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夏琪在家里一吃完饭就吐的晕头晕脑的,好多东西一闻到味就难受。可是在办公室里她居然能忍受这一屋子的乱七八糟的气味,真是不可思议。
尤其是上课时,看着讲台下面那朝气蓬勃的小脸,夏琪的心情一下子就舒畅起来,居然没在上课时有过不适的感觉。课下闲下来的时候,偶尔还是会有想吐的感觉,但没有那么强烈,可以在忍受的范围之内。所以单位里并没有人知道她有身孕这事。
眼瞅着就快三个月了,依稀记得在哪本书上看的,三个月之后反应就开始减轻,之后慢慢就要出怀,开始增加体重了。
好不容易熬了这么久,夏琪的心情也开始一点点的好转起来。最近老爸老妈还是很辛苦的,每天都换着花样的给她做饭,每顿都争取一周内不重样。
老爸还特意从网上下了些孕妇开胃食谱,老妈则相应的制定了个每周食谱计划,换着花样给她补身子,争取一周内每顿饭都不要重样。
到是公公婆婆那边,自从来送了一次所谓的生男秘方之后,打过一次电话问有没有把药吃上,之后就再也没有问过小夏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什么反应,有没有什么想吃的,这些和他们统统都没有关系,或者说是这些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只想知道里面有一个孙子,如些而已。
华子受到的待遇则比小夏好了太多,她婆婆是每周来一次,那老太太自打听说儿媳有了身孕,已经快到古稀的年龄却也拦不住她那高涨的热情,每次来都大包小包的带着,有时是新鲜的蔬菜,有时是自家的瓜果,还有粮食、米、面、油,鸡蛋、鸡……只要是家里有的,老太太是一点都没有舍不得,大大方方的往这送。
而且老太太还特别会来事,有时鸡蛋带多了,就让华子带到娘家去吃,要是咸鸭蛋带多了,就让华子朝亲戚家里分一分。至于鸡嘛,老太太说了,家里本来就有十多只老母鸡,华子有了身子得多补补,老鸡们能自己孵化小鸡的就自己孵,不能孵的就买上百十只小鸡养着,反正农村有的是地方,这每周一只鸡是要保证儿媳妇吃上的。
每次在车站附近看到老太太拎着满满当当的东西,总有热情的同事上前打招呼,“大娘,又来看华子了?”
老太太笑的满脸的皱纹都开花了,“是啊,这不是家里的菜又结下来了,给她送点新鲜的过来。”
看她拎着东西挺沉的样子,同事们都好意地说:“到学校还得走半个小时呢,我带着你吧!”
老太太抿着嘴一笑,拒绝道:“不用麻烦了,不就几袋子东西嘛,给我儿媳妇吃,不沉。”
说完也不管别人的客套,大踏步的向前走。
每每看到这种情景,大家就挺纳闷的,你说一个不足一米五的老太太,怎么这么能干呢?要知道华子虽然住在学校,可连坐车带走路,也是很累人的好吧,果然听到要抱孙子了动力才更大一些吗?
华子住的也是平房,院子中间有棵樱桃树,不用吩咐,到了时间老太太就主动过来帮忙,以前是帮忙修剪树枝,接着是施肥松土,再后来是打药,下来樱桃之后,老太太还心灵手巧的给酿成樱桃酒。
小小的院子被她收拾的井然有序,哪次来她都不空着手,来了还得帮着打扫一下房间,洗洗衣服,天好的时候她还帮着拆洗衣一下被子。
所以大家看到华子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感叹一件事,傻人有傻福,这话一点也不错。
看到华子的婆婆来的那么勤,夏琪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她以后也得吃点本地鸡啊,别的不说,这个味道可不是外面买的鸡所能比的。
但是打电话一问婆婆那边,她的心就一下子凉了,老尤两口子异口同声地说:“今年是闰年,不能养殖。再说了,家里还有五六只鸡呢,到时有的吃就行了。”
那怎么没听说养殖产业都关门大吉呢?农村里再讲究,该养猪的不是还都养着嘛,满大街的不都有喊着卖小鸡小鸭的,也没看到他们罢工休息。这是哪门子的说法,没听说过。
到是夏妈妈怕女儿月子时没鸡吃,提前买了二十只小鸡放在地下室的门口养着,先养大了再说,等到长到斤儿八两的时候味道也大了,那时再让尤勇送回去呗。农村养点鸡还不是多大个事吧,三五只也是喂,十只八只也是喂,不就多撒点粮食嘛,农村别的不多,这粮食可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等到夏家的小鸡长大时,那个气味已经挺大的了,邻居们也不时有人找上门一抗议。所以老夏开着车和尤勇一起把它们送回去,农村院子大,也有鸡窝,肯定比在城里养殖起来方便些。
这往回一送老尤可不乐意了,看着那一地蹿来跑去的小鸡一个劲的在那里叹气。尤勇在那里打圆场:“爸,你看小夏怀孕了总得添点营养不是?你们没空去买小鸡,我岳母主动给买上了,这都养了一个多月了,回头你们喂起来也省事些,到小夏做月子的时候就差不多能吃这个鸡了,你们就辛苦点多喂养着点。”
老尤不满意地嘀咕着:“养这么多鸡干什么,那得多吃多少粮食啊,得多浪费我多少功夫啊,养这个干什么,麻烦。”
老夏一听,这什么人哪,自己的儿媳妇怀了孕,老两口成天不问一句,也不去看一看,这连给孩子养只鸡吃还有意见,什么素质。
抬腿上车,懒得看这种人的嘴脸,他夏家再怎么着也不缺那点钱,这里不想给养,到时他们给闺女上山上多花点钱买小本地鸡吃就是,这要不是有孩子这层关系在这,他还真没想到还会和这种人打交道,真是硌应人。
尤勇还在那里给他亲爹使眼色,这也太不会说话了吧。可惜他爹妈在那里假装看不到他递过来的眼神,就在那里一起叨叨着养殖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