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2366500000066

第66章 邮政·交通(4)

1910年,德拉格公司开辟了一条航线,引起众人的关注。这条航线是从法兰克福飞往杜赛尔的第一条定期空中航线。

1929年8月8日,人们依然对这位已经仙逝的现代“飞艇之父”难以忘怀,于是开始了一次飞艇的环球旅行。完成这项任务的是一艘以将军名字命名的“格拉夫·齐柏林号”飞艇。这艘飞艇长237米,直径30.5米,自重118吨,载重53吨,用5台柴油发动机做动力,最大时速竟然达到了193公里。

它的起始点是美国的新泽西州,一路经过德国、前苏联、中国、日本,回到洛杉矶市时已是这一年的8月26日。这次壮举使现代飞艇的发展受到极大的促进。

024飞机的由来

很早以前,人们就想获得飞翔的本领。一些勇敢的人将羽毛绑在臂上,站在塔尖、悬崖上往下跳,想像鸟儿那样飞起来。这样做的后果不是将胳膊摔断,就是失去了双腿,甚至有人为此丧命,成为飞行事业的牺牲者。

真正的飞机是美国人韦伯·莱特和奥佛·莱特兄弟发明的。

莱特兄弟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城,从小就喜欢放风筝,长大后从事的是修理自行车的行业。一次,韦伯·莱特突然发现,手中的硬板纸与一只盒形风筝极为相似,儿时放风筝的情景再次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忽然想到,能不能用控制风筝的办法来控制飞行呢?

此时,德国机械工程师奥托·利连索尔依靠滑翔机成功地完成了2000多次飞行。1896年8月10日是一个不幸的日子,在这一天,利连索尔在飞行中失事殒命。

莱特兄弟对载人飞行没有冒险试飞,而是进行了无数次的模型试验,为自己飞上蓝天积累经验。1899年11月,兄弟俩制作了一只大风筝,它的翼展足有1.5米长,在风筝的身上系上的牵绳有4根,操纵风筝的飞行。将风筝原理运用于飞行器的独特构想,经过莱特兄弟的双手,终于变成了现实。可是,风筝原理却不是解决动力飞行问题的关键。

在莱特兄弟展开研究的同时,华盛顿的萨缪尔·兰利也在钻研动力飞行。他制造出一架名为“机场号”的蒸汽无人飞机,并使它成功地完成了飞行任务。兰利在19世纪90年代还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一次试验用的是海勒姆·马克沁制造的蒸汽飞机,另一次试验则选用了法国工程师克莱蒙特·阿德制造的蒸汽飞机。在对后者的试验中,飞行距离达到了274.3米。

1900年,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小山上,将一架较大的滑翔机成功地牵引了起来。他们非常高兴,决定趁热打铁,在滑翔机上安装先进的汽油活塞发动机。但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当时并没有符合要求的小型发动机。

1903年3月23日,他们向专利局正式提出飞行器设计专利的申请。这一年秋天,莱特兄弟在机械工人狄拉的帮助下,历尽艰辛,终于成功地造出了一台4汽缸、12马力、重达70千克的汽油内燃机。

接下来,莱特兄弟安装了链条,让内燃机能够推动螺旋桨。然后,他们又装上了很多零部件,造成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用轻质木料做骨架,蒙上帆布,有双翼。它利用活动的方向舵,对升降和左右盘旋进行操纵,驾驶者工作时则俯卧在下层主翼的正中。他们为这驾飞机取名为“飞行者号”。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时35分,奥佛·莱特驾驶着“飞行者号”飞机,从一个沙丘上飞向浩瀚的蓝天。这架飞机飞行了12秒,飞行高度达到3米,距离是37米远。

当天,兄弟俩重复飞行了4次。最后一次飞行竟然坚持了59秒,飞行的距离达到了200米。他们成功地实现了载人的动力飞行,开创了飞行史上的新纪元!当然,这一天的飞行是不公开的,所以一般的美国公民并不知道这个惊人的消息。

1906年,美国专利局批准了莱特兄弟的专利申请。直到1908年,他们才开始进行公开的飞行表演。他们驾驶着飞机游历了欧美各国,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可是,围绕着飞机专利权的问题,兰利却激烈地提出了异议,他坚持认为自己的飞机设计才具有发明权,莱特兄弟举出事实来反驳。双方争论的结果是,莱特兄弟失去了从飞机获益的机会。不过,历史是公平的,莱特兄弟仍被后人誉为载人飞行的伟大先驱。

