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墨子清谈
24496600000002

第2章 人生最大的艺术(2)

兄弟多有时却也很糟。这种糟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只讲义气不讲道理。仗着自己兄弟多,势力大,明知是自家兄弟的错,却还要帮着兄弟去欺侮对方;明知自己兄弟杀人放火却还要包庇窝藏。这是最要不得的,到头来是既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家兄弟。

一种是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相互攻击。兄弟一多,家族内的利益就很难均摊,于是总怀疑自己吃了亏,怀疑兄弟姊妹们占了便宜,便在要求平均公正的幌子下想方设法、挖空心事为自己多捞一把。中国历史上,为争夺王位兄弟之间反目为仇相互残杀的事屡见不鲜,血流成河,可见祸害之深。

一种是靠兄弟,吃兄弟,死皮白赖。有一类人自己不努力,有了几个有头有脸的兄弟便沾沾自喜,仿佛是自己的功劳。没吃的了,住在兄弟家里吃;没穿的了,拿兄弟的衣服穿。有这多亲兄弟,能让我饿死吗?这种人自甘堕落,却还心安理得。

上述种种,往轻处说,是不明事理,不晓得珍惜兄弟情谊;说重点,是私心作怪,不通人性。

有私心就不会有爱心,没有爱心,哪来兄弟的情谊?

当你想起兄弟二字时,你应该想到,兄弟即是关怀,即是体贴,即是宽容,即是爱护,即是一种责任心。不要担心你付出的爱得不到回报,倘若你一直真心诚意地爱着你的兄弟,你终将明白,你得到的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2.朋友

人生一世,可以没有金银财宝,可以没有高官厚禄,可以没有千古英名,可以没有盖世才华,但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绝对是孤独无聊的人生。

中国人善交朋友,关于朋友的格言警句数不胜数。如,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少一个朋友路难行;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见面是朋友。等等。

朋友是了望社会的窗口,朋友多,窗户就开得大,室内就会阳光明媚。打开通讯录,那上面记着一大堆朋友的名字、地址、电话,看一眼就感到亲切。乐了,烦了,闷了,都会想到找朋友聊一聊。

有一时的朋友,有一世的朋友;有泛泛而交的朋友,有亲如兄弟的朋友。一时的朋友不要要求做一世的朋友,一世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

善交朋友的人,会有许多朋友,他生活在朋友的温情之中,这种人人缘好。

不善交朋友的人,往往会有一、二个密友、知己,这种人活得怡然自得。

知心朋友就是知己、知音。拥有这样的朋友,是人生难得的幸福。

谁都知道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弹琴,音调高昂激越,砍柴人钟子期闻声驻足,叹道:巍巍乎高山。伯牙又奏出奔腾回荡的旋律,钟子期说:潺潺兮流水。两人于是成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断琴弦,从此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朋友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她)已融进你的躯体,化为你的血肉,他就像你的影子,你能从他身上看到你自身。

会交朋友的人,不仅知道哪些人该交朋友,还知道哪些人不能交朋友。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中锄草,看到一块金子,管宁照旧挥动锄头,把金子看得同瓦石没有两样,华歆却拾起金子欣赏半天,然后才扔到一边。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车、戴着礼帽的显贵人物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走出去看。管宁就割裂席子,把座位分开,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此所谓道不同,不与为谋。管宁是深知朋友要义的。

贪图财物、见钱眼开的人不能交为朋友。

爱慕虚荣、追求显耀的人不能交为朋友。

度量小、心眼窄的人不能交为朋友。

对任何人都不说真话的人不能交为朋友。

不尊重老人和小孩的人不能交为朋友。

当面说好话、背后使绊子或专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的人不能交为朋友。

朋友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常常预示着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一个人的朋友如果都好行仁义,作风正派,为人热情,勤勉努力,那么这人必定不错;如果他的朋友大都喜欢夸耀,爱搞阴谋诡计,不思进取,那么这人迟早会犯错误。

朋友就是朋友,他不能替代你,你也不能代替他。尊重朋友就是尊重自己。不要过多地打听朋友的隐私,不要嫉妒朋友还有另外的朋友,不要因交朋友而失去自己的本性。

3.交友的原则

交朋友要掌握好几个基本的原则:

一是诚实。朋友之交,最怕虚情假意,你待朋友虚伪,朋友嘴上不说,心里已没有把你当朋友看了。一是一,二是二,坦诚相见,无论地位如何悬殊,年龄差距有多大,都可以成为好朋友。

二是理解。凡人都有性格,有性格就会有差异,理解,就是消除差异的方式。朋友怎样做怎样说,总会有他说和做的道理,首先是想清楚这个道理,然后再决定赞同或是反对。理解朋友,朋友并不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实惠,但却能得到一种安慰、自信和心灵的沟通。

三是信任。朋友之交重义,信任就是义。对朋友有某种担忧、怀疑,就很难做到完全信任,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信任,是对朋友人格的尊重,多一份信任,就多一份朋友的真情。

4.熟人与生人

置身于闹市人流当中,常会为素不相识的人在自己身边拥来挤去而气恼,你甚至会讨厌那些陌生人。倘若换了地方,在荒无人烟的森林或是戈壁,我们却会为偶然发现的一点人的迹象而欣喜若狂,会有一种温情自然地流满全身。

熟人、朋友对自己的重要,大家很容易意识到,而陌生人对自己的重要,却常常被遗忘了。

没有朋友会很痛苦,没有陌生人呢?我们吃的饭、穿的衣、坐的车、住的房从何而来?人类如何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社会?

