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推断,在西洋鼻烟壶传入中国以前,西方的鼻烟壶上已经有了风景人物图案,这也是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美术发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进入中国,为了向不了解西方文化和风俗人情的中国人介绍西方,更为了宣扬基督精神,他们使用了很多手段,其中便包括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介绍。而大量母婴图的描绘,正是耶稣基督和圣母玛丽亚的再现。至于村舍、风景以及戏鸟、游春、牧羊、骑马、教堂等绘画,实际上在通过恬静、祥和的画面,来吸引中国人,增加中国人对这种绘画的接受和理解。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中有不少原本就有比较高超的绘画技艺,而清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又无一不对西洋的物品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使西洋风景人物绘画在包括鼻烟壶在内的很多器物上都有所表现。
在清代宫适中供职的西方画家很多,其中主要有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法国画家王致诚、波希米亚画家艾启蒙等。郎世宁是在康熙三十四年(1715年)来中国的,进入宫廷后,向宫廷内的中国画家传授了西方的油画技巧和透视法,培养了一批专绘以焦点透视原理构图的中国画家和画工。郎世宁在来中国以前便为教堂画过基督像和圣母像等宗教画,来中国后,创作了大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历史画和人物、肖像、花卉、鸟兽画,深受皇帝的赏识。王致诚在乾隆三年(1738年)来北京,他也是以人物肖像和历史画最为擅长的,强调明暗和光影的效果。艾启蒙在乾隆十年(1745)来中国,他的绘画和郎世宁、王致诚有相似之处,但更注重笔墨的工细。
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即皇帝要求西洋画家在设计器物的装饰图案时,要绘西洋风景人物画。这些西洋画家原本都是以画油画为主,讲究透视和明暗效果,但在中国的绘画实践中,又学习了中国的传统绘画技法,因此,鼻烟壶上的西洋风景人物图案往往是用中西结合的技法画成的,有时虽然主题是西洋的风景人物,但技法则完全是中国式的,甚至有的完全中国化了。例如中国形象的母婴图,实际就是学习了西洋的母婴图内容。在鼻烟壶上的西洋风景人物,一般都是在开光内描绘的。例如最好西方美术的乾隆皇帝,便常用西洋风景人物装饰鼻烟壶,这一时期的鼻烟壶一般是用掐丝珐琅或画珐琅作锦地,以画珐琅作开光式构图,描绘西洋风景人物。
三、蒙藏民族与鼻烟壶
虽然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鼻烟壶是在明末清初比鼻烟稍晚些时候传到中国来的,但根据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国自己制造并使用鼻烟壶应比这早得多,遗憾的是没有确凿的史料证实。不过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介绍一下传说中我国最早使用鼻烟壶的藏族和蒙古族的鼻烟壶制作及使用情况。
藏族
在西藏的某些地区,至今仍保持着吸闻鼻烟的习俗(参见《中国人才报》第217号)。有些研究者认为,在我国最早闻鼻烟是由西藏藏族开始的。最初主要是寺庙里的喇嘛用,他们在长时间念经之后,通过吸鼻烟来振作精神。而现在,尚存在于某些地方的老年人吸鼻烟,则主要是一种遗留下来的风俗了。几个老人怀揣鼻烟壶,在闲暇时边聊天,边吸鼻烟,互相欣赏着鼻烟壶,津津有味,安逸陶然,使晚年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份情趣。不过除农以外,在西藏年轻人吸鼻烟非常少见,可见此风已衰。但在拉萨等地,倒是经常有买卖鼻烟壶的。
西藏的鼻烟壶善于就地取材,因为牲畜较多,所以藏族同胞使用的鼻烟壶多用以牛、羊、鹿为主的动物的犄角或骨头制成。完整的牛犄角呈半个弯月状,一头非尖。因此,在制作鼻烟壶时,一般是用尖刀将中间掏空,再在尖角处钻个小孔,以便倒出鼻烟。