025帆船的由来

船在众多水上运输工具中,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

中国的造船历史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舟、筏。世界上最古老的船就要属独木船了。它的构造非常简单,整个船身由一根粗的树干做成,把树干中间挖空,人坐进去,操起木桨,船就能够行驶了。

到商周之际,史书上就记载了“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事情。后来,武王伐纣,率领数千人马,47只船在孟津横渡黄河,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可见,当时船体的规模已经很大了。

明朝初期,三宝太监郑和奉皇帝的命令,在1405~1433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达44.4丈,宽18丈,舵杆的长度达到3.3丈,张12帆,可载重800吨。

在西方的古希腊时期,桨船和帆船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到了中世纪,造船技术却处于停滞状态。后来西方人得到了中国的指南针,才刺激了航海事业,提高了远洋航海的水平。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在哥伦布的船队里,旗舰“圣塔玛亚号”是一艘吸取了众多帆船优势的大船。船身长19.2米,宽6.1米,配备主帆和中帆,平均航速有4节。“圣塔玛亚号”的下水远航,为欧洲航运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不久,欧洲各国开始发展大船,桅杆的高度不断增长,数量不断增加,风帆也愈来愈多,竟然出现了9桅12帆的大帆船。

到了16~17世纪,造船业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但随后又陷入停滞阶段。这是因为,从动力方式看,它的动力仅包括风力和人力;从推动方式看,它的推动方式全靠风帆和桨轮;从船体材料来看,它仍以木质材料为主。由于这些方面的局限性,使造船业难以向前发展。

19世纪初,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接着冶金技术出现。这些新事物使造船业受到巨大推动,造船技术终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轮船时代。

026轮船的由来

“轮船”一词的出现与船的动力改革有关。在我国唐代,李皋把船的舷侧或尾部装上带有叶的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轴上的桨叶拨水推动船体前进,发明了“桨轮船”。

由于这种船的桨轮下半部浸没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因此称为“明轮船”或“轮船”,来和人工划桨的木船、风力推动的帆船相区别。

18世纪后期,一个叫约翰·菲奇的美国人利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驱动船体工作,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机械船。人们对机械船非常喜爱,就将“轮船”一词作为机械船的专用名词了。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菲奇从教堂做礼拜回来,这时一辆马车从他身边飞快地奔驰而过,原来拉车的马受惊了。

菲奇想到:难道非得用马拉车?就不能让车子自动在街上跑么?能不能用众所周知的蒸汽力量来驱动车子呢?道路上尽是石子,车不好走,可如果在水面上走,就不会有什么阻力,能不能利用蒸汽来开船呢?

这些想法刺激了菲奇的创造欲望,他先绘制出图纸,又让人按照图纸将模型制造出来。然后,他带上这个模型,到各州去请求议会支持他的发明。一开始,理会他的人并不多。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感动了新泽西州议会,批准他从1788年起享有14年的专利权。

没过多久,一家造船公司在费城成立,老板就是菲奇。

第一艘机械船于1787年制造成功。1790年,该船在费城到巴林敦的地拉维亚河上开始定期航行。后因他做投机生意,年终决算亏了很多钱,公司只好关门。不久,菲奇本人也离开了这个曾给他带来无限欣喜的世界。

近代轮船的发明人是科学家富尔顿。1802年,富尔顿在英国伦敦与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相识。后来,他在欧洲展开对轮船制造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所创制的一艘8马力的蒸汽轮船在法国的塞纳河下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那个时刻,他为眼前的成功而沉醉。

可惜的是,在夜幕降临之后,一场狂风把这艘船打沉了。1807年,富尔顿回到故乡美国。不怕挫折、才智过人的他又在纽约造成了一艘轮船,命名为“克莱蒙特号”。

这艘船长47米,宽9米,排水量达到100吨。船体的两侧各有一个轮子,与大水车非常相似。8月9日,“克莱蒙特号”终于下水,船体两侧的水轮将河水轻轻搅动。轮船继续向前行驶,从纽约到阿尔巴尼城,行驶速度达到8公里/小时,完成了往返480公里的长距离航行。

富尔顿成功了!他开创了轮船制造业的新纪元。

后来,人们对轮船进行革新,用螺旋桨推进器取代了桨轮。机械船虽然没有了轮子,但因为称呼上的习惯,这种用螺旋桨推进的船仍沿用了“轮船”的称呼。

现在,轮船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人们制造轮船时,已不再用铁作为原料,而是选择了质量更优的钢材。船舶的驱动已不依靠蒸汽机,而是依靠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甚至更先进的核动力装置。

