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当三位首长和一位战友分两路先后赶到北闸时,连队才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一夜奔波。志愿兵刘运东的汽车在下半夜行驶到公安境内的南平镇时,车不能往前开了,说是孟溪大垸倒口了,公路被淹。刘运东急了,掏出军人通行证找交警说明他是赶往北闸的。交警告诉他现在只能返回湖南再从湖北松滋那边绕道,并马上帮他拦了一辆往湖南去的车,他就随车返回到湖南澧县。在澧县他又在交警的帮助下上了一辆绕道松滋去荆州的车。可是车到松滋新江口时,又不能往前开了,公路已经被交警封锁,因为要等松滋驰援分洪区的防汛车队和分洪区转移到松滋的车队通过。他又急得掏出军人通行证找交警求援,好不容易搭上了一辆开往荆州区弥市镇的防汛车。到了弥市镇,最后用10元钱租了一辆摩托,才赶回了北闸。而团指挥组的三位首长,在武昌站下火车时正遇上一场暴雨,涉过齐腰深的渍水才走出车站广场。当他们乘汽车赶到沙市时,渡口已经封锁。他们也是找到渡口指挥所说明情况后,才准许过了江。过江后他们也是租了摩托,一路突突突地赶到了北闸。
首长、战友向北闸奔波一夜,而连队官兵们则是列队坐在防淤堤上待命了一夜。
沙市东郊江边一座寂静的院落里
沿沙市江堤往东去十多公里,有一处叫盐卡的堤段。这里远离市区,公共交通线路延伸不到,出租车也不在这里出没,就连“麻木”也不见踪影,是个路断人稀之地。虽然江岸刚建成了一个深水码头,叫盐卡新港,但还没启用,平常也总是静悄悄的。
更显寂静的是与码头对应的江堤内坡,有一座绿树掩映的院落。它的这些绿树特别茂密和高大,掩映着一院的房子,又与堤坡上绿色的草地和背后绿色的原野混为一体。
要不是它门口挂着两块醒目的白底黑字招牌,人们从江堤上路过,还真容易忽略它。
这两块白底黑字招牌上,一块写着:湖北省荆江防汛机动抢险队;一块写着:荆州市船舶疏浚总队。从招牌的字面含义,可以推断这里是从事抢险应急和疏通河道的,似乎和江南的北闸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其实早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已经把这座平时静悄悄的院落,和20公里外的大闸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担负北闸的机电启闸任务。
1954年北闸首次开闸分洪时,因当时国家还解决不了闸门同步马达的技术问题,54孔闸门的启闭只好用人工绞车,每孔闸门安排14名绞车工,共756人,用红绿信号灯指挥。44年后的今天当然不同了,闸门早已实行同步电机启闭,每孔闸门只须一人按动电钮就够了。但北闸管理所没有这多人手,也用不着专门配置几十人的启闸工,有关部门从八十年代起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机动抢险队兼顾。这样机动抢险队到开闸分洪时就多了个身分:北闸机电启闸队。
机动抢险队接受这项使命后,年年汛期除了要完成本职的抢险、疏浚任务外,还要作好随时上闸的准备。本来机电启闭闸门一孔一人就够了,但为了保险起见,抢险队实行了两孔配备3人的格局,一共安排了81名启闸工。就像地爆连一样,这支机电启闸队也在每年的5月25日,像“候鸟”一样飞往北闸住上一天两天,连续进行3次启闭闸门的训练。十几年来,5月25日的北闸之行从未间断,风雨无阻。不过十几年来机电启闸队的行动也一直停留在训练上,没有过实战操作。
现在是1998年8月6日下午2时25分——机动抢险队党支部书记沈烈春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个时刻,正在抢险队值班的他接到顶头上司、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处处长张文教的一个电话:北闸启闸人员及抢险队全体队员,立即集结待命。
十几年的准备和等待,终于突然一下就来到了!这位已快50岁的老水利,接到这个电话时,也不免激动得暗暗心跳。
这座静静的院落也一下子激动起来。紧急集结的通知迅速传达到楼上楼下的间间办公室,又通过各个办公室一部部电话,传达到在外作业的每一个人员。
