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相病榻的嘱托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说:“您的病相当重了。如果您病情危急,不幸与世长辞,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过去我尽心竭力,尚且不足以了解这样的人。如今病重,危在旦夕,又怎么能谈论这件事呢?”齐桓公说:“这是大事啊,望您能教导我。”管仲恭敬地答应了,说:“您想用谁为相?”齐桓公说:“鲍叔牙行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深知鲍叔牙。鲍叔牙的为人,清白廉正,看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与之为伍,偶一闻知别人的过失,便终生不忘。”然后他向齐桓公推荐了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管仲说:“我认为给人恩德叫做仁,给人财物叫做良。用做好事来压服人,人们也不会心服;用做好事来熏陶人,人们就不会不心服。治国有有所不管的政务,治家有有所不知的家事,这只有隰朋能做到。而且隰朋的为人,既能记识上世贤人而效法他们,又能不耻下问。自愧其德不如黄帝,又怜惜不如自己的人。在家不忘公事,在公不忘私事;事君没有二心,也不忘其自身。他曾用齐国的钱,救济过五十多户难民,而受惠者却不知是他。称得上大仁的,难道不是隰朋吗?他对于别人的过失无关大节的,就装作没看见。这样的人是能够胜任辅佐国君治理天下的大人。”
接着,管仲又对齐桓公的几个大臣进行分析说:“宾胥无为人好善,但不能为国家牺牲其善;宁戚为人能干,但不能适可而止;曹叔宿为人能说,但不能取信后就及时沉默。据我所知,按照消长盈亏的形势,与百姓共屈伸,然后能使国家安宁长久的,还是隰朋。隰朋为人,行动一定估计力量,举事一定考虑能力。”说到这里,管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上天生下隰朋,本是为我作舌的,现在我身子都死了,舌还能独活吗?”
管仲知道齐桓公贪图享受,亲近小人。于是他还特别提醒齐桓公,千万不可任用易牙、竖貂和卫公子开方。齐桓公问:“那为什么啊?”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那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居齐国侍奉国君十五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貂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
易牙听说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二)管仲的身后之事
不久管仲病逝。正如管仲所料,在他这个“身子”去世后十个月,隰朋这个“舌”也去世了。齐桓公先是接受了管仲的劝谏,把易牙、竖貂、卫公子开方三个佞臣赶出宫廷,但不久就感到少了这几个人吃也吃不好,玩也玩不好,生活很不愉快,心想“仲父未免对这几个人有成见”,于是又把这三个人召了回来。
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貂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貂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也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他任相期间,为了富国强兵,在齐国实行改革,重视发展经济,整顿法治,扩大军力,重用人才,他凭借齐国濒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采取了一系列顺应民心的措施,为齐国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不但正确地制定了“尊王攘夷”的总战略,使齐国数十年的政治军事行动依据这一战略,逐步建立和巩固了霸主地位,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能因势利导,灵活多变地使用各种战术,有效地克敌制胜,体现了管仲高深的谋略和惊人的智慧。齐桓公实行了“尊王攘夷”的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无论身份贵贱地位高低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得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虽然这样,管仲仍不失为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是对管仲历史功绩的至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