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
24521700000035

第35章 心态之九:永远自信(2)

这些事例都从反面证明了没有自信就没有胆量,没有胆量就会磨灭想象力和独创精神。所以,缺乏自信是创造和智慧的最危险的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是说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不足,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但是能否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不被它削弱自信,却是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强者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不为此自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而弱者恰恰相反。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

“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在这一理论提出之后,一些心理学家经过认真研究,也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受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

大家都知道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残疾人,那他是个强者还是弱者呢?1962年,美国历史学会组织美历史学家投票,选出了五位最伟大的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排名第三,仅居于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之后,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主持白宫时间最长的总统。

罗斯福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能够扭转乾坤的巨人之一。关于他的国内政绩,关于他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发挥的作用。另一位伟人温斯顿·丘吉尔说:罗斯福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位美国人。

最近几十年间,由于美国国力的强盛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数任美国总统或多或少地要以“世界总统”自居,可以说,如果没有罗斯福,他们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自信。而罗斯福的这种自信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如果没有这种自信,很难想象他会在39岁患上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之后,凭着顽强的毅力积极配合治疗,终得幸免于全身瘫痪;更难想象他后来敢于拄着双拐或坐着轮椅出现在1932年总统竞选的讲坛上,并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身罹残疾的总统。

自信在罗斯福一生的成长和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第一次就职演说中,针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经济“大萧条”情景说:“首先让我们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唯一值得恐惧的东西就是不可名状的、未经思考、毫无根据的恐惧,使得转退为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恐惧。”

纵观罗斯福一生,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虽然身罹残疾,但在迄今为止所有的美国总统中,远不是每一位都像他那样具有一颗如此健康的心灵。

谁都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第一关就是容貌,人们在选择未来的配偶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看看对方的相貌是否美,最起码要看着顺眼,不心烦。

所以,许多相貌“困难”的人就因过不了这一关而成了男女“光棍”,独守空房。然而,世上的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些外表不美但智慧美、心灵美的人,同样可以以其精神面貌成为强者。

战国时期的钟离春,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丑女。她额头向前突、双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翘、头颅大、发稀少、皮肤黑红。她虽然模样难看,但志向远大,知识渊博。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情暴躁、喜欢吹捧。

钟离春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当面一条条地陈述齐宣王的劣迹,并指出若再不悬崖勒马就有亡国的危险。齐宣王听后大为震惊,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他认为有贤妻辅佐,自己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正所谓“妻贤夫才贵”。这个身边美女如云的国王,竟把钟离春封为王后。

东汉时的孟光也是个“困难”的女人。她长得又黑又胖,模样极丑,父母已做好嫁不出去的准备。可仍有媒人替孟光与一丑男搭桥。孟光说:“非梁鸿不嫁。”

梁鸿是当时的大文人,不少美女想嫁给梁鸿遭拒绝后得了相思病。而孟光对媒人说出的这番话一时传为笑料,人们讥笑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久,梁鸿知道了孟光的事,没有和别人一样嘲笑孟光。他很钦佩孟光的人品和学识,相信她不是攀龙附凤之人,毅然决定娶孟光为妻。后来梁鸿落魄到异地当佣工,孟光毫无怨言地随同前往,患难与共,白头偕老。

上面丑女们的作为,是用智慧美、品德美取代了相貌丑。她们之所以那么胆大、“狂妄”,就是因为她们都自信。

自信给了强者勇气、力量和智慧,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诸如:自信可以使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与健康的同龄人并驾齐驱并超越健康人;自信可以使一个靠打工起家的女人拒收68万元“丈夫转让金”……;自信可以使人有骨气、挺起腰杆做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并使敌人胆怯。拥有自信,是青年人成大事的必备素质,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4.自信而不自傲

不相信自己,你就背叛了自己。千百年来,人们出于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目的,对人的信心抱着崇高的期望。

自信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成功者的法宝。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比他的自信能达到的更高。这就给所有要成大事的人提供了一个标尺和要求:在开始做事之前,就要充分自信。

