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24357100000026

第26章 培养高效创新的精神(2)

如果豁然开朗的那一刻不出现,如果你竭尽全力,按照所有的步骤为你创造性的园圃整地施肥,那么,有新意的思想一定会破土而出,你看见这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运转的次数越多,你的信心就会越大。请想想你生活中你曾有过的“我找到了!”的时刻,并在你的“思考笔记本”上把它们记下来。这样做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独特的方法,以及一条实现目标或提出有新意的观点的好途径。如果脑子里一下子想不起例子来,运用“用冥想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方法,让你创造性的“本质”与你对话。只需放松,有耐心,用不了很久,创造性的思想就会开始出现在你的意识之中。你创造性的“本质”具有这样的特点,你越是想强迫它运转,它就越是不露面。因而你需要放弃你意识的控制,让你创造性的“本质”用它自己的方式去运作,去创造奇迹。

追踪思想火花

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一出现,很令人振奋,然而,这个时刻只是标志着创造性过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如果在创造性的思想出现时,你意识不到,不能对其采取行动,那么,你脑子里出现的创造性的思想就没有丝毫的用处。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出现时,人们并没有给它们以极大的关注,或者认为不实用而忽略了它们。你必须对你创造性的思想有信心,即使它们似乎是古怪的或远离现实的。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最有价值的发明一开始似乎都是些不大可能的想法,被流行的常识所嘲笑和不齿。例如,尼龙粘扣的想法就来源于发明者穿过一片田地时,粘在他裤子边上的生毛刺的野草。具有黏性的便条,是偶然发现不太有黏性的胶粘剂的结果。1928年,一个初出茅庐的会计师W·E·笛墨在业余时间用树胶的处方做实验,无意间做出了第一批口香糖。

有了想法以后,对它们进行创造,使其变成现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大多数人喜欢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并与他人进行讨论,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拿出需要的时间,付出努力,使想法成为现实。当发明家爱迪生宣布:“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时,他并没有夸张。在任何一个领域,作出有意义的创造性的成就,一般都需要数年的实践、体验和再加工。即使某项发明是瞬间而作出的,而这个瞬间往往是辛苦和勤奋的冰山一角。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有人问著名的摄影家阿尔弗雷德·爱斯斯坦德特,拍一张受人称赞的照片要用多长时间时,他回答是“30年”的原因。虽然爱因斯坦在26岁时就提出了相对论,但事实上,他从16岁开始就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这一切都说明有效的思考既包括创造性的思考,也包括批判的思考。当你运用你的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提出创新的观点后,接下来你必须运用你批判的思考能力对你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再加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然后,你需要有落实计划的决心,并克服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困难。但是,无论是批判的思考还是创造性的思考,你都需要掌握克服阻碍你思考的方法。

3.工作中为何要有变革的思维

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释放创新的巨大潜力。显然,漫无目的的创新方式其结果也只能是于事无补、白费力气。为了达到更高的创新效率,他们必须运用创新这一有力武器,来解决业务上最严峻的挑战。

创造活动本来并不难,它只是不同于呆板。几乎所有通俗哲学读物中都有介绍有关“布里丹的驴子”的故事。14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布里丹认为,意志是由环境决定的。反对他的人以驴子作为例证:有一头驴子,它肚子很饿,而在它前面两个不同方向上等距离地有两堆同样大小、同样种类的草料。驴子犯了愁,由于两堆料草与他的距离相等、草料又是同样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它无所适从,不知应到哪堆草料去才是最短距离,才最省力气,于是在犹豫愁苦中饿死在原地。

布里丹的反对者试图说明:如果没有自由选择的意志,这头驴子就会饿死。后人把这种论证叫做“布里丹驴子”。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提示人们:许多时候,只要有点创新意识,就会焕发创造行为,就会有活力,而呆板凝滞是足以扼杀创造力的。现代企业员工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的不平衡中寻找企业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

