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无病一身轻全集
24074000000002

第2章 检查须知篇(1)

尿液检查须知

监测人体健康状况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就是血液、尿液、粪便的常规检查。尿液和粪便标本易于留取,又不会给病人增加痛苦,因而成为临床最常用的、价值很高的检查材料。

尿液是泌尿系统排出的代谢产物,在感染、代谢异常、肾血管病变、变态反应性疾病、毒素或药物刺激等情况下,泌尿道的病理产物或血液中的异常成分可随尿排出,故尿液的症状(如尿量、颜色、透明度、气味、酸碱度、比重等)和组成(如蛋白、糖、酮体、胆红质、亚硝酸盐、红细胞、白细胞等)不仅反映泌尿系统的情况,还反映心、肝等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状况正常与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尿液分析方法经历了巨变,所分析的内容也不断拓宽。例如,尿液分析方法己从传统的手工检测,转变为半自动、全自动化分析;尿液化学成分的检查己从传统的湿化学法(试剂法)转变为干化学法(干片法);从既往一次只能单项检查某一成分,转变为一次性同时检测十余项成分;从过去的多项检查需标本量100多毫升、累计耗时几小时,转变为仅需不到1毫升、半分钟至一分钟打印出10项结果;结果的判定由过去的肉眼观察进化为机器比色。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分析。所谓全自动,就是将尿标本放在仪器的样品架上,仪器按顺序将尿试剂带浸入尿标本中并准时取出,自动比色,读取结果,发出实验报告。常见的8项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项目包括蛋白质、葡萄糖、pH值、酮体、胆红素、尿胆原、潜血和亚硝酸盐;10项则增加了白细胞和比重。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出现,给实验室尿液分析带来了一个飞跃,它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使检测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减少了人为误差,增加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前期准备:在做尿检前,既不要禁水,也不要大量饮水,以免人为地使尿液过分浓缩或稀释,从而影响尿液中病理成分的含量。

2.容器:应选择清洁、干燥、有盖的容器留取尿液。有人随便找一个药瓶或盛过什么东西的小瓶,不经清洗就拿来用,瓶中残留的物质就会污染尿液,干扰测定。

3.时间:做尿常规检查时,最好留晨尿,即早晨的第一次尿。因为晨尿比较浓缩,含有的各种病理成分较多,容易检查出来。另外,下午的尿也比较浓缩,而且病人通过白天的活动,也容易出现各种病理成分。所以,以上述两个时间留尿为佳。

肛门直肠指检须知

肛门直肠指检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因为许多肛管直肠疾病仅凭直肠指检即可早期发现,因此,对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应把它列为常规检查。

人们可以利用在家洗澡的机会,用一些润滑剂,自己学会做直肠指检。正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一般来讲,肛门直肠指检可分为肛外指检和肛内指检两部分。肛外指检是戴好手套后,用食指触及肛门周围有无硬结、肿物和压痛,有无波动感,并检查肛外皮下有无瘘管索条走向等。而肛内指检即是我们常讲的肛门直肠指检。它是在戴好手套或指套后,在食指和肛门部位涂些润滑油,将食指伸入直肠内的检查。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动作轻柔,因突然用力将手指插入肛门内,括约肌可因受到刺激而痉挛,产生疼痛,尤其是肛管有裂口、创面时,更要小心,这时可张口呼吸以减少肛门的紧张。②注意肛管的紧张度,正常肛管有较好的收缩力和弹性,仅能伸入一手指,若肛门括约肌构弛,则失去弹性,可进2~3指,并有排便失禁。如肛管的紧张度提高,常预防有炎症反应。③肛管直肠环检查,此环是由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共同构成。此肌环收缩能力强弱可部分反应肛门括约肌的功能。④直肠内检查,几乎直肠下段8cm T左右的长度均可触摸到。应认真地检查直肠前后左右壁有无压痛、包块及狭窄,并注意包块的大小、硬度、活动度。⑤检查结束后,要检查指套有无血迹或黏液。注意血迹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黏液的颜色、性质、气味如何等,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如果是直肠癌的话,可以摸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样,有脓液、坏死组织及暗红色的血液,并感觉肠腔狭窄。指套上也染有暗红色血液。

在直肠指检时,除用于早期发现直肠肿瘤外,还可以检查下列疾病:

1.直肠息肉:可触及质软而可推移的肿块,指套上常染血,色鲜红。

2.内痔:内痔是柔软的静脉团,不易触及,但如有血栓形成,则可摸到光滑的硬结。

3.肛瘘:可摸到索状物,有时在肛瘘内口可扪及小硬结。

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如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在直肠内可摸到压痛性肿块。

