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政治、经济、军事、工商业和学习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之后,文明的进步才能显示出来,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全的发展,不能称为文明的进步。然而,在日本,作为文明一大要素的工商业,却长期不曾被重视。回过头来,看看欧洲诸列强,其他方面当然也在发展着,但其中特别发展的是实业,在我国的工商业中,近来世人们好像也开始注意到实业教育,并有了进步和发展,但可惜的是,说到教育方法,则与上述的其他教育方法并无二致,仍然急于将力量偏向于理智方面,而对纪律、人格、德义等方面则置之不顾,虽说是形势所迫,无可奈何,但也实在可叹。再看一下军人社会,这也是其教育法所造成的。
做实业的人,除充分具备上述的诸品质以外,还必须重视的一件大事,就是灵活。从事实业的人,如果和执行军事上的事务一样,一一都要等待上司的命令,只怕会错过好时机,也什么事都要接受命令的话,就难以有任何发展。所以说,只是一味地偏重于智力的发展,只是追逐自己的利益的话,其结果就会陷入孟子所说的“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的状态。出于对此的忧虑,虽然能力不够,但多年以来,我一直努力设法不使事情走到这种地步,同时暗暗地在身边的实业教育中,使智育和德育并行发展。
真正的孝道
自德川幕府中叶开始,神道、儒教和佛教三教精神得到了统一,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得以广泛推行。举一个极其浅近而且又通俗的例子来说明:在大力提倡实践道德方面,有一种“心学”,这是在八代将军吉宗时,由石田梅岩首先倡导的,着名的《鸠翁道话》等也出于这一派之手,梅岩门下还出了手岛堵庵、中泽道二两位名士,由于他们两人的努力,心学得到了普及。
我曾经读过两人中中泽道二翁所着的《道二翁道话》一书,书中记载有关于近江和信浓两地孝子的故事,至今尚未忘记,非常有趣,我还记得其题目是《孝子修行》。
他们的名字叫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内容大概是,近江是一个有名的孝子,领会“夫孝天下之大本也,百善所依而生”,日夜唯恐不及。他听说信浓也是有名的孝子,就抱着试图问清怎样才能向父母尽最好的孝这一问题,往信浓会见这位孝子。他千里迢迢,翻山越岭,特意从近江出发,要到夏天也仍然凉爽的信浓去修行孝道。
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信浓孝子的家,进家门时已过了中午,当时家里只有老母一人在,显得非常弧寂。他问了问:“令郎在哪里?老母回答说:“上山干活去了。”近江的这位孝子详详细细的把来意告诉了留在家中的老母,于是,老母就劝他说:
“他傍晚一定回来,请到屋里等一下吧!他也就不客气,到屋里坐了下来,到了傍晚,被高度赞誉为信浓孝子的这位儿子,背着在山上砍来的一捆柴回来了。这时近江的孝子想为了能仿效,就上一个能看得清的地方,他从里屋往外窥视,只见信浓的孝子背着柴在廊下的一个地方坐了下来,柴很重,他一个人没法卸下来,于是他说,帮忙卸一下吧,于是老母就去帮了他,这使近江的孝子感到有些意外,不知不觉就忘了,再去窥视,接着又听到说,脚被泥弄脏了,端点净水来,给我洗洗等等,随意地让老母去干,面老母则显得非常高兴,笑嘻嘻地按照信浓孝子说的那样,无微不至地照料她的儿子,使近江的孝子又惊奇又感到不可思议。就在这时候,信浓孝子的脚被洗净,坐到了炉子边,看情况不知还将干什么,只见他伸出了脚。大概是累了,又让老母给他揉,老母一点都没有不乐意的样子,就给他揉了起来;一面揉,一面告诉她儿子说,有位从遥远的近江来的客人,正坐在里屋。听到这个,信浓的孝子就说那就去见见吧,离开了座位,满不在乎地来到近江的孝子正在等待的那间屋子。
近江的孝子施礼之后,详细地把来意告诉了信浓的孝子,说完全是为了学习他的孝道面来。交谈之中,早已到了晚饭时间,信浓的孝子就让老母准备晚饭,招待客人,在料理晚饭的时候,信浓的孝子一点也没有要去帮助母亲的样子。饭菜端上之后,也仍坦然地让母亲侍候吃饭,并说:哎呀,汤咸了,真糟糕,饭怎么样呀?一味地责怪老母。这样,近江的孝子再也看不下去了,大喝一声,正颜厉色地责问说;“我因为听说您是天下有名的孝子,为了学习,特意从遥远的近江前来求教,但从刚才所看到的情形,实在感到万分意外,您不仅没有丝毫爱护老母的样子,而且还训斥老母,这成何体统,像您这样的孝子,真是大不孝。对此,信浓孝子的答辩非常有趣。