027车的由来

车出现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发明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车子的关键部位是轮子,而轮子的发明在车子发明之前就出现了。人们通过研究,知道轮子的发明并不神秘——滑撬发展为滚杠,滚杠经过改良成为车轮。轮子出现之后,轴承也随之诞生。有了轴承,车的发明就算大功告成了。

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人制造的马车有着极其完美的造型。在商朝,车同其他珍贵物品一样,被作为殉葬品。1953年,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曾发掘过商代的马车坑,有一车四马二人的,或一车二马三人的。由于长久在地下埋藏,很难看出当时车的全貌。

进入西周以后,车有了重大的改进。在南禹县辛村周墓,曾出土了车12辆,马骨竟有72副,都是西周时的遗物。考古学家还指出,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一辆六马的车。

那个时候,车的制造技术已十分先进。《考工记》一书记载,西周的制造分工非常细,朝廷的官职除了“车人”以外,还设置了造轮子的“轮人”,专门制车厢的“舆人”,以及专门制造车辕的“辆人”。

马车不仅在贵族出行、打猎时得到充分使用,还用于战争,在两军阵前显示它的巨大威力。

到了战国时期,车子出现了较大的改进。人们把车辕由单辕改为双辕,使它更加牢固,载重量也更大了。

可是,车子虽好,却被贵族长期占用,普通老百姓虽然对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非常向往,却没有利用车子的资格。车子普及到民间,则是近代的事了。

汉朝时,人们又发明了四轮车。车的构造一天比一天复杂。当时最豪华的车子,当属由4匹马拉的“驷马安车”,专供皇室成员和大贵族使用。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方便、实用的独轮车。这种车中间只有一个轮,由一个人推动,有时一人在前牵引。这种车不论在平原、山地行走,还是在狭窄的小路上穿行,都能做到行动自如。

而在欧洲,1000多年以后才制造出独轮车。

028汽车的由来

几千年来,车辆行驶靠的无非就是人推马拉,既装得少,又走得慢。主要原因是动力问题没有解决。以动力机械来取代人力、畜力,利用蒸汽机来驱动车子,首先是由于军事上的需要促成的。

在18世纪的欧洲,各国军队的火炮越改进越大,用人推马拉的老办法,实在保证不了部队的行军。当时,有个叫尼古拉·居纽的法国军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蒸汽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居纽对蒸汽车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1769年和1771年,居纽分别制造了两辆三轮车,这两辆车都是由蒸汽机驱动的。遗憾的是,第一辆车在一场事故中翻了,受到严重损坏,已经不能使用。第二辆从未使用,后被巴黎博物馆收藏,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1784~1791年间,俄国发明家古利宾对当时制造的汽车进行了改进,给汽车增设金属飞轮、齿轮、变速箱和滚动轴承等,使车速大大增加。

当时的汽车跑起来总是冒着浓烟和一团团蒸汽,远远看去,就像有人要把一大锅滚烫的汤送到什么地方去。不过,它的技术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先进了。

早期汽车有着致命的弱点:它不仅显得笨重,而且车上坐人和放货物的空间并不大;这种车总要停下来添煤加水,操作起来很麻烦;它大量排出的浓烟和蒸汽也很讨厌,使坐车的人和路边的行人不胜烟熏火烤之苦。

1801年,由于吸收了蒸汽车的发展经验及其设计的改进,理查德·特莱威狄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人们赋予这种车“吐气怪物”的别号。

1806年,荷兰物理学家海金斯等人又对汽车的驱动装置进行大胆革新,试图让蒸汽汽车在发展历程中更进一步。他们在对瓦特蒸汽机和中国火炮进行了充分研究之后,提出了利用爆炸原理推动活塞产生动能的奇妙设想。

1826年,海金斯等人在英国通过不断试验,第一次制造出真正的内燃引擎汽车。

进入19世纪40年代,特莱威狄又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共同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公路蒸汽汽车。这种车能走普通道路,可以按正常计划使载客量达到16名。

蒸汽机作为公路机车的推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但蒸汽机使汽车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因为它对燃料和水的需要量很大,功率也非常大。1860年,科学家吉恩·约瑟夫·埃蒂奈·莱诺在法国通过认真研究,研制出两冲程的汽油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