如果一个人不自信,那么他时刻会受到环境和别人的影响。只要一个人能成功地摆脱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无论什么困难摆在面前,都会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因此,最终自己也一定能成功。

当杜邦在法拉格特将军面前陈述未能攻陷切斯特城的种种原因时,法拉格特将军加上了一句:“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你没有提到,那就是你不相信自己能做成那件事。”

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是不能做成大事的,只有领悟了信心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不要去理睬别人的闲言碎语,把它们抛到空中,让风吹散“你不会成功、你生来就不是成功的料、成功不是为你准备的”等等无稽之谈,用你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来展示自己的魅力。

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有人给周围人的印象,常常取决于他的自我评价。对于那些非常自信的人来说,周围的人也会非常信任他。

因为他做事充满了自主性。如果一个人做事时充满了自主性,能够雷厉风行,那么他一定能成功。

如果一个人给别人一种非常胆怯、从来不相信自己、无法独立做出判断、总是依赖别人意见的感觉,那么他就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而自我贬低的不良习惯又对一个人性格的培养极具腐蚀作用,会打击他的自信心,扼杀他的独立精神,使他找不到生活的精神支柱。

艾茉莉是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学生,也是她所在镇里唯一来哈佛读书的人。在她准备起程到哈佛上学前,当地的人都为她能到哈佛上学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庆幸能有这样好的机遇。

但是,艾茉莉的兴奋劲还没过,就突然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了。她在哈佛过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土音。

更让她受不了的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她却一无所知,而许多她知道的事别人却又觉得好笑。她开始后悔自己到哈佛来。

感到孤独无比的艾茉莉,觉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无奈之下,她去看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对她是这样诊断的:

她已跨入了个人成长的“新世纪”,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旧世纪”仍恋恋不舍;她面临的是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想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她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不是想方设法加以适应,而是缩在一角,惊恐地望着它们,哀叹自己的无能与不幸;她对能来哈佛上学这一辉煌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

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去再造就一次人生的辉煌;她以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去应付大学生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她抱残守缺,不知如何改变。

她因为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做事傻里傻气,就认定周围的人在鄙视她,嫌弃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自己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总而言之,艾茉莉的问题核心就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彻底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学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点。

为此,心理医生实施的治疗方法是:要她找回自信心。

首先,他要艾茉莉看到在哈佛上学的不适应是普遍现象,要她产生一种还有许多人和自己一样的平衡感。

再次,心理医生要艾茉莉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和别人接触,不要把自己关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治疗,艾茉莉在心中重新拨洒了自信的种子。她学会了交往,并交到了许多知心的朋友,也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自我责备、自我贬低也许就是我们所知最具破坏力的心态之一。有些人经常以这样的方式伤害自己,似乎表明着自己是一个渺小的人,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与别人相比,自己简直一无是处。不管去哪里,总是坐到最后一排,或者想尽办法逃离人们的视线。

在人的天性中,的确存在着这种令人鄙视的弱点。人们喜欢那些勇敢的人,他们昂首行走在人群中,精神自由,思想独立,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1999年中国22岁男子于大伟拿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却在参加面试时同导师菲克教授激烈地辩论起来,教授非常生气。他们的争吵声掩盖了整个走廊。

“就凭你那个实验方案,我马上就可以指出不下十几个错误。”菲克教授大声说。

“这只能表明这个方案不成熟,要是能接受我成为你的学生,我自信可以把这个方案改得完美。”于大伟不客气地说。

“我是这样想的。”于大伟说,“我知道麻省已经不会录取我了。”

但是,没想到,秘书在宣布录取名单时读到“中国的于大伟”。

菲克教授站了起来,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说:“你看,我的孩子,你骂了我一个小时,但我还是决定要你。因为,我要你尽情地在我的支持下反对我的理论,如果事实证明你是错的,我将十分高兴。如果你是对的,我将更加高兴。”于大伟深受感动,他终于可以如愿以偿,成为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了。

爱默生说:“如果一个人不自欺,也将不被欺。”

我们拥有坚定和自信的个性,就不会自欺欺人。总是能对自我和生活作出积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就可以不断塑造自己的品格。在生活中,不要无端地低估自己,鄙视自己。