与内地的鼻烟壶相比,西藏的鼻烟壶大多比较粗糙,主要是为了实用。但有一种用铜制作的鼻烟壶,有的錾刻有精致的花纹,有的还镶嵌有各种珠宝,是国内外收藏家眼中的珍品。这种金属鼻烟壶,可能是当时西藏上层贵族使用的。较早的藏族鼻烟壶流传于世的并不多。
蒙古族
虽然传说中藏族较蒙古族更早地使用鼻烟和鼻烟壶,但在鼻烟壶的制造方面,蒙古族可能要优胜于藏族。
蒙古族最初吸闻鼻烟主要是为了医用,但这种习俗却一直保持到清代光绪年间。蒙古族使用的鼻烟壶几乎和内地差不多,也是非常讲究的,从材料上看,有各色玛瑙、翡翠、白玉、石、瓷、木等。鼻烟壶的装饰或雕刻花纹,或彩绘图画,或镶嵌白银、松石、珊瑚等,其中以檀香木制作的鼻烟壶为最珍贵。
据原北京市文物商店资料室的华义武先生考证,蒙古族使用鼻烟壶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地位的高低贵贱,甚至男少都有严格的规定。据民间传说,皇帝使用绘有金龙的瓷鼻烟壶,其他人绝对不能用;王爷使用绘有青花龙的瓷鼻烟壶;王公、贵族及喇嘛使用雕有兽耳的大鼻烟壶。有的王爷、贵族可以使用半透明的鼻烟壶,喇嘛则多用白玉鼻烟壶。
在蒙古族,妇女也离不开鼻烟壶,不过她们不是用来盛装鼻烟,而是用于礼节性的必需品。她们使用的鼻烟壶一般用白玉制成,小巧秀美,反映了女性的纤细和温柔的心。但对女性使用鼻烟壶也有一条限制,即不允许象男子使用的鼻烟壶那样雕刻有兽耳。
蒙古族最普遍使用的是用玛瑙制作的鼻烟壶,这种鼻烟壶通常分为厚膛和薄膛两种。所谓薄膛者,是指壶壁很薄,加大了壶内的容积,因为壁薄,质地轻,故又称漂壶或水上漂,壶膛越薄,价格越贵。另外较贵重的是横玉带玛瑙鼻烟壶,即在玛瑙鼻烟壶外镶有一条或数条彩带,据说在当时有一条白圈带的鼻烟壶要用几匹马才能换得一只。虽然在蒙古族鼻烟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比较昂贵的翡翠鼻烟壶却只代表豪富和华贵,并不代表政治身份。这可能也与翡翠鼻烟壶较少有关,这种鼻烟壶最高时价值二、三十匹好马,没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是望尘莫及的。
在蒙古族,无论男女无不随身携带鼻烟壶,但女性一般是把鼻烟壶装在各种各样的绣花荷包中,男子则常常在腰的一边佩带装有鼻烟壶的荷包,另一边佩带腰刀等,这样相配才不为人耻笑。节日是鼻烟壶使用最频繁的时候,特别是春节,蒙古人在拜年时必须携带鼻烟壶,在从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人们见面先献哈达,然后再互相交换鼻烟壶,表示祝福和吉祥。结婚之时,鼻烟壶也是必不可少的祝贺礼品。
蒙古族交换鼻烟壶有许多规矩,例如:上层社会的王公贵族们在交换鼻烟壶时,只是打开盖,铲出些鼻烟来品尝,然后把鼻烟壶再还给对方;同辈人可以相互交换鼻烟壶品尝鼻烟,但晚辈见了长辈,可以互递鼻烟壶,但不能打开长辈的鼻烟壶,只能握在手中,闻闻壶盖的部位,以表示对长者的尊重,而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爱戴,却应该打开晚辈递上的鼻烟壶并品尝鼻烟;妇女见面时,互递鼻烟壶后只能相互欣赏,而不能品尝,因为妇女携带鼻烟壶只是为了礼仪上的需要。
最后要说的是,蒙古族使用的鼻烟壶,连壶盖也是很有讲究的。最常用的烟壶盖是用珊瑚制作的,但帝王用的烟壶盖是珍珠顶下配金托盘,王公贵族用玉、翠、珊瑚盖,王爷用银托。妇女所用的鼻烟壶一般以珊瑚或松石为盖,下面用银托。
现在,蒙古族的某些地区也和藏族一样,仍然保留着吸闻鼻烟的习俗,只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象以前那样盛行了而已。按照民间传说,我国的藏族和蒙古族在外国传教士向中国皇帝进献鼻烟壶以前便早已使用鼻烟壶了,如果能得到证实,至少可以说明两点:其一,中国的边疆少数民族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发明了鼻烟和鼻烟壶,而不是泊来的外国品;其二,在中国广大地区,大部分地区使用鼻烟壶缘于外国的传入,少部分地区自己发明和使用了鼻烟壶。因此鼻烟壶在中国实际是由两条路发展起来的。
四、当代内画鼻烟壶概况
