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生实用手册(生活必备丛书)
24300900000018

第18章 神经、运动系统疾病(3)

任何部位的关节都可发病,但最容易发生于髋关节,其次依次为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手关节。

本病大部分呈慢性经过。局部有轻微疼痛和压痛、肌肉痉挛,随后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以后关节上下肌肉呈废用性萎缩,致使关节呈梭形肿胀。

在儿童中,虽没有诉疼痛,但常见瘸腿。这种瘸腿状态在疲劳后会加剧,只要提醒患者注意,就会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但很快又出现瘸腿状况。

此外,在这阶段,可有低烧和血沉(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等全身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形成关节积脓,不久脓肿破溃,但创口很难愈合。当发生混合感染后,会出现急性炎症症状。

结核性关节炎治疗可使用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雷米封、利福平等抗结核药。对以上药物有耐药性或出现副作用时,可使用乙胺丁醇、卡那霉素、乙硫异烟胺等。抗结核治疗有的要持续几年,要注意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引起的副作用(听力障碍)。由于这种听力障碍先是高音受到损害,所以在一般生活中很难注意到。

由于病变部位的骨质很易损坏,所以可固定局部,或安装使脚不直接接触地面的特殊装置。

由于该病只用抗结核药治疗很难治愈,所以可做手术清除病灶。关节固定手术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关节不能活动,会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关节整形手术,是在抗结核药治疗的基础上,将关节的结核病灶彻底清除,并尽量恢复关节功能。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脏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还可并发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经损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现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

关节症状的早期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红肿热痛,常见四肢小关节指间近端关节梭形肿胀,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颞颌关节等肿痛。晨起关节僵硬,午后逐渐减轻,为本病重要特征。中、晚期表现为:随着病情进展转为慢性、迁延性,关节滑膜渗出发展为增殖、肉芽病变,关节活动受限,继而侵蚀骨、软骨,引起关节面移位及脱臼,加上韧带、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组织破坏,致使关节变形。

关节外症状表现在皮肤、眼部和骨骼肌内系统。部分患者出现皮下结节,多发于受压和受摩擦的部位。结节可呈移动性或固定性,无痛或稍有压痛,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坚韧如橡皮,直径1~3厘米大小不等,一般有结节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动,预后较差。患者常见巩膜或角膜周围深层血管充血,视物模糊,表现为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虹膜炎、脉络膜炎、角膜结膜炎等。还可出现肌炎、腱鞘炎、骨质疏松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本病患者严禁风寒、潮湿等诱发因素,出汗后不可当风。根据身体状况,适当活动,可减轻症状,有利于康复。要保持情志畅达,避免消极情绪。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苯醋酸类:芬布芬03克,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克,每日3次。

②二线药物: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金诺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青霉胺:每日025克,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克,直至每日05克。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每日075~1克,维持量每日0125~025克。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檗、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淤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麻木,舌质暗红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淤、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全身骨钙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从而易于骨折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妇女。

骨质疏松症发病隐袭而缓慢,如无骨折等并发症时多无症状,部分病人周身骨痛,以腰背部为主,呈持续性,活动时痛甚从而导致活动受限,日久则有下肢等处肌肉萎缩。骨折以脊椎常见,并可导致驼背、身长缩短。

本病患者宜多食富含钙、磷、蛋白质的食品,如豆制品、牛奶等。富含维生素D及C的食物亦有裨益。应戒烟戒酒。坚持体育锻炼,定时晒太阳,每日户外日晒不少于半小时。可适当选用食疗及保健品,如核桃、黑芝麻,或更年康、龙牡壮骨冲剂等。

(1)西医药治疗。

①钙剂:葡萄糖酸钙片05克、活性钙冲剂5克、甘油磷酸钙2克,每日3次。

②维生素D:阿尔法D3025毫克,每日2~3次。

③钙尔奇D:每日1片(600毫克)。

④氟化钠:20毫克,每日2~3次。

(2)中医药治疗。

①肾气亏虚:腰背疼痛,四肢倦怠,昼轻夜重,畏寒喜暖,四肢发冷,纳差便溏,舌胖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肾气、强筋健骨。

中成药:壮骨关节丸。

②肝肾两虚:背痛或驼背,腰膝酸软,筋脉拘急,头晕耳鸣,虚烦潮热,目涩口干,舌红瘦苔少,脉细数。治宜补肝肾、强筋骨。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段脊柱的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以及其继发性改变,造成脊髓、神经、血管等周围组织的受损(如压迫、刺激、失稳等),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早期出现颈项及肩背部疼痛,但可自行缓解。颈部旋转时可听到弹响声。后期出现颈部发僵、颈后伸受限,并常伴有疼痛,向肩臂部放射痛及麻感。

