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免疫养生
23886300000033

第33章 医学方法,为免疫助“力”(6)

在临床上五行联用法的操作方法是:皮肤点打。点打的操作是与穴位的皮肤接触,属于肺,肺为金主气。手法的过程,是一手中指在所选的主穴进行点打,另一手中指切压住配穴经脉范围内的金穴不动,为配合主穴增强点打的作用,有似肺脉之短涩的点打,一般为100次;筋振颤。本手法是与筋的部分接触,属于肝,肝为木。手法的过程,是一手中指在主穴作振颤,先作摇振7~9次,每次摇振一两下,稍停,再作前法,继而作振颤70~90次。摇振或振颤,都要含有弹动性,有似肝脉之弦长。在振颤的同时,另一手的中指切压住本经的木穴,为配穴,以增强振颤作用;骨压放。压放的操作是按触到骨的部分(假如是腹部,临时酌情压放,重压感到好,则重压;重压难受,则减轻压力),属于肾,肾为水。手法过程,是一手中指在主穴向下深压,达到骨的部分,然后缓缓地微放到筋的部分。一压一放为1次。手法慢而且重,所以一般只压放5~7次即可。压放的力量在深部,动作且缓,有似肾脉沉而软。在压放的同时,另一手的中指切压住本经的水穴(扶突),如配穴,以增强压放的作用;血脉摩推。摩推的操作是与穴位的血脉接触,属于心,心为火。手法过程,是一手的手掌或拇指本节的侧面,在所选主穴部位,顺着经脉往返摩推为一次,另一手切压住配穴本经的火穴不动,为配合主穴增强摩推的作用。摩推的范围超过穴位,有似心脉浮大而散,每穴共摩推100次;肌肉左右揉。左右手揉的操作是与肌肉接触,属于脾,脾为土。手法的过程,是一手的中指在主穴作正揉、倒揉各100次,不轻不重的揉而且要匀,有似脾腺之和缓,对慢性胃肠炎较好。如果对风湿性疾病或神经痛,可作稍轻揉合稍重揉。稍轻揉,即肌肉连血脉,这是阴济阳;稍重揉,即肌肉连筋骨,这是阳济阴。能止痛,能促进机能的恢复。

五行联用法操作次序:根据气血、筋骨、肌肉等不同深浅组成的相互整体关系,并结合手足阴阳经脉循行的方向,把这一手法分别先后次序进行操作。由于手的阴阳经脉循行趋势,是从上往下的,手法的次序是:点打、摩推、压放、振颤、左右平揉。足的阳经和阴经循行趋势,是从下往上的手法的次序是:压放、振颤、点打、摩推、左右手揉。任脉和督脉循行,都是从下往上的,手法次序与足经相同。

杨力谈养生:

使用点穴疗法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点穴疗法应注意如下问题:患者精神极度紧张或极度疲劳的时候,应休息30分钟。这样,就可缓解紧张,消除疲劳,有利于点穴的疗效;在患者饭后和饭前,不能用重手法。否则,容易使患者趋于疲劳。饭后点穴,须相隔30分钟;患者过饥过饱,不点穴,否则有害;患者在惊恐、愤怒时,禁忌点穴;凡是远路而来的患者,须休息15分钟,再给点穴。遇到急救,可以灵活运用。

除痧疗法

除痧疗法也是一种中医疗法,在我国的使用已有着很久的历史了。临床上常用的除痧疗法为刮痧,除此之外,还有挤痧、放痧、揪痧等。各种除痧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刮痧。

用边线光滑的汤匙、铜钱或硬币,在病人身体的施治部位上顺序刮动的治疗方法,称为刮痧疗法。操作时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用边线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反复地刮。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每条长6~9厘米。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应用较小的刮匙,在有关穴位处施术。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挤痧。

对因痧引起的疾患,用两手大拇指的指甲互相挤压皮肤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用两手大拇指的指甲背在施治部位处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3)放痧。

以针刺静脉或点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疗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上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嘱患者握拳。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待干后,用消毒三棱针在肘静脉处缓慢刺入半分至1分深,随即缓慢拨出。没有三棱针时,用大号缝衣外亦可。针刺后,让病人张开手掌,而后挤压放血,随放血处置一干棉球,压迫片刻。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4)揪痧。