中国鼻烟壶发展到今天,最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道的,便只有内画鼻烟壶了。当代内画鼻烟壶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兴盛的,但在用色、用笔以及题材等方面,又有不少创新和发展。当代内画也分为京、鲁、冀三派,但这三派之间的区别日趋减弱,他们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了中国当代内画鼻烟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此,我们以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线,概括地介绍一下当代内画鼻烟壶的情况。
冀派是当代内画队伍中最有实力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是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长王习三。王习三原名王瑞成,1957年,19岁的王习三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随著名的古代内画大师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菶祺学习内画鼻烟壶艺术。他师承名教,博采众长,多方面吸取营养,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中国当代内画的泰斗。1978年,王习三被授以“工艺美术家”称号,1981年被选为中国鼻烟壶研究会理事长,以后多次出席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的活动。王习三的内画《百子图》、《金鱼图》很有名,近年又以人物肖像画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同反响。他创作的《溥仪、婉容肖像》内画鼻烟壶,被国际鼻烟壶协会评为1981年度的最佳作品。1984年,王习三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里根一件内绘其本人肖像的内画壶,里根在感谢信中说:“这种需要耐心的独特的绘画艺术,令人赞叹。对你们这种特别友好的表示,我十分欣赏。”第十一届亚运会前夕,王习三又把数件作品捐赠给亚运会组委会,其中有一件是绘有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肖像的,遗憾的是亲王在保卫国土的战斗中牺牲了,未能目睹这件专为他制作的鼻烟壶精品。冀派杰出的内画人才不少,其中有一位农民内画艺术家尤其值得称赞。河北省饶阳县东里满村农民何水清,自幼练书学画,1974年开始钻研内画艺术,十年以后,已经成绩裴然。何水清因书法功底扎实,内画师承马少宣,以反映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名事、名物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一面内画,一面书写,颇有马少宣之韵味。他的内画鼻烟壶艺术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都很高,其《狂生图》、《岳阳楼》等五百多件作品被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二十几个国家的艺术鉴赏家收藏。
鲁派内画主要集中在山东博山。博山是鲁派内画的起源地,鲁派内画艺术家们大都自幼投身到前辈内画艺人门下,训练严格,学有所长,通过金石篆刻和传统书画艺术,提高内画鼻烟壶的水平,创作的作品如《水浒一百零八将》、《洛阳兴殿图》等,都很有雄健豪迈之气魄。当代主要鲁派内画艺术家有张文堂、李克昌等,其中李克昌是薛京万的高徒,能在一个鼻烟壶内画二、三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品有《阿房宫》、《都江堰》、《清明上河图》等,风格高雅,堪称佳作。
京派内画鼻烟壶在清代后期确实有突出的成就,当代也有不少人从事内画创作,但尚无突出的代表人物。
当代的内画鼻烟壶,已经失去了实用的意义,一般都是用来收藏,同时也是赠送给国际友人的珍贵礼品,是外国旅游者看好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