完全认可自己、忠实自己,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在内心没有对自己完全肯定,即使拥有金钱和地位,也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人心中应该有一股神圣的力量,激励自己自由健康的发展。人应该胸怀壮志、力争完善自我,而不是只顾挣钱、满足于财富的积累。

不管一个人多么贫穷,只要他在不断进步,即便是缓慢的进步,生活也是健康向上,充满希望的。但是,一旦他不再进步了,不再向更高、更深、更强的方向发展,生活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平庸至极。

永远不要承认失败和贫穷,坚信你神圣的权利,昂起头,勇敢地面对世界。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定向前。

如果自己都怀疑自己的能力,那么就没有人会信任你。要坚信自己生来就是为了成就大事而来的。要发挥你所有的才能,激发你所有的潜力,去承担重大的责任。

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它能帮你战胜自卑和恐惧。你必须肯定自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就大事,并且勇敢地去做了,你自然会成为一个成大事者。

5.拥有自信,才能拥有快乐

成功者在自己人生的词典上镌刻着两个字——自信,因为他们需要用自信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

在这个世上,人会碰到很多麻烦,很多悲伤与苦恼,自信的人会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克服过去,寻找到一片自己的天空。相反,自认为“丑小鸭”的人,由于悲观失落而最终残活在一片混恶的天地中。只有养成了乐观自信的好心态,才能使自己在事业之途的跋涉中勇于面对困难,并战胜它们。青年人应该是前者,只有这样,在人生的考验面前,才能从容不迫,轻松应对。

遭遇困难,要敢说一声“我能行”。

小王害羞、胆小、不自信,每逢老师或同学让他做什么事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说:“不行不行,我不行。”

后来小王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以一副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但到了第二天,却总是又恢复到老模样。

小王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要改变自己是不容易的,那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小王恰恰缺乏这一勇气,所以小王那种不自信的样子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上大学后,小王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于是小王要建立自信的勇气与日俱增。他每天都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干劲冲天,并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暗示自己“我能行!”

后来,班里成立了篮球队,因为小王个头高,尽管不会打,也入选了。从此小王就向同学学习关于篮球的知识和技术,每天都抱着篮球到操场练一会儿。几个月下来,小王由篮球的“门外汉”成了一名篮球队主力。

北大教授吴福辉先生在考入北大之后,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满怀感激地踏上这条布满荆棘却是钟情已久的文学研究之路。对于一个40多岁才起步的研究者而言,所承受的信心、学识、精力上的压力可想而知,此中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想到自己是人到中年,他便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冲动。然而,光有冲动是不够的,内心根深蒂固的空虚感使他在初期也曾步履维艰。而对自我的超越,是一个研究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保持优胜的研究心理,比研究本身更重要。由“我怎么赶得上别人”到“我也不比别人差多少”,获得这个意识,吴福辉身上的能量似乎有了新的释放口。

他外表温和,甚至有些柔弱,而内在的浙东人民遗留给他的倔强却在这时得到了激发和调动。过去,他习惯于顺从接纳他人的观点。如今,他却常起反叛之心,这给他带来从未有过的“独立”。他天性豁达,现在更加小心地维护它,在众多英才行列中奋争佳绩。

他不再相信虚假的自信哲学。他常说“我珍视健全的学术自信心。”也正是这种自信,使他稳下阵脚,埋头苦干,终于打出一方天地,作出一番不逊于同行的成绩。也正是缘于这种自信,才奠定了他独特的学术风格、独树一帜的学术追求和学术理想。

美国前总统里根一次给《成功》杂志写文章说:“创业者若抱着无比的信心,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将来。”

诚然,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往往会对他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全部,只要你稍微改变自己的想法,随时就会有一条大道展开在你面前。因此,你要学习适时纠正自己的想法与观念。

所以,只要能够改变观念和想法,你的立场和情况自然就有天壤之别。

冷静分析一下自己现今所处的情况,并且细心列举出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来,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过去不曾注意到的优点,就可以成就大事。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讲述过信心带给人类的力量和影响,可是能够领悟的人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