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不能“太本分”
24530800000034

第34章 丢掉本分做事坏习惯(1)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所以对于生活中的坏习惯,你要想方设法改掉。

记住,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你必须从中走出来,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1、因循守旧

如果你不改变因循守旧的习惯,那些转机将永远不会有。事物有一个可悲的趋势,那就是它们永远不会自我转变。靠一个精神上的“延期计划”生活,总是期待和希望,这是无益的,它将永远不会把你带到某一个目的地。因循守旧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抱着自己的老观念不放,不去主动接受新鲜的思维,进行脑力革命,这本身就是思维上的惰性所致。想要成功的人必须要时刻学会“洗脑”,摈弃因循守旧,创新求变,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我们有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脑子太笨,这是因为他不想开动脑筋,总是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打圈圈。

要想成功,因循守旧是你必须克服的一大障碍。不要指望未来某个不确切的时候“情况将会好转”,而将就着过日子。如果你不改变因循守旧的习惯,那些转机将永远不会有。事物有一个可悲的趋势,那就是它们永远不会自我转变。靠一个精神上的“延期计划”生活,总是期待和希望,这是无益的,它将永远不会把你带到某一个目的地。你可以检测一下,看是否常常对自己说:

我希望一切都将朝最有利的方面转变;

我愿自己能在这件或那件事上做些什么。

你承认正用这些想法在自己周围建立封锁线吗?你意识到“希望”和“祝愿”这两个词实际上使得你什么也不干吗?坐等不会给你带来什么,事实上,你的惰性可能引起了一种情感上的麻痹,使你不能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要对你自己说:“我已经明白”,并且动手干起来。除非你去促成事物的转变,否则,未来的情况将是依然如故。

的确,要干,就需付出代价和担当风险,你的努力也可能会遭到失败;如果你避免干任何事情,你也可免遭风险和失败。但是,结果会怎样呢?你避免可能的失败,同时也就避免了可能的成功。

要找出你身上因循守旧的原因,可试着问自己:

(1)计划着一些令人激动的事情,但从来不实行这些计划吗?例如去休假,或者观光旅游等。

(2)拒绝做任何对自己也许是一种挑战的事情吗?例如控制饮食,戒烟,或者选修一门大学的课程。

(3)过多地依赖自己的朋友吗?过于沉湎已厌倦的职业吗?过于依靠那些对自己厌烦的亲戚吗?或者过于留恋那已不再令人满意的住房吗?

(4)一旦面临困难的任务或者某个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场合时,便立即变得忧心忡忡吗?

(5)推迟做那些费力的或令人厌烦的事情吗?如清扫房间,修车,修剪草坪,或者写信。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如此之多,以致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周而复始地忙这忙那,整天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拖累着,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到最后偏离了人生方向。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是属于这类人,那么你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

(1)因为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而推托自己亲爱的人们的要求吗?

(2)由于首先必须照顾别人或者自己的职业而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吗?

(3)总是忙得没有一点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吗?

(4)因为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有那么多活儿要干,以至于放弃了一个休假、一场电影或戏剧演出吗?

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你将很容易确诊出自己因循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说来,因循就是害怕担当风险。当你对那些熟悉的然而也是有害的信号做出反应时,你至少能够心安理得地(或者是不怎么舒服地)维持现状。因循守旧确实称得上是生活的防弹衣。

克服因循守旧的坏习惯并不像你认为的那么困难。你所必须做的一切便是,你现在就必须行动,而不是等到明天或者下个星期:关掉你正在看着的电视连续剧,立即着手写你的学术论文;放下你正在读的杂志,去打那些令人担惊受怕的电话;放下那一片送到嘴边的饼干,开始你的饮食控制;立刻参加某一个自去年就吸引着你的课程学习;现在你从钱包里取出10元钱,开辟一个特别储蓄,以备你一直期待着的某次休假之用。

