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2366500000027

第27章 称谓·职业(2)

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李姓老头。两人挺谈得来,经常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其中有几句是:“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用襟袂来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但不是指姐妹们丈夫之间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着名诗人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洪迈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这位堂兄去京城供职。洪迈的堂兄很感激,托洪迈代写了一份谢启,其中有几句是:“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

洪迈之前的马永卿,在所着《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由此可见,宋朝时,这一称谓已具有今天的意义了。

019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一般指的是原配夫妻。结发夫妻的由来,相传是从一位皇帝登基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从前,有位皇帝,在登基的头天晚上,因为担心胡子太短(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无法入睡。皇后十分聪慧,连忙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胡子变长了。次日,皇帝登基时,臣子见皇帝胡须过脐,莫不惊叹。

后来,这件事情被人们广为称颂,人们便将他们称为结发夫妻,以此来表达患难与共、互助互爱的夫妻间的深厚感情。

趣味链接:“两口子”是指哪“两口”?

生活中,一般将夫妻称做两口子,据说这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的。

相传,乾隆年间,山东有一位才子,叫张继贤,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关系暧昧,时常往来。

石万仓酗酒成性,有一次,饮酒过度而身亡。石家人怀疑石万仓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于是告到县衙门,诬陷曾素箴因通奸杀夫。

县官接状后,不经细查就将张继贤和曾素箴判为死罪,从县府押到京城。一次,乾隆皇帝阅案,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就亲自到牢中去探望。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位才子,便有心救他。

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熟悉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张继贤发配卧虎口,曾素箴发配黑风口。

张继贤、曾素箴二人获赦后,时常来往于卧虎口与黑风口,甚是自由。于是,人们将他俩称为两口子。

020糟糠之妻的由来

相传,东汉皇帝刘秀有一个姐姐名叫湖阳公主,其丈夫死后一直守寡在家。一天,她看中了一位叫宋弘的大臣,就请刘秀出面提亲。

不久,刘秀便派人请宋弘赴宴,席间,刘秀故意暗示宋弘说:“人有了地位和财富,就不难找到朋友和妻子,你说对吗?”

宋弘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说:贫贱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变了而忘记;同自己一起吃糠咽菜过苦日子的妻子,不能因为自己富贵了就抛弃!(不下堂是仍然主持家务的意思。)

刘秀听后,知道宋弘不会抛弃自己的妻子而另攀高门,于是打消了给自己姐姐说媒的念头。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把自己生死相依、同甘共苦的妻子称为糟糠之妻。

021丈人的由来

魏晋以前,妻子的父亲称为舅或妇翁。而丈人,则是对上了岁数男子的尊称。

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里写道:“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董承是献帝刘协的表叔,女儿给刘协做了“贵人”。裴松之注释上边这句话时写道:“(董承)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在《祭杨凭詹事文》中写道:“年月,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宋朝人《猗觉察杂记》和《鸡肋编》都据以为证,认为将妻子的父亲称为丈人,是从此时开始的。

但是,现在对妻父不直呼丈人,而是称为爸爸或爹。

趣味链接:丈人为什么又称为“泰山”?

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祀天地山川,显示帝王的威仪,史称“封禅”。封禅时,还要封赏公侯百官。据说,将妻父称为泰山,与“封禅”有关。

据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他把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随皇帝参加封禅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把他连升了四级。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穿着五品官服,便去问他。郑镒支支吾吾,不好回答。

这时,擅长讽刺的宫廷艺人黄绰说:“此泰山之力也!”妙语双关,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就这样混过去了。后人据此称妻父为泰山。

因为泰山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首,所以又转而把妻父称做“岳”、“岳翁”、“岳父”、“岳丈”等。据文献记载,这些称谓大致始自宋代。妻母则称做“岳母”,在书面文献中,也有称做“泰水”的。

022公主与驸马的由来

公主是我国古代对帝王女儿的称呼。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

古时候,一般都是父亲主持女儿的婚事。周宣王执政时,觉得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亲自给女儿主婚,会降低自己的身份。最后在大臣的建议下,让次于王的“公”来为他的女儿主持婚礼。渐渐地,人们就把皇帝的女儿称为了公主。

驸马本是一个官名,即驸马都尉的简称。后来用作帝王女婿的称呼,这有一个演变过程。

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驸马都尉职位,当时也称为副马,负责掌管副车(皇帝出外时的从车)之马,是皇帝的近侍官,但不一定是皇帝的女婿。魏晋时期,才出现派帝婿做驸马。

晋代杜预娶司马昭之妹高陆公主,是司马懿的女婿。后来司马炎称帝,追尊司马懿为晋宣帝,授杜预以驸马。东晋的刘恢、桓温是明帝的女婿,也都做了驸马。

此后,皇帝的女婿都加此称号,驸马不再是一个实际的官职,而成了乘龙快婿的同义词。

023亲家的由来

因子女联姻而使男女两家父母互称亲家。这种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

《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起初,这一称呼只用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代诗人卢纶的《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

五代时,出现了亲家翁的敬称。《五代史·刘传》记载,刘与冯道是姻家,二人并任宰职。后来冯道被罢官,李愚代替了他。李愚嫌恶冯道的为人,每当稽查出冯道的过错,便在刘面前讥笑冯道说:“这是您亲家翁干的好事。”

