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仁
23785300000023

第23章 仁者无敌:职场纵横的仁性法则(1)

能否在职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关键在于正己和不求人,也就是儒家的“为仁”思想:“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无怨则无忧,无忧则不惑,不惑则不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为正己,正如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当自己犯下过失时,“先验身过,次验心过,悔其前非,断其后续,亦期至于无一念之不纯,无一息之稍懈而后已”,并做到:“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不求人,则要求君子包容豁达,“小不忍,则乱大谋”,同时应忌结党营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与人沟通交流亦应做到“情欲信,辞欲巧”,因为“巧言令色,鲜以仁”。

要想真正通达“仁”之道,孔子提出了四个标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不器”,只要能在职场中坚守仁义信条,把职业当事业,视企业为家业,自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为“仁者无敌”。

1.与上司相处,说之以道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但要讨他的喜欢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喜欢,他会不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才的时候,他会根据各人的才能去安排。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然而要讨他的欢心很容易。即使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喜欢,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才的时候,他对人却求全责备,百般为难。”

国学链接:“以”的几种用法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

“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认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又如: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古文中,也有单独的“以”字作“认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中的“以”便解释成“认为”。“以”的应用范围广泛,表意也较复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诸子之言:

孔子的弟子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也。”意思是:和上司过于密切,就会招致侮辱;对于朋友过于密切,就会被疏远。而朱熹也说:“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此句如是点评:“君子待人接物,出于公心,不掺带任何个人恩怨。而且,君子爱人,懂得信任、体谅部下。所以,只要你努力工作,即使你做得不够好,他会教你做好,也会体谅你的不好。所以说,与君子共事容易。但想要讨好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君子公事公办,不需要也不喜欢迎合、奉承。

“小人之心猜忌而尖刻,任人唯亲。如果你不刻意讨好他,他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从而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打击迫害。而对于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他便会视之为同伙,沆瀣一气。所以,在小人手下工作,要小心谨慎,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力,这种权力更加助长了他们膨胀的私欲和说一不二的指使欲望,他们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正所谓小人得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延伸思辨:正确面对领导的错误批评

孔子认为,与君子相处应“说之以道”,“说”即“悦”,喜欢、高兴的意思,孔子这句话也就是“悦之以道”。当时的君子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品德高尚的人是人格上的君子;另一方面,位高权重的人是地位上的君子。从这个概念上看,领导、上司也算得上是君子。那么员工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自然也应“悦之以道”。那么,当领导“不悦”的时候,你应该如何与之相处?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依然应该客观看待,不顶撞,不怨恨,尤其是在领导由于自身错误认识导致“不悦”时,更应该正确对待。

领导不是神,总有批评错误的时候;人在职场,难免有被领导误解的时候。因此,我们要正确应对领导的不正确批评,千万不能因为你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就和领导打起嘴仗、较起真来。实践证明,在职场和领导较真的人都以惨败而告终。

当然,有些领导脾气大、性子急,通常他们批评自己的员工是毫不留情面的,即使是女员工,也当众批评一顿。这个时候,你还要对领导多一分理解,因为毕竟这是由领导的性格所决定的,当领导批评完之后,他或许又像以前一样对待你了。

受到错误批评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是你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件事:公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有多少人要领导操心过问,他能整天批评你,说明你还是被重视的。如果不想被批评,要摆脱这种窘况,就要明白领导批评你时,你该如何回应。

作为下属,当你遭受到领导不正确的批评时,千万不要意气用事,马上走人,要多想想领导的话是不是正确的,待冷静下来,或许就能理解领导当时的无理批评了。

其实,只要你是上班族中的一员,难免会遭到上司不正确的批评。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批评,批评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接受批评也是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是对事不对人的批评你都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即使你是对的,你也要先接受批评,让领导事后去验证对错,你要做的就是点到即止,争论永远都不会有输赢。

精彩典故:

巧诈不如拙诚

杨暨,字休先,三国时期荥阳郡苑陵人,是骁骑将军杨恪的儿子,魏明帝曹睿的亲信大臣,魏国的禁军统帅,握有军队实权。杨暨读书很多,为人诚恳朴实。

当时魏国势大兵强,大都督曹真提议伐蜀,魏明帝曹睿就和大臣商议准备出兵和蜀国打仗的事,杨暨认为不能出兵。当时,朝廷重臣刘晔单独和魏明帝谈话时说:“可以出兵。”而魏明帝在和朝臣讨论同一话题时,刘晔又说:“不可以出兵。”散朝后,杨暨去问刘晔,刘晔就谈了不可出兵的想法。杨暨觉得刘晔前后言语很不一致,不是君子所为,就进宫向魏明帝禀奏:“昨天听说刘晔劝陛下出兵伐蜀,今天和众臣商议,又说不可出兵。刘晔是在欺骗陛下。”魏明帝立刻召刘晔入宫,问:“你曾劝我出兵,后又和众大臣说不可出兵,是什么缘故?”刘晔看了看在场的杨暨,对魏明帝说:“我觉得不能出兵伐蜀。”魏明帝沉默不语。杨暨出宫后,刘晔对魏明帝说:“出兵伐蜀是国之大事,不能泄露出来。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

两天后,杨暨又诚恳地劝谏魏明帝不要出兵伐蜀:“微臣虽然是读书人,但陛下格外垂顾,提微臣以军职,因此,臣要忠心报国。”接着,杨暨又说:“刘晔表面看来对您好,但讲话不尽忠诚,只是善于窥探陛下的心意,故意迎合罢了。陛下如果不相信,可以用与心意相反的意见问他,他的回答如果和陛下说法相反,那刘晔的心意就与陛下相合。如果每次问话结果都一样,他是怎样的人,您就很清楚了。”曹睿依照这一方法去试,果然测出真相了。从此,对杨暨更加亲近和器重,疏远了奉迎拍马的刘晔,刘晔因此郁郁而终。

任何领导都希望下属对自己忠诚,但这种忠诚应该是一种真实的真诚,而不是一种虚伪的迎合,当然,对待不同的领导,下属在尽忠时也应讲究方式方法,隋唐时期的徐文远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徐文远屡受重用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到了长安,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给。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终有所成,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

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

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但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

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陷害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针对不同的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

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真正的智者,能够分辨出领导中的君子与小人,并在与不同的领导相处时,采用不同的相处方式。徐文远之所以能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中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懂得灵活处世。

当代镜鉴:与上司相处是一门学问

从古至今,每个人只要跨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都要遇到或面对不同的上司。有的人一生中因工作变动频繁,所接触的上司各式各样、不尽相同,因此,与上司的相处和交流也是一门学问。

对上司,你不能太疏远,不能无视他的存在。因为上司决定着你的饭碗,你的升迁,也决定着你的工作能否更有成效——与上司关系融洽了,你就能得到上司对你工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你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取得成功。

但是,你也不能与上司关系太过密切,如果关系太过密切,甚至成为唯他命是从的唯唯诺诺的“应声虫”,你就很有可能在同事中被孤立,落下“马屁精”、“小人”的坏名声。而有些上司也并不喜欢你与他太亲密无间。更严重的问题是,你一味逢迎上司,就可能丧失原则性,沦落成“帮凶”,丧失自己的人格,甚至被利用,成为坏上司的“替罪羔羊”。

那么,该如何对待上司呢?孔子把上司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并对这两类上司的特点分析得入木三分,我们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级的上司,采取不同的“对策”。

1. 如何面对君子类上司。

这类上司为人正派,事业心强,刚直不阿。在他手下工作,是你的幸事。这样的上司对待属下,看重的是属下的敬业精神和才干。你要取得他的信任,讨得他的欢喜,必须要走正道,用自己的能力说话,不要企图用私人交情,吃吃喝喝来与他套近乎。唯有踏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使他对你刮目相看,提拔你,重用你。