罗斯一直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她在读高中时,便节省钱以备上大学时用。高中毕业不久,她的父亲得了重病,她的母亲由于要照顾她的弟弟妹妹,只能抽出部分时间出去工作,而她父亲的伤病补助费也是极有限的,她必须放弃上大学的梦想。她把自己的储蓄用来学习打字和速写技术,很快便找到了一个秘书职业。罗斯曾经多次产生读夜大学的念头,但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原因,她推迟了入学,就这样一学期又一学期地过去了。罗斯始终未能入学。“我真不明白,贝特丝,”她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吐露心事时说,“我真的愿意学习某些大学课程,但我要想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路途是如此遥远。首先,我得在大学文科熬四年,然后在研究生院再熬两年多。贝特丝,因为我只能在晚上去上课,我要到80岁才能取得硕士学位。”

这里,罗斯的思维方式犯了一个错误,她眼前看到的是6年全日制学习,并可能把6年看成12年甚至15年,因为她只能在晚间学习。然而,如果罗斯把她的总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的目标,她最终将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罗斯应当说:“贝特丝,我知道要取得学位需走很长的路,但这没关系。我将不管大学文科四年的时间,而直接考虑在一个公共大学里学习两年,首先解决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问题。”

贝特丝应该回答说:“甚至这两年也可以忘掉它,而集中考虑在每一学期里你将要修的一两门课。把你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初级目标,然后又把这些初级目标分解成一些易于实现的小段落。这时,你可以为实现你的初级目标采取第一个行动了。一旦你形成了‘实干’的习惯,你将会不断地有所建树。”把一个大目标建立在一个个的小目标之上,你将能比你所想象的要更快而又更容易地实现那遥远的、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因而也是被不断延误了的愿望。

贝特丝的话一点不错。有时我们因循守旧,是因为我们让生活的潮流拽着走,我们的生活陡然地由一处不知道的地方到另一处不知道的地方恶性循环。随着我们的理想在期望和等待的尘埃里埋葬,我们对自己的命运也失去了控制。然而,我们文过饰非地借口说是别人使我们不能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使得我们如此之忙以至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方向,以此来为自己的惰性辩护,这是何等的自欺欺人。

2、盲从别人

世界上的路是大家踏出来的,如果大家都照着第一个人的脚印走,那世界上还有路吗?所以说,我们不要盲从别人,要敢于走自己的路。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自己,你无须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你无须总是效仿他人。保持自我本色,这是每个成功者都应具备的素质。

加利福尼亚的伊丝·欧蕾太太从小就对害羞非常敏感,她的体重过重,加上一张圆圆的脸,使她看起来更显肥胖。她的妈妈十分守旧,认为伊丝·欧蕾太太无须穿得那么体面漂亮,只要宽松舒适就行了。所以,她一直穿着那些朴素宽松的衣服,从没参加过什么聚会,也从没参与过什么娱乐活动,即使入学以后,也不与其他小孩一起到户外去活动。因为她怕羞,而且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她常常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受他人的欢迎。

长大以后,伊丝·欧蕾太太结婚了,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但她害羞的特点依然如故。婆家是个平稳、自信的家庭,他们的一切优点似乎在她身上都无法找到。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她总想尽力做得像他们一样,但就是做不到。家里人也想帮她从禁闭中解脱出来,但他们善意的行为反而使她更加封闭。她变得易怒,躲开所有的朋友,甚至连听到门铃声都感到害怕。她知道自己是个失败者,但她不想让丈夫发现。于是,在公众场合她总是试图表现得十分快活,有时甚至表现得太过头了,于是事后她又十分沮丧。因此她的生活中失去了快乐,她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于是想到自杀……

后来,伊丝·欧蕾太太并没有自杀,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位不幸女子的命运呢?竟然是一段偶然的谈话!“是一段偶然的谈话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欧蕾太太继续说道,“一天,婆婆谈起她是如何把几个孩子带大的。她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秉持本色。’‘秉持本色’这句话像黑暗中的一道闪光照亮了我。我终于从困境中明白过来——原来我一直在勉强自己去充当一个不大适应的角色。一夜之间,我整个人就发生了改变,我开始让自己学会秉持本色,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个性,尽力发现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特征,注意自己的外表、风度,挑选适合自己的服饰。我开始结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组的活动,第一次他们安排我表演节目的时候,我简直吓坏了。但是,我每开一次口,就增加了一点勇气。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身上终于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感到快乐多了,这是我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此后,我把这个经验告诉孩子们,这是我经历了多少痛苦才学习到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秉持自己的本色!

