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无病一身轻全集
24074000000004

第4章 检查须知篇(3)

脾脏触诊:病人仰卧,两腿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左腹部第7~10肋,将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腹部,并与肋弓成垂直方向,以稍弯曲的手指末端轻轻压向腹部深处,随呼吸逐渐向上移动触诊。脾脏轻度肿大时仰卧位不易触到,可嘱被检查者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进行触诊。

脾脏肿大分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脏在左锁骨中线肋下不超过3cm者为轻度肿大;自3cm至脐水平线者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者为高度肿大。脾轻度肿大见于慢性肝炎、伤寒、疟疾、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般质地柔软;中度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等,质地一般较硬;高度肿大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疟疾反复发作、淋巴肉瘤等。脾压痛见于脾脓肿及脾梗死等。

肾脏触诊:病人取仰卧位。触诊右肾时,检查者位于病人右侧,右手放在右季肋部,以微曲的指端置于肋缘下方,左手平放于右后腰部肾区并推向前方,右手逐渐压向腹部深处进行触诊。触诊左肾时,检查者位于病人左侧,两手相应地更换位置,如上法进行触诊。正常时触不到。

肾脏肿大见于肾盂积水、脓肾、多囊肾、肾肿瘤。肾脏或尿路炎症或其他病变时,在肋脊点、肋腰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处可有压痛。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有乙状结肠、横结肠、腹主动脉、腰椎椎体等。

叩诊

1.肝脏叩诊:肝脏不被肺遮盖部分叩诊呈实音,为肝的绝对浊音区;肝上界被肺遮盖部分叩诊呈浊音,为肝的相对浊音区。正常肝上界相对浊音区一般在右锁骨中线上自前胸第五肋间水平开始,背后在右肩胛下角线自第下十肋间水平开始,肝绝对浊音界下界沿右锁骨中线恰在肋缘上。沿右锁骨中线肝脏上下缘距离,正常人为9~11cm。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多囊肝;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胃肠胀气;肝浊音界消化失代之以鼓音,见于急性胃肠穿孔等;肝浊音界上移见于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和鼓肠;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肝脏叩击痛见于肝炎、肝脓肿;胆囊叩击痛见于胆囊炎。

2.脾脏叩诊:自左侧腋中线自上而下叩诊。正常人脾脏浊音区在左腋中线第9~11肋间,宽约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脾脏肿大时,脾浊音区扩大;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时,脾浊音区缩小。

3.胃泡鼓音区:位于左前胸下部,呈鼓音。其上界为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胃扩张及幽门梗阻时,胃泡鼓音区扩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脾肿大时,胃泡鼓音区缩小。

4.膀胱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叩诊。膀胱空虚时呈鼓音,充盈时呈浊音。

5.肾区叩击痛: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

6.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有中等以上积液时,如病人取仰卧位,则腹部两侧叩诊呈浊音,腹中部呈鼓音。当病人侧卧位时,则下侧腹部呈浊音,上侧腹部呈鼓音。移动性浊音是诊断腹水的重要方法之一。

听诊

1.肠鸣音:正常人肠鸣音约每分钟4~5次。每分钟大于10次时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急性肠炎、机械性肠梗阻、胃肠道出血等。持续3~5分钟才听到一次肠鸣音或听不到者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所致肠麻痹等。

2.震水音: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将听诊器放在上腹部,然后用手指连续迅速地冲击被检查者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气体与液体相撞击的声音,称震水音。正常人饮入较多液体后可出现震水音。如空腹时有震水音,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及胃液分泌过多所致胃内液体潴留。

3.血管音:肾动脉狭窄时,脐周或其左右上方可听到吹风样杂音;腹主动脉瘤或狭窄时,相应部位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肝硬化腹壁静脉扩张时,在脐周或剑下可听到低调的连续性嗡鸣样静脉音。

神经系统检查须知

1.嗅神经:被检查者闭眼,用手指压闭一侧鼻孔,让嗅出乙醇等散发特殊气味的物质。试完一侧,再试另一侧。一侧嗅觉丧失,常为同侧嗅球、嗅索或臭丝损害;双侧嗅觉减退或消失,见于蝶鞍附近的肿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萎缩性鼻炎、感冒等。

2.视神经。

(1)视力可用视力表检查:视力减退或消失,在除外眼球病变外,多见于视神经萎缩,球后神经炎等。

(2)视野:可用手试法和视野计测试法。一侧全盲为一侧视神经损伤;双颞侧偏有为视神经交叉中部损伤;同向偏盲为一侧视束损伤。同侧1/4视野缺损为部分视放射及视中枢损伤。

