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农民养生
23887000000016

第16章 农村常见传染病(2)

6.隐匿型:此型最为多见,一般无症状表现,仅在体检、流行病学调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

7.混合型:在患病期间同时还伴有上述各类型的表现。

肝吸虫病的预防

1.普查、普治病人,查明吸虫宿主,并根据吸虫宿主的不同经济价值分别采用杀灭、治疗或管理的方法。

2.喜欢吃生鱼的群众要改变个人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吃生鱼、生虾,避免“虫从口入”。

3.切鱼、虾的菜板、菜刀和其他器皿,要生熟分开洗净,防止交叉污染。

4.经常吃生鱼、生虾的群众,应及时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治,减少危害。

5.加强粪便管理,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或猫、狗、猪等的粪便施肥或喂鱼虾,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鱼塘。

6.禁止出售生鱼及“生鱼粥”等饮食和用生鱼鳞、鱼内脏等给狗、猫等动物吃。

杨力提示:

在具体治疗中,以复方调治整体,根据具体的病情,采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凉血利湿之品,以单味药治疗局部,即以鸦胆子清热、燥湿、杀虫。鸦胆子不仅可用于治疗肝吸虫,而且对各种痢疾、滴虫性肠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用法是:明矾30克、鸦胆子15克研粉,制成胶囊,每次饭后一粒,约合明矾365毫克、鸦胆子183毫克,日服3次。鸦胆子配合明矾有明显的杀虫效果。

囊虫病的养生保健

囊虫病是由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疾病。侵犯人体的脑部最常见,其他可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及眼部等。绦虫病的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有内源性、外源性自身感染和异体感染,其中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

1.囊虫病皮肌型。囊虫寄生在头部、躯干和四肢的皮下和肌肉内,囊虫结节,质似软骨。囊虫结节多时可致四肢假性肌肥大,人体感到软弱无力,行动困难。

2.囊虫病眼型。囊虫可寄生在玻璃状体、视网膜、前房时,引起视物时有黑点或有黑影飘动,造成视力减退、视网膜剥离等症状体征。

3.囊虫病脑型。囊虫寄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时,可诱发不同类型的癫痫。

4.脑室型。囊虫寄生在脑室可致脑室梗阻,引起头痛、呕吐、出现颅内高压时可并发脑疝、引起回圈与呼吸障碍等。

5.大脑弥漫型。常致颅内高压、持续性的头痛,视力产生障碍,甚至是发生器质性精神病。

6.脊髓型。发生脊髓受压时,出现瘫痪、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症状。

J饮食方案

在农村囊虫病是可以预防的,人不慎吃了豆猪肉或囊虫卵污染的蔬菜,要注意便后、饭前洗手。肠内的囊虫最终将会自然的死亡而不会重复感染或患上脑囊虫病。同时,一定要讲究饮食卫生,如吃生菜时要洗干净,做到生、熟案板分开。

脑囊虫病多由吞食了猪绦虫卵而得病,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治疗绦虫病及脑囊虫病,要以预防为主,不吃未煮熟的蔬菜和猪肉,生吃蔬菜时要特别注意清洗和消毒,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和屠宰检疫的工作。

J生活方案

治疗囊虫病常用的药物

1.吡喹酮是一种广谱类的抗虫药物,对囊虫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毫克/千克,分6天(每天3次)口服。服药物的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的脑组织炎症发生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等,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的危险。

2.丙硫咪唑是广谱类的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20毫克/千克,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毫克,每天用3次,连续3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为了减免在治疗过程中囊虫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吡喹酮先从100毫克,3次/天起用,如无不良反应,每次递增100毫克,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时再持续用6天后停用。

常用的治疗囊虫病的方法

1.手术治疗

确诊为脑室型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对颅内压持续增高,神经体征及CT证实病灶局限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2.驱绦虫治疗

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的患者,为防止自身再次的被感染,应进行驱绦虫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灭绦灵(氯硝柳胺),嚼碎后一次吞服,服药后3~4小时应给予泻药一次以排出囊虫的节片及虫卵。

杨力提示:

脑囊虫病是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脑部所致,它约占人体囊虫病的80%以上,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北部各地区。其感染方式有:

1.内在自身感染。患有绦虫的病人,由于呕吐或肠道逆蠕动,使绦虫妊娠节片回流至胃内,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逸出六钩蚴,钻过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与淋巴循环而输送至全身和脑,发育成囊虫蚴。

2.外在自身感染。绦虫病人的手部沾染虫卵,污染食物,经口而感染。

3.外来感染。病人自身并无绦虫寄生,因摄入附有虫卵的蔬菜或瓜果后而感染。

带绦虫病的养生保健

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导致的一种疾病。猪、牛和一些野生动物为其中间的宿主,幼虫寄生时称为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的幼虫可以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猪带绦虫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

当人吃了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牛肉、其他的动物肉或是内脏以后,就会感染带绦虫而成为传染源。带绦虫病人粪便排出的虫卵、含有大量虫卵的节片或从肛门逸出的节片污染环境,虫卵被猪、牛等家畜、野生动物吞食导致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病患者还可使他人或自身感染而患猪带绦虫病。带绦虫病人、患囊尾蚴病的家畜与动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本病传播的循环链。由于居民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家畜饲养方式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的影响,本病具有分布广泛并有地方性流行的特点。

J饮食方案

人们吃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肉类食品和烹饪不熟的螺、鱼、蟹、蛙、蛇等食物会致病。因为带绦虫病的感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当人们吃生鸡、生鸭或未熟透的禽类时,病源尚未被杀死,从而让人们患上疾病。只有食物烹饪熟了,寄生虫才能被彻底的杀灭,饮食的安全性才有可靠的保证。

食源性疾病是由不卫生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一些人喜欢吃生牛肉,其带绦虫病的感染率可高达70%~80%。我国不少的青壮年从追求肉的烧、烤、涮吃法发展到生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热衷吃带着血丝的猪肉和牛肉很容易引发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病等。

J生活方案

预防带绦虫病的方法

1.控制传染源

开展农村人群带绦虫感染及囊尾蚴感染情况的调查,治疗患病的人口,处理带有病菌隐患的病猪、牛、羊等动物。

2.加强粪便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在农村要禁止随地大便,改进家畜的饲养方式,预防家畜被疾病感染。

3.加强屠宰场的管理和肉品检验

严禁销售含囊尾蚴的肉,俗称“米猪肉”。

4.加强健康教育

要教育农村人口不要吃生肉或未煮熟的肉,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治疗带绦虫病的方法

患了带绦虫病,就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驱虫类的药物,服药后24小时把体内的粪便淘洗,以检查绦虫的头节确定疗效,对未查到绦虫头节的患者要继续观察3~4个月,如无孕节或虫卵发现即可视为治愈,如又出现虫卵或节片,则需继续驱虫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槟榔、南瓜子、龙芽草,西药有氨硝柳胺(灭绦灵)、毗哇酮等。具体用法如下:

1.槟榔、南瓜子:晨间空腹服60克~80克南瓜子(先碾碎),2小时后再服60克~80克。槟榔煎200毫升(槟榔要先浸泡后煎),半小时后服硫酸镁,全药服完后约3~4个小时排出虫体,本药治愈率达90%以上且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