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夹揪皮肤,造成局部瘀血。这种揪痧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称揪痧疗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故揪痧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术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此时常发出“咯”的响声,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间,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如果病情较重者,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5)扯痧。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扯起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扯痧疗法。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的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本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扯痧部位常选择腹部(下脘、石门、天枢)、颈部、肩部(肩井等)、背部等。

杨力谈养生:

除痧疗法的禁忌症

使用除痧疗法时应注意: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除痧,或不宜在背部除痧;患者有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时,或水肿病者,或血友病,或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除痧法;少儿患者,老年体弱多病者,禁用此法。

挑割疗法

挑治疗法是指在穴位上挑破血眼,然后向内深入,用针挑出一些纤细的皮下纤维样物的方法。在施治部位或穴位上,用刀切口的治疗方法,称为割治疗法。挑割法常用于子宫脱垂、月经失调、痛经、面瘫、急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咽喉异感症、脱肛、痔疮、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

挑治在具体操作时,病人取卧位或骑在椅子上,两手扶住靠背椅架,充分暴露背部或施治部位。根据病情选取穴位或挑治点。挑治点确定后,先在局部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后用三棱针,或大号缝衣针挑破施治点皮肤,随即向内深入,并反复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数十条。此时病人可感到微痛,但一般不会出血过多。挑治后,用碘酒在挑治点消毒,盖上无菌纱布,并贴以胶布固定即可。

割治操作方法在临床上常见的有几种:从中指至大陵穴成一直线,自大陵穴向手掌心方向沿直线约1.5厘米处经皮肤常规消毒后开始切口,切口长约1.5厘米;自神门穴至无名指与小指间隙方向1.5厘米处开始切口,切口斜向食指根部长约1.5厘米;在第二、三掌骨间隙掌侧,食指与中指指根联合下的0.5~0.7厘米处开口,切口长约1厘米。

杨力谈养生:

挑割法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无论是挑治法时还是割治法时,都需要注意以下的禁忌证:患有严重心脏病、体质过度虚弱者、孕妇,都要禁用挑割法。

其注意的问题是:挑治或割治前,皮肤及针具都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或乙型肝炎等病的医源性传播。挑治时,针尖应在原伤口挑出挑入,不可在伤口上下乱刺。取重强刺激手法。保持被挑治和割治部位清洁,挑治和割治后3~5天内不要洗澡。挑治和割治当天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并少吃刺激性食物。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在使用刺血疗法进行治疗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选择。

刺血法常采用的方法有点刺法、散刺法、叩刺法、挑刺法、火针法、针罐法、割点法等。各种刺血疗法的操作方法如下:

点刺法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有3种点刺形式: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0.1~0.2寸,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部位。如十二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挟持点刺法。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入0.5~1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攒竹、上星、印常等穴位的刺血。结扎点刺法。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刺。立即退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散刺法又称“丛刺”、“围刺”。方法是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上下左右多点刺之,使其出血。此法较之点刺法面积大且刺,针多,多适用于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如顽癣、丹毒、局部癖血等。

叩刺法此法是在散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用针具为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或皮肤滚刺简均可)。操作时,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中段,利用手腕力量均匀而有节奏的弹刺,叩打一定部位。刺血所要求的刺激强度宜大,以用力叩击至皮肤上出血如珠为度。此法对某些神经性疼痛、皮肤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挑刺法此法操作时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三棱针或粗圆针,将腧穴或反应点挑破出血;或深入皮内,将部分纤维组织挑出或挑断,并挤压出血,然后局部盖上消毒敷料并固定。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丹毒、乳痈、痔疮等疾病。

割点法此法是以小眉刀或手术刀切割穴位皮肤、黏膜或小静脉,放出适量血液,然后盖以消毒敷料即可。割点切口一般长0.5厘米左右,小静脉则以割破1/3为度。

针罐法此即针刺用加拔火罐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能扣住火罐处。操作时,先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刺局部见血(或不见血),然后,再用拔火罐。一般留火罐5~10分钟,待火罐内吸出一定量的血液后起之。本法适应病灶范围较大的丹毒、神经性皮炎、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

火针法又名火针刺,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寒痹、疗毒等病。

杨力谈养生:

刺血疗法的禁忌事项

刺血禁忌有这几种: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应予足够重视;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本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捣汁,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对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以免犯虚之戒,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