(3)眼底检查:需用眼底镜。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均可引起眼底改变。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观察眼裂:双侧是否对称,有无上睑下垂;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调节和聚合反射;眼球各方向运动。动眼神经麻痹时,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在外下方,有外斜视和复视、瞳孔扩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滑车神经麻痹时,眼球向下及外展受限,眼向下看时复视。外展神经麻痹时,眼球不能外展,出现内斜视和复视。以上神经麻痹,常见于颅底肿瘤、结核性脑膜炎、脑出血合并脑疝及颅内高压等。

4.三叉神经:检查角膜反射:用棉签搓成细丝接触被检查者角膜外缘,引起闭眼动作。头面部痛觉、触觉、温觉。检查运动支时,先观察嚼肌和颞肌有无萎缩,再用手指按压在患者颞部和嚼肌部,让患者做咬合动作,比较两侧肌力,然后让患者张口,观察下颌有无偏斜。感觉支受损时,该支分布的皮肤痛觉、触觉、温觉障碍;一侧运动支受损时,该侧咀嚼肌萎缩、肌力减弱,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三叉神经有刺激性病变时,出现三叉神经痛及分支放射痛。

5.面神经:让病人做皱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双侧是否对称及双侧运动度是否对等。检查味觉时,用棉棒蘸糖水或盐水涂于一侧前2/3舌面,让患者写出所感到的味道,测试完后漱口,再试另一侧。

中枢型面神经麻痹时,表现为病变的对侧面下部表情肌麻痹,常见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肿瘤等。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增大,不能皱额、皱眉、闭眼、露齿、吹口哨、鼓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且偏向健侧。常见于面神经炎、腮腺肿瘤、听视经纤维瘤及脑膜炎等。检查者站其背后,将表置于被检查者侧方,由远逐近向耳边移,记录被检查者开始听到表声时表与耳的距离,并与另一侧或正常人听力做对比。为了区别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可做气导和骨导试验。气导试验是将振动的音叉柄部紧密放置于被检查者一侧乳突部,被检查者先听到振动的音响(骨导),然后在被检查者表示听不到音响后,迅速将尚有微弱振动的音叉股部置于该侧耳前(气导),如尚能听到音响,表示气导大于骨导或Rinne试验阳性。见于正常或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则Rinne试验阴性或骨导大于气学。weher试验:是将振动的音叉柄部置于被检查者额正中部,正常时两侧听力相等。

前庭神经功能检查:让被检查者直立,两足关拢,双手向前平伸,观察被检查者睁眼或闭眼时能否站稳。亦可让被检查者头保持正位不动,并注视眼前33cm处水平或垂直移动的手指,观察眼球有无震颤或震颤的方向。

听神经损害:传导性耳聋:见于鼓膜、听骨病变;神经性耳聋:见于老年人、外伤、药物中毒等;前庭神经损害可产生眩晕,常伴恶心、呕吐;Meniere缩合征、小脑病变可产生耳鸣、耳聋、眩晕;听神经瘤常有耳鸣及耳聋。

6.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让病人发“啊一”音,看悬雍垂是否居中,两侧软颚高度是否一致上举是否有力,注意发音是否嘶哑,吞咽时有无呛咳。咽反射检查是用压舌板轻触病人咽后壁,如有恶心动作,提示咽反射正常。

一侧舌咽、迷走神经或其核受损时,表现为下咽时食物自鼻孔逆流而出,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病侧软腭不能上举,悬雍垂偏向健侧,病侧咽反射消失。双侧舌咽、迷走神经或其核受损时,病人发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且常伴舌肌萎缩,称真性球麻痹(周围性延髓麻痹),见于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鼻咽癌转移等。两侧核以上受损时,亦可出现上述征象,但咽反射亢进,无舌肌萎缩,称假性球麻痹(中枢性延髓麻痹),见于双侧脑血管病、脑炎等。

7.副神经:检查时观察病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有无萎缩,有无斜颈及垂肩。然后让病人耸肩、转头并测其对抗阻力,注意两侧是否对称。

一侧副神经核或以下部位麻痹时,该侧斜方肌萎缩、肩胛骨下垂、耸肩无力、且不能或无力转向对侧,见于副神经损伤和颈椎骨折等。

8.舌下神经:检查时观察被检查者伸舌运动是否受限或有无偏斜,舌肌有无萎缩及纤维性震颤。

一侧舌下神经核或其以下部位麻痹时,病侧舌肌麻痹,伸舌时偏向患侧,患者舌肌萎缩,并有厅肌纤维震颤。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及脊髓灰质炎。一侧核以上部位麻痹时,病变对侧舌肌麻痹,伸舌时偏向病变对侧,舌肌无萎缩,无舌肌纤维震颤,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等。

9.浅感觉检查

(1)痛觉:用针轻刺患者皮肤,让其回答其感觉。局部疼痛为炎性病变影响到该部末梢神经所致;放射痛见于神经根或神经于受刺激时;烧灼性疼痛,见于交感神经不完全性损伤。痛觉减退或消失见于感觉神经破坏性损害。