应该指出的是,光凭肛门直肠指检,不一定能完全确诊肛管直肠癌,还要到有条件的医院里,做进一步的检查。

胸部检查须知

骨骼标志

1.胸骨角:为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所形成的微向前突的角。平第二肋。

2.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特别突出。用于计算胸椎。

3.肩胛下角:为肩胛骨的最下端。双上肢自然下垂时平第七肋骨或第八胸椎。

垂直线

1.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之垂直线。

2.锁骨中线(左右):为通过锁骨中点下引之垂直线,男性一般通过乳头。

3.腋前线(左右):为通过腋窝前皱襞之垂直线。

4.腋中线(左右):为通过腋窝中央部之垂直线。

5.腋后线(左右):为通过腋窝后皱襞之垂直线。

6.肩胛线(左右):为通过肩胛下角之垂直线。

7.后正中线:为通过椎骨棘突之垂直线。

胸部分区

分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左右),锁骨下窝(左右),肩胛上区(左右),肩胛区(左右),肩胛间区,肩胛下区(左右)。

胸廓

正常胸廓双侧对称,成人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约为1:1.5,小儿和老人则前后径等于或略大于左右径。异常胸廓有:

1.扁平胸:前后径明显小于左右径,呈扁平型。见于瘦小体型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2.桶状胸:前后径几乎等于左右径,呈圆桶状。见于老年人、矮胖体型者及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3.佝偻病胸(鸡胸):胸骨下部显著前突,前后径增大,横径缩小,双侧塌陷。见于佝偻病。

4.胸廓单侧或局限性变形:单侧或局限性凹陷见于肺不张、肺萎缩、肺纤维化、广泛肺结核、胸膜粘连等;单侧隆起见于胸腔积液、气胸、肿瘤。

5.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化。

胸壁

胸壁压痛见于胸壁炎症、肋骨骨折、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胸骨压痛或叩痛见于白血病。胸壁静脉曲张见于腔静脉回流受阻。

乳房

正常人乳房及乳头对称,男性及儿童的乳头多位于锁骨中线第四肋间隙。一侧乳房明显增大见于先天异常、一侧哺乳、炎症或肿瘤。乳房红肿热痛见于急性乳腺炎。乳房皮肤“橘皮样变”多见于乳腺癌。乳头内陷或抬高见于先天异常、乳腺癌。乳头有血性或棕褐色溢液见于乳管乳头状瘤、乳腺癌。乳房肿块见于乳腺癌、纤维瘤、囊肿、慢性炎症、乳管堵塞。乳腺癌时,肿块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质硬、活动性差,一般无压痛。男性乳房发育多见于癌瘤、肝硬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雌激素分泌过多。

视诊

1.呼吸类型:以胸廓运动为主的呼吸称胸式呼吸,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称腹式呼吸。胸部疾病时,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腹部疾病时,腹式呼吸可变为胸式呼吸。

2.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频率为16~20次,呼吸与脉搏之比约1:4,节律规整,深度适中。新生儿约为每分钟44次。呼吸过速:为每分钟超过24次,见于发热、贫血、疼痛、心衰、肺炎、胸膜炎等。呼吸过缓:为每分钟低于12次,见于颅内高压、吗啡及巴比妥类中毒等。Kussmaul呼吸:又称酸中毒性呼吸,呼吸深而慢,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变浅慢,直至呼吸暂停片刻,如此周而复始。见于颅内高压、脑炎、脑膜炎、脑干损伤、心力衰竭、缺氧等。比奥呼吸:又称间停呼吸,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见于脑损伤、颅内高压、脑膜炎等。不规则呼吸:呼吸频率、节律、深浅不规则,见于中枢性疾病及休克。

3.胸廓双侧呼吸运动:双侧运动度对称。双侧对称性减弱见于肺气肿;单侧减弱或消失见于肺部、胸膜疾病。

触诊

1.呼吸运动:正常人双侧对称。增强、减弱的意义同望诊。

2.语音震颤:检查者将双手掌或手掌的尺侧缘,平贴于病人胸部双侧的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音说“一”字,检查者手掌所感到的震动称为语言震颤或触觉语颤,简称语颤,正常人对称部位语颤一般相等,亦可有一定生理性差异。病理情况下,语颤增强见于肺炎实变期、压缩性肺不张及肺空洞。语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气肿、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胸壁水肿肥厚等。

3.胸膜摩擦感:见胸膜摩擦音。

叩诊

叩诊方法有直接即诊法和间接叩诊法。

1.胸部的正常叩诊音。清音:为正常肺部的叩诊音。实音:为心肝实质脏器未被肺脏遮盖部分的叩诊音。实音:为心肝被肺脏遮盖部分的叩诊音。鼓音:为前胸左下方胃泡区叩诊音。