企业员工必须树立“以变求胜”的态度去关心企业,这其实就是一种变革思维。当一切都顺利时,人易于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以安逸的生活方式生活就会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热情。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状态,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改良或发展将停滞不前。

4.如何突破思维的定势

思维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动的源头,也是创新的源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总体处于发展、变化的趋势中,但也会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一系列的思维定势所构成,由一系列思维定势的品质所表现。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喊“站住,我是警察!”这就是思维定势。

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即思维定势)进行思维的。人们认识未知、解决未知,都是以已知或已知的组合、变换为阶梯。要想提高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更新原来的思维模式,优化、深化思维的品质。

那么,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更新思维模式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新思维的素质。

突破书本定势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拳术滔滔不绝,拳师打人,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每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

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

拳师恨恨地道:“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没有用场!”

拳师精通拳术,战无不胜,可碰到不按套路进攻的老婆时,却一筹莫展。

“熟读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脱离实际,这种由书本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势反而使拳师遭到失败。

“知识就是力量”。但如果是死读书,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去观察问题,不仅不能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抹杀我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知识的同时,应保持思想的灵活性,注重学习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记一些规则,这样知识才会有用。

突破经验定势

怎样才能突破经验定势呢?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初生的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不知老虎为何物,在它脑中没有“老虎会吃人”的经验定势。因此见了老虎,敢于本能地用牛角去顶,而这时,带上“牛见了我会逃跑”思维定势的老虎,反倒不知所措,于是落荒而逃。

在科学史上有着重大突破的人,几乎都不是当时的名家,而是学问不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下面的这些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

贝尔29岁发明电话;

西门子19岁发明电镀术;

巴斯噶16岁写成关于圆锥曲线的名著;

……

突破视角定势

法国著名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野营、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让人围上篱笆,竖上“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均无济于事。玛迪梅普莱得知后,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上面醒目写到:“请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千米,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这就是变换视角,变堵塞为疏导,果然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突破方向定势

萧伯纳(英国讽刺戏剧作家)很瘦,一次他参加一个宴会,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挖苦他:“萧伯纳先生,一见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着说:

“哦,先生,我一见到你,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常规的救人方法是从水缸上将人拉出,即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砸缸,使水流出缸中,即水离开人,这就是逆向思维。

所以,认识对象,研究问题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手段去考虑。而不只限于一个方面,一个答案。

只有不断突破思维定势、超越自我,人生才会更精彩。

5.怎样在细节中求创新

一个人应该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感到骄傲,因为你已经向别人证明,你比别人更突出,你比他们更强,你值得信赖。

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越大,证明他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应该为你所承担的一切感到自豪。想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承担责任,如果你能担当起来,那么祝贺你,因为你不仅向自己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你还向社会证明你能行,你很出色。

如果你曾经为自己担当责任而感到沉重和压力重重,说明你还没有正确地理解责任的含义。

责任意味着勇气、坚强、爱和无私。当你有勇气承担责任时,你正在给予别人爱和无私。难道你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吗?如果你有勇气,就把曾经放弃的责任重新捡拾起来,你不会被人嘲笑而会得到他人尊敬。如果你有勇气,就别放弃正压在你身上的责任,如果你能再坚持一下,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如果你有勇气,就应该准备承担将要承担的责任,你会从此明白你存在的价值。还有比担当责任更让人骄傲的吗?很高兴能够为企业承担责任,这会让你觉得对于企业而言,自己并不是可有可无。相信你,你从没有懈怠过自己的责任。

当一个人从心底改变了自己对承担责任的理解,认识到责任不仅是对企业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并在这种负责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自己所获得的尊重和认同时,他才能从承担责任中获得满足。承担责任努力工作,对自己而言,更多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对企业而言,这样的员工才是可以真正放心的员工。

6.怎样走出束缚创造力的误区

如今,我们的工作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如果你缺乏创造力,不勤奋敬业,你连90%的成功都不能到达,又何况更多呢?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仅靠老思想很难跟上。

幸运的是创造力并不神秘。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阿伯特·森特·乔尔吉认为:“创造和发现即是见他人之所见,想他人之不想”。

怎样才能“想他人之不想”呢?通常它只在头脑中一闪而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是一例。迈克阿塞教授指出:要想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就必须突破束缚创造力的误区。这些误区包括:

相信唯一正确答案

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老师往往就告诉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正确答案。然而许多重要的结论都是开放性的。如:“失去了工作我该怎么办?”