本病的治疗分颈枕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治疗和中成药治疗。

(1)颈枕治疗。

做10~12厘米直径、20~30厘米长的圆枕,圆枕要有适当的硬度。取硬板床,仰卧位,将圆枕置于颈中心部位,头自然下垂,全身放松,每次10~30分钟,每日2~3次。

(2)牵引治疗。

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重量因人而异,开始宜取小量牵引力,适应后再加量,但加量不宜过大,以防引发1、2颈椎脱位。每次10~30分钟,每日3~6次。

(3)推拿治疗。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背后。

①双手分别在患者左右两肩背部施以揉、按、捏法,再施以弹拨、拿捏,松解痉挛。

②重点弹拨头夹肌斜方肌、菱形肌、冈上肌、提肩胛肌。

③一手托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拇指、食指分开自枕骨下开始捏、揉、拿两侧颈肌,重点按、弹拨颈项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④一手托下颌部,另一手托枕骨部,作向上伸拔(或用肘关节伸拔),向上伸拔2~3次后再次伸拔时作缓慢的旋转。将颈旋至极限后再稍加力(用力切勿过大)旋转即止,可听到声响。左右同手法。

⑤用双小鱼际沿颈至肩背部位揉摩放松。推拿治疗可每日一次。

(4)中成药治疗。

依据临床辨证,可参酌选择正天丸、天麻丸、颈复康、大活络丹、疏风定痛丸等。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部肌肉、筋膜、棘上及棘间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进行性损伤性疾病。此种疾病多没有明显的外伤病史以及器质性病变,起居、生活、工作等均无明显的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工作不能持久,腰痛时轻时重,迁延难愈。引发慢性腰肌劳损的原因有腰肌劳损、腰背筋膜炎、第3腰椎横突肥大、棘大及棘间韧带劳损等。

腰肌劳损患者腰背酸痛沉重,肌肉僵硬,劳累后可加重,休息时减轻,弯腰困难,晨起酸痛明显,稍加活动即减轻或消失,遇冷遇湿加重,用拳头叩击腰部或平卧垫高腰部均能使疼痛减轻或有舒适感。腰部功能活动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

治疗本病可内服中成药散风活络丸或疏风定痛丸或西药消炎痛、芬必得;外敷骨友灵贴膏、舒活灵,或西药扶他林乳剂等药。

本病患者应注意随时调整姿势,变换体位,以减轻症状。平时加强腰背肌的锻炼,长期保持。患者在工作中要围戴护腰,加强对腰肌的保护。床、椅等不宜过软。腰部如有损伤,应立即卧硬板床休息,并予以积极治疗,以避免加重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症的病症,好发于青壮年,但以体力劳动者较多见。发病原因多由于持续及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体位需要随时变换,腰背部肌肉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及扭转的机会较多,容易引起脊椎内外的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形成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的压迫症状。由于人体下腰部的活动最多,负重量也最大,所以临床中以腰4、5椎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最高。

本病患者感腰腿痛,疼痛可随步行、弯腰、伸腰、坐起及咳嗽、喷嚏等动作加剧。严重者,影响坐卧翻身、站立,甚则出现步态跛行。疼痛可以呈持续状,也可以呈间歇状。腰腿痛多呈单侧状(侧偏型),也可呈双侧或马鞍区(中央型),或是两侧交替发作。但腿痛呈逐渐向下行放射状。一般先由臀部开始,再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足踝、足外侧至小趾、足背及拇趾等)。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麻痛。久病则可出现放射疼痛区域的感觉麻木,如小腿外侧、足背小趾、足掌、大趾等。

本病急性期疼痛剧烈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不可坐起或下地站立,进餐、排便均应取卧姿,以减少脊柱垂直压力。

本病的治疗分牵引治疗、推拿治疗和中西药物治疗。

(1)牵引治疗。

最好采用仰卧式骨盆持续牵引法,牵引重量10~15千克。足跟部的床角应垫高15度左右。腰部可加垫用纸裹成的硬卷,直径约10厘米。开始加腰垫时,患者会感觉疼痛加重。此时垫的时间不宜太久,撤掉休息后可继续垫,待疼痛不明显后再延长加垫的时间。

(2)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

①在腰、臀部施用滚法,再点按肾俞、关元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大溪、昆仑等穴,以缓解疼痛。

②按、捏、拿两侧腰肌,松解痉挛。

③侧搬腰法,先健侧后患侧,搬时用拇指按压侧凸部,用力不宜过猛。

④搬腿后伸压腰,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⑤伸拔牵拉下肢,同时在腰部施用手掌按压脊柱。

(3)中西药物治疗。

①药物髓核溶化治疗。

②口服西药消炎痛、布洛芬,或口服中药木瓜丸、小活络丹、舒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