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因为源头不明,长江的数据一直混乱不清。这一时期在各种正式场合关于长江长度的数据就有5498公里、5500公里、5701公里、5769公里、5800公里等多种说法。
一九六九年起,由国家统一部署,兰州军区测绘部队开始对长江源以及整个青海省和西藏北部地区的青藏高原进行1:10万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并先后完成了当曲、楚玛尔河和沱沱河流域的实地测绘任务。当时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刘思和河南地理研究所)与李志良解放军测绘学院)先生回忆道:“一九七四年在测绘沱沱河流域的过程中,我们在实地发现了旧图对祖尔肯乌拉山脉的标示有重大错误:祖尔肯乌拉山脉并非为一完整山体,而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其间有一条宽阔的南北向谷地,沱沱河由此谷底自南而北流来,穿过祖尔肯乌拉山脉后与自西向东的波陇曲汇合,再折向东流。”如此一来,过去不曾被人所知的沱沱河南北流向的一段。
正式进入了探寻长江源的人们的视线。
“我们实地查明沱沱河的源流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尕恰迪如岗和姜根迪如两个雪山群,河水由冰舌末端潺潺流出,它的长度超过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是长江正源的尕尔曲,位于尕尔曲源头以西。”一个关于长江源的全新推断,就此提出。
一九七六年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即今“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人民画报》、《人民中国》杂志、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青海省有关单位在兰州军区的支持下,组织了二十八人的考察队,进行了为期五十一天的考察,证实了“沱沱河上段是由南向北穿祖尔肯乌拉山而过,然后才折转东流”这一推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长江源进行的大规模科学考察,对于长江源头的确定,对整个长江长度的重新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三日新华社正式发布消息:“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表明,长江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随后,《辞海》和有关书籍相继采用了这次考察成果。至此,万里长江,这条我国第一大河由长度世界排名第四变成了世所公认的世界第三长河。
一九七六年那次至关重要的考察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
一九七八年第二次江源考察后,长办一九七九年曾派人去中科院地理所联系量图事宜。地理所于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来函称:“经我们复查,发现一九七六年量算长江上游的有关河流长度有错误,主要是‘错阿日玛’幅图上,沱沱河长度这次量算应64.6公里,上次(一九七六年)为82.3公里,相差约18公里,其他河段也略有出入。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初步分析,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仪器(数字化仪)及电子计算机运转不够正常,纸带记录出错,当时因时间较急,人民画报急于要量算结果,以致未对二次数字化和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
这个错误很快得到了更正,但也为此后的长江源之争埋下了伏笔。
一九八〇年长办水文局为彻底弄清长江长度决定重新量算。一九八七年定稿的一份《考察报告》在结语中指出:“根据长办最新量算成果——以长江‘三源’
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各源头分别算起,截至同一点——长江口50号灯浮,长江干流长度分别以沱沱河为源全长6397公里,以当曲为源全长6403公里,以楚玛尔河为源全长6288公里……我们认为,今后有关出版物或正式文件,应以此数据为准,一般提到长江长度,仍以沱沱河为源,全长6300公里,涉及具体长度,可采用6397公里。
二〇〇六年八月,我随一个考察队到达了切苏美河谷旁的一座山顶。切苏美曲是沱沱河的一条支流,汇合口以上,沱沱河改称纳钦曲。
从山顶俯瞰,不由让人心花怒放。左边雪山怀抱中是晶亮的冰川,顺着冰川往下看,切苏美河谷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网状河系亮晶晶的像一条条彩带。
目前长江的长度,是以姜根迪如南侧冰川5820米高程处,也就是我们攀登到的雪线为起算点的,也就是说,把整个冰川的长度都包括在内了。但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冰川和河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态,把冰川长度算作河长并不妥当。
如果以冰舌末端作为起点的话,根据相关数据,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冰川西支的水流要长于源于姜古迪如南侧冰川的溪流,这样的话源头位置也将要随之改变了。并且以冰舌末端作为起点还会有另一个问题:冰川本身就是一个变体,冰舌的位置是变化的,冰舌的末端应从哪里算起呢?
长江三源中当曲的地位非常特殊,它的长度和水量都是三源之最,也难怪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人士提出长江的正源应当是当曲而不是沱沱河了。近些年,随着当曲新源头不断被发现,长江正源究竟在哪里,隔几年就会在媒体上热闹一阵子。
而当曲的“第一滴水”在哪里是这几十年来争论最多的地方。
当曲的源区位于长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处,二〇〇六年我们漂流长江的时候,曾到过那里。与想象中的一山分两水完全不同,这里的山顶上是一片几乎没有什么起伏的绿地毯般的草原,星星点点的小湖泊和水塘间是很难分辨出的细小水流,时近黄昏,在夕阳的照射下四处一片金光闪闪。在这里如果没有详细地图,没有先进仪器,对于我们来说,不要说寻找源头,就是要分辨清楚哪个是河流哪个是水塘,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曲源区沼泽遍布,据称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泽就在这里。
当曲的第一滴水究竟在哪里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一九七八年曾随队考察的老专家夏鹏章先生曾对我说,当年八月二十八日,他们到达了当曲源头。那时认定的当曲源头多朝仁,也叫多朝能。就是在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面上流出来的一股小水,差不多也就是二两酒那么多的样子吧,被定为源点。
一九八六年举国瞩目的“长漂”中,由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长春地理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参与组成的陆上科考分队对长江源区部分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他们认为当曲应为长江正源,而当曲的第一滴水则发源于多朝能东北的扎西格君东侧的丘状高原上。
一九八五年九月三日,身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作家及摄影记者、香港的黄效文先生,依据在美国利用四种遥感资料对江源一带所做的研究,轻骑考察了当曲的两个可能源头,比较后认为应以若霞能为不曲也即长江)的新源。
这些新的见解,新的数据,在不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的一则报道,标题称“长江源何处,究竟长几何?
科学考察队实地考察正本清源,巨龙出涓涓当曲,长江总长是6275公里”……类似消息,《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做了报道。
此后,关于长江源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随着科学进步、一些先进手段的采用,最近几年这个问题又屡次被提出。
二〇〇五年六月十五日,黄效文带领的十九位国际科学探险队员,再次提出在青藏高原青海省南缘发现长江新源头:加色格拉峰当曲上游多朝能,比当前中国官方认定的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多了6.5公里。
二〇〇八年九月,由青海省测绘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组成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也对多朝能源头进行了考察。
与此同时,这支科考队还对当曲最上游的一个溪流且曲进行了考察,且曲与多朝能交汇形成了当曲。且曲的长度与多朝能的长度相差无几,但是且曲的源头是一个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泉眼。二〇〇〇年九月的长江源头考察和二〇〇八年九月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的考察结果都证明:当曲最大的支流且曲的源头是长江源区最长的,而且也是一年四季都有水的。
考察队的首席科学家刘少创博士认为,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当曲是长江的正源,长江的源头就是当曲的最长支流且曲的源头,从这里算起长江的长度是最长的。
依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来看,万里长江非要争个正源,其实是没有办法争清楚的,谁也说服不了谁。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河流的长度,也不可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因为不管是冰川还是泉眼,本身就是一个变量。
有关江河源头的探索,多年来的手段主要是依靠详细地图和航空照片、卫星影像按图索骥,然后实地考察验证。长久以来,详细地图属于机密,航空照片、卫星影像对于普通人,也很遥远。非专业人员,很难有条件去探索江源的究竟。随着googleearth之类的现代科技的出现,普通人也能俯瞰地球。科技的进步,也许还会使关于源头的争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