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从小能说会道
23747600000028

第28章 好口才贵在积累,让孩子爱上阅读(4)

生活中,不少父母喜欢以自己的阅读方式来要求孩子。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阅读方式。虽然有时候孩子只是看书中的一部分,只要他们在看,只要他们收获了快乐,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按他们自己的方式阅读。

每个孩子的阅读方式都不尽相同,父母应该针对孩子特殊的阅读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你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喜欢撕书,那么你可以为他准备撕不开的小开本,可以给他买纸板书,或者有质感的书,如小布书等。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边阅读边玩游戏,你就可以和他互动起来,如在他面前扮演老狼,然后夸张地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如果孩子没完没了地看同一本书,你只能尊重他的选择,并期待他将书中的故事情节烂熟于心。

除此之外,孩子阅读中还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孩子不听家长讲述,而喜欢没完没了地提问。

有些父母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但是孩子似乎没有耐心听,而喜欢向父母提问。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孩子对所选的图书或家长所讲的内容没有兴趣,这时候家长最好打住,不要再烦他了;另一种是孩子对所选的图书和父母所讲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想要探究他感兴趣的一切,这时候家长就应尊重他的需求,跟他一起讨论。

第二,和孩子一起阅读时,他总是很烦父母提问。

在阅读中,恰到好处地提问能充分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加深理解、深化认识、提高表达能力。但是如果父母提问不合时宜,就可能打乱孩子阅读的思路,破坏孩子阅读的兴致,影响孩子享受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孩子不喜欢家长提问,家长就要免开尊口。等孩子阅读完毕,再寻找机会提问,和孩子交流阅读感受及书中的有趣故事。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词汇,丰富孩子的语义,使孩子能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因此就阅读而言,它是孩子锻炼口才的方式,并不是最终目的。所以,不论孩子用什么方式阅读,只要他能在阅读中提升表达能力,父母就不应该限制他。

当然,有一些有损孩子健康的阅读方式,父母还是应该帮助孩子改正的,比如孩子躺在被窝里看书,趴在桌子上看书,会损害孩子的视力,父母应该督促孩子改正。

孩子的阅读,既“阅”更要“读”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才能精思,才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接着运用到实践中去。这都是古人读书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培养孩子口才的有效方法。

李萍小时候胆小、腼腆、不爱说话。起初父母没有在意,认为长大了就好了。可是李萍上初中时,她依然不爱说话、腼腆。为了纠正她的这个“毛病”,爸爸开始鼓励李萍每天晨读时、下午放学后大声朗读,而且是有表情地读。比如读朱自清的《背影》,爸爸教她怎样带着感情去读,如何才能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因为那篇文章语言平实,但感情真挚,女儿很快找到了感觉。渐渐地,她读书的声音洪亮了,胆子也大了,说话特别富有感情,也很有条理。

接下来,爸爸对李萍的朗读提出了新要求,要她在朗读时做到“心口并用”,就是要求她置身于文章的故事情节中,把文章中所发生的事情当做发生在自己身上,读书的时候大脑要想象画面,如同身临其境,然后讲给别人听。这样“读”书的效果十分惊人。李萍把一篇文章读上三五遍就能把课文背诵出来,她的自信心也由此增强了很多。

有人说,会说话就会作文,这话还是有道理的。随着李萍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她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想象力也丰富了。因此,让她描述一处风景或写一篇作文,她都会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和修饰性词句,文章显得十分生动有趣。

读书是一种享受,特别是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如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时,更会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读书本身是在说话,是在练习口才,也是在积累文字,为写好作文作准备。因此,家长在鼓励孩子阅读的时候要着重强调“读”的重要性。

比起背诵,朗读更能培养孩子的情感和语感。通过朗读能让孩子读出话中意,读出弦外音,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品味出文章的文字之美,读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

想通过“朗读”培养孩子的口才,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读口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此,一位老师说道:“我们的学生,有的回答问题时侃侃而谈;有的却磕磕巴巴、词不达意;有的学生在课下说唱自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却判若两人,嘴巴张不开,声音小得像蚊子。原来,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答错而导致的。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语言是需要锻炼的!”让孩子把僵硬的舌头变得灵活起来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经常大声说话。

让孩子大声读书,是公认的培养孩子口才的简单易行的方法。1985年,美国教育部正式把大声朗读与持续默读确认为最行之有效的两种阅读教育方法。大声朗读的好处非常多,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并能直接引导孩子在阅读上取得更大进步。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每天坚持至少20分钟,半年后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发生飞跃。其次,在孩子朗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倾听,在孩子休息的间隙,多鼓励孩子放开嗓子读。另外,平时还可以让孩子多听广播,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练习。最后,要及时总结评价、激励,可以把孩子的朗读录下来,再回放给孩子听,鼓励孩子读给其他小朋友听。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定能有个大飞跃。

让孩子把读过的说出来

当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时,每当他看了书,家长就可以鼓励孩子把看过的说出来,不管是说感受还是说书里面的故事,父母都要表现出感兴趣,并适当地夸奖孩子说得好。这时,孩子会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便可能产生阅读更多的书的愿望,而且更愿意把每次读过的说出来,天长日久,孩子的口才就在“说书”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爸爸给儿子买了一本故事书,儿子看了一个故事后大笑起来。爸爸马上问儿子:“你看了什么故事,把你高兴成这样,快说来听听吧?”儿子说他看了“惊弓之鸟”的故事,觉得那个鸟是个胆小鬼,听到一点动静就吓得不得了。

爸爸也笑了,说:“那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胆小吗?”儿子说:“好像是被弓箭吓着了。”爸爸说:“真棒,你看书还挺仔细的。”

以后每次儿子看完书,爸爸都说想听故事,儿子很自觉地充当起“说书”的角色,看着儿子说得那么认真,爸爸总少不了给他赞扬和奖励。渐渐地,儿子喜欢上了看书,也喜欢上了“说书”,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阅读是一个好习惯,可以锻炼孩子的文字理解力,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也能让孩子积累更多的词汇用于表达。如果孩子每次阅读之后,把看过的内容简单地复述一遍,那么就能加深对所阅读的内容的印象。在复述的时候,孩子通常会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

一位家长说,因为工作较忙,没有注意儿子表达能力的训练。幼儿园里经常举行说故事比赛,但是他没有重视。有一天,他让儿子说说幼儿园里的事情,发现儿子在讲述一件事时语序紊乱、条理不清,而且讲着讲着就跑题了,这时他才意识到儿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尚需提高。

在朋友的建议下,这位家长让儿子多看故事书,看完之后再讲出来,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儿子基本上能按逻辑顺序讲出故事,而且讲述时有重点,还有儿子自己的感受,并且表述的还很完整。孩子的进步让这位家长对阅读的作用深信不疑,他经常买一些儿子感兴趣的书籍,鼓励儿子阅读、讲述。

阅读之后再讲出来,既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理解能力,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述能力。除了让孩子复述故事以外,也可以让孩子根据原来的故事编一个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这样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坚持阅读、说话的结果。阅读不只是一声不吭地看书,还要多朗读,多讲述阅读的内容。光知道要提高表达能力而不进行说话练习是不行的,光看书但是不讲述也是不能很好地提高口才的,因此,要让孩子把读过的说出来,多说才能有个好口才。

准确表达自己,才能让别人正确的认识自己。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固然重要,但只读不讲对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作用不大,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讲述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讲书”,讲读书后的感受,就是让孩子学会展示自己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