2.胸部的病理性叩诊音。浊音与实音: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结核、肺不张;胸膜腔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胸壁疾病如胸壁水肿。鼓音:见于气胸及肺空洞。过清音:见于肺气肿。

3.肺上界:取坐位,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向双侧叩诊,由清音转为浊音时为其边界,正常为4~6cm。肺上界缩小见于肺尖结核、肿瘤等;扩大见于气胸、肺气肿。

4.肺下界:沿不同垂直线叩诊,当清音变为实音时,为肺下界的一点。正常人右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为第6、8、10肋骨,左肺下界锁骨中线变动稍大,余与右侧大致相同。肺下界下降见于肺气肿,上升见于胸腔积液、肺不张、胸膜粘连、肝脾肿大、腹水等。

5.肺下界移动度:为深吸气后与深呼气后肺下界的差距。正常为6~8cm。双侧肺下界移动度减少见于肺气肿;单侧减少见于一侧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胸膜粘连等。

听诊

1.正常呼吸音:正常呼吸音有3种,即肺泡呼吸音:类似上齿接近下唇经口向内吸气时发出的“夫”音,在正常肺组织部位均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类似将舌抬高张口呼气发出的“哈”音。正常在喉部、胸骨上窝及背部第六颈椎至第二胸椎附近可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是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的混合音。正常在胸骨角附近、肩胛区、右肺尖部位可听到。

2.病理性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有病理性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见于全身衰竭、呼吸肌麻痹、腹压过高、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等所致呼吸运动减弱,支气管炎、哮喘所致呼吸道阻塞,肺气肿、肺淤血所致肺顺应性降低,胸内肿瘤、胸腔积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胸壁肥厚、水肿等所致传导障碍。肺泡呼吸音增强:双侧增强见于运动、发热、甲亢、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一侧或部分肺的呼吸功能减弱,则健侧肺泡呼吸音代偿性增强。呼气延长:双肺呼气延长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局部呼气延长见于局限性支气管狭窄。粗糙性呼吸音:见于支气管炎、肺炎早期。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为病理性,见于肺组织实变、肺空洞、从迫性肺不张。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区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者为病理性,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早期、肺癌周围、胸腔积液上方。

3.罗音:罗音分为干、湿罗音及捻发音3种。干罗音:鼾音:类似熟睡时打“呼噜”的声音,由气流通过有黏稠分泌物的较大支气管和气管时发生的振动和移动产生;哨笛音:类似吹口哨或吹笛声,为气流通过狭窄的小支气管时发出的高音调干罗音;哮鸣音:是一种吸气短,呼气长,高音调的尖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或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湿罗音(水泡音):为气道或空洞内有稀薄的液体,气流通过时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所产生的声音,大水泡音见于肺结核空洞、肺水肿等;中水泡音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小水泡音见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捻发音:在吸气末期听到的类似用手捻一束头发所发出的均匀一致的高调音,见于肺炎、肺结核、肺淤血及肺水肿的早期。

4.语言传导(听觉语音):当病人用平常说话的音调说“一、二、三”时,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听到的柔和而模糊的声音,称语音传导。正常时在胸骨上部、肩胛区最清楚,右上肺比左上肺强,其他部位较弱。病理情况下,语音传导减弱或增强意义与语颤相同。

5.胸膜摩擦音:似以手掩耳,用指腹摩擦手背时听到的声音,一般在吸气末及呼气开始时较明显,屏住呼吸时则消失。多见于干性胸膜炎、尿毒症及胸膜肿瘤等。

心脏血管检查须知

视诊

1.心前区:正常人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是对称的。心前区隆起主要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及大量心积液。

2.心尖搏动:正常人位于左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为2.0~2.5cm。生理条件下,体型、体位、呼吸对心尖搏动的位置有一定影响。

3.心尖搏动异常有:

(1)心尖搏动移位。心脏疾病:左心室扩大时向后下移位;右心室扩大时向左移位;先天性右位心时,心尖搏动在胸部右侧相应部位。胸部疾病:大量胸腔积液及气胸时向健侧移位;肺不张、胸膜枯连时向患侧移位;胸廓、胸椎畸形也可影响心尖搏动位置。腹部疾病:腹部内巨大肿瘤或大量腹水时向上移位。

(2)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较大,呈抬举性心尖搏动;心肌炎时心尖搏动较弱且弥散;心包、左侧胸腔积液,肺气肿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甲亢、发热时心尖搏动增强。

(3)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正常人一般不出现。异常搏动有:右心室肥大时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见搏动;肺气肿或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大时可见剑突下心脏搏动;全心明显增大时,可见到心前区弥散性心脏搏动。

触诊

1.心前区搏动:心尖搏动不能看出时,可通过触诊确定,或通过触诊来证实视诊所发现的心尖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