模仿照搬、重复、走老路,虽然很省事,没有什么风险,但是最没有出息,因为,老的总要被新的代替。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自己,你无须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你无须总是效仿他人。保持自我本色,这是拯救自己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这样就不至于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空白苦恼。

不能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一问题自古皆然。詹姆士·基尔奇博士认为:“这是人性丛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造成许多精神衰弱症、精神异常或精神错乱的根源。曾对儿童教育问题写过十多本书和上千篇报道的安格罗·派屈说道:“当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不相一致时,那就是一种不幸。”这种现象在好莱坞比比皆是,着名导演山姆·伍德说过,他最头痛的就是让那些年轻演员如何秉持本色,他们只想变成三流的拉娜·透拉,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而“观众要的是另一种口味”。在执导《战地钟声》等名片之前,山姆·伍德从事过好几年的房地产生意,形成了自己的推销风格。他声称,拍电影和做买卖的原则是一样的,如果你一味模仿别人,就不能成功。“经验告诉我,”伍德说道,“不能表现出自我本色者注定要失败,而且失败得很快。”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欧文·柏林给乔治·葛斯文的忠告吧。他们两人初识的时候,柏林已是位有名的作曲家,而葛斯文还是个每星期只赚35块钱的无名小子。柏林很赏识葛斯文的才华,愿意付3倍的价钱请葛斯文当音乐助理。“但是,你最好别接受这份工作。”柏林说,“如果你接受了,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如果你秉持本色奋斗下去,你会是个一流的葛斯文。”葛斯文记下了柏林的忠告,果然成了美国当代着名的音乐家。

查理·卓别林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导演要他模仿当时一个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卓别林一直都不显得出色,直到找出了属于自己的戏路。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唱唱跳跳,直到还已本来面目,并以其机智的妙语而广受欢迎。

基尼·欧屈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州腔,穿着入时,像个城里人。他宣称来自纽约,别人却在背后笑话他。直到有一天他弹起了琴,成为了牛仔明星和歌星。

所以,你既然已来到世上,就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据分析,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具有一些天赋的;你是什么就唱什么,是什么就画什么。经验、环境的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爱默生在他的散文《自恃》中写道: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一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如果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什么。

决定你是否能克服危机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你不应当丢掉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去盲目模仿别人,把自己变成别人的影子。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这是爱默生所讲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震撼。

也许,我们可以把爱默生的话做如下解释:“要尽可能由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假如成熟能带给你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发现自己的信念及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因素。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哈洛·达斯,对顺应群体与否的问题十分关切。他在1955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以《超越盲从的重要性》的题目发表演说,指出:

“无论你受到的压力有多大,使你不得不改变自己去顺应环境,但只要你是个超越盲从而具有独立个性气质的人,便会发现,不管你如何尽力想用理性的方法向环境投降,你仍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自尊。想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可说是人类具有的神圣需求,是不愿当别人橡皮图章的尊严表现。盲从虽可一时得到某种情绪上的满足,却也时时会干扰你心灵的平静。

达斯校长最后做了一个很深刻的结论。他指出:“盲从是导致人生失去自我的危机因素之一,人们只有在找到自我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世界上来、要做些什么事、以后又要到什么地方去等这类问题。”

步入后尘的人,永远走不出属于自己的路,因此要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脚上的泡,自己治。

3、半途而废

你想给胜利之神送礼吗?我告诉你,最好的礼物是——毅力。

美国着名学者安东尼·卡索,从他亲自策划和主持过的上百次民意测验中,整理和归纳了美国S00家大企业创立人成功的要点和原则,得出的“创业十要”中就有这样一条:做一件事坚持到底最重要,相反半途而废,就会在竞争中一事无成,更谈不上成功!你如果订出一个目标——要有耐心地完成它,即行动要有恒心。如果失去了恒心,人生恰似没有油的灯。

一个人必须知道他正在为什么目标而工作,然后他才会像一只猫追逐老鼠一样紧迫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