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共和国没有开闸
23790400000045

第45章 确保“208”当前沙市最高水位:40米;趋势:落(2)

这样他一连替人代了3个夜班。加上6、7、8、9连续几个晚上他除了自己当班外,还要查岗查哨,这样算来,他是一连7天没有睡觉了。

8月13日上午,刘宏简不幸被雷正浩言中:他由于过度操劳,身体真的快要支持不住了。村里和镇里的领导发现他脸色不对,就安排他立即去附近的闸口镇卫生院输瓶液,提提精神。他谢绝了领导的好意,说现在这个时候他怎么能离开险段?此时第五次洪峰的确正在通过荆江,这个险段也的确不能缺少他这样一个“联片队长”。

这天下午,放心不下那些散浸的刘宏简硬撑着背起一把铁锹,不顾大家的劝阻出去查险。在烈日炎炎的堤坡上,人们望见他用铁锹当拐杖撑着身子在慢慢行进。猛然,人们望见他身子一晃,一下子倒在了堤坡上。

不好!等大家跑到他身边,发现他竟这么快就停止了呼吸。而那把铁锹,仍然还紧紧握在手里。

人们都惊呆了。这时虎渡河上的洪峰正在平静地回落,似乎在向这位无名英雄默默致哀。

有细心的人记下了这个时刻:8月13日下午3点10分。

在“啸声万里”的旌旗下

大约就在分洪区围堤长江干堤江陵县防守段面上的民兵曹大武跪倒在江堤上,为逝去的叔叔放声大哭的时候,在围堤的炮师二十七团防守段面抢险人流中,也突然有个战士带着哭腔大喊了一声。战友们愣了一下,接着见这位战士发恨地背着沙袋快跑起来,一下子超越了很多战友。夹杂在人流中的民兵们没听懂这位战士喊的是一句什么话,因为他是广东口音,哇啦哇啦的不知是什么意思。

这是该团7连4班副班长陈永恒,广东新会人。8月6日在部队营区接到紧急出动奔赴荆州抗洪的命令时,他同时接到从家乡小冈镇发来的一封加紧电报:“父患肺癌晚期,速归。”他在家是独子,已当兵两年还没探过一次亲,现在真想回家去在重病的父亲面前尽一次孝。但“呜——呜、呜——呜”的警报,正在营区中一阵紧似一阵地催促着,踏踏的脚步声也已经从别的班排传来,在这样的时候,他作为一位副班长怎好意思向排长、连长请假呢?他默默把电报收了起来,一直把电报带到了荆江分洪区,班里、排里、连里也一直没有人知道这封电报的事。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刚才连部通讯员又给他送来一封加紧电报:“父去世,节哀。”

他一时只觉得天旋地转。虽然无时不在牵挂着父亲,但没有估计到父亲去得这样快,还打算抗完了洪再回家去好好服侍几天。他实在是受不了了,心中积压的牵挂和负疚,就像江堤突然决了口一样奔腾而出,猛地大喊了一声:

“父——亲!原谅儿子吧!”

几声大喊惊倒了人群,但喊声过后他自己又猛然清醒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火线上啊!不能拉倒,不能影响战友们。他很快重新扛起沙袋,在人群中拼命奔跑起来。

不一会,陈永恒父亲逝世的消息在工地上传开了。人们见他仍然扛着沙袋在奔跑,全工地都受到了感染和鼓动。随着一阵阵滚过的“向陈永恒学习”的口号声,工地上翻腾起一阵你追我赶的浪涛。全团官兵用这种特殊的礼仪,向他们的战友致敬,向战友的父亲致哀。

在驻守“208”的万名解放军官兵中,像陈永恒这样的战士同样是举不胜举。这来自粤北豫南万名解放军和来自周边县市的两万民工比起来,他们更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又承担着抢险突击最艰巨的任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就更显悲壮。

