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信
23784800000018

第18章 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信是管理之法(3)

身为某企业集团总裁的王先生就是一位员工的好榜样。王先生在创业之初,手里的资金仅有20万元,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来用。正在这时,一位供应商多发给他价值48000元的钢材,这对王先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额财富”。仓管员喜滋滋地向他汇报并建议说:“王总,干脆吃了算了,不吃白不吃!”王先生断然拒绝道:“不行。生意要做长久,这种事绝对不能干。”虽然这一情况在对方往来单据上根本没有反映出来,王先生私吞了这批钢材也不会被发现。但是王先生还是主动告诉了对方,并到预定付款时间,把货款一分不少地还给了对方。

这件事传开后,在社会上和业内产生了很大反响。不少客户放心地把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货赊给他,王先生的事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

有什么样的老总,就有什么样的员工。王先生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公司里的所有人,讲诚信在他们公司里蔚然成风。

有一天,公司的前台文员黄娟下班时,发现大厅的座椅上有一个公文包,而此时大厅里已空无一人。她走过去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万多元现金和各种重要证件!她毫不犹豫地将公文包交给了当时公司的一位主管。这位主管十分着急,立即用各种办法寻找失主。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失主。当失主手捧失而复得的公文包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事后,这位先生给公司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送来一幅锦旗。

当王先生谈起此事时,他意味深长地说:“企业之间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信誉的竞争,道德的竞争。诚信同质量、创新一起,构成了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然而要做到让诚信在企业中扎根,最关键的是要靠管理者起到带头作用,只有自己做到诚信了才能带好员工。”

王先生一直坚守诚信,并以此要求员工,在他的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讲诚信的文化氛围。这是值得每个管理者来借鉴学习的。正所谓“欲正人先正己”,要想形成诚信的企业文化,就需要管理者带头为企业注入诚信的灵魂。

5.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下属要给予信任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译文:

任用人才的关键在于不能怀疑他。宁可在选择人才时多花些力气,绝对不可以轻易任用而不给予充分的信任。

国学链接:欧阳修其人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欧阳修乃一代儒宗。

诸子之言:

关于对待下属要给予信任这一点,早在东晋时期,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就已经强调过:“用人无疑,唯才所宜。”欧阳修对此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总结任人之道有两个要点:一是选人一定要选准,要选德才兼备的贤者;二是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任用他,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任之必专,信之必笃”才能赢得人心。

延伸思辨:要信任也要监督

没有信任,所有管理措施都不会产生实效,甚至会产生负作用。下属会认为管理者的措施是不真诚的,是玩弄权术。但是光有信任缺少监督也不行,从某种程度来说,信任意味着失控。

当然,如果一个管理者只会监督别人,让别人觉得你对他没有一点信任的话,那么这个监控实际上最后也要失效。所以管理者一方面要学会信任,另一方面,也要懂得监督,不要让员工滥用我们的信任,这是作为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有效监督呢?第一点,不要监督得太多,也就是说只去监督和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我们去监督控制过多的东西,反倒最后会把最应该监督的东西给落掉。第二点,从监督的方法上来看,要抽查而不一定要逐一地检查。因为逐一地检查意味着要花大量的时间,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对员工的不信任,而抽查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第三点,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错误的发生,是为了让事情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而不是事后的校正。做到了这三点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到位。

精彩典故:

魏文侯用人不疑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打算发兵征伐中山国。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个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一定能攻下中山国。可是,也有的大臣反对,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如今正在中山国做大官,怕乐羊投鼠忌器不舍得下手。后来,魏文侯了解到乐羊曾拒绝了儿子奉中山国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还劝儿子不要再侍奉荒淫无度的中山国国君。于是,魏文侯决定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征伐中山国。

乐羊带兵一直攻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按兵不动,只围不攻。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打,魏国的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可是魏文侯不听他们的,只是不断地派人去慰问乐羊。可是乐羊照旧按兵不动,他的手下西门豹忍不住问乐羊:“为什么还不打?”乐羊说:“我之所以只围不打,还几次宽限他们投降的日期,就是为了让中山国的百姓看出谁是谁非,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收复民心,我才不是为了区区乐舒一个人呢!”又过了一个月,乐羊才发动攻势,终于夺下了中山国的都城。

乐羊留下西门豹,自己带兵回到魏国。魏文侯亲自为他接风洗尘,宴会完了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一只大箱子,让他拿回家再打开。乐羊回家后打开箱子一看,原来里面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诽谤自己的奏折,乐羊十分感激魏文侯对自己的信任,从此,对魏文侯更加忠心。魏文侯是一个很明智的国君,他对乐羊的信任,使乐羊更愿意为他效忠,为他建功立业。而且,通过这件事,其他大臣也感到魏文侯是个值得为之效力的好君主。

刘秀推心置腹

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县西南)人,本是西汉皇室的后裔。他九岁死了父亲,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

王莽末年,天下连年发生水旱蝗灾,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刘秀和哥哥刘伯升也起兵于春阳,并加入了绿林军。第二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刘伯升封为大司徒,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领兵掠定了昆阳、定陵、郾城等地。更始元年六月,刘秀指挥绿林军与王莽大军会战于昆阳,大破莽国,杀死莽军统帅大司徒王寻,兵锋直指长安。京城民众暴动,杀死王莽,新朝覆灭。刘秀被封为武信侯、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

当年秋,刘秀渡过黄河,进据河北,巡视安抚各地州郡,所到之处,接见太守和属下官吏,废除王莽的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名,极受当地官民的拥护。

