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24535000000007

第7章 音乐世界(7)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单纯C大调旋律,八小节各重复两次,第二次重复后,主和弦突然以主体管弦乐强奏出现。接着是它的四个变奏,最后再接12小节强奏尾声。其第三变奏以16分音符的旋律开始,后半有长笛与双簧管隔六度的优美助奏。这个乐章的中间插入小调部分,使全乐章构成三段体。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小步舞曲部分以二段体构成,后半部的技巧出神入化。一面重复单纯的动机,一面呈现由属调开始而回到同调并经过巧妙对比的和声。中段由八小节与19小节二段体构成。

第四乐章:终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二段体构成,主题节奏轻快,同样由两部分构成。第二主题也是两部分,在轻快节奏下,12小节的旋律加13小节小结尾。发展部以C音齐奏回复为原调,第一主题发展后以B小调结束,又回复G大调,第一主题再现时变成G小调。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庭,与其父同名。以其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雷电波尔卡》等120多首圆舞曲著称于世。

1870年起,他写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普赛男爵》等16部轻歌剧。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文化意识上对封建桎梏的摆脱。

约翰·施特劳斯所作的圆舞曲旋律优美,富丽典雅,人称“圆舞曲大王”。

乐圣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年),德国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在波恩一个平民家庭,1792年定居维也纳,靠教学、演出和创作为生。他早年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性格倔强不屈,敢于藐视名门贵族。他从不出卖自己的独立人格,要求与贵族平等交往。当他发现自己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当恋爱悲剧袭来,耳聋难再复聪的命运降临时,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拯救了他濒于崩溃的精神世界,使他对痛苦的感受变成无畏的英雄力量,产生了“扼住命运咽喉”的反抗精神。精神上的转变,推动贝多芬的创作进入成熟期。

贝多芬最擅长的创作领域是交响曲。他的音乐充满深刻的哲理,“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贝多芬进行创作的基本逻辑。沿着该逻辑,他的英雄交响曲突破了海顿、莫扎特稳炼的古典趣味,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其中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著名),序曲《费德里奥》、《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32首(以第八《悲伤》、第十四《月光》、第二十三《热情》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和《庄严的弥撒》等。

贝多芬的创作充分映射出法国大革命时期“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具有承古典主义之先,启浪漫主义之后的重要作用。他将交响乐的结构原则及旋律、节奏、和声、力度、配器等多种表现手段大力革新。对交响乐的发展,其贡献无人替代。

欧洲音乐之父巴赫:巴赫(1685~1750年),德国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他出生在爱森那赫市一个音乐世家,一生多在宫廷和教堂供职,曾任魏玛公爵的风琴师、乐队首席,柯坦王子宫廷的教堂乐师、乐长,以及托玛斯教堂的风琴师、唱诗班首席、乐长。

巴赫创作的许多作品通过悲剧性宗教题材,映射出了作者对德国30年战争后的黑暗、困苦的社会现实的感受以及其倔犟、傲岸的性格。他的有关世俗生活的作品,充满欢快的情趣。如大型声乐套曲《b小调弥撒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农民康塔塔》等,都是他的不朽之作。

巴赫的创作将德国复调音乐传统、新的和声手法及朴实浑厚的民间音乐与发达的法国意大利音乐有机糅合成新的德国音乐。在复调音乐与和声的发展上,在管风琴和钢琴的演奏技巧上,以及对十二平均律的提倡和示范性运用等方面,巴赫取得了夺目成就。这些成就标志着德国民族音乐的开端,对促进德意志统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巴赫的音乐在世界各国的现实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中的巨大影响日趋明显。其音乐思维的高度逻辑性和哲理性,技术手法的严密和精巧,一直是作曲者学习的榜样。因此,他被尊称为“欧洲音乐之父”。

音乐神童莫扎特:莫扎特(1756~1791年),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萨尔茨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崭露音乐才华。7岁时,他在巴黎举行了轰动一时的音乐会,获“神童”美誉。14岁时,他获得了只有极少数作曲家才能获得的波隆那学院院士称号。15岁以前,他已出版4部歌剧、16部交响曲、一首小提琴协奏曲、6首小提琴奏鸣曲和6首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以其才华横溢的乐思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以及第三十五交响曲、第三十九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和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室内乐、独唱、合唱作品等。

莫扎特的音乐体现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坚定、乐观、勇于奋斗,并蕴含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感。他写的旋律质朴、甜美,充满青春朝气。他的器乐作品注意突出美妙的旋律,并注意乐章间音乐性质的对比,对交响乐的戏剧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小知识

《土耳其进行曲》

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这首作品最著名,虽然名为奏鸣曲,但它并不具有正规的乐章结构。如第一乐章属于优雅行板的主题与变奏,第二乐章属于附有中间部的小步舞曲等,在终乐章的小快板里,明记有“土耳其风”记号,明显具有当时盛行的东方风味。

第一乐章:A大调,6/8拍子,主题与变奏曲。优雅的行板的主题,由前半段若干小节,后半段十小节的量段而成,并依惯例加以反复,非常优美,清晰反映了这一新时期的曲式概貌。主题及变奏精巧细致,优雅活泼。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A大调,3/4拍子,是规模相当大,且附有中间部的小步舞曲。以强有力的齐奏为开始的小步舞曲主部共有48小节之长。中间部左手与右手相交替,中央又插入齐奏的强奏部分,技巧华丽而艰深。

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a小调,2/4拍子,具有法国风回旋曲。首先是主题以a小调出现,整部作品中以这个主题最脍炙人口。

这一异国情调十足的乐章,在极为华丽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最著名,经常被单独演奏,并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和轻音乐,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浪漫的舒曼:罗伯特·舒曼(1810~1856年),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

舒曼生性敏感,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由于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他介绍舒怕特的《C大调交响曲》,迫使他无法工作,他遂于1839年回到莱比锡,1840年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