明显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重新再找一个。”但是另一个也正确:“回到学校去,学习新的职业。”第三条则同样正确:“开创自己的事业。”

只要寻找第二条答案就可以开创你需要的新方法。法国哲学家埃米尔·查特依尔说:“仅有一种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轻视模糊思维

毫无疑问,逻辑思维方法能将新思想置于死地,因为它排除了看来似乎矛盾的各种可能性。模糊思维像一块自由的天地,在这里,新思想能够很快地发芽。模糊思维有一种相似性和类推性,能够帮你很快地解决问题。

一位经理一直用合乎逻辑的方法思考着他的企业究竟出了什么偏差,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比喻才解决了这一问题。“我的企业就像一条没有鼓手的大划艇,大家都在用力划,一些人的桨刚刚划到一半,而另一些人却已划完。”结果这位经理敲起了指挥鼓,企业的航船顺利地航行了。

囿于常规如果你不能够打破常规,你将永远无法获得新思维。诺伦·布什内尔·雅他利有限企业的创建者是一位富于献身精神的常规反抗者。他发明了电视游戏。一次他想发明一种更富有乐趣的弹子游戏。按常规,这种游戏的板只有26英寸宽。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遵守着这一规则,但是工作却毫无进展。最后,他打破了这一常规,将游戏板的宽度增加到30英寸,从而创造了提高这种游戏的趣味性。

受“实际情况”的约束要想发展想像力,首先需要的是各种假设,而不是狭隘的实际。“如果……将……”的自问能够将你引进可能性的领域。

一家化学企业里的一位工程师出人意料地问同事们:“如果在墙壁上涂上枪药,将会怎样呢?当它几年后开始剥落时,用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统统烧掉。”

当然房子也许会同时烧毁,于是这些不受所谓实际束缚的同事们,开始思考,结果可能启发他们想出一种能够使涂料很容易地去掉的活化性添加剂。

这家企业现在正在进行这项实验。

害怕失败如果一个有着创造力的行动无碍于你的生命,你就不要怕有失败或者失误。然而,如果你正寻找一种新的想法,你需要的却是承受失败的精神。

截止到1979年,波士顿红鞋喜剧团的明星卡尔·亚斯特尔詹姆斯基已收集了整整3000件观众的投掷物。亚斯特尔詹姆斯基说:“在我的生涯里,我已经挨了不下一万次的打。这也就是说,我失败过至少7000次。而这一事实能够使我保持头脑清醒。”他清楚地认识到,成功和失败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错误不过是创造过程的阶石。通用电器商业企业的创始人汤姆斯·沃特里生说过:“通往成功的路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

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应用到工作中新的思维和创新来自于那些与工作毫不相干的地方,所以你要做个留心、细心的涉猎者。成功涉猎者的涉猎范围很广,并有一双机警的慧眼,这样才能不放过任何猎物。

富于创造的人必须是万事通,对每件事都感兴趣,必须认识到在某一领域里学到的东西很可能在其他领域里也有用。

缺乏创造性的自信创造应该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而不单单是艺术家和发明家的事。如果将自己降低到无创造性一类,我们就会处于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状态。一个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所创造的人在重大问题面前将不可能做寻找创造性答案的尝试。

一家大原油企业雇用了一批心理学家,想要找出为什么研究部门和发展部门里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有建树。3个月的研究使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有建树的人认为自己有创造能力,而无建树的人却认为自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