这时,有个名叫王郎的卖卜的人,冒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帝,建都邯郸,悬赏封十万户侯捉拿刘秀。刘秀得到信都太守任光的支持,攻下堂阳、贳县等地,直下新市、真定。更始二年四月,进兵包围邯郸,五月攻下邯郸,杀掉王郎。更始皇帝封刘秀为萧王,并叫他把军队交给下属,召他回京城去。鉴于更始皇帝刘玄出于猜疑嫉忌,头年无故杀害了刘秀的亲兄弟大司徒刘伯升,刘秀不想重蹈覆辙,并且也打算脱离更始自立,便借口河北没有平定,不肯奉召。

当时,流窜河北一带的各路农民起义军,各有旗号,互不相属,有所谓铜马、高湖、重连、青犊、大肜等等,其中尤以铜马军的势力最大。刘秀决定火并各起义军,就先从铜马入手,发动馆陶战役,大破铜马国。招降未完,高湖军、重连军又跟铜马军余众会合。刘秀再在薄阳把他们打得大败,把这几支军队全部招降过来,收编为自己的军队,封他们的头领为列侯。

这些收编过来的队伍,将官士兵都很不安定,担心不被信任。刘秀明白他们的情绪,就下令叫这些将官回自己的营寨,仍带领他们的部属。刘秀还亲自带着少数随从,从各营寨巡视。被收编的官兵见刘秀对他们没有戒备,都很感动,私下议论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萧王待人诚恳,把赤诚的心掏出来给人,我们怎能不为他赴汤蹈火呢)!”从此都很心服。刘秀把他们分拨给自己的将军们统率,兵员有几十万人,势力雄厚,奠定了事业的基础。所以后来关西一带称光武帝刘秀为“铜马帝”。

以后刘秀陆续兼并了各种农民起义国,占有河北,就在鄗地(今河北省柏乡县北)正式称帝,定年号为“建武”,他就是东汉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

当代镜鉴:用人多疑是企业用人之大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非常具有智慧的管理方式,然而,我们离这种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据权威调查分析:“在中国企业里,虽然80%的时间用在管理上,但是仅收到20%的效果。”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员工的最高目标就是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员工虽然懂得服从,却缺少创新。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在于管理者管得太多太全,没有给员工以信任,监督多过激励。这样做必然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可以联想到西方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非常孤僻,喜欢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尊他理想中的美女像,并天天与雕像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爱神阿芙罗狄忒被皮格马利翁的爱和痴情所感动,她赋予了雕像以生命,少女雕像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了少女为妻。

心理学家把这一效应用在教育中,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

为此,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怎么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则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承认和否定他人能力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信任,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对指责与怀疑时,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同样,如果管理者能够多一些信任与激励,那么员工自然热情高涨;相反,如果管理者尽是挑剔与怀疑,那么员工自然不会对工作付出真心。

无论是圣贤的管理智慧,还是“皮格马利翁效应”,都告诉管理者同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表明自己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相信他们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非常重要。得到这样暗示的员工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报答管理者的知遇之恩。

所以,管理者要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信任是最为重要的。有位知名企业的老总在谈到用人时说:“给予下属信任是我用人的准则。”无独有偶,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的最高管理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也就是说要多给员工一些信任,让员工拥有自主权,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责任感,建立起主人翁意识。

日本东芝株式会社社长士光敏夫就始终坚持“有十分之才,给予十二分重担”的用人原则;而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更是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他首创的“电话管理术”就是利用电话时刻与员工沟通,传达他对员工的信任和鼓励。接到总裁亲自打来的电话,员工们总是能够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

相反,福特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亨利·福特却因为对下属的不信任,导致公司损失惨重。

1970年,亚柯卡以推销“野马”牌汽车的卓越才能登上了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宝座。亚柯卡上任后,特别强调研究今后汽车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今后几年市场对汽车的需求。经过一番研究,他认为随着石油供应的紧张,小型汽车将受到普遍的欢迎。因此他主张把钱用在研究小型汽车上,但董事长亨利·福特却认为他刚上任不久,缺乏经验,因此怀疑他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坚决不同意他的主张。1973年阿以战争的爆发,使世界石油陷入危机,亚柯卡的预见得到了证实。后来,在亚柯卡的一再坚持下,一种名为“菲埃斯塔”的小型汽车问世,并获得了成功。

按理说,对于亚柯卡的成功,公司应该予以鼓励,但是亨利·福特却由于害怕亚柯卡“功高震主”夺了他的位置,而对亚柯卡的疑心加重,开始怀疑亚柯卡制订的计划。福特趁亚柯卡在数千里以外时,召集会议,重新讨论市场计划,会议上福特对亚柯卡倡导的每一件事,都持反对态度,最终公司在福特的主持下,取消了生产小型汽车的计划。

由于亨利·福特对亚柯卡的不信任,给福特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7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的情况对汽车公司意味着,如果不生产小型轿车,公司是活不下去的。当时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都已经抓住时机,热火朝天地生产自己的超小型汽车了,而福特公司的管理者在大众已嚷着要买小型轿车的时期,却不信任自己的下属,逃避现实,使得福特公司的“蜂马”牌和“速度”牌小轿车到了1983年才问世,这不能不说是管理者对下属的猜忌和疑心造成的一个悲剧。

因此,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管理者首先要对员工充分信任,坚决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而增强下属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6.对待下属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的。”

国学链接:宰予其人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诸子之言: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那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