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36招摆脱身心痛苦
23885000000032

第32章 身体痛苦解除术(6)

引起慢性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第一,劳损或退变性的疼痛,即关节、软组织(肌肉、筋膜、韧带等)的长期劳损或者退化性变化引起的疼痛;

第二,慢性炎症性的疼痛,即长期、慢性的神经周围组织或其他组织的慢性炎症所产生的疼痛;

第三,神经损伤或刺激性的疼痛,即因外周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等损伤受刺激或者缺血性变化而引起的疼痛;

第四,精神和情绪相关性的疼痛,即因各种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剧烈或明显的情绪变化以及亚健康状态等产生的各种疼痛;

第五,与肿瘤相关的疼痛,即由于肿瘤本身的生长、挤压或者转移而产生的局部或对邻近组织的侵害性变化所引起的疼痛;

第六,与免疫相关的疼痛,即各种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因素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疼痛;

第七,缺血性疼痛,因血液供应的减少而产生的各种疼痛;

第八,淤血性疼痛,由于血管或血液流通障碍所产生的疼痛。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拿普通的疼痛不当回事,只是买些止痛类的药物来止痛。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因为慢性疼痛会破坏大脑的正常机能,进而诱发更多的疾病。

国外曾有人做过研究,他们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对下背部慢性疼痛患者的大脑活动进行扫描,同时,跟踪监视电脑屏幕上的动态条形信息。另外,他们还对一组疼痛受到控制的患者进行了对比扫描。结果发现,那些没有疼痛感的人大脑部位呈现出平衡状态。这项研究的发起人恰尔沃指出,那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他们跟情感相关的大脑皮层前区,总也安静不下来,而且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活跃状态,令神经细胞受到劳损,进而改变了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神经细胞这种持续的兴奋,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他还进一步解释道:“假如一位慢性疼痛患者,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疼痛,那么这种持续的疼痛感,就会使大脑中的相关区域,也处于持续的活跃状态,大脑的平衡也常持续在紊乱之中,那样就会永久性地改变神经通路,伤及大脑。这些变化还会使人们难以作出决定,不易拥有好心情等。”

[案例1]小杨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房里,用手捂着腰部,因为她一直在受着疼痛的折磨。三年来,小杨始终被一种莫名其妙的疼痛困扰着,而且她这种疼痛非常蹊跷。在刚开始时,只是觉得腰部偶尔有点疼痛,就没有当回事。但是,后来疼痛就慢慢地上延至腹部,有钝痛、胀痛、刀割一样的感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延这种疼痛变得愈加严重,最后疼起来时能让她痛不欲生。

由于实在忍受不了疼痛带来的痛苦,小杨决定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被医生诊断为多囊肾,处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就是平时所说的尿毒症初期。医生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告诉她,其实她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病的,只是因为她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假如她在刚有疼痛感时,就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事情发生。小杨感到后悔莫及。

[案例2]张女士,在车祸受伤后一个星期,来到医院求诊。当时她的车被另一辆车从后方撞击,虽然系着安全带,但在被撞击时,她的头正偏向左侧方。车祸发生后,她虽未失去意识,但已无法记清当时的细节。车祸后她被送到当地的一家医院,但她只让医生开了一些止痛药及肌肉松弛剂。后来,她感觉后颈部及枕骨部疼痛,还伴有恶心。再开车时,耳朵里总是嗡嗡作响,有时下背部也会僵硬疼痛,双手严重肿胀。

根据她的诉说,笔者了解到,她在四年前也曾遭遇过一次类似的车祸,但那次比较轻微。她说,那次她只是感觉腰椎和胸椎有点痛,并无其他不适。不过她的双手肿胀,却是在这两次车祸之间发生的。医生通过检查发现,她有腰椎和胸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这应该是在上次车祸时遗留下来的问题。而且张女士还有些许轻微的脑震荡和失忆症状,医生诊断,她应该还有脑震荡症候群病症。

医生对她做进一步检查时发现,由于她的肋骨和胸椎肌群向前挤压,使后侧的肋骨粘连,造成张女士的颈部疼痛。再加上她的双手有肿胀现象,因此被医生诊断为胸椎滑脱症候群。鉴于以上种种状况和诊断结果,张女士被确诊为复合性慢性疼痛症候群。

据医生介绍,张女士的病因就是4年前的那场车祸,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才成了今日的祸根。张女士在知道原因后,懊恼不已。