(2)温度觉:用盛有冷水或热水的试管贴于患者皮肤上,让其回答其感觉。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索损伤。

(3)触觉:用棉签轻触被检查者的皮肤,让其回答其感觉。触觉障碍见于脊髓后索损害。

10.深感觉检查。

(1)震动觉:用振动的音叉分别置于患者的骨隆起处,间其是否感到震动,两侧是否相等。

(2)位置觉:包括关节对被动运动的感觉和位置觉。让患者闭眼,检查者用食指和拇指轻持其手指或足趾做屈伸动作,并询问患者哪个手指或足趾被活动及活动的方向。深感觉障碍见于脊髓后索损害。

11.复合感觉(皮质感觉)检查。

(1)实体辨别觉:嘱患者闭眼,将笔、刀等置于其手中,经抚摸后,看能否叫出物体的名称。实体辨别觉障碍见于皮质病变。

(2)体表图形觉:嘱患者闭眼,在其皮肤上画图(如三角形),看是否能感觉并辨认。体表图形觉障碍见于丘脑水平以上的病变。

(3)两点辨别觉:用分开的两脚规刺激被检查者两点皮肤,如有两点感觉,再将两脚规距离缩小,一直到被检查者感觉为一点为止。两点辨别觉障碍见于额叶病变。

12.肌力检查。

肌力可分为6级。0级:完全瘫痪。Ⅰ级:可见肌肉收缩而无肢体活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Ⅳ级:能做抵抗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

随意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称为瘫痪,分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前者为上运动神经元(包括中央前回、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病变),后者为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及其周围神经,各脑神经及其神经纤维)病变

单瘫:为单一肚体瘫痪,为对侧前中央回的皮层运动区病变。

偏瘫:为一侧肢体偏瘫,病变在对称内囊,见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

交叉瘫:为一侧脑干损伤所致的同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截瘫:多为双侧上肢瘫痪,见于脊髓外伤,脊髓炎及脊椎结核等。

13.肌张力:嘱患者肢体完全放松,将完全松弛的肢体做被动运动以测其阻力。肌张力增加:做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

(1)痉挛性: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见于锥体束损害。

(2)强直性:指一组拮抗肌肉的张力增加,做被动运动时,伸肌与屈肌的肌力同等增强,如同弯曲铝管,称铝管样强直或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14.浅反射

(1)角膜反射;患者眼球向上方注视,用棉签毛轻触角膜外缘,眼睑迅速闭合为直接角膜反射,对侧眼睑也闭合称间接角膜反射。一侧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该侧三叉神经病变;一侧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该侧面神经瘫痪;双侧角膜反射完全丧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1)腹壁反射: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用火柴棒在腹壁两侧上、中、下三个部位,由外向内轻划皮肤,正常时可见该处腹肌收缩。上腹壁反射消失,见于胸髓第7~8节病损;中腹壁反射消失,见于胸髓第9~10节病损;下腹壁反射消失,见于胸髓第11~12节病损;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锥体束病损;双侧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病人。

(3)提睾反射:用火柴棒由下向上轻划患者股内侧上部皮肤,同侧提睾肌收缩引起睾丸上提。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于锥体束病损;两侧反射消失常见于腰髓第1~2节病损;腹股沟疝、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副睾炎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15.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者左手托扶患者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用叩诊锤叩击拇指,正常时前臂呈快速屈曲。

(2)肱三头肌反射:患者肘部屈曲,检查者扶其前臂及肘关节,用叩诊锤叩打肱三头肌肌键,正常时前臂呈伸展动作。

(3)桡骨骨膜反射:检查者以左手轻托患者腕部,使腕关节自然下垂,以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正常时屈肘及前臂旋前。

(4)膝腱反射: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悬垂;卧位时检查者在其月国窝处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曲,以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腔。正常时小腿呈伸展动作。

(5)跟腱反射:患者取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弯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以左手托其足掌,使呈过伸位,以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时足向足不面屈曲。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于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脑或脊髓的急性损伤、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等;深反时亢进,见于锥体束病损。

16.锥体束征

(1)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叩击锤尖端从足跟开始沿足底外侧向前轻划至小趾跖肠关节处再转向拇趾侧。正常时拇趾及其他足趾跖屈为阴性;如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为阳性。

(2)查多克(Chaddock)征:用叩诊锤尖端从外踝下方开始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3)戈登(Gordon)征:用拇指及其余四指以适当的力度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4)奥本海姆(Oppenheim)征:用拇指及食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5)霍夫曼(Hoffmann)征:检查者用左手托住患者的手,使其腕关节稍背曲,右手以中指及食指夹持患者的中指,稍向上提,使腕关节轻度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末端,若引起拇指屈曲内收,其余4指轻微掌屈,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