他说:
“孝行、孝行,百善孝当先。这些话是不错的,但是,有意做出来的孝不能说是真实的孝行,而无意做出的举动才是真实的孝行。我让年迈的老母做各种事,甚至让她给揉脚,对她做的汤和饭都加责备的原因是,老母亲看到儿子从山上干活回来,想到一定是累了,就关心,体贴地说:一定累了吧?为了使她知道我理解这种关心,我就伸出脚,让她给我揉。在招待客人的时候,老母亲一定会想到有什么不周到之处而叫儿子不满意的,也是为了让她知道我感谢这种关心,我对她做的饭和汤说三道四,这一切都是任其自然,都是按母亲所想的而做的,也许这正是社会上赞美我是孝子的原因。听了信浓孝子的回答,近江的孝子幡然悔悟,认识到孝的根本在于什么事都不勉强,一切任其自然,而为了孝行而去尽孝的自己,的确还有许多不及之处。
这就是《道二翁道话》中有关学习孝道的教诲。
人才过剩
有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经济领域中的需求、供给的原则在实际社会活动中,同样适用。不用说,社会上的一切事业都有一定的范围,只雇用需要的人,超过这范围就不需要了。但是,在另一方面,每年不断地在很多学校中培养出不少人来,尚未完全发展到我们的实业界,能充分使用,以满足这些人的要求,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当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供应已显示出过多的趋势。学生们一般在受到高等教育之后,就抱有从事高尚事业的愿望,所以,人才的供给只要还是过多,就不会突然中止的。学生们抱有从事高尚事业的希望,作为个人来说,当然是值得赞许的,但是,从一般社会来看,或者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则如何呢?我认为未必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我们知道,社会的情况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因而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各种各样的,高的像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低的像杂役、车夫那样的人才都是需要的。用人这方面的人是少数,而被人使用的,其需要则是无限的。
因此,学生们如果愿意当被人使用这一方面的人才,那么即使从今日的社会来说,也不会有人才过剩这一问题,不过在今日的一般学生中,除了少数以外都是不需要的,因为他们大多都立志当使用人的人物,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学问,懂得了高尚的道理,不可能愚蠢地到他人手下当被调遣的人。同时,在教育方针方面,也有些不对头。认为只要进行知识灌输的教育就足够了,所以培养出来的都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忽视了精神修养,因而导致的可悲的结果是:不懂得屈于人下,一味地自命清高,这样下去,人才供应过剩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并不是想用寺子屋时代的教育为例来说。不过,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过去虽也不完全,但却做得很好。与现在相比,过去的教育方针等方面是极简单的,就拿教科书来说,最高的,充其量不过是《四书》、《五经》、八大家文之类的。但由此而培养出的人才,却决不完全是同一类型的,其原因当然是由于教育方针不同的关系。学生们也都分别朝着自己的长处发展,人人都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举个例子来说,优秀的人逐渐向上,面对高尚的工作而努力,愚钝的则不怀非分之望,而安于卑贱的工作。由于形成了这样的风尚,所以不用怎么担心人才使用方面的困难。可是在今日,教育方针虽很好,但由于误解了其精神,所以学生们既不知自己的才能如何,也不考虑适合不适合,只觉得彼为人,我亦为人,彼此所受的教育既相同,则彼所能为者,我亦能为。从而产生自负的心理,有不少人即不甘于从事卑下的工作。