陌生人是相对熟人而言的,有熟悉的人就必然会有陌生的人,他们共同形成一个适宜人生存的环境和气候。每个人的人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气候中才能够生活得方便、自如、充实。

对一个亲人和朋友,亲热也罢,宽容也罢,讨好也罢,迎合也罢,都容易做到恰到好处。付出可以得到回报,付出的是一,得到的回报兴许是二。在这个时候,人最容易掩藏起自己的本性,掩盖起自己的缺点,拣对方喜欢的话说,将最有光彩的一面表演给对方看。

对陌生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切功利的考虑都成了多余,装扮出来的自谦或自傲也没有必要,没有责任也没有负担,想怎样就怎样。

这时,最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修养、品格。

一个陌生人向你问路时,你能够热情引导他而不置之不理吗?

一个残疾人向你行乞,你能够掏出身上最后一毛钱而不装作没看见吗?

一个人挤车时不慎踩了你的脚,你能够体谅的一笑而不破口大骂吗?

老人被绊倒在路边,你能够弯腰扶他起来而不扬长而去吗?

…………

墨子以他整个的生命向我们讲述着这样的道理:爱陌生人吧,就像爱你的亲人一样。

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墨子的学生巫马子坦率地说:

“我爱邹国人比越国人深,爱鲁国人比邹国人深,爱我家乡人比鲁国人深,爱我家里人比家乡人深,爱我父母亲比爱家里其他人深,爱我自己比爱我的父母亲深,因为这是更切近自身的缘故。打我,我就会感到疼痛;打别人,我就不感到疼痛。我为什么不去还击打我的人,而去还击不打我的人呢?所以,我只会杀他人以利于我,而不会杀我自己以利他人。”

巫马子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人都难免有弱点。我们要做的事应该是:克服它而不要去助长它。就像身上长了疮,医生要做的是挤出脓血,使之愈合,而不是助其向全身蔓延。

针对巫马子的话,墨子指出:“既然这样,那么有一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个人就想要杀掉你以利于他自己;十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想要杀掉你以利于他自己;天下的人都喜欢你的主张,天下的人就都想要杀掉你以利于他自己。”全天下的人都想要杀掉出这个主张的人,你还能保全自己吗?

5.陌生的熟人

相识许久的人,我们会在某一天的清晨突然发现:原来是那么陌生;而在有些场合,初次见面的人却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毫无陌生之感。

陌生与否,熟识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现实生活环境中是否朝夕相处。读一本好书,就像与过去时代的或万里之外的朋友促膝对话。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早已打破了陌生的界线。我们从古往今来的陌生人那里,获得了无尽的友情和爱意。

能够将陌生人当熟人、当朋友待,能够从陌生人那里获取灵感和智慧,说明我们开始懂得了人生的艺术。

四、衣食父母

防备的问题,是国家的重要大事。

粮食,是国家的宝贝;

武器,是国家的利爪;

城池,是国家自卫的依托。

这三者是国家必须具备的。

贮存和种植的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能胜任国政,赏赐不能使人高兴,诛罚不能使人震慑,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墨子·七患》语译

1.善待农民

粮食,生命之树的水土。农民,我们的衣食父母。

平民百姓和王公大臣在这一点上得到了平等:都要吃五谷杂粮。

这个道理简单得过了头,所以常常被人遗忘。吃饱饭时忘记了灾年以凉水充饥,混上了一官半职就忘记了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

为全社会提供粮食的人,是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又是没有粮食吃的人,这真是对人类社会极大的讽刺。

有史以来,恭顺善良的中国农民屡次暴动,实在是饿极了的缘故。历代帝王,把他们推上宝座的是农民,赶他们下台的还是这些农民。

因而,为政之道在于善待农民。农民耕种田地,收谷打粮,上缴国家。倘若国家不能把农民应得的那一份报酬如数交给农民,写一张白条子先欠着,几时有了几时还,这叫农民拿什么称盐打油,养家】冢空饨兴们怎么能安心播种耕耘呢?

