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答道:“史蒂夫确实不懂电脑,但他的外交语言和风度无与伦比。”外交就是史蒂夫的看家本领,微软的很多商务谈判都离不开他,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谈判专家之一,为微软的软件销售、法律谈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是那些精通编程的工程师们望尘莫及的。
必须有专长这一点在员工来企业之前参加面试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面试官对那些自称无所不能的人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些人往往什么都懂一点点,却哪一样都拿不出手,而那些坦然承认自己不足,却能强调自己有某一方面专长或者优势的人反而会获得青睐。
美国是一个十分注重效率和功利的国家,你要对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美国才会接纳你。在美国拿绿卡,只有两种人可以:一种是来美国投资或消费的人;还有一种人,就是有技术专长的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美国移民局,一位中年妇女,也在申请绿卡,从她被晒成古铜色的皮肤看,可以断定是一位户外工作者。她来自中国北方农村,因为女儿在美国,才申请来美。她只读完小学,汉语都表达不好。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语只会说“你好”、“再见”的中国农村妇女,也在申请绿卡。她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专长”。移民官看了她的申请表,问她:“你会什么?”她回答说:“我会剪纸画。”说着,她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色亮纸上飞舞,不到3分钟,就剪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图案。
美国移民官瞪大眼睛,像看变戏法似的看着这些美丽的剪纸画,竖起手指,连声赞叹。这时,她从包里拿出一张报纸,说:“这是中国《农民日报》刊登的我的剪纸画。”
美国移民官员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说:“OK。”
她就这么OK了。旁边和她一起申请而被拒绝的人又羡慕又嫉妒。
这就是今天的世界。你可以不会管理,可以不懂金融,也可以不会电脑,甚至,你可以不会英语。但是,你不能什么都不会!你必须得会一样,你就会OK了;假如你还能竭尽全力把它做到极限,这样你就永远OK了!
如果你是一把刀,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像剑那样两刃锋利而把厚重的刀背也磨成刃,你只要用尽全力学习,磨好属于你自己的一面刃就可以了,使之达到最锋利,同样能使你无坚不摧。
两军作战,全面进攻,劳而无功的时候,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一点,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企业中也是如此,碰到新的课题,开拓新的市场或者整个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往往集中优势学习最难的一部分知识,解决最关键的部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要想有针对性地学习,突出自己的闪光点,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切不可随大流,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那样只能让你的时间和才华浪费在无效率的学习和工作中。
(2)找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针对性地学习。首先要看清自己,要发挥自己原来的专长,把自己的专长做到更好,而不是拿自己的弱势去和别人的强势比拼。
(3)了解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学习一些对企业发展无用的知识,只是在做无用功,只有把自己的特长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会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是自己的闪光点。
作为企业里的榜样员工,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如果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优点,在某一方面做到独一无二,无可替代,那么就更加前途无量了。
6.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打破常规
每个人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中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甚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然而,如果这个常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并阻碍我们的思维的话,恐怕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划几只木船来做些短程的航行。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在没有什么利害相关的事情相通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惰性思维模式之中。常识和前人的经验是这种情性思维模式遵循的金科玉律,是它得以维持的原因。我们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躲在前人的绿荫底下,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这种学习方式显然要被淘汰。