有一年春节后,一个车间主管以中国人的过年习惯为名,将从家乡带来的一瓶好酒送给外籍总经理,说是过年的一点小意思。外籍总经理虽然非常喜欢喝酒,但是此刻却板下脸,让车间主管立刻将酒拿回去,并且训斥道:你以后不要对我搞这一套,你要让我高兴,对你印象好,只要把你的车间管理好就足够了。那是我对你最大的期望,也是你最容易让我高兴的真正方法。

上司工作责任感很强,也就不会喜欢举止轻浮的下属;一个性格内向、忧郁的上司,就不会喜欢一个在他面前大大咧咧、夸夸其谈的下属;一个把自己私人利益看得很重的上司,其择人首先就看是否对自己个人有利;一个办事爽利的上司就更喜欢聪颖敏捷、头脑机智的下属。

2. 如何面对小人类上司。

这类上司私心重,喜欢恭维,爱面子,喜欢下属送礼请客,喜欢摆官架子。只要投其所好,就会得到他的欢心。但是你要记住,这类上司也是最靠不住的。工作来了,他不但不会给你正确的指导,有效的帮助,还会对你吆五喝六,挑三拣四,拿你当驴使、当猴耍。有了成绩全归他,有了过失全推你头上。对这种上司,你必须提高警惕。

王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最近部门新换了个经理,喜欢让人多提建议,搞新创作,做新方案。开始大伙都积极踊跃地开发思路,想新招拓展业务,以为可以增加自己的业绩,还能多拿奖金。可是部门业绩上去了,许诺的奖金却没有如数发放,功劳也全算在了新经理的名下。这种情况严重地打击了大伙的工作积极性,从此之后,无论经理说得再动听,许诺再丰厚,都没有人像从前那样努力了,大伙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混日子,部门的业绩一落千丈,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了。

有一句职场俗语:工作可由你选择,上司却不由你选择。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能在君子类上司手下工作。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摊上的很可能会是小人类上司。有的可能表现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可能是真小人!那碰上“小人”上司怎么办?

当然,你实在受不了小人的气,可以炒他鱿鱼,挂冠而去。但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上司只是“略微”小人点,或者有时还会“君子”一下,你也就不必轻易交上你的辞呈。因为得到一份工作,尤其是适合自己志趣的工作,毕竟不易。你要以退为进,凡事以忍为先,不要与他当面发生冲突。他错怪你的时候不要直言辩解,而是用事实证明。你这样坚持,他会改变态度。

孔子认为,无论对待哪种上司,都应该坚持“说之以道。”就是说,与上司打交道,无论是君子类,还是小人类,关键是要坚持正当的方式。这就是不靠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在麻将桌上、酒席宴上搞所谓“感情投资”,而是靠自己的真本事、用业绩立足,与上司对话。

只有自己的出色工作,才是你最可靠的与上司打交道的筹码。就是小人类的上司、领导,也得看重个人业绩和威望。如果你业绩出众、深孚众望,即使你不去巴结逢迎他,他也不得不重视你。但如果你的业务水平一般,甚至拖团队的后腿,却只会拍上司马屁,那早晚有一天,你会被上司弃之如履。

2.先出成绩,再谈待遇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

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而后食也。”——《孔丛子·记义篇》

译文:

孔子说:“事奉国君,要认真做事而后享受俸禄。”

孔子读《诗经》和《小雅》,感叹道:“我从《伐檀》中看出古代君子先认真做事而后享受俸禄。”

国学链接:关于《孔丛子》

《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主要记述从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于了解汉以前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学传授等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于该书的真伪,历代学者多有考索。旧题该书为孔鲋所撰,实不足信。按孔鲋为孔子八世孙,秦朝末年曾出任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博士,不久即死于陈县(今河南淮阳),他似乎没有可能坐下来撰写此书。尤其是该书记述了孔鲋死亡的情形,更显而易见该书绝非孔鲋所撰。

虽然这部书真伪难辨,但其中不少篇叙述却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有些篇,例如《小尔雅》,又常为研究中国文字、训诂学者所引用,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足可参考。

诸子之言:

孔子所谓的《伐檀》,即《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