后来,亲家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

024小姐的由来

我国曾将一些年轻女子称做小姐,但是小姐这个称呼,在早期并非美称。

清代文史家赵翼的《陔余丛考》中记载:“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为大家闺秀所忌。”宋代钱惟演的《玉堂逢辰录》中载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可见,最初的小姐是指宫女。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傅九者,好侠游,常与散乐林小姐绸缪。”其中林小姐是位艺人。苏轼的《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诗,是为妓女杨小姐而作。据此可知,宋代将妓女也称为小姐。另外,宋、元时期,姬妾也常被称为小姐。

如今,小姐常用来称呼未婚女性。只是小姐一词近年来有些变味,许多“三陪女”或提供色情服务的女子也被称为小姐,故现在在某些服务行业里,许多年轻的女性拒绝被称为小姐。

趣味链接:为什么又将女孩子称为“千金小姐”?

据说,千金小姐这一名称的来源与伍子胥有关。

相传,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投奔吴国。途中饥饿难耐,他见湖边有一位洗衣姑娘,竹筐里有饭,便上前求乞。姑娘见他狼狈不堪,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发誓日后定当以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相国,报了杀父兄之仇。他时常记着那位有救命之恩的姑娘,但不知姑娘如今家住何处。为了实现昔日的誓言,伍子胥便将千金投入她当时洗衣服的地方。于是,就有了千金小姐这一说法。

元代,作家张国宾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做事请自重稳便些。”这是最早用千金来比喻女孩的文字记载。从这以后,明、清的文学作品中,称女孩子为千金的就越来越多了。

025黄花闺女的由来

古时候,女子注重梳妆打扮,尤其是一些名门贵族的姑娘。当时流行贴花黄,即女性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颊画上各种花纹;也有将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在额上或两颊作为装饰。久而久之,黄花也就成了女性的特征。

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不仅说明这女子还没有结婚,而且表示姑娘心灵纯洁,品德高尚。黄花闺女也就成了未出嫁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了。

趣味链接:小女孩为什么又被称为“丫头”?

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要在头上梳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如同一个“丫”字。所以小女孩被称为“丫头”。唐代刘禹锡曾写诗《寄赠小樊》:“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其实,“丫头”不但可以指小女孩,也可作为对小辈女子的亲热称呼。如《红楼梦》三十五回,贾母说过:“当日我像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在书中,凤姐并非小孩儿,而是贾母的孙媳妇。

另外,古代婢女经常梳丫髻,所以“丫头”又用以称呼婢女。宋代王洋在《弋阳道中题丫头岩》一诗中咏道:“不谓此州无美艳,只嫌名字太粗疏。”并自注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可能由于“丫头”称呼流行于吴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写诗为注。

026娃的由来

我国许多地方,人们通常把孩子称为娃,如:男娃、女娃。这种称呼包含了爱意,听起来也显得格外亲昵。

据说,这种称呼源于对万物始祖女娲氏的崇拜和纪念。相传,在开天辟地时,世上没有人,女娲用黄土造人。后来,人们为了说明自己是人类始祖女娲氏的后代,便将孩子称娃,意为女娲脉传。因此,古时娲与娃通用。

另外,娃是女娲氏部族的标志。人们为了纪念女娲氏化万物的功绩,将娃作为自己祖先的象征。它与鸟、鱼、鹿一起,同属仰韶文化时期四大图腾形象。后来,由于人们对孩子的关爱,就称之为娃。

027先生的由来

先生是对男人的尊称,与女士相对应。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先生这个称呼指代的对象有所不同。

早期,先生的含义就是指先出生的人,引申为长辈、有见识的人。《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此处,先生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战国时期,先生均是对有德行长辈的称呼,如《战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将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汉朝时期,喜欢在先生前加个老字。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乾隆之后,官场上这种称呼已不常用。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颇为流行。交际场上,对老年人都一律称之为老先生。

有时候,先生也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德高望重的女性也有被称为先生的,比如“宋庆龄先生”。

028老板的由来

17世纪初,荷兰印度公司开始在现在的纽约市建立贸易站。他们用极低的价钱,买下许多土地,然后又转手卖给地主们。

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少荷兰殖民者干脆在那里定居下来。在从事商业活动的过程中,荷兰人将领队的人称为“户主”,而后又称“监工”,又改称为“监督徒弟的工人师傅”。最后,有人提议叫“老板”。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叫“老板”。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板”这个名称成了美国的俚语。

029黎民百姓的由来

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从南方进犯的九黎族。来自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当时,许多部落都由氏族组成。而黄、炎部落联盟约有100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自己的姓氏。因而黄、炎部落联盟的氏族就被称做“百姓”。

不过几千年来,“黎民”、“百姓”的原意已经很少有人提起,而只用它们来泛指广大的普通群众了。

030大师傅的由来

人们对木匠、瓦匠称师傅,对石匠、铁匠也都称师傅,唯独将做饭的称为大师傅,将做菜的称为二师傅。说起大师傅的由来,还有一则民间故事。

古时有个皇上,一次来到修建宫殿的工地上,就让各工匠说说自己的本领,谁的本事大,就封谁为师傅。众工匠都不服气,抢着表自己的功劳。皇上就干脆把他们都封为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