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三)
24345900000036

第36章 一百六十八份遗产

——费瑞哲

忠于职守

整整八十五年,桃乐丝·赖泽尔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尼亚加拉半岛上。

她去世后一年左右,当地新闻界发现了她所遗的恩泽,她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她生前的一位至交说:“桃乐丝很善于交友。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的确不是。桃乐丝是一位赤贫砖瓦匠的独生女儿,在伊利湖畔长大。她轻轻松松地在十六岁那年完成中学教育后,干了两年杂活,用挣来的钱支付师范学院一年的学费。毕业后,她办了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乡村学校,两年后受聘到里奇卫小学任教。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她的年薪只有六百四十三美元左右,却拿出百分之五来孝敬贫困的双亲,以及帮助其他穷苦人家。

里奇卫小学这位新来的老师立即大受学生爱戴。她当时二十一岁,高个子,容貌出众,笑容亲切,秀发乌亮。她十分严格,但从不拘泥古板。一次课间休息,有个小男孩掉到池塘里,她走下池塘救人,却一点都没有把自己弄得狼狈。

她在里奇卫小学任教的九年中,始终凡事以学生为重。她常把学习较慢的学生留下来个别辅导。当年念五年级时被她教过的华尔特·温厄说,桃乐丝老师很有办法,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他当时很喜欢地理,课后常留下来,由她指导做补充练习。

循循善诱

她由于待人热惰,性格开朗,在社区里也深受欢迎。

一位和她同辈的人说:“桃乐丝能在十分钟内结交一位朋友,而且友情终生不渝。”她的确是,在中国餐馆,诊所,甚至在游乐场里都能如此。一九三四年,她在火车上认识了一对澳洲夫妇,后来一直和他们保持通信联系。那对夫妇后来两次再来加拿大,为的就是和她见面。

她父亲一九四0年不幸患上癌症,多亏当地一位名叫比尔·布洛特的农夫输血而多活了一段日子。桃乐丝不认识那农夫,但还是把他的姓名记了在一本新记事簿上,并且从此有了一本欠人情记录册,保存了五十五年。

一九四二年,她嫁给在移民局任职的巴德·赖泽尔。她三十六岁那年生第一胎,却不幸死产。她悲痛不已,却醒悟到失去亲子反而使她可以帮助他人。她在安大略省伊利堡租了幢小房子,开始为在正规学校里成绩欠佳的小孩补习。如果学生父母负担得起,她就象征式地收取一点补习费。

有一个退学生因为阅读能力差做不成警察,接受桃乐丝补习之后,终获警署录用。另有个女孩在学校里每一门功课成绩都很差,校方认为她“悟性不佳”。但在个别补习的时候,桃乐丝发觉她只是耳朵欠聪。那女孩搬到教室的前面去坐,很快就表现出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

早在当地一般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特殊教育以前,桃乐丝己经开始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她的人都说,桃乐丝的信条是:“不管他们有多少潜能,我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

不久,她的补习班也吸引了不识字的成年人。有个化工厂工人只能凭瓶子标签的大小和颜色来分辨瓶里装的是什么。他怕丢了工作,便向桃乐丝求助。几个月后,他居然认得标签上的字了,高兴得热泪盈眶。

桃乐丝的得意门生是个因意外事故而脑部受损的十来岁男孩。医生认为他已无法再学习新知,但他在桃乐丝指导下,居然读完高中,并已修读商科函授课程,从而得以自立。

桃乐丝在学校里和家里总共教过约六百个学生,其中大多数她都视为朋友,并始终关注他们在人生中的发展。麦德琳·法雅札成为伊利堡的市长之后,还收到以前的老师桃乐丝写来一封标有“甲上”字样的信。桃乐丝教过的学生结婚、生小孩、过生日时,几乎总能收到桃乐丝的祝贺。

她在当地走个短短的街区往往得花—个小时,因为她朋友多,一路上不时要停下来与人交谈。新搬来的人也自然而然地被她的魅力所吸引。尼扎尔·马拉尼夫妇便是她的新朋友。这对夫妇从非洲经英国来到加拿大,从桃乐丝捧着一大簇牡丹到他们开的药店去拜访那时起,这对新居民便再也没有陌生感了。

桃乐丝的丈夫于一九八三年去世,她继续做了五年家教,直到七十八岁才终止。此后,她有更多的时间与已迁往外地的老朋友写信,或和依然留在本地的老朋友喝杯茶或酒,叙叙旧。

她也花了许多工夫写遗嘱。她咯咯笑着对她的管家说:“我要让我的朋友惊奇。”

桃乐丝在一九九五年去世,参加葬礼的朋友把教堂挤得满满的。她安葬在丈夫和胎死腹中的儿子旁边。

特殊名单

六个月后,当地不少人收到里奇卫一家法律事务所的信或电话。消息很快就传开,说桃乐丝许多朋友的名字都在她遗嘱上出现。

桃乐丝把遗产分成一百六十八份,每份七百六十六美元四角三分,受益者是二百十七个曾以各种不同方式让她人生增益的人,其中包括医生、药剂师、机械、报童、曾一起任教的同事。有一份给她的杂务工,另有一份给一位曾帮助她某个朋友戒除酗酒恶习的戒瘾专家。大多数受益人都感到意外,特别是比尔·布洛特。他在一九四0年给她的父亲输过一次血以后,和桃乐丝没有过来往。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日晚,六十二名接受遗赠人在桃乐丝家宅前面的草坪上举行纪念仪式。参加这聚会的,还有许多其他朋友,他们不在受益者名单上,却想向她致敬。那天恰逢桃乐丝八十六岁冥寿,细雨绵绵,整个气氛却好像是一次中学校友回母校团聚活动。年龄从三十岁到八十六岁的男男女女传看照片,也有人给大家朗读美国各地受益者的来信,还有一些人则忆述桃乐丝的行谊。法雅札说:“我那时觉得老师特别宠我。其实,桃乐丝让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前国会议员格夫·弗烈茨忆述被桃乐丝老师赶出六年级课堂的趣事后,请大家为缅怀桃乐丝举杯。然后所有人一同来到墓地,每人在她坟上放下一枝鲜花,为她祷告。

伊利堡《论坛报》报道说,到那时为止,许多位遗产受益者已经把所得遗赠转捐给慈善事业,或者用于造福他人。该报最后说:“桃乐丝似乎挑准了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