有的地方农民没日没夜地干上一年,到头来还欠着政府一屁股债,真不知理从何来。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认清了事情的实质,就此发出了谆谆告诫:

用正常的差役,修治城郭,百姓劳累而不伤;用正常的田赋,征收租税,百姓费力而不苦。百姓所苦的不是这些,而是苦于官府大量搜刮财物。用最高的奖赏,赏赐无功的人;耗尽国库的财宝,去备办车马、衣裘和稀奇的玩物;折磨役卒和奴隶,去修建君王的宫室和观赏玩乐的场所。死了在棺材之外还要作多重的套棺,做很多衣裳。活着的时候修亭台楼榭,死的时候又大修坟墓。百姓由于常年在外劳役而痛不堪言,国库由于君主奢侈而消耗殆尽,君主满足不了享乐,百姓承受不了痛苦。所以国家遭到外敌入侵就会失败,百姓遇到凶饥之灾就活不下去。这就是只求自己享乐,不善待农民的罪过。

2.“吃了吗?”

要说中国人最怕什么?恐怕应该是怕饿。从祖宗先人开始,直到我们这些不肖的子孙,对“饿”一直有着异常深刻的体验。中国人的各种处世方略、权谋伎俩,大都与“饿”相关。

西方人见面打招呼说:你好!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吃了吗?“吃了吗”成为最大众化的礼仪,表示对对方的友好、亲近和尊重,实在是饿怕了的表现。

中国人的烹饪技术享誉世界,吃的艺术无与伦比,各地有各地历史悠久的做法与吃法,成为本地民风民俗的重要景观。游览者每到一地,没有不狠狠地吃上一通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人特别爱吃,却不知道中国人经常挨饿。因为时常挨饿,故一味紧吃慢吃、俗吃雅吃、文明的吃野蛮的吃,把玩的吃欣赏的吃,吃由是成为中国人千百年来乐此不疲的一种梦想,一种艺术享受和人生方式。

能够进入吃的境界的,差不多都是富豪官僚,经常挨饿的则尽是黎民百姓。富豪官僚猛吃,黎民百姓就猛饿,愈吃愈饿,愈饿愈吃,构成一种奇妙的景观。

为官之道,以让百姓吃饱为要。倘若饿殍遍野,为官者必自灭。如何才能使百姓吃饱饭呢?

一是明察、了解百姓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墨子设喻说:现在有背着孩子在井边打水的人,如果孩子跌落到井中,他的母亲必定赶快去把他拉上来。如今碰到灾年而百姓挨饿,道路边上遍是饥民,这种祸患比孩子跌落在井中还严重,更应该仔细明察。

二是与民同甘苦。在灾难面前,为官者不能逍遥在外,而应该共度难关。墨子对此明确具体地指出:

饥荒之年殃及人民时,国君应该撤消鼎食的五分之三,大夫撤消高悬的乐器,士人不再入学,国君上朝的朝服不再新做,对诸侯的宾客、邻国的使节,礼宴不应铺张,撤掉驾车的三匹马中的两匹马,……婢妾不必穿丝织的衣服,以此告诉人民灾难到了。

3.七种祸患

国家的祸患有七种,任何一种都将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其一,城池未能修筑,却去修筑宫殿。

城池,乃国家之屏障,宫殿,乃君王之淫窝。贵为一国之主,却不关心百姓痛痒,置江山社稷安危于不顾,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必然祸患无穷。

其二,敌国军队入侵,四方邻国不愿救援。

平日不与人为善,交结朋友,危难之际就无人相助。做人也罢,治国也罢,都是这个道理。

其三,耗尽民力于无用之事,铺张浪费而使国库空虚,赏赐无能的人。

于百姓无用之事,往往就是于君主享乐有用之事。集财力物力于个人身上,国力必然衰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其四,当官的只求保住俸禄,游学未仕的人只顾结交党类,国君以刑律诛戮臣子,臣子畏惧而不敢直言。

做官的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明哲保身,上去了就不愿下来,为民为公的思想日少,为己为私的思想日多。知识分子不能肩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未能给国家大政方针献计献策,只顾结党营私。为官者掌握国家的行政职权,知识者是国家思想智慧的宝库,一旦这二者不力,国家将危在旦夕。

其五,国君自以为神圣聪明而不问政事,自以为国家安定强盛而无防备,四周邻国已在图谋攻打而无对策。

有两种人容易缺乏自知之明。一是资格老、位子高、权力大的人,这种人听惯了阿谀奉承、吹牛拍马的话,时间一长,形成习惯,把属下的别有用心当成果真如此,自以为一贯正确,不了解实际情况。一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明明事情干得很糟,却自以为干得很好,明明别人是在讽刺他,他却高兴得忘乎所以。这两种人都生活在一个假想的世界,在这个美妙的假想世界里自我陶醉。这种人若混到一国之主的位子上,国人必要遭殃。

其六,国君信任的人并不忠,忠于国君的人却不被信任。

这话太值得深思了。中国的官吏史,不异于一部忠奸斗争史,而每每是奸臣占上风,历史上内乱频繁,奸臣当道是重要原因。

其七,家畜和粮食不够吃,大臣对于国事不胜使命,赏赐不能使人高兴,责罚不能使人畏惧。

赏罚是处理世事的一大法宝。运用得妙,可以起到收聚人心、规范行为的作用。倘若赏赐不该赏赐之人,责罚不该责罚之人,则会人心惶乱,行为失衡,以至祸至国家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