过去的教育是百人中出一个秀才,今日教育的长处应该是培养出九十九个普通的人物才是。但遗憾的是,由于误解了其精神,所以形成了今天那种中等以上人才供应过剩的结果。但是,欧美先进国家所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教育方法,可是他们因教育而产生的弊害却很少,尤其是像英国,与我国现在状态大不相同,极重视培养具有充分知识和有人格的人才。本来,像我这样对教育方面知道不多的人,不应该多嘴多舌,但从大体上看,产生现在这种结果的教育,我认为不能说是很健全的。 第十章:成败与命运
以忠恕仁爱待人
我们很早就有听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其实很多事都脱离不了这句古谚。假如以极大的兴趣和兴致去对待事业,那么,即便是繁忙、烦杂、倦怠或厌恶,也没有理由感到痛苦的。与此相反,如果对工作完全没有兴趣,一边讨厌,一边又去干,就必然会倦怠,接着是厌恶、不平,最后必然会抛弃这工作,这是自然的事。前者精神饱满,在愉快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由这种兴趣引起无穷的兴致,而兴致又带来了事业的展开,事业的展开又会给社会带来公益。后者则是精神萎摩,心情郁闷,怏怏不乐,由倦怠而导致疲惫,而疲惫最终意味着一身的灭亡。假如把前者与后者对照起来,试问诸位选择何者?大家一定会明确回答说,选择前者最明智,选择后者最愚蠢。此外,世人还喜欢谈论运气的好坏。人生的运气十分中也许一、二分是先有预定的,但就是说有所先定,自己不努力去开拓机运的话,也决不可能加以掌握。在愉快的工作中而招到了很大的灾厄,这一开始大概都只归诸于天命吧,诸位也一定热切希望舍弃招灾这一方而去掌握热心工作这一方的。这样的话,诸位在事业上不仅应专心一致以极大的兴趣和感情来从事,同时也要期望充实事业的内容。特别像救济事业,不但在性质上,在处理上都需要有特别的注意,而且还应尽可能的丰富其内容,务使能达到没有遗憾之处。此外,也不能只求内容上的完备,而忽视了形式,这也有失妥当。大凡各种事业,内外都应保持平衡。要力求避免仅仅为了炫耀其表面而一味地追求形式。
不言而喻,在本院(东京市保育院),现在(大正四年一月),东京市保育院收留了2500个贫民,其中除了由于动机善良而反招致恶果的贫民和在旅行中生病的人以外,其余大多数都是所谓自作自受之辈。虽然说他们都是自作自受,但如果不以同情心对待他们的话,未免不妥。原因是由于我们须臾也不能离开的人道就是一个忠恕。因此对这工作,不仅要能忠于职守,而且还应该富于仁爱之心。我并不是说对他们要始终加以优待,但必须要经常对他们持有怜悯之情。诸位分别领会了这一道理,就必须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此外,从事医务的诸位,如果只是把收留的患者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那就非常遗憾。
当然,利用作为研究,只是程度的问题,绝对不能说坏。可我希望诸位医生勉励自己,把治疗患者作为当前的义务,护士们也一样,对待患者要确实亲切相待,他们在精神上都有很多缺点,我们应该用上述的忠恕之心来同情这些社会的落伍者、失败者。忠恕是人所应走的道路,是立身的根本,也掌握着一个人的命运。
成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一说到圣贤,首先就会想到中国的尧、舜,然后是禹、汤、文、武、周公和孔子。但是,尧、舜、禹、汤、文、周公等人,在所有圣贤中,用今天的话说,谁都是成功者,都是生前已经取得了可以见到的政绩,受到世人尊敬的人。然而孔子不是今天所说的成功者,而是在生前遭受无辜之罪,困于陈蔡之野,饱尝艰难的人,在社会上当然也没有明显的功绩可见,但是,千载之后,从今日来看,比起生前都已经取得政绩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许多人反而景仰乍看上去一生都被认为是失败和不遇的孔子,同样是圣贤,受尊敬最多的是孔子。
在中国这个国家的民族气质中,有一种奇特的倾向,就是对英雄豪杰的坟墓草草处之,且都不以为怪。但是,对圣人就不如此。我的一个朋友白岩君,是个中国通,我曾亲跟我说过,以后又在他送给我他所写的游记《心花》中看到,对曲阜的孔庙,中国人是极力郑重地保存着,它极完美、庄严,至今还有孔子的后裔在世,受到一般人特别的尊敬。可是孔夫子在生前,既不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在政治上取得明显的功绩,也没有身居高位,更没有到富有天下的程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成功但决不是失败,反而应该说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