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官渡之战
23854900000005

第5章 决战时刻(1)

(一)袁绍与曹操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军事集团联合讨伐董卓时,各势力差不多都有数万人之多,当时关东各军事集团共同的敌人是董卓,他们之间还未开始互相兼并,处在刚刚建立自己武装的时期,因此,各军事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没有太悬殊。在东汉末年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袁绍由于显赫的门第和社会声望被推为盟主。此后,袁绍先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又把势力伸到幽、并、青三州。初平二年(191年),袁绍消灭了幽、青二州的公孙瓒,遂完全据有幽、冀、并、青四州,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袁绍在培养第二代继承人的问题上却出现了失误,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没有明确指定由谁来继承他的事业,对每个儿子都差不多,分给每个儿子的权力也差不多,第二代之间没有谁很强谁很弱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继承人,由于对继承权的争夺,在他的割据势力范围内,又形成了若干新的割据势力。

曹操曾跟随皇甫嵩镇压黄巾军,后来又募兵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军。192年,青州黄巾军杀兖州刺史刘岱,由兖州地方官出面迎曹操为兖州牧。同年,曹操在济北(山东长清)打败了青州黄巾军,俘虏了三十万人编为青州兵,势力借此壮大起来。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又带兵进入汝南和颍川,镇压了在那里活动的黄巾军余部,他的势力开始扩展到豫州。

曹操刚到兖州时,采用了毛玠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发展农业以充军饷。196年,汉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曹操立即迎献帝到许昌,以许昌作为都城。曹操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这正是他的精明之处,是他的政治活动的一大特色。在曹操那个时代,两汉皇朝已统治了四百年,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打着汉皇室的旗号,无疑提高了他的政治地位,使他能够高居群雄之上,名正言顺地进行统一战争。

志大才疏的袁绍,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如曹操,当曹操还没有控制汉献帝时,袁绍的谋臣沮授曾向他建议说:“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却害怕在他身旁安置一个皇帝会削弱他的权力,使他不能再为所欲为,因此拒绝了沮授的建议。但不久当袁绍认识到未控制汉献帝为失策时,大错已经铸成。

同年,曹操又开始在许昌募民屯田,初步解决了粮食问题,打下了经济基础。要支持长期的战争,光有粮食当然还不够,还得有武器装备和充裕的经费。为解决装备和经费问题,曹操实施了对盐铁业进行控制的政策。曹操曾设置司金中郎将、司金都尉、监冶谒者等官员,来主管铁的生产。曹操对盐的控制始于建安四年,当时卫觊坐镇关中,他向中央上书要求发展盐业生产,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开始设置盐官,控制了盐的生产。曹操置使者监卖的盐,主要产自河东盐池。此盐池在今山西运城境内,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历代政府多在此设置机构以管理生产,收取巨额盐税。曹魏在此所收的盐税,肯定不全用于发展经济,而是和以前一样,主要用于军费。由于曹操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所以他的势力逐渐强大。他还先后派钟繇、卫觊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到关中笼络那里的割据势力,暂时稳定了关中的形势。这样曹操就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成了唯一能和袁绍抗衡的力量。

当曹操发展成为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实力集团后,袁曹之间的决战成为必然。建安五年(200年),当袁绍消灭幽州的公孙瓒以后,就调集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官渡推进,企图直捣许都,一举灭掉曹操,于是袁、曹之间的官渡之战爆发了。这次战争是当时北方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转折点,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双方的战略部署

袁绍企图借消灭公孙瓒的余威乘机消灭曹操,统一中原,建霸王之业。于是他挑选精兵十万,马匹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消灭曹操。袁绍在出兵之前,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监军沮授不同意立即对曹操作战,他指出,大军征战多年,百姓疲弊,仓库里没钱没粮,目前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增加经济实力。而且,汉朝的皇帝还在许都,哪有臣子攻打君主的道理。而且,平定叛乱除暴安良是为义兵,恃强凌弱是骄兵,义兵无敌,骄者必败。沮授认为要进行这场战争并取得胜利,必须要寻找一个很好的借口,师出有名。还要加强战备,增添船只,修缮器械,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打仗的时候先屯兵黎阳,稳定河南,分遣精锐骑兵抄略曹操统治的边境地区,令他顾此失彼不得安宁,袁军好以逸待劳,坐取胜利。这是沮授根据当时的形势,对双方客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但是袁绍的另一部分将领为了迎合袁绍的意志,极力夸大袁绍的军事力量。他们狂妄地认为如果不进行这场战争,那就是“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个意见正符合袁绍企图一举消灭曹操的愿望,于是袁绍采纳了审配、郭图的错误策略,决定率大军攻曹,从而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曹操方面,当袁绍召开进攻曹操的

军事会议的消息传到许都之后,曹操的许多军事将领都非常害怕,认为袁绍势力强大,不可抵挡。但曹操与袁绍交往多年,对他很了解,他说袁绍这个人志大才疏,外表强大胆子却小,对下属又没有多少威严,兵虽然多却没有明确的分工,手下的将领意见又不统一,但是他的土地足够宽广,粮食也很丰厚,如能为我所用,正好可以用来给我们养兵。

曹操的谋士荀彧也指出袁绍的兵虽多可是管理却不严,将领谋士之间矛盾重重,水火不相容,一定会发生内讧。剩下的颜良、文丑,又是有勇无谋之人,没有太大的威胁。曹操、荀彧从袁绍的优势中看到了他的劣势,从自己的劣势中看到了优势,于是曹操决定集中兵力对抗袁绍的进攻。

(三)东击刘备

当曹操在建安四年(199年)八月得知袁绍将要进攻的消息后,立即率兵进驻冀州的黎阳,令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东郡太守刘延扼守白马。另派臧霸将兵自琅邪进入青州,占领北海、东安等地,以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阵地,防止袁绍从东面袭击许昌。

同年九月,曹操自黎阳退守官渡,以主力在官渡一线筑垒固守,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十二月,曹操派刘备去徐州堵截袁术北上,刘备到达徐州后就杀掉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占领了徐州,与曹操决裂。曹操不得不在建安五年(200年)正月,率兵亲征刘备。

当时有的将领劝曹操不必亲率大军去攻打刘备,曹操回答说刘备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现在不把他消灭,将来一定会成为心腹大患,实际上曹操还是害怕将来与袁绍决战时腹背受敌。同时,郭嘉也指出袁绍生性迟钝而且多疑,来得一定很慢;而刘备刚刚兴起,很多人未必真心依附于他,如果现在攻击他,他一定会败的。

曹操正是利用袁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的弱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曹操进击刘备的时候,田丰向袁绍献计说:“能与你争夺天下的人就是曹操。现在曹操东击刘备,趁这个时机去袭击他的后方一定会成功。随机应变,要抓住时机啊。”而袁绍却以小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正确建议,急得田丰举杖击地说:“天啊!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却因小孩子有病而失掉了这么好的机会,真是太可惜了,现在,大势已去啊。”

袁绍就是这样,虽然有成功的机会却因为自己能力不足、犹疑不定而一次次地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