下午6点半钟,也就是分洪区内的包村转移干部紧急奔赴各自村组的时候,机动抢险队近200名职工,一个不差地全部集结到位。和我们常见的抢险抗洪队伍不同的是,这支200人的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上去就像一支杂牌军。其实,这支杂牌军各方面素质,一点也不亚于那些整齐划一的队伍。比如就在这紧急集结中,计财科长黎海波和女司机彭蛾英这对年轻夫妇,毫不犹豫地锁上大门,把一个6岁的小孩托付给楼下的邻居。工会主席张曰洁和会计高志裙,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一个54,一个52,却像年轻人一样双双加入了这支队伍。
入夜,200号人把所有的办公室、会议室都占满了。这座平时静悄悄有时甚至黑灯瞎火的院子,今夜里一下子灯火通明,与对岸北闸那边隐隐的灯光遥相辉映。
沙市、弥市:两支特殊的民兵突击队
1954年北闸首次开闸分洪时,54孔闸门由人工启闭,沙市近千名工人(主要是搬运工人)担任了闸门的启闭任务。以后,虽然北闸的启闭设置了电动启闭系统,但为了实际操作时做到万无一失,仍然保留了备用的人工启闭系统。这是因为如果北闸开闸分洪时,防淤堤爆破的冲击波破坏了电动启闭系统,锁定了闸门,这就靠人工手柄摇起闸门。
所以,沙市从首次开闸分洪以来,一直有一支500人的人工启闸队伍,作为机电启闸的后备梯队,年年汛期都像电动启闸队一样处于待命状态。这支队伍由沙市一些企业民兵突击队组成,受沙市区武装部指挥。
8月6日夜11时,沙市区武装部接到区防指转来的市防指命令:立即组织启闭北闸的人工启闸队整装待命。区武装部因年年都有预案,所以一接到命令,立即按预案通知了辖区内的市纺织局、市燃化局、市工业局、市建委、热电厂、江汉石油钢管厂等单位的民兵突击队,连夜在各自的驻地集结。这些突击队员都是一色青壮年,入汛以来思想上也都一直处于戒备状态,所以命令一到都集结得很迅速。
仅仅一个小时后,区武装部副部长李震和参谋季朝阳就驱车抽查了几处集结地的情况。他们第一站来到市工业局的集结地,看到大几十人的队伍已集中在一间大会议室里。
尽管这些人员中不乏下岗职工,但个个情绪高昂。这支突击队除了带队的已有40岁外,队员都是28岁以下。年轻人聚在一起,高昂的情绪相互感染,不少人恨不得今夜就开拔奔赴北闸。
与此同时,荆州区所辖弥市镇,今夜也有500民兵紧急集结。这500民兵是专为配合地爆连的行动而组织的。地爆连爆破的防淤堤上,将要按规定的时间在119个药室中装填20吨炸药,这仅靠连队的几十名战士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就有了这支民兵突击队。爆破作业实施时,民兵们将在战士们的指导下,清理药室、安放炸药、填充泥土。
弥市镇位于江南虎渡河上流西岸,与荆江分洪区仅一河之隔,是一个繁华的也是防汛任务十分吃紧的镇子。近一段时间,全镇几乎所有的干部职工都上虎渡河堤了。镇武装部长蔡尚立,就是在堤上的防汛指挥部里接到组建赴北闸民兵突击队命令的。这支500人的队伍,也大都是从堤上的防守段面上抽调来的。队伍分3个连,一个连由中小学教师组成,一个连由工人组成,一个连由财贸职工组成。他们奉命每人都带“三个一”:
一把铁铣、一只铁桶、一根绳子。夜10点,3个民兵连和7辆卡车,全体在镇政府集结完毕。偌大的一个镇政府大院和偌大的一栋四层办公大楼,一通宵满眼是灯光人影。
可是谁能知道:在这500人中,除中小学教师外,绝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和自谋生路的个体户。如镇砖瓦厂早已停产,工人一直没有发工资,但该厂接到组织30人的队伍时,没讲任何价钱。镇财贸部门几乎全部下岗,职工们都已成为个体户,但他们同样不折不扣组织起一整个连队。中国的老百姓,关键的时候多么识大体啊!
当北闸亮起通明的灯火,地爆连的战士在防淤堤上严阵以待的时候,沙市、弥市的这两支民兵突击队也在严阵以待。有意思的是从地图上看,北闸、沙市、弥市这三点竟是一个边长20多公里的等腰三角形。北闸是顶点,沙市、弥市是两角。在这两角处各配置一支突击队,对北闸形成左右呼应之势,这分明是一个军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