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县蚕桑局从湖南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研所分别引进“洞庭x碧波”、“871x872”新蚕品种进行试验、示范。2001年,全县推广“洞庭x碧波”。2005年,“洞庭x碧波”占全县夏、秋蚕种80%以上,单产提高5公斤以上,蚕农年增收200万元以上。2001年,全县养蚕户90%推广“871x872”新蚕品种。单产提高3公斤以上,蚕农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八、彭泽鲫
1995年,县水务局从江西省九江市引进鲫鱼新品种一一彭泽鲫10万尾,在县鱼种场试点。次年推广到岳城、通贤、石羊管委所辖乡镇。1997年后,在各乡镇推广。池塘单养平均亩产500公斤,池塘套养平均公顷产750~1125公斤,网箱养殖平均每立方米50~60公斤,小型水库套养平均公顷产375~450公斤。
(第三章)机构和管理
(第一节)机构
一、县科技局
1986年,安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编制14名,无内设机构。1994年设办公室和业务股。1997年,58个乡镇均设科委,配置7至10人。各村设科技副主任一名。次年,业务股更名为发展计划股。2001年,县科委更名为安岳县科学技术局(简称县科技局),内设办公室和发展计划股,编制8名。历任局长(主任):李国强、周柏松、杨文堃、张峰、刘志儒、李拥军先后任主任、局长。
二、下属机构
(一)安岳县科学技术情报站1978年7月成立的科技情报中介机构,编制3名。2001年县信息中心并人,编制6名。
(二)安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2002年7月成立的科技中介机构,与安岳县科学技术情报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三)安岳县科学技术服务中心1984年4月成立的综合性技术开发与服务机构。固定人员7名,临时工10余名。1990年11月关闭。
(第二节)管理
一、计划管理
1986—2005年,对科技计划实施申报、立项、检查验收全程管理。计划实行“分级下达,分级管理”。由部门提出项目,县科技局审批下达。将符合立项条件的编人《安岳县科学技术发展年度计划》,下发至项目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凡列为国家、省、市、县科技计划的项目,可分别按项目总经费20%、15%、10%、5%的比例提取课题津贴和项目奖励费,奖励和补贴主研人员。
科技计划完成任务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县科技局提出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申请,经县科技局审查符合验收或鉴定条件,由县科技局组织验收小组验收或聘请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鉴定成果。根据成果的学术水平、实际应用的成熟度等,从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评定,作出结论,颁发科技成果鉴定证书。1986—2005年,全县列人科技计划451项。
二、成果管理
科技成果经鉴定后自然转人科技成果阶段。获得鉴定证书的科技成果,由县科技成果持有人或单位上报科技局登记,纳人成果管理。
(一)科技进步奖评审1986—200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每年进行一次。2004年,调为两年评审一次。评审由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将成果归为应用研究和应用推广两大类。评审根据成果的学术水平、完成成果的难易程度、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综合评价,确定一、二、三等奖。评审结束后,获奖成果名称、完成单位、主研人员、拟奖等级以文字公告或有线电视向社会征求意见。1986—2005年,县政府共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118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41项,鼓励奖1项。获奖主研人员543人次。获省部以上科技进步奖、丰收计划奖、优秀成果奖19项,市级34项。
(二)科技进步奖奖励1986年,县政府出台《安岳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暂行办法》,设三个奖励等级,授予获奖单位奖状,主研人员荣誉证书,并奖励现金。2000年8月,为获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的部分主研人员越级晋升一级工资。2004年,县委出台《安岳县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实施办法》,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主研人员享受课题津贴。
三、目标管理
(一)综合目标管理199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将科技工作纳人年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对象为各工委、乡镇政府、计委等97个单位部门。县科技领导小组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本年度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有突出贡献的成果推广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管理2002年8月,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印发安岳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考核综合目标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党政“一把手”。2005年,县委、县政府将考核单位调减为85个。将奖励名额限制为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获奖面由48%降至20%,并将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2002—2005年,先后评出一等奖15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37个。
四、科技人才管理
(一)人才及构成1986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 259人,有中级职称人员57人,初级1 202人,无高级职称人员。全部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技术125人,农业技术123人,医药卫生技术735人,教学6人。经济及其他类技术261人。2005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增至1.3万人。有高级职称386人,中级4025人,初级8402人。另有具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未聘用的222人。全部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446人,农业1056人,医药卫生2460人,教学8678人,经济142人,会计111人,其他专业技术142人。
(二)科技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选拔1989年,首次在科技人员中选拔科技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1995、2001、2004年又三次选拔。2004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出《关于选拔县级科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的通知》,规范选拔工作。1989—2005年,全县选出科技拔尖人才26名,学科带头人49名。
(三)安岳县科技兴县贡献奖1994年,县政府出台《安岳县对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的暂行办法》,对在工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研开的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后直接经济效益显著的科技工作者实施奖励。现金奖励3000~5000元,县政府授予“安岳县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颁发荣誉证书。2000年,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将奖励定名为“安岳县科技兴县贡献奖”,每三年评选一次。1994—2005年,颁奖两次,有5人获奖。
五、专利和技术市场管理
(一)专利技术管理1984年以后,县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开始将专利技术纳人管理范畴。9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安岳对专利事务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由县科技局指导和协调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专利申报工作,进行专利信息跟踪,建立专利技术管理档案。1987—2005年,全县共获得专利165项。县科技局审批认定县级专利试点企业有四川省资阳市荣武机具厂、四川省正邦塑胶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安岳县绿源柠檬发展有限公司等。全县实施专利37项,新增产值6020万元,新增利税2716万元。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施行。当日,安岳玉带乡(后并人林凤镇)农民徐模宏,全国第一个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柔性传动打谷机专利申请书》。次年1月12日,国家专利局正式授予专利证书,成为中国首位获专利的农民。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农民登上国家专利殿堂》。徐模宏和安岳农机厂等10多家国内企业签订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个人获技术转让费近200万元。
(二)技术市场管理1986—2005年,全县技术市场管理主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推动技术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技术市场环境。引导各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和技术转移,规范技术市场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制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市场对外开放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全县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对认定符合登记条件的技术合同进行分类登记、存档。向当事人发出技术合同登记证明。对非技术合同或者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合同不予登记。通过技术合同登记的技术交易,享受国家税收优惠。20年间,全县实现技术开发项目43个,技术转让项目13个,技术服务项目67个,技术交易额469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