩饰过失。说明人不能文过饰非。

【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建本》。粪:培养。意思是:人们只知道培育自己的田地,却不知道培养自己的修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人,有谁能够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韩非子·初见秦》。意思是:自己不知道而信口开河,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却故意不讲,这是不忠实。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齐:看齐,赶上。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引以为戒。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思是:不为虚名所诱惑,不为诽谤所吓倒。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犯而不校:受到侵犯而不计较。意思是:做好事容易,但能够回避做好事带来的名誉就难了;不侵犯别人容易,但受到侵犯而不去计较就难了。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出自《韩非子·观行》。知:同“智”,智慧。意思是:人的眼睛无法看到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观看自己的面容;人的智慧常常无法认识到自己,所以要用法则来纠正自己。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负:辜负,对不起。意思是:宁可让别人对不起我,也不愿自己对不起别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思是: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的抱负,因为他对社会的责任重,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