创造性的学习,就是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前人的经验和常识,必须开辟新的道路、寻找新的突破点,必须打破常规、抛弃曾奉为金科玉律的一切,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正如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名言所说:“排除了一切不可能的,不管多么荒诞,剩下的就是可能的。”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途径不止一种。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经历了 10000次失败,但对此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发现了一万种不能做成电灯的方法”。
创造性需要的正是这种态度。这条路不行,没有关系,换条路试试,总有一条路行得通。古时人们认为人类绝无可能飞起来,因为我们没有像鸟一样的翅膀。但为什么一定要有翅膀才能飞呢?换个角度考虑,飞机终于实现了人类想飞的梦想。
不过,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换角度思考和开辟新道路去解决问题绝不是不需付出代价的。爱迪生发明电灯就试验了上万次,布鲁诺因为提倡日心说被火烧死,有更多的人终其一生也许都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从而抱憾终生。为什么创造性学习如此艰难?道理很简单,在平时的学习中你只是在做只有一个或有限个答案的选择题,而且答案常常都是现成的,你只需要良好的或足够的耐心就可以完成。创造性学习则要求你要在无限的可能中找出一个答案来。而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能对会传统知识体系及其权威们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好像是一个3岁的儿童对付数千头喷火的恐龙一样。
舍繁就简
400多年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他并没有观察到地球是在绕着太阳转的。他只是觉得地心说太复杂了:有80个圆球整天在地球的周围绕来绕去,既不和谐,更不美观。哥白尼坚信大自然绝不做任何多余的事情,因此他将那些复杂的圆球统统简化掉,并创造出一个假想的“哥白尼宇宙”:地球自转着,并绕着太阳转。这样,那些看似复杂的绕着地球的圆球骤然变得明朗起来。它们的轨迹也变得分外清晰。哥白尼这一简化,居然简化出了近代科学的开端。
哥白尼的这一简化无疑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因为这一简化揭示了宇宙间唯一可以长存的一条规律,只有最优才能存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得惊人。这为我们进行创造提供了充足的信息积累,但往往也容易使我们陷入无穷无尽的故纸堆里走不出来。如果不想被复杂化的狂涛所淹没,那么简化就是第一步。事实上,最复杂的事情往往是由最简单成分所构成的。现代分析学的理论表明,任何看似复杂的图形,其实都是由几个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经过若干次的叠加而成的。
“最简单的,也就是最有效的”,这一大自然的法则在蜜蜂采蜜时也得以巧妙的运用。蜜蜂采蜜时所采取的行动路线,如果用几何图来表示是最普通的放射状圆。然而在这简单的路线上,蜜蜂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可能的采集点,同时又走了最短路线。相对论作为一种复杂的近现代物理学理论,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其推断过程必定经过了天书式的演算和实验。事实上,爱因斯坦仅靠单纯的演绎法建立了它,而其表现形式更是人所共知得简单: E=mc2,难道还有比这更富于说服力的吗?
因此,当你在处理一件复杂的事情时,首先是不要被其庞杂烦琐的外在表象所吓倒,更不要停滞在复杂外表的圈套中,而应大胆地去简化。在大胆的简化之后,也许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等待着我们。
自由的联想和幻想
在传统的学院式知识传播体系中,自由的联想和幻想很容易与“无稽”、“不务正业”等贬义甚浓的字词联系起来。然而,这正是学院式的知识传播体系不能适应新时代之处,学院式的教育只是在培养一代又一代传播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真正人才。在电脑未曾诞生,知识积累尚不甚丰富之际,这些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必须的。但在一个一张手掌大小的CD-ROM上就可以存放人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知识的时代里,将会显得太滑稽可笑了。为什么要做“自由”的联想和幻想呢?这是因为在无限制的情形下,人脑的活力将得到最大的加强,也最容易闪现出新的火花。正如我们在谋求简化时所说的,大自然绝不做多余的事。因此,事物之间各种看似相当复杂的相互关系,其本质的联系其实非常简单。联想和幻想的目的就是去找到这种简单的联系。但普通的联想和幻想很容易被惯常的思维定势所禁锢,而无限的联想和幻想却使得我们能在更大的空间里去找寻答案。
所以,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无论你的想象多么荒诞或不可理喻,如果有助于解决问题或者使你产生绝妙的创意,那么你就采取了正确的做法。当爱因斯坦思考相对论时,他正在做着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做着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这样做并不复杂,我们何不也尝试着做一做呢?