这是8月12日下午分洪区围堤的藕池堤段。炮师二十五团油料管理员陈大湘正在给车辆加油,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叫声:“大湘……”他猛回头一看,竟是母亲和妹妹出现在面前。早在8月6日从营区出发前,他就得知家乡湖南安乡倒了垸子,自己家里被水冲,父母和妹妹不知下落,心里一直在暗暗牵挂。现在,母亲牵着妹妹,一身风尘地出现在面前,真是悲喜交集,三人不禁抱头大哭了一场。原来他家里遭水灾后,一家人为渡过眼前难关,分头离乡背井投亲靠友,母亲带着妹妹来到了湖北石首。母女俩刚到石首城关,听说他们炮兵部队在调关抢险,就找到调关。到调关后又听说炮兵部队开到公安藕池去了,母女俩又找到藕池。到了藕池才弄清大湘的油车在堤上,母女俩最终才找到堤上。凭着一股急切要见儿子和哥哥的顽强动力,母女俩冒着酷暑,前后步行100多里。母子、兄妹在大堤上相逢的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战友和首长。大家纷纷递上饮料、水果和洗脸水,终于使母女俩露出了笑容。但不一会,刚刚经过了悲喜交集感情冲击的陈大湘,脸上渐渐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不安。儿子的表情变化怎么逃得过母亲的眼睛,就问他妈和妹妹来了,是不是使你有什么为难?他犹豫了一下,眼里噙着泪花说:“妈、妹,我真对不起你们。现在部队都在抗洪,我没有时间陪你们,这里也没有条件安置你们。你们,还是回石首找亲戚去吧……”战友们都劝他还是多陪妈妈和妹妹坐一会,他执意催促妈妈和妹妹早点走。母亲的泪水又涌出来了,妹妹又跟着呜呜的哭了。母亲没有再说什么,起身重新牵起女儿的手。当在场的十几位官兵听说母女俩为节省路费又准备步行回石首时,一忽儿都自动掏光了身上的荷包,凑了500多元现金硬塞给母女俩。母亲仍然牵着女儿,沿着大堤、沿着来路缓缓走去。

母亲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了,她缓缓而又顽强的背影,久久地留在陈大湘和他战友们的视野里。

陈大湘目送着母亲的背影,猛然举起右手,行了一个长长的军礼。他的十几个战友都跟着举起右手,向他的、也是向他们共同的母亲的背影,集体行了一个长长的军礼。

但大堤上母亲的背影一直没有回头,她分明是怕给儿子留下牵挂。她此刻并不知道、其实也并不企求儿子的军礼,她只企求不给儿子留下牵挂。这就是母亲——1998中国抗洪军人的母亲啊!

也是在炮师二十五团防守的藕池堤段,中央电视台一位记者背着摄像机在一次抢险现场采访,突然发现在背着编织袋奔跑的人群中,竟有一个人身背两个编织袋。记者心中一动,马上把镜头对准了这个少见的场面。

镜头中,这个战士迎面跑来。原来他是左右肩各背着一个编织袋,左右手又各自朝上挽着袋子。他的这个形象在人群中显得很特别,但由于人潮滚滚,他的这个形象也就在镜头中时起时伏。

双袋战士转眼已奔跑到镜头面前的一段水洼地,脚下溅起的水花似乎溅上了镜头。

猛然,镜头为之一晃:只见双袋战士在水洼地里一个趔趄,连人带编织袋一起扑倒在水洼地里,一团由此溅起的巨大的水花,几乎盖住了镜头。水花落下,只见这个战士趴在水洼地里,腰部、背部都已没入水中,但肩上的两个编织袋还背在肩上,头还高高地伸在水面上。此时江边的险情正紧,人群正呐喊着从他身边越过去,没有人顾得来拉他。转眼,扑倒的双袋战士又从水中爬起来了,仍然背起他的双袋融入了潮水般的人群。

这个在水中扑倒又爬起来的双袋战士的镜头,不久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吸引和感动了全国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

他叫尹左林,炮师二十五团的一位炊事兵。一年后在全国上映的大型’98抗洪纪实电影《挥师三江》中,也出现了他这个背双袋的镜头。

不过当时记者拍摄这个镜头时,堤段上的部队官兵们其实早已不感到新鲜了,因为这个双袋好汉早已出没好些天了。

这个镜头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没几天,双袋战士所在的部队层层传达下来一个远方打来的电话: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在电视里看到了这个镜头,听说这个战士是山东聊城籍人,非常高兴。吴官正说,我们山东聊城出了人民公仆孔繁森、青年楷模张海迪,现在又出了个抗洪好汉。一定要找到这个战士,转达家乡父老对他的问候。

不久,一个由山东聊城地区“双拥”办公室主任张汝宽率领的慰问团,带着黄河与鲁西平原的风尘,千里迢迢来到荆江抗洪前线,来到荆江分洪区围堤上,来到尹左林面前,把家乡父老的问候与勉励,带给了这位仍然在背着双袋的年轻战士。当时,大堤上又在抢险,战士的呐喊撼动了慰问团的心魄。因此慰问团送给了尹左林所在的炮师二十五团一面锦旗:“啸声万里”。

一年后笔者在炮师驻地采访时,曾追踪野营训练的炮车车队,在粤北一个山野深处的炮阵地上找到了尹左林。那天,笔者和他席地坐在一台炮车前面的草丛中,请他谈谈一年前在遥远的荆江堤段上那个背双袋的壮举,他却没有半句豪言壮语,仅仅说:他因为是炊事班,没有火线上的战友背的沙袋多,所以一有时间就背双袋,想赶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