如今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更多强调的是综合疗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神经毁损治疗等。

(1)药物治疗。

慢性疼痛现已侵袭了全球32%的中年人和53%左右的老龄人口,造成了人们精神与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在选择慢性疼痛治疗方法时,口服药物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慢性疼痛治疗的药品繁多,且分类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第一类药物。非甾体抗炎止痛类,其应用率高达70%。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是慢性疼痛治疗最常用的药物,目前已由原先的三类药品——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发展成为十个大类,150多个品种。它们的药理作用相似,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镇痛的作用。但是也会出现胃肠刺激、胃肠功能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副作用。常见的这类药品有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氟灭酸、氯灭酸、布洛芬、保泰松等。

②第二类药物。也称二线药物,应用率达25%。但是,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多,见效慢,特异性对某病种有效的除外,因此不经常使用。

③第三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应用率5%。药品主要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④第四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能从多个环节影响炎症过程及免疫过程,抗炎作用强,比较常用,但理论上存在的潜在危险较多。此类激素主要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⑤第五类药物。阿片类药物,现在利用此类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越来越多,但医学界对长期服用的疗效及安全性仍存在着争论,争论结果倾向于它们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在一般药物治疗慢性疼痛无效或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应用阿片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有:吗啡、美散酮、哌替啶、芬太尼、杜冷丁、可待因、右旋丙氧酚等。

⑥第六类药物。即慢性疼痛治疗中的辅助用药及其他类。辅助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强其他药物的药效,解除疼痛带来的焦虑、烦躁等精神症状,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或减轻各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常用的有: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痉挛药、血管扩张药以及维生素类等。

(2)心理治疗。

持续性的疼痛,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精神上的问题,如抑郁和对疼痛的恐惧。而持续性的抑郁、恐惧,不可避免地会使人在对疼痛的认知方面产生负面的看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精神症状。对于这类病人,最好选择就是心理治疗。心理疗法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松弛治疗、操作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①认知行为治疗。这种疗法的主要目的是要减轻或消除疼痛造成的容易使病人产生的不良行为倾向、想法及信念等因素。认知行为治疗,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具体地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直接积极地增强疼痛行为。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医生将从行为上刺激患者,直接加强他们的疼痛感,以此降低他们的疼痛敏感性,并逐渐减少这种行为。

第二,间接积极地增强疼痛行为。逃避加强疼痛的行为,并不能避免疼痛,实际上还会加重疼痛。应当尽量做使自己感觉好的事,而少做使疼痛增加的事。还可制订一个时间表,根据所制订的计划做事,并尽可能地达到目标,进而消除疼痛。

第三,积极地增强有益行为。慢性疼痛病人很少能主动加强好的行为,他们甚至会减少甚至避免这种有益行为。在治疗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加强这种对健康有益的行为。

第四,生理适应和作用。有的患者会在疼痛中失去一些正常的感觉、生理应激或紧张度等。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刺激性的活动,增强病人的适应性,减轻其精神上的疲劳。

第五,对认知的重新构建。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检测自己想法的真实性。培养患者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让他们对自己重树信心。

②松弛治疗。就是使机体在生理上产生松弛感的一种治疗。而这种疗法,需要掌握四个技术要点:第一,安静的环境;第二,全身肌肉的放松;第三,心理方面的技巧,例如,可以重复倾听一种声音、一个词语等;第四,尽量保持舒适的体位。

③操作行为治疗。这是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用奖励-强化-处罚-消除等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来治疗慢性疼痛的一种方法。

④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会有一系列的情绪变化,生理上的一些信息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将这些信息经过检测、放大,以数字或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反馈给本人,并通过具体训练,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就能促进其自身功能的恢复,达到康复的目的。这就是生物反馈疗法。

(3)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最为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法。主要有:

第一,运动疗法,又称治疗性运动。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身体机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运动方式,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机能,以期解除疼痛感,这是基本的理疗方法之一。

第二,电疗法。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疗法(0~1000赫)、中频电疗法(1~100千赫)、高频电疗法(100千赫~300万赫)等。

此外,常见的还有按摩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水疗法、石蜡疗法、冷疗法以及牵引疗法等。

总之,对于慢性疼痛症的治疗,药物治疗仍是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是临床上较为困难的问题。随着对基础理论认识的加深和新技术的推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让慢性疼痛症患者迅速、彻底地摆脱痛苦,不再只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