动用全部感官
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大脑的活动,而大脑与外界信息的直接联系中转站却是各类感官。由于各类感官收集信息的渠道不一,反馈强度相左。因此,它们替大脑收集的信息不但不会相互干扰,反而由于相互间的补充而得到整体的加强。
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处理信息的:它决不作简单的累加,而总是将能引起最多脑细胞活动的各类信息的联结点找到,然后有点类似于核子爆炸的链式反应般引发大脑的活动。很明显,寻找到的联结点越多,大脑的活动越强烈,产生创意的机会也越多。
必须注意的是,联结点是引发链式反应的关键,多种感官的参与只是外在表现而已。没有联结点的多感官收集的信息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相互干扰,导致大脑接收到信息的质量甚至比单感官收集的还要差。
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
我们不必事事都有研究,但是也可以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不仅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增加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份量。只要我们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稍多一点,对于自身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7.选择明确的培训方向
如今,许许多多的职场中人为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使自己获得进一步提升的资本,积极参加培训。但其中很多人对于该学什么并没有方向,更有人辛苦地学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没学到点子上。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类型:
享受公费培训型
杨先生毕业于北京某知名的大学,凭着优秀的能力进入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上班。在公司的薪资构成中,杨先生每年有几千元的培训经费。本来,这也算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如何处理这笔钱呢?杨先生真是左右为难了。要说多也不多,要说少也不少,只是这笔固定的投资,你不能拿去花在别的上面,只能用在培训上,真是不尴不尬的。对他来说,这还真是个难题。
像杨先生这种人,虽然享受公费培训补贴,但对公费培训资金如何调配却没有方向。他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去把握、如何控制的问题。不花是浪费,可要是如果培训费用超支了那自己贴钱又觉得吃亏。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为这样的事情而烦恼,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能给你这样一笔培训费用,说明公司把你当成了培养对象,这是对你的重视,你也就应该感到荣幸,所以一定要重视它。当你拿到培训资金时,你可以去选择一些品牌知名度较高、和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长期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笔钱用得刚刚好。建议自己提前预算一下费用,然后可以把多出来的放到下一年度报销,不要害怕自己会“亏”,公司既然能给你培训费,证明很重视你,这才是最珍贵的。
盲目参加培训型
林小姐在一家做图书出版的文化公司上班,本专业是编辑出版,应该是做文字的。可是因为公司规模比较小,人手少,缺美编,公司先安排她做平面设计。林小姐虽然是学编辑的,但对设计很不在行。可是公司的事情不能推脱,自己又好强,就答应下来了。为了做好设计工作,林小姐在外面报了个学习班,专门学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是现在,公司规模扩大了,有发展了,公司招了一个专门做平面设计的高手,这样,林小姐就被调回文字加工部了。这时她有点后悔了,因为,自己的文宇水平并没有继续提高到一定的层次,而设计又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而当初自己业余去学的那些软件既花了钱还搭上了时间,自己以后估计也不会再做设计了,想想真是不划算。
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那些初入职场、上进好学的人身上,他们盲目参加培训,耗时费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明确规划。
其实,在选择培训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充电的方向必须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契合,因为充电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对于职场中人来说,最需要明确的是参加的培训对未来发展的帮助程度有多少。因此,参加培训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即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这个规划的可实施性究竟有多少。只有这个前提确定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培训。
通过培训转行型
刘小姐原来学的专业是外贸,毕业后在外贸公司做文员。工作后,她发现当年的专业是父母定的,自己并不喜欢,她希望能做自己喜欢的设计工作,但因为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她觉得必须参加培训,希望学成后,能够找到一份设计方面的工作。但是,刘小姐打听下来发现,原来设计方面分美术动画、平面等多个专业,具体哪个专业的前景好,她心里也没谱。
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那些不喜欢目前工作的人身上,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却没有明确目标,对具体培训内容犹豫不决。
其实,很多职业发展不顺心的人都想过换个工作,但他们有的对向往的行业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凭感觉认为像是自己很感兴趣的工作。其实转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工作虽然表面光鲜,真正深入进去才会发现并非如此。打算通过培训改变职业轨迹必定需要时间,并且会付出更多的艰辛。对于这样的转行培训,关键是要先明确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在这方面发展。一个比较中庸的意见是,可以先参加业余班的学习,把兴趣慢慢转变为业余爱好,然后再听听行业内专业人士或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认为你具有这方面职业潜力,通过比较,你会发现,原来真正适